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名正

第三百三十五章 名正

卯大老與劉尚文急匆匆地進入了兵部的大門,然後直奔參謀院。在那裡,他們見到了正在焦急等待的高桂和茅湘。

高桂一看到他們,張口就問道:「眼下如何?」

卯大老先行了一個軍禮,隨即遞上一份軍報。

「剛收到江羅、梁國傑急報,他們追至欽州,斬殺賊寇大部,余者乘船從海上逃離。」

聽了他所言,茅湘「哼」了一聲,原本陰沉的臉色這才稍微松馳下來。

宋景炎十六年,當陳吊眼隨劉師勇領軍東下之後,廣南都督府就暫時由卯大老和督軍指揮使劉尚文共同坐鎮了。

這個時候的卯大老,其地位真的是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過去他不過就是一個族群的首領,甚至僅僅是畲民中一個部族的族長,所轄範圍也就是下面的一些山寨。可如今,他不僅已成為朝廷里有數的重將之一,麾下有十萬之眾,而且統轄的地方還包括了瓊州、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

儘管這多少有點是名義上的,因為在他的上面還有個陳吊眼。但卯大老對此已經很滿足了,私下裡他沒少為自己當年的決定而感到慶幸。

就是在兵部的幾位大佬眼中,卯大老也屬於遵守軍中規矩的典範。對於軍中以外的事,他很少過問,也絕不存在什麼「收受賄賂」、「貪沒軍俸」之類的事。

不過他們並不知道,之所以會如此,不是說卯大老的覺悟就有多高,而是他自己認為:守住了軍中的規矩,也就守住了自己的地位。

因為他不是不清楚,自己的職位之所以能高過許多加入禁軍更早的其他軍中將領,這主要來自於陛下的恩典。故此,既然陛下曾說了:「武將不要干政」,那麼不該自己操心的事,就沒必要去操心。況且這麼多年的征戰下來,自己從軍功上所得到的賞賜,已經不知道比過去擁有的財富多了多少,再收些下面亂七八糟錢,無端地會讓旁人瞧不起。

當然,對於自己過去的族人,卯大老也不是從此不聞不問了。他曾經自己出資,通過教部,在族人的居住地設立了一個學校。因為他認為,這才是將來真正能改善族人地位的關鍵,陛下當年就說過:「希望將來在朝廷上,能夠看到畲民的子弟。」可如果不識字,這根本無從談起。

現在的卯大老,也早已對識文斷字的重要性,有了更清醒的認識。軍中往來的文書你都看不明白,能行嗎?這個職位以後還能坐得住?你沒見下面的好多軍士,平日里都在督軍的教導下,努力地學認字?

已經身為副都督的他當然還知道,如今的宋軍,能戰、敢戰固然很重要,可還要能識文斷字,並進入武學院深造,之後的晉陞才會更快。所以,即使是他自己,忙裡偷閒也在儘可能多讀點書。

客觀地說,景炎十三年之後的卯大老雖然身為副職,身上的事情一點也不少。當時新設立的廣南都督府,一是面臨再度擴軍,二就是在給定的轄區內,選定要地予以駐軍,並設立新的軍營。

這其中比較麻煩的,是在廣南西路境內,因為那裡相對來說已經有些更蠻荒,部族眾多。但兵部及參謀院都認為:禁軍在哪裡的守衛仍需加強,尤其是以邕州(南寧)、柳州、靜江(桂林)三地組成的這條線。

在他們的看法中,朝廷既然已經決定了在這三地設郡,禁軍在那裡的駐軍力量就不能弱,「要足以備不時之需」。

他們所給出的駐軍方略之一,就是哪裡的禁軍,要內外相應。即:以部分兵力駐在城內,大部駐在城外另設的軍營,兩者定期輪替。

參謀院的這個建議,實際上也是在汲取當年靜江等地陷落的教訓后提出來的。因為城內和城外軍營分別駐軍,不僅在戰時可以收容更多逃難的百姓,而且還能形成犄角之勢,不至於立刻被困為一座孤城。

故此,卯大老這個廣南都督府的副都督,其後就多次親臨了邕州、柳州、靜江三地,督促、指揮宋軍的「安營紮寨」。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宋軍開始了所謂的「圈地」。

(這時代的南寧、柳州、桂林都可以想象它們能有多大,邊上的荒地多得是,劃出一塊地方來駐軍真不是什麼多大的事。)

不過當時的卯大老,並沒有完全理解在參謀院「要足以備不時之需」這句話背後、所暗藏的含意,他以為這只是為了準備應付某些當地部族可能的叛亂。

但在宋景炎十七年,他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其它所指。因為來自安南的「入寇」,襲掠了永平寨和西平州(這兩處在後世的憑祥市附近,宋代都屬於邕州)、以及欽州,不僅搶奪了當地居民的財物和耕牛,而且還掠走了部分人口。其中從欽州方向來的「海寇」,甚至一度掠到了邕州附近。

得報之後的卯大老,一股火差點竄到腦門子上。

宋代的邕州,治所在宣化,也就是後世的南寧,是廣南西路中地盤最大的一個州,治下的部族也最多。不過當初張應科進軍廣西時,在軍、政兩種手段的配合下,這些部族基本上都重新歸順了大宋。

廣南西路平定后,出於加強控制的目的,朝廷按照慣例,首先就整修了過去的驛道。

其後,為了推動地區的發展,除了詔令各地「以修路為第一要務」外,還在邕州、柳州、靜江三地重新開「市」,以便於各族之間進行商品的交易。

邕州由於邊上欽州港的存在,距海較近,地理條件相對更優越,往來的商人最多,所開的「市」自然而然成為三地中最大的。因此,它隨後就日見興旺的景象。

在卯大老的眼裡,邕州雖然不臨海,可是近海,補給要較柳州和靜江更為方便。所以在和陳吊眼、劉尚文商議過後,經兵部和陛下核准,他把江羅、梁國傑所部調到了邕州駐紮。

而梁國傑雖然來自督軍司,江羅卻本來是畲軍將領,所部大部分更是畲兵。故此,這個舉動的背後,就不能說沒有一點私心。

可現在那裡卻出事了,而且還是被人打劫了,更是廣南都督府成立之後遭到的第一次「入侵」,卯大老的火氣也真的上來了。

他一面嚴令江羅剿殺所有的「海寇」,一面上書兵部參謀院,積極要求出兵安南進行報復。今日就是他和劉尚文接到了兵部飭令,前來商議此事。

但是,此時的他和劉尚文都絕對不會知道,這件事在以後會變得到底有多大。

……

這裡是朝廷重臣們開小朝會的偏殿,東和陸秀夫正在仔細地聽禮部的陳宜中和鄧光薦講解過去安南的情況。

其實從西漢開始,安南就屬於中原王朝的領地。漢武帝在那裡就曾設立了交阯、九真、日南三個郡,歸交阯刺史所管轄。

兩漢之間,中原曾經陷入大亂,那裡也有人起來造反。後來是東漢初年的名將馬援前去平定,使之仍歸於中原的版圖。

事實上,它原本屬於那個時代最蠻荒的地方之一,如果不是中原之人帶來的技術和文化,那裡後來根本不可能有多大的發展。

之後的隋、唐,都因循了漢代的做法,直到五代十六國時期,由於天下大亂,誰也顧不上這個非常偏遠的地方,對它的關注才越來越弱。但管轄這個地方的人,仍主要來自中原,在他們的內心裡,始終認為這是中原王朝之地。

大宋開國時,安南之主叫丁璉。當本朝太祖平定嶺南之後,他就上表內附。為了表彰他對天下一統的貢獻,趙家老大先是授予他節度使等一系列官職,後來乾脆給了他「交阯郡王」的稱號。

丁璉死後,因為子嗣年幼,當時的權臣黎桓就取而代之,並囚禁了丁氏所有的族人。這頗有點類似本朝太祖做的事。

但問題是,丁氏家族的人是要「內附」,而黎桓野心勃勃,做的事實際上是尋求「自立」,性質完全不同。所以,宋太宗對他不僅不予承認,而且還出兵討伐,要為丁氏的後人找回公道。

只不過那次討伐失利后,因為路途實在有點遙遠,而且大宋在北面還面臨著遼國這個強敵,再次出兵就一推再推,變得遙遙無期,後來朝廷里的大臣們乾脆就視之為域外之國。

黎氏三代之後,安南之主變成了李氏(也就是後世所講的越南李氏王朝),李氏歷經七世后,無子,只有女兒,于是之后就由女婿陳日煚繼承了安南的王位,開始了他們的所謂陳朝時期。

實際上,眼下的陳氏在安南已經是第四代,國主叫陳日尊。

陳宜中不愧為朝廷的元老重臣,對很多過去的事了如指掌,再加上個學識也很淵博的鄧光薦,竟然把好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一一娓娓道來。甚至有些事情連陸秀夫之前都沒有聽說過。

當然,這也是某人少有的一次向禮部「垂詢」,因此老陳和鄧光薦都不厭其煩地介紹相關的事情。

但是,聽完他們的講解后,陸秀夫的心中卻是一沉。因為某人已經淡淡地笑道:「如此說來,哪裡其實原本就該是我大宋之地,只是現在有人在裂土稱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五章 名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