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章 賜字

一百三十章 賜字

最早時期,熙河路並無榷場,而距離熙河最近的榷場在那裏,便是秦風路。

故河湟之地的蕃人,若是想貿易唯有不遠千里奔赴秦風路才可換取所需之物。

直至仁宗時期,唃廝啰因攜軍與宋國共擊西夏,仁宗下令在熙河一帶設榷場,此後經行茶馬專營,達到以茶馭蕃,羈縻蕃族的目的。

在此之前,熙河一代皆為生戶,所謂的生戶,便是游牧民族的習性,居深山僻遠,橫過寇略者謂之生戶。

從事畜牧經營,散居深山峻岭,不受約束的生戶,與無根之萍一般,難以納入治下,並且彼此之間還會時不時發生衝突,各部族星羅棋佈,無法一戰攻克,而蕃人則往來可游擊,這對於農耕民族的宋國而言,想要將熙河真正納入治下,極為困難,所以宋太宗對西北之地,並無征服之心,就因耗費頗大,所獲甚少。

這也是為何歷來王朝,始終無法攻克草原的最大問題,因對方沒有根基地,可以隨處而行,無需拘束一地。

後世的永樂五征漠北,便是最好的闡述,除卻第一次,和第二次之外,明成祖出動十幾萬大軍,竟連敵人的影子也沒摸到幾次,堪稱是攜軍在草原旅遊,所殺之敵,或還無兔子多,卻以此花費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仍舊未曾平定草原。

以至在明英宗時,出現了千古笑談,叩門天子,簡直是聞所未聞。

然而自從宋仁宗將榷場轉移至熙河之地,大量的蕃人深被便利的榷場而吸引,聚集至唃廝啰麾下,這便是宗哥城。

宗哥城在宋軍未曾征伐熙河時,就是熙河最大的榷場之地。

有了這個極具誘惑力的吸引,數不勝數的蕃人紛紛朝此處而去,在此進行茶馬鹽酒等等必用品的貿易。

時間一長,眾多蕃人也紛紛朝此而去,有了這龐大的渠道,宋人便能藉此出售大量的酒水。

因青唐一代正是所謂的青海一代,地勢頗高,寒冷異常,蕃人也以酒取暖,久而久之,無形之中便能讓蕃人深被榷場控制。

酒水需要大量的糧食來製作,宋人的種植技術也流傳至熙河蕃人部族之中,恰好熙河之地,川穀肥沃,河流溪澗縱橫,在秦漢時期,便是糧倉之地,無需有多深厚的種植技術,播下種子,便能獲取糧食,糧食又可制酒水,此種循環之下,本是游牧的蕃人,漸漸演變成了農耕文明。

當游牧民族變成,農耕文明時,必然會出現一個特點,戀土田,護老弱,憚於遷徒。

有了這個特點,熙河之地的蕃人,就成不了氣候,無法遷移的蕃人在王厚進軍時,唯有一條路可走,要麼頑強抵抗,要麼就是歸順。

頑強抵抗的蕃人,散落的部落兵,又無兵甲之利,只能成宋軍的一個個功勛。

這才有了王厚進軍熙河之地,蕃僧欲侯大軍到獻酒,以及眾多如顎特凌部族歸順之事。

此些蕃人所種植的糧食,也令宋軍的後勤有了保障,才可進軍熙河進行長久的征伐。

雖在熙河所購之糧,比之宋國腹地,高出數十倍有餘,但好歹還是有糧食的,而購買所消耗的財力,又可使軍隊掠奪之,以及從榷場之中獲取。

為此,宋國在河湟蕃族區域設務造酒,以增加歲收,同時嚴禁蕃族買撲造酒,唯有歸順賜姓包姓的蕃人,因獻鹽井有功,得賜釀酒的資格。

種種之下,縱使蕃人得錢財,始終還得在宋國所設的專營榷場花銷。

榷場貿易於宋國而言,不僅僅是促進了蕃人漢化,並且從中獲取了大量的利益,直至1117年,當今官家趙佶在令中所書,熙、河、鄯、湟自開拓以來,疆土雖廣,而地利悉歸屬羌,官兵吏祿,仰給縣官。

「此些便是然的所想,還請何知州斧正。」

劉然將此些一一述說之後,起身對着坐在他桌前的何灌,遙遙一拜道。

坐在座位上的何灌,此時再難以維持方才笑容,眼裏儘是被驚駭所充斥。

他一臉震驚的看着朝自己而拜的劉然,心中彷彿驚濤駭浪一般,久久無法停止。

劉然所說的一切,何灌有一些知曉,但大部分是他也無法總結的理論,這讓他深深看了一眼劉然。

青澀的長相,未曾及冠的年齡,神乎其神的箭術,以及超然的見識,不僅僅是在軍事之中,而是更大的格局,名為天下的格局。

這等格局,縱使如他也未曾見過,昔日文正公范仲淹或有這見識,或荊公王安石也有。

此時朝中大臣有么,何灌不清楚,但他十分清楚,劉然這些言論,他並沒有。

為河州知州的他,將榷場打理的井井有條,上下一片繁榮,他雖未曾對人言,卻也為之而自傲。

然而此刻,這名因箭術而得以被他破格招見的都頭,卻讓他生出一種難以相較的見識。

過了良久,何灌才停下胸中洶湧澎湃的波濤,他望着劉然止不住的大笑。

劉然也只是安靜的聽着何灌的大笑。

何灌本身材壯碩,大笑之下,宛如洪鐘一般。

站在屋外守衛的慊從聽到此笑聲,皆露出一絲詫異,何知州為何笑的如此暢快淋漓,久隨何知州的他們,可從未見識過這一面。

他們不由對屋內分外好奇,想要知曉劉然是如何令何知州,這般喜悅。

笑夠之後的何灌,起身離開座位,伸手提起茶壺,倒在劉然的茶盞之中。

而後拿着茶盞,徐徐來到劉然面前,情不自禁的說出了昔日河東經略使韓縝對他所說的話。

「君奇士也,他日當據吾坐!」

聞言,劉然也不由驚詫的看了一眼何灌。

身在這時代的他,比誰都清楚這話是什麼意思。

也更明白這話,究竟是多麼不切實際。

宋人重出身,仁宗時期,有一人姓張名岜的青年,十八歲便名動一軍,史稱有膽略,善騎射,黨項賊酋李元昊帶兵進犯,其人智勇過人,立功甚多,卻始終僅只能為三班差使,直至老死,而三班差使正是無品的武官,為何如此,僅僅其出身罷了。

故若是無好的出生,想要達到何灌的位置,無異於痴人說夢。

何灌見劉然驚詫望着他,微微一笑道:「劉然,可有表字?」

聞言,劉然搖了搖頭道:「未有。」

此話一出,何灌大笑道:「我為你取字可好?」

劉然迅速下拜道:「何知州賜字,乃是劉然之幸。」

何灌哈哈大笑「那字勉之可好?」

劉然,劉勉之。

勉之出自於論語.雍也,原文則是,其則勉之。

乃是孔子對弟子雍也的教導,意為敦促努力儘力而為,不懈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代宋之鋒鏑長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代宋之鋒鏑長歌
上一章下一章

一百三十章 賜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