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改革軍制

第二章改革軍制

今天召集各位愛卿是想說說我們大宋的軍制。

各位愛卿有什麼看法建議,儘管提今天我們都暢所欲言嗎?

張世傑說道:我大宋軍制,調兵、練兵、領兵之權各有所司,互不統屬,全部向皇帝負責,這樣一來,就避免了擁兵自重、藩鎮割據、兵變頻繁的局面。

使軍權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有利於國家內部安定。但是這樣做也造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等弊端,加上許多將官貪污腐化,士兵荒於訓練,嚴重削弱了部隊的戰鬥力,使得宋軍在對外作

戰中始終處於劣勢。

武銘也說道:大宋軍隊有禁軍、廂軍、鄉兵、蕃兵、土兵、弓手、雜兵等許多種類,軍官稱呼也很繁雜。另外文臣制軍也常常不合實戰。

我大宋軍制繁雜不合實戰,所以朕想改革我大宋軍制,諸位以為如何?

面面相覷了一會兒,張世傑說道:大宋軍制確有不妥,臣等願聽官家吩咐。只是不知官家想如何改制?

第一就是改文臣制軍為政委監軍,各級政委負責保證軍隊對朝廷的忠誠、聯絡朝廷和軍隊、溝通軍隊和地方關係、鼓舞將士士氣等,但政委沒有指揮作戰的權力,作戰指揮權由主將掌握。

張世傑武銘盤永龍一齊躬身說道:官家英明!

第二就是把各種雜七雜八的軍種合併為三種,禁軍還是作為作戰的主力,並且全國調配;廂軍作為地方部隊,一般只在本路及周邊(路:宋朝的行政區劃,類似於現在的省)活動。

按路劃分主要負責綏靖各路治安,以及支援禁軍作戰,必要時可補充禁軍;取消鄉兵、蕃兵、土兵、弓手、雜兵等亂七八糟的軍種.設立民兵協助維護地方秩序。

民兵不是正式軍隊,不脫產、不離鄉,必要時民兵也可補充或支援軍隊。」

盤永龍道:那海軍呢?

我說道;你們的戰場是大海,所以海軍單獨設軍。

張世傑說:眼下各地有不少反抗元蒙的義軍,象泉漳潮一帶就有許夫人和陳吊眼率領的數萬漢畲義軍在堅持抗元。

「沒有接受整編的義軍就稱義勇軍好了。」

我接着說道:「這第三就是將練兵和領兵相結合,官兵編製照此進行整合。」說着我從懷裏摸出幾張紙,這是我這幾天考慮后所起草的大宋軍隊編製,大家看看這份軍制改革方案如何?

只見紙上寫着:

官兵編製:

班:共12人,設正副班長

排:四個班,正副排長,共計50人。

連:四個排,一個特務班(含斥候、炊事、醫療、物資、通傳),正副連長,連指導員,共計214人。

營:三個連,一個特務排(含斥候、炊事、醫療、物資、通傳),正副營長,營指導員,兩名警衛員,共計695人。

團:三個營,一個炮連,一個特務連(含斥候、炊事、醫療、物資、通傳),正副團長,團政委,三名警衛員。共計2520人

旅:三個團,一個特務營(含斥候、炊事、醫療、物資、通傳、炮連),正副旅長,旅政委,警衛班。共約8270人。

師:三個旅,一個騎兵團,一個特務團(含一個炮營,以及斥候、炊事、醫療、物資、通傳等),正副師長,師政委,師參謀長,參謀數人等,警衛排。共約三萬人。

軍:三個師,一個騎兵旅,一個特務旅(含一個炮營,以及斥候、炊事、醫療、物資、通傳等),正副軍長,軍政委,軍參謀長,參謀等,警衛連。共約十萬人。

集團軍:三個軍,一個騎兵師,一個特務師(含一個炮旅,以及斥候、炊事、醫療、物資、通傳等),正副司令,正副政委,正副參謀長,參謀等,警衛團。共約三十萬人。

軍官任命由上兩級提議,上三級批准。親屬間盡量避免直接上下級關係。

各級政委級別等同於同級副職,參謀長等同於下級正職,副參謀長等同於下級副職。

官兵軍銜:

士兵:上等兵、列兵、下士、少士、中士、上士、軍士長

初級軍官:準尉、少尉、中尉、上尉、大尉

中級軍官:准校、少校、中校、上校、大校

高級軍官:準將、少將、中將、上將、大將

頂級軍官:元帥

職務對應軍銜:

士兵:上等兵、列兵、下士、少士、中士、上士、軍士長

副班:下士、少士、中士、上士、軍士長

正班:少士、中士、上士、軍士長

副排:中士、上士、軍士長、準尉

正排:軍士長、準尉、少尉、中尉

副連:少尉、中尉、上尉、大尉

正連:少尉、中尉、上尉、大尉

副營:中尉、上尉、大尉、准校

正營:上尉、大尉、准校、少校

副團:大尉、准校、少校、中校

正團:准校、少校、中校、上校

副旅:少校、中校、上校、大校

正旅:中校、上校、大校、準將

副師:上校、大校、準將、少將

正師:大校、準將、少將、中將

副軍:準將、少將、中將、上將

正軍:少將、中將、上將、大將

官兵月餉由軍銜餉、職務餉、以及軍齡軍餉三部分組成:

軍銜餉:

准士2000文、少士2100文、中士2200文、上士2300文、大士2400文

準尉3100文、少尉3200文、中尉3300文、上尉3500文、大尉3600文

准校6000文、少校6500文、中校7000文、上校7500文、大校8000文

準將20貫(16000文)、少將22貫、中將24貫、上將26貫、大將28貫

元帥32貫

職務餉:

副班150文;正班200文;副排300文;正排400文;

副連600文;正連800文;副營1000文;正營1200文;

副團1500文;正團1800文;副旅2200文;正旅2500文;

副師3000文;正師3500文;副軍4000文;正軍5000文。

軍齡餉為每年100文。

騎兵軍餉為上述的一倍二。

廂軍軍餉為上述的十分之七。

海軍將士軍銜餉和軍齡餉為上述的一倍五,職務餉另行規定。

民兵可由地方官府制定補貼標準。

張世傑蘇劉義張達方興互相傳看着這份軍制改革方案,許久張世傑問道:皇上所書似為天傳,臣等愚昧,一時理解不了,可否請皇上加以解釋?

我說道:這確為太祖所傳,還是你們問吧,我盡量解釋。

張世傑道:許多字皇上用的字體與我朝通用字體不同,而且是橫排。微臣等不能完全領會。

「這是簡體字,可以用來快速教會士兵識字,也便于軍令的下達和貫徹,我來給你們念一遍吧!」說完,我把軍制改革方案念了一遍,幾個人在在紙上匆匆記錄着。

蘇劉義道:皇上所列數字有些用的好象是大食(阿拉伯)的符號,臣在廣州曾看到大食商人用此記錄物品。

我說道:「蘇將軍說得對,用大食數字記錄的方法較我們現用方法簡便不少,你們看,」邊說我邊寫下了「0123456789」,「這就代表了零一二三四五六七**,這樣不單方便記錄,更重要

的是運算方便,今後我們要逐步推廣這種數字記錄方法。

張世傑說:團政委團參謀長等是不是指監軍和參軍啊?

「對!政委指的是各級監軍,參謀長指的是各級參軍,師和軍還配有一般參謀人員。」

張世傑又問:「軍官任命由上兩級提議,上三級批准」是什麼意思?

「比如連長副連長的任命就由團長提議,旅長批准。」

張濤問道:特務、炊事、醫療、物資、通傳,這些詞是什麼意思呢,還有為什麼一個班是十二人而不是十人或五人呢?

「特務就是特別軍務,一般包含非直接戰鬥人員,比如炊事兵負責伙食,醫療兵負責救治傷員,物資負責管理輜重,通傳兵負責通信聯絡。至於一個班十二人是考慮到韃子兵比較兇猛,一

對一我軍可能暫時還吃虧,特別是對韃子騎兵,所以今後要加強三人或四人一組的協作配合訓練,這樣上了戰場我軍就可以一個班三組或四組依靠配合與元兵抗衡。」

方興也問:皇上所擬軍制中有炮連、炮營、炮團、炮旅,不知有和作用?

「今後作戰中火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現下宋軍中的炮一般就是些大小投石機,火炮只有200門左右,元軍中倒有威力挺大的回回炮。

張世傑道:皇上的軍制非常新穎,要完成怕得費不少工夫。

我說道:這個方案中的編製是標準配置,不見得馬上就要全部到位,有些配置可以以後慢慢完成,士兵數量也不必完全按方案,先把框架搭起來再說,朕打算先成立四個師,分別由徐龍、

陳震、張濤、陳明明擔任師長。軍和集團軍的建制以後再說。

盤永龍又問:這軍銜是不是就是軍官的品級啊?

「是啊!宋軍原有的軍官品級太過繁雜,這個方案相對簡單多了。另外品級和職務的對應也不是絕對的,特殊情況也可隨機安排。」

武銘說道:皇上我們現在加上這邊的義軍總共15萬人,其中部分還是海軍。四個師按皇上的方案要九萬多人啊!

我說道:近些日子每天都有義軍前來投奔,朕覺得數量不是問題,倒是士兵素質和軍需供應需要我們好好籌劃。

張世傑問道:皇上打算何時開始軍制改革啊?

我說道:我們明日就起程去瓊州,然後馬上開始改革軍制。此處由張濤將軍率三千人留下。朕現在就任命張濤為第一旅上校旅長,月余后瓊州會另派軍隊來替換張濤回去整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宋武神宗大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重生之宋武神宗大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改革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