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印刷體

第二百四十九章 印刷體

三個小時之後,沈方、王壽光等人在申孝忠的陪同下登上了岱山島。昌國紡織廠中的第二代自動織布機比原來的自動織布機更加龐大、精密,一匹匹緊密的斜紋布正在不停地生產,負責昌國防織廠的主事對斜紋布的質量讚不絕口。

昌國印刷廠的廠房之中,按排版、印刷、裁剪、裝訂、整理等工序,劃分了多個工作區,其中以排版這個工作區,工人最多。

沈方看了一會兒工人的排版操作,問道,「這鉛字的字模存放有什麼規律?」

「按字的音韻存放。」

「為何不按字形存放?」

「什麼字形?」

「就是偏旁部首。」沈方見王可兒沒有明白他的意思,便解釋了一番。王可兒想了想,「這個方法好是好,可是排版工早已習慣了音韻,取用也比較方便,用這個方法還得重學一遍。」

三人旁邊負責昌國印刷廠的王府李主事說道,「可兒小娘子,二公子所說頗為實用,即使有排版工不認識的偏僻之字,也可以根據字形快速找到鉛字。」

「他的鬼點子一向最多,你安排一下,如果效率更高,就按他說的辦。」王可兒對李主事吩咐道。

「遵命!」

沈方等人來到印刷這道工序的工作枱之前,見到一次可以印刷六個刻版,一個刻版正反兩面,總共可以印刷十二面。刻版之間有木條作間隔,木條之上陽刻着頁碼數字。此時工作枱上已排好了六塊刻板,印刷的內容乃是沈方在昌國技術學院講解的基礎科學知識。印刷工人將刻版之上刷上油墨,將兩尺見方的紙張放上去,用軟木棍輕輕滾過,十二面便同時印好。

油墨還沒有晾乾,李主事小心翼翼地拿起印好內容的紙張兩個角,呈現在沈方等人面前,只見上面的字跡清晰、字形飽滿,而且上面的字足有雕版印刷的四倍之多。

沈方一看到密密麻麻的字,便皺了眉頭。「怎麼沒有標點符號?」

「印刷書籍從來不斷句,買書之人可以自行斷句。」李主事解釋道。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我講的這些雖然只是白話,但這鉛字如此密集,任誰看都會頭疼。以後昌國印刷廠印刷的書籍全部要加上標點。」沈方見印刷廠有鉛筆,便將印刷好的紙張攤在工作枱上,在紙張上面寫了逗號、句號、L型的雙引號、頓號、驚嘆號、問號、書名號等標點符號。並將這些標點符號的用法講解了一遍。

「要按我的意思,這書籍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印刷才方便書寫數字和各種公式,這豎排版用來看文字尚可,用來講理科實在困難。不過,考慮到大周讀書人早已習慣豎版書,暫時便按你們現在的印刷方式來印刷,十六列,每列四十行。但是我有兩個要求,一是要加上標點符號,另外一個要求,不同的語境或意思要分段,每段前面空兩個字。現在的鉛字已經足夠多了,適當的間隔可以讓人看起來舒服一點。」

「另外,這鉛字印刷不比雕版印刷,雕版印刷需要印刷體才能方便雕刻,而鉛字印刷卻可以方便使用各種字體。我們的鑄字工也不用閑着,多做幾種鉛活字字體備用,比如顏體、柳體、歐體,甚至可以在印刷體的橫細豎粗基礎之上,加以改良,筆畫一般粗細,末端的裝飾部分也取消,形成細黑體或粗|黑體;也可以將黑體的彎角圓潤一些,成為幼圓體;還有就是將印刷體適度拉長,使其更加挺拔,形成仿宋體。」

「什麼是仿宋體?」李主事好奇地問道。

沈方無意中說漏了嘴,便隨口搪塞道,「這印刷體以宋州之雕版最為精緻,橫細豎粗,點、撇、捺、鈎等筆畫有尖端,當地刻匠為了抵抗刻版磨損,加粗了印刷體的豎線和筆畫的端點,所以被稱為宋體。而仿宋體,則是在宋體結構的基礎之上,橫豎粗細均勻,並使用了楷書筆畫,清秀挺拔,字體瘦長。」

李主事也是博聞強識之人,他仔細想了想,也想不起宋州有什麼有名的刻匠,但二公子實非常人,或許在一些偏遠鄉村的刻匠,別人並不知曉,但二公子卻無意中得知。

為了說明這些字體的特點,沈方又在白紙之上用黑體、幼圓、宋體、仿宋四種字體分別寫下「昌國沈氏」四個字,這四個字,點、撇、捺、鈎俱全,四種字體的特點顯示地很清楚。

李主事既然被安排主持昌國印刷廠,自然粗通文墨,對印刷之道也頗為精通,如今見到沈方舉手之間便創造了四種風格迥異的字體,如何不讓他嘆為觀止。

王壽光、王可兒二人早就習慣了沈方的種種不可思議的天賦,倒也沒有太在意。況且這宋體早在昌國技術學院成立慶典時,便由沈方用來書寫條幅。

沈方拿起已經干透的印張,仔細看了良久,「李主事,我看在這一塊刻板的中間,可以雕刻一些紋路,同時設置可以放入鉛活字的空位,用來印刷書名、卷別及頁數,將這印好的紙張一對摺,無論翻到哪一頁,便可以知道頁碼和所處的卷別,用來檢索和查找都頗方便。」

沈方所言只是後世書籍常見的技巧,在雕版印刷中也常見到,只是這鉛活字印刷剛起用,許多細節地方,製版工人也沒有想到,沈方只稍微提醒,李主事便明白了他的意思,連聲稱是。

「印完這些科普讀物,就印些蒙學讀物,印上幾十萬冊,只要大周想要學習的蒙童都可以免費獲得,沈氏集團的所有職工,也要求背誦裏面的內容。」

「此乃利國利民,使我沈氏集團繁榮興旺的大事,只是這蒙學讀物學習哪些內容?《論語》、《孟子》似乎又稍難一些。」王壽光喜道。

「當然是三百千了,」沈方笑道,此時百家姓、千字文已經流傳,但三字經卻要到二百年後才由王應麟編製出來,沈方穿越后,金人、蒙人都不可能南下,二百年後是否會有王應麟都兩說,三字經總不能因為自己而中斷,乾脆就提前寫出來,將後世三字經中的內容減掉宋代之後的歷史部分即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經》是何人所著?」

「我隨後將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三字一句編成一書,由可兒寫註釋,就由我二人合著,如何?!」

「啊!我可不會!」王可兒聽到沈方讓她註解一部還未問世的書,嚇得趕緊搖頭。

「沒事,我仔細講給你,你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清楚就好,這是寫給兒童看的,越簡單越好。」

王可兒漲紅臉,又想答應,又擔心做不好。

「可兒,這可是方兒給你創造的絕佳機會啊。」王壽光提醒道。王壽光已明白沈方的用意所在,沈方將這蒙學讀物免費贈閱后,必將收穫無數士人的推崇,這本書讀的人越多,便有更多的人知道沈方和王可兒的名字。一旦沈方登基為帝,王可兒以註解蒙學讀物的身份,也將得到臣民的尊重和愛戴。但此時,王壽光提到這是絕佳機會,一般人,包括李主事在內只會認為是揚名立萬的機會。

在王壽光的提醒之下,王可兒瞬間明白了沈方的用意,她看了沈方一眼,點頭應允。

「李主事,這昌國印刷廠看似盈利不多,但其意義卻很重大,可兒既然選擇你當廠長,你便好好鑽研一番,如何能提高印刷的效率,如何能印製更多、更好的書籍。至於錢財方面,你不用擔心,讓你挑重擔便不會虧待你,我做主,你的月錢按匠首的月例發放。」

王府主事和沈府主事的月錢都是五十貫,沈方一口氣給李主事漲了三倍月錢,李主事欣喜萬分,趕緊感謝沈方、王壽光、王可兒三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宋時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九章 印刷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