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面授機宜

第二百四十三章 面授機宜

會議的最後一項議程是由王壽光來宣讀本次征服台灣、呂宋行動的相關規定和要求。

「第一、嚴肅紀律。剛才二公子說了,以前的一切一筆勾銷,以前眾位大當家當過海盜,殺人越貨乃是家常便飯,只要到了殖民地,身處異域海外,便是有仇家也尋你們不到。可是,諸位兄弟在放下包袱的同時,也要緊起一根弦,那就是遵守沈氏集團的規矩和命令,否則幾萬人的隊伍,一亂起來,便不可收拾。沈氏集團已授權劉四、李宗吾兩位總督全權處理台灣、呂宋的一切事務,包括殖民地內所有百姓及原住民的生殺大權,希望各位認清形勢,我們沈氏集團不是官府,沒有什麼國法,只有家法;殺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地到達殖民地,痛痛快快地生活,成為富甲一方的富豪。」

「第二、積極參與。雖然這次沈氏集團為大家分配了百畝以上的土地,並會源源不斷地提供機械、牲畜、農具等物,但並不意味着大家守好自己的田地便完成了任務。相反,無論是建城修路、興修水利還是征服原住民,都需要大家積極參與。沈氏集團會對大家參與的情況進行評價,並依此評價作為利潤分配、佃戶分配和土地分配的依據。各位先遣隊員將已分配的土地開發完熟地,並有佃戶耕種照料之後,沈氏集團鼓勵各位在劃定範圍之外自行開拓新的土地,以開拓為熟地為標準,凡是由先遣隊員開拓的熟地均歸其所有,每年只需上繳其地收成的兩成,一成歸殖民地,一成歸沈氏集團。特別提醒一下,不可誤以為是跑馬圈地,而且也僅限於農業用地。工業用地、住宅用地由沈氏集團統一規劃。」

「第三、互助團結。此次先遣隊員、工匠、護衛隊員加起來有四萬七千人,但是先遣隊員中還有許多老人、小孩、殘疾之人,雖然他們也會分配有土地,但是以他們的能力根本沒有辦法進行開懇,這就需要先遣隊員們之間互相幫助,老人、小孩、殘疾人可以在城市、村鎮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壯年的男人、女人可以幫助他們管理所分配的土地。如果老人、小孩乃是你至親之人,或同族之人,相信你們肯定能做到位,但是難免會有一些孤寡老人和孤兒,各殖民地會制訂政策對這些人進行扶持,但是他們日常的生活還需要你們相互照料。凡是成為沈氏集團的人,無論是老人、小孩還是女人,都會得到基本的權利。月錢多少取決於貢獻多少,但只要服從沈氏集團的安排,無論是誰,基本生活和教育可以得到保障。這是二公子在確定殖民政策時反覆強調的要求。」

在場的島主及移民代表聽到沈氏集團考慮得如此細膩,甚至連他們平時所忽視的群體也考慮進來,頓時覺得沈氏集團此次征服行動師出有名,一定能取得成功。當然王壽光提到的這些所謂的負擔,比如老人、殘疾人絕大多數選擇留在昌國,他們不願意去海外打拚。可是誰也不能保證在開拓殖民地的過程中,自己不會受傷,萬一自己失去了勞動力,如果有了這條保障,那麼便無需擔憂;何況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沈氏集團這種從出生到養老送終的福利體系很符合這些生活在刀尖上的海盜及其家屬的胃口。畢竟,有一分奈何,又有誰願意整日刀尖舔血。

「第四、輕裝上陣。我們沈氏集團是去佔領一個新世界,而不是去逃難,你們在廟子湖島外停泊的那些小船、破船,瓶瓶罐罐,傢具磨坊,能送人的趕緊送人,送不了人的就全扔掉。當初命令大家集結時,已講的很清楚,攜帶好金銀細軟即可。我們到了台灣、呂宋,能用到小船的機會非常少,二百料以下的船一率不允許跟隨船隊前往,二百料以上的船可以去,但要將笨重的傢具之類全部扔掉。沈氏集團此次攜帶有大量的牲畜、農具,也有匠人和各種工具,到了殖民地,就地取材,什麼樣的傢具造不出來。」

在場的移民面面相覷,雖然滿心不舍,心中也有怨言,但是王壽光第一點要求說在前面,誰又敢在這個關口,和沈氏集團唱反調。

沈氏集團殖民地移民會議結束之後,各島島主趕緊回去召集原來的居民進行人員分配,並安排連夜將那些小船上的物品倒騰到大船之上。昌國海域排名前八的島主分別擔任台灣四城市台北、新竹、台中、高雄的市長,及呂宋四城市拉瓦格、達古潘、蘇比克、宿務的市長。雖然他們人還在昌國,但是無形中已經拉遠了距離,形成了兩個小團體,而分配到這些城市的其它島嶼的島主此時便圍繞在各自未來市長的身邊,溝通感情,商量對策。

只有那些分配到馬尼拉和達沃的島主,雖然知道這兩個地方是未來沈氏集團重點發展的殖民點,但穆承默、張展鵬兩人乃是沈氏集團派出的市長,不知是何脾性,倒是不如跟隨原來這些八大島主,也能有個照應,這些島主一個個愁眉苦臉,不由得聚在一起,長吁短嘆,感慨自己的命運。

沈方的營帳之中依然燈火通明。

沈方與王壽光等人走到營帳之外,迎著海風,呼吸著新鮮空氣,看着滿天星斗彷彿象一個巨大的罩子將整片海域籠在其中。幾人說笑了一會兒,便返回營帳繼續討論殖民地的事務,此時在場的便只有沈方、王壽光等五人。

營帳之中已擺下一個書案,上面擺着兩幅地圖,分別描繪著台灣及呂宋的大體輪廓,是沈方命人以前些日子所繪製的世界地圖為依據,等比例放大的草圖。

台灣地圖之上已標明了台北、新竹、台中、高雄四城市的坐標,沈方看了一會兒這些熟悉的地名,緩緩說道,「劉總督,這台灣島離昌國很近,甚至比泉州還要近,風向順了,三五天即可往來。台灣島的地形東高西低,島的西面儘是良田,足以養活數百萬人。你到了台灣之後,對在此地生活的大周漁民好生寬慰,最好令其主動加入我們沈氏集團,若是不願意加入沈氏集團,也不可用強,只要他們不主動惹事,便無需驅離。」

「近幾年經營好台北、新竹、台中、高雄四座城市及其附近據點即可,留下一部分人負責建設家園,另外選一部分人跟隨李總督、金總督前往呂宋,捉拿一些呂宋海盜或原住民充當佃戶。」

劉四笑道,「二公子放心,此圖我已瞭然如心,明年此時,我必然會建成四座堅城,讓此四城成為沈氏集團連接呂宋及南洋的紐帶。」

沈方笑了笑,沒有接話,將台灣地圖放在一邊,將呂宋地圖取了過來。

「李總督、金總督,這呂宋地圖並不準確,呂宋有幾千個島嶼,我在前世的記憶中關於這呂宋能記得的城市也不多。這裏提出來的幾個殖民點,都是能記住坐標的港口,詳細的海圖,還需要你們去勘測。金總督你的任務是勘測出各島嶼的大致輪廓,而李總督你的任務,則是繪製這各島的詳細地圖。呂宋的面積約有台灣面積的八倍,所以其工作量非常巨大,只怕用十幾年也不一定能做完。」

「二公子放心,呂宋今後就是我的家,我會把呂宋這片海域搞清楚,讓呂宋成為沈氏集團的後花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宋時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三章 面授機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