第 1 章 第一章

第 1 章 第一章

昨兒夜裏慈恩山下了半宿雨,四時苑落了一地紅楓葉。

容舒推開窗,外頭疏雨連綿,山上楓林千枝復萬枝,被雨浸出別樣的紅。遠遠瞧著,像是燒在秋雨里的一場艷火。

今兒是嘉佑二十三年的九月初八,距她被關入四時苑的那日算起,已過了整整兩個月。

盈雀端著盞桂花熟水進屋,見容舒披散著一頭綢緞似的烏髮,只著了件單衣跪坐在窗邊的矮榻,忙放下手上的竹盤,「哎」了聲:「姑娘怎地不披件外裳?」

容舒回眸笑道:「醒來聽見雨聲,便下榻開窗來瞧瞧,今年的這場秋雨來得真晚。」

「姑娘前些日子才將將病好,可莫要一時貪涼,又惹了病氣來。」

盈雀一面兒絮絮說着,一面兒麻利地伺候容舒梳妝更衣。

銅鏡里的姑娘顏色極好,色若春桃,灼灼耀目。只不過先前病過一場,人消減了幾分。不僅下頜較之從前又尖了些,腰間衣帶亦是寬了幾指。

想起過去幾個月發生的事,盈雀鼻尖一酸,差點兒又要掉淚。正神傷著,忽聽容舒道:「一會兒穿那套遍地金綉紅梅百褶裙。」

盈雀抬起眼,便見鏡子裏的容舒囅然笑道:「今兒天好景也好,你家姑娘想要穿得好看些。」

盈雀往窗外瞥了瞥,外頭風雨交加。陰沉沉的雲糰子密密麻麻壓滿了穹頂,淅瀝瀝的秋雨更是澆得人心頭都要起愁緒了。

這鬼天氣哪兒好了?不過是自家姑娘在寬慰自己罷了。

「成,姑娘生得美,就該穿好看的衣裳。」盈雀強顏一笑,去箱籠取了衣裳來。

門外長廊掛着幾個雕花燈籠,正被風吹得窸窣窣地轉。

長廊盡頭,幾名宮人穿過雨簾急匆匆而來,到得屋外,也不待叩門,「哐當」一聲便推開了沉重的木門。

為首的宮嬤托著一壺酒,細長的眼往內輕輕一瞥,便瞧見了裏頭的容舒與盈雀。

二人顯然被這巨大的開門聲驚了下,齊齊抬眼望了過來。

盈雀立在榻邊,手裏還端著個白底青花的碗盞。眼睛瞥見宮嬤手上托著的物什,登時瞳孔一縮,像炸了毛的貓兒,大聲質問:「你們是何人?誰讓你們進來了!」

聲音雖大卻中氣不足,雙腿也止不住地顫抖,瞧著便是個外強中乾的。

宮嬤只掃了盈雀一眼,便挪了眼,望向坐在榻上的小娘子。

與那小丫鬟相比,這小娘子倒是淡定許多,屋裏忽然闖入一群生人也不驚慌,白生生的小臉只露出一剎的驚愕便很快恢復了鎮定。

倒是個遇事不驚的。

宮嬤心裏有了底,大步入內,朝容舒虛虛見了一禮,笑吟吟道:「容姑娘,奴婢姓朱,乃坤寧宮鳳儀女官。今兒奉皇後娘娘之命,特來給您賜酒。」

這位朱嬤嬤容舒曾見過。

那日在顧府門外,便是這宮嬤前來接走顧長晉的。

顧長晉,嘉佑一十八年的狀元,兩個月前剛被皇后尋回的太子殿下,也是容舒的夫君。

容舒往朱嬤嬤身後望了眼,那兒除了兩名宮婢和兩名內侍,便再無旁的身影。

顧長晉沒來。

也是,將她囚在四時苑后,他便匆匆去肅州接人,這會大抵還在回上京的路上。

也不知曉他接到他的心上人沒?

說來也是可笑,與顧長晉成親三年有餘。容舒直到兩個月前方才知曉,原來她這同床共枕了一千多個日夜的枕邊人一直有個心上人,他與他那心上人自小便兩小無猜、情誼深重。

若非她橫插了一腳,他二人大抵會是段佳話。

許是嫌她沉默太久,朱嬤嬤睇了容舒一眼,意味深長道:「容姑娘快謝恩飲了這杯酒罷。容家犯下大錯,您那一眾至親再過數日便要流放到肅州去。您乖乖飲下這杯酒,也是在為他們積福贖罪。」

這話聽着是在勸,實則不過是在威脅。

可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容舒沒得選。

她正要從榻上起身,身旁的盈雀卻霍地摔下手裏的碗盞,張開雙臂擋在她身前,厲聲道:「我們姑娘是姑爺明媒正娶的妻子,如今姑爺成了太子殿下,我們姑娘就是太子妃!你們這是要謀害太子妃嗎?」

「太子妃」三字一出,這屋子便靜了靜,連朱嬤嬤身後的四名宮人呼吸都放輕了些。m.

朱嬤嬤卻老神在在地嘆了聲,望着容舒慈祥道:「太子殿下想娶之人從來就不是容姑娘,容姑娘心裏大抵也是知曉的。容姑娘鳩佔鵲巢了這麼些年,如今一杯酒便能了卻恩怨,已是皇後娘娘格外開恩了。你們哪,可莫要敬酒不吃吃罰酒了!」

話說到後頭,朱嬤嬤帶笑的臉已有了厲色。

「盈雀,退下吧。」

盈雀渾身一震,回頭望着容舒,「姑娘!」

容舒笑了下,柔聲道:「張媽媽與盈月在廚房裏,你去喚她們過來。」

盈雀瞬時便紅了眼眶,她知曉的,姑娘就是想哄她出去。可她若是出去,姑娘就要沒命了!

見盈雀不動,容舒復又道了句:「盈雀,我從前與你說的話,你可是忘了?」

盈雀一怔,登時便想起她們被送到四時苑的那日,姑娘曾同她們道的話。

「今後我未必能出得了這個院子,你們與我主僕一場,我自會儘力保住你們的命。」

「二爺……太子殿下非嗜殺之人,有他在,宮裏的貴人想來也不會取你們的性命。你們要答應我,日後不管發生何事,能走便走,能活便活,決不能為了我犯傻。」

昔日之話言猶在耳,彼時姑娘神色肅穆,語氣也比往常鄭重許多,想來是從那日起,便猜到了會有今日。

盈雀心下大慟,眼淚洶湧而出。

可她到底是記住了容舒說的話,一抹臉上的淚,咬牙衝出了屋子。

容舒直到盈雀的身影跑遠了,方才看向朱嬤嬤,道:「嬤嬤方才所言,可是真的?我飲下這杯酒,就能替我的親人積福贖罪?」

朱嬤嬤自進了這屋子,心神便全在容舒身上。

這姑娘分明知曉這壺裏裝着的是什麼,卻不曾哭鬧過半句,更別說是求饒謾罵。

這一身從容不迫的風度倒是教她刮目相看,語氣不由得也溫和了些。

「自是不假,皇後娘娘金尊玉貴,何須誆你?」

她容舒不過一罪臣之女,何德何能值得皇后費心思誆騙她?

如今的承安侯府便是風暴后被連根拔起的那棵樹,人人皆可踩上一腳,皇后的確不需要誆她。

容舒微微頷首,又道:「我的乳娘張媽媽並兩個丫鬟——」

「容姑娘放心。」朱嬤嬤截斷她的話,「皇後娘娘的恩典不是什麼人都能享得的。您謝恩后,奴婢的差事也就完成了,自是要儘早回宮復命。」

容舒放心不下的也不過阿娘與張媽媽幾人,如今聽朱嬤嬤的意思,皇後娘娘只打算要她一人的命。

她一個將死之人,朱嬤嬤倒也沒甚必要騙她。

容舒放下心來,低頭理了理袖擺便上前一步,伏身以額貼地,規規矩矩道:「罪女容舒叩謝皇恩。」

話落,她起身接過宮人遞來的杯盞,仰頭一飲而盡。

杯盞落地,穹頂蓄了許久的雲糰子忽然「轟隆」作響,一道道紫雷破雲而出,似要劈開這暗沉沉的天幕。

雨一直下,一名宮婢小碎步跟上朱嬤嬤,一面兒給她撐傘,一面兒遲疑道:「嬤嬤,不若再多留會兒?奴婢擔心那酒會出岔子。」

他們幾人都是宮裏的老人了,宮中飲下毒酒卻死不去的罪妃罪婢十根手指都數不來。那宮婢這般說,便是怕那酒毒不死容舒。

朱嬤嬤笑睨她一眼,道:「那酒里放的是『三更天』,便是大羅金仙來了,都救不了她。」

「三更天」幾個字眼一出,那宮婢「嘶」地一聲,倒吸了一口涼氣。

「三更天」出自西域,是極其難得的一味毒,取自「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之意。相傳裏頭共有七七四十九種毒物,沾唇必死。

可這葯最歹毒之處,不是它無葯可治的毒性,而是它給中毒之人帶來的那綿綿長長的痛苦。中了「三更天」的人,最後都是生生疼死的,死後那五孔泣血、腸穿肚爛的慘狀亦是駭人驚心。

從前啟元太子監國,賜死宮妃、臣工,最愛用的便是這一味毒藥。宮裏還曾有傳言,啟元太子自身也是死於這味毒的……

大抵是因着這葯過於歹毒,今上登基后,這「三更天」便就成了宮裏的禁藥,漸漸沒了蹤影。

宮婢收傘上車,隔着雨簾望了望院子裏那道僻靜的門,心中不由得納悶,那容家姑娘究竟是做了何事,竟惹得皇后將這樣一味珍貴的禁藥用在她身上?

馬車碾過山路,很快消失在雨里。

屋子裏,容舒將手中的木匣遞與張媽媽,道:「你們將這些東西賣了后便去尋我娘,去往肅州的路不好走,用這些銀子好生打點,一定要活着到肅州。」

張媽媽三人泣不成聲,不肯接那匣子。

「快拿着。該說的我早已與你們說了,也不必再囑咐什麼。若我娘問起我,你們便說我被顧長晉送走,讓她務必要活着來尋我。」

容舒將那匣子放在張媽媽手中,牽了牽唇角,接着道:「張媽媽,趁現在你們快走。我累了,你們莫要吵我,把門闔起,讓我好生睡個覺,成么?」

張媽媽抬起一張遍佈淚痕的臉,定定望着容舒,旋即重重磕了三個響頭,悲聲道:「老奴沒護住姑娘,是老奴對不住您!姑娘放心,老奴一定會照顧好夫人!」說罷便扯著盈雀、盈月出了屋。

容舒緩緩吁出一口氣,往榻上去。

那酒落肚后她便覺著疼了,方才那一番話已是叫她用盡了力氣。

原以為她馬上便要死的,可那疼痛卻愈來愈烈,仿若百蟻噬心、烈火焚身,她早已疼得汗如漿下。

容舒緩緩坐下,透過半開的窗牖聽這入秋後的第一場雨。

忽地就想起,她遇見顧長晉的那日也是個落雨天。

嘉佑一十九年的中秋夜,長安街忽如其來的一場急雨,叫她慌慌忙忙地入了摘星樓,彼時摘星樓已經擠滿了猜燈謎的人。

摘星樓的燈謎自來是出名的難。

九層樓,九九八十一道台階,一階一燈謎,第一個猜出八十一道燈謎的人便能贏下那盞巧奪天工的摘星燈。

容舒見雨勢不減,便提着花燈湊了這熱鬧。越往上走,人便越少,到第九層時,已是只有寥寥兩道人影。

那掌柜看了眼容舒遞來的紙,頗為可惜道:「姑娘,您晚來了一步,方才這位公子已經猜出了最後一道燈謎。」

容舒這才發覺角落處站着個人。

那人著了身半舊的青色襕袍,提着個樸素無華的木燈籠,立在半明半昧的光影處,浸在光里的一隻手,修長且骨節分明,泛著玉的光色。

容舒望去時,那年輕郎君也望了過來。

分明是青衫落拓的,可容舒打眼望去,卻只瞧見他眉眼中的凜冽。

像是窮山惡水中沾了霜雪的一株松樹,又像是無邊暗夜中那枚發着熒熒之光的冷星子。

這樣的氣度,定然不是個無名之輩。

容舒對這寒門郎君有些好奇,可到底是陌生外男,她只望了一眼便規矩地收回了眼。

那掌柜大抵是不忍她失望,又道:「這年頭,能猜中摘星樓八十一個燈謎的人是愈發少了。姑娘若是不嫌棄,老夫便做主送您一盞彌月燈。」

那摘星燈原就不是非要不可,且規則如此,晚了便是晚了。本就不該屬於她,她又怎可厚著臉皮要?

容舒笑着婉拒了掌柜,提着花燈正要離去,忽聽那人道:「掌柜,那摘星燈便給這位姑娘吧。」

也不等那掌柜回話,他擱下這麼句話便轉身下了樓。等容舒回過神追出去時,他人已消失在長安街的瀟瀟秋雨里。

而那燈,他讓給她了。

容舒心想,若那一夜,天不曾落雨,她不曾登上摘星樓,那她大抵不會遇上顧長晉。若他們不曾相遇,那今日,她興許能逃過這場死劫。

可惜哪,嘉佑一十九年的中秋夜,上京的長安街,落了一場雨。

而容舒也自此就喜歡上了上京的中秋夜。

她與顧長晉相遇在中秋月圓夜,又在另一個中秋月圓夜結髮成夫妻。

嘉佑二十年,容舒嫁與了顧長晉。

猶記得臨出閣前,阿娘同她道,顧長晉自幼喪父,全賴他那位纏綿病榻的母親靠着一針一線供他讀書,方才有今日光耀門楣的顧狀元。

「顧家小郎身世飄零,幼時沒少吃苦遭罪,昭昭既一心要嫁他,那便要全心全意待他好,也要好生孝敬他母親。如此,方才能得他敬重。」

她笑着應下,說她會對顧長晉好。

成親三年,顧長晉穿的每一件衣裳,吃的每一口吃食都是她親手做的,可謂是細緻周全。

夜裏他埋首案牘,她總要為他溫上一甌熱茶,留下一盞小燈等他就寢。他天不亮上朝,她這樣貪睡的人,也總是忍着睡意,起身替他更衣。

愛一人,便要竭盡全力地對他好,容舒自認她做到了。

可她從不曾捂熱過他的心。

容舒只當顧長晉這人天生冷情寡慾,她是萬萬想不到,似他這樣的人,也會有將一人深埋心底的柔情。

若是知曉他心中早就有了想要相許一生的人,她又怎會嫁他?

雨聲漸漸小了,周遭的一切愈發闃然。

容舒咳了幾聲,烏紫的血從她唇角、眼角大團大團溢出,她卻渾然不知。烏黑明亮的眸子,漸漸失了焦,也失了光亮。

鑽心噬骨的疼早已侵蝕掉她的五感,什麼都瞧不見,也什麼都聽不見,只餘下漫無邊際的疼痛。

她盯着虛空中的一點,恍惚中,彷彿看到了一道模模糊糊的身影。

那身影修長而挺拔,隱在黑暗中,卻又沾了幾縷淡淡的浮光。

她想起來了,那是摘星樓里,顧長晉離去的背影。

容舒忽然便笑了。

即便是一場鏡花水月般的幻影,她見到的也只是他的背影。兩個月前,她去求他的那夜,他留給她的便是一個決絕的背影。

「也好。」她笑着道:「其實我知曉的,你一直都在恨我。」

「可顧長晉,我嫁你時,並不知你心悅於她。我娘送她走,也不過是為了我。你若要恨,便只恨我一人,成么?」

「千錯萬錯,錯在我當初招惹了你,令你與她錯過了三載。如今我將正妻之位還與她,再拿命賠你,只求你高抬貴手,讓我娘平安去肅州,容她安享晚年。」

容舒心中那點沒著沒落的牽掛隨着出口的話漸次消散。

她與顧長晉,本該無緣無分,是她強求了一段本不該屬於她的姻緣。

容舒不曾遺憾過這段姻緣不得善始亦不能善終,她只是遺憾,她再不能給她娘盡孝了。

她出生時,人人都道她不祥。便是至親,也不乏厭她惡她之人。唯獨她娘,始終愛她護她。

容舒閉上眼,好似又回到了四歲那年。

揚州府的三月,山色如峨,花光如頰。

她枕在阿娘的懷裏,隨着一葉小舟晃蕩在一篙春水裏。阿娘溫柔地撫着她的額,問她,我們昭昭的腦仁兒可還疼?

容舒本想笑着應一句「不疼」的。

她自幼便怕疼,可她到底是承安侯的嫡長女,骨子裏又帶了點倔,再疼也不會說疼的。從小到大,也就在阿娘面前能隨心所欲地喊一聲「疼」。

容舒笑着笑着便落了淚,終是忍不住,低道了聲:「娘,昭昭好疼啊。」

暴雨如注,將檐上青瓦濺起一籠籠輕煙。

一個雕花燈籠被肆虐的風刮落,在地上滾了幾遭,淡黃紙面被雨水慢慢打濕,裏頭那豆羸弱的燈火「噗」一聲便滅了。

火滅的瞬間,容舒低若蚊吶的那聲「疼」亦淹沒在風雨里。屋子裏漸漸沒了聲響,只余兩道身影被昏暗的天光拉得極長極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歲時有昭(雙重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歲時有昭(雙重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 1 章 第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