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樹大根深

第六百九十七章 樹大根深

江南某縣城,一個商人正在關門上板兒,一個頭纏破布,筋骨強健的乞丐就走了過來。

商人嘆了口氣:「板兒磚李,你不是三天來一次的嗎,今天剛第三天啊,怎麼就過來了?」

這類乞丐就是丐幫中最受追捧,地位最高的「強叫花」,堪稱乞丐中的丐中丐,十分強橫。

這種「強叫花」都是各地丐幫中的風雲人物,比起賣藝的「藝叫花」,專干臟活的「苦叫花」來,身份高出一截兒。

「強叫花」要錢從來不搞那些低聲下氣的事兒,也從不向普通百姓伸手,他只向開商鋪做買賣的商人乞討。

乞討的方式是拿一塊板兒磚,挨家商鋪走,走到門前,也不廢話,十分真誠地說上一句。

「掌柜的,恭喜你發大財啊!行行好給幾個吧!」

這時候有經驗的商人,一看是「強叫花」來了,都會拿出銀錢來施捨。而且出手不能少了,至少一百文。

如果是個沒經驗的商人,給的少了或是沒給,「強叫花」直接舉起板磚來,照腦袋上就是一下子。

別誤會,不是砸商人的腦袋,是砸自己的腦袋!頭破血流,翻身倒地,翻著白眼,堵在你的店門口。

如此一來,你這買賣就不用做了。報官也沒用,大明律里哪一條也沒說過不許自己砸自己啊!

也有的商人一根筋,老子就是不給,看你能躺到什麼時候。他卻不知道,每個「強叫花」身後都是有團隊的。

一幫跟着「強叫花」吃飯的小弟們,會一擁而上,圍住商鋪嚎啕大哭。邊哭邊罵,罵得極其難聽。

如果到這時候你還敢不給,「強叫花」會站起來,對準你家店鋪里最硬的部位,直接撞過去。

人死了,這家店鋪也就廢了,再也沒人敢接手了。老闆大概率會吃官司,就算官司贏了,跟丐幫也是結下深仇大恨了。

不但本地住不得了,就是搬家到天涯海角,只要是有乞丐的地方,都得隨時提防,孩子會不會被拐走,家裏會不會失火……

所以,「強叫花」都是真正的亡命之徒,他們就是丐幫的明星,能養活身後十幾人的經紀人團隊。

這位板兒磚李,就是本地有名的「強叫花」,見這商人詢問,微微一笑,拿起標誌性的板兒磚打了個招呼。

「陳老闆,不用拿錢,我最近都不上門要錢了。這次來,是跟各家店鋪商量點事兒的。」

附近幾個商鋪的商家都湊了過來,不知道跟「板兒磚李」有什麼事兒能商量的,難道是要改綽號叫「石頭李」或「菜刀李」了?

「各位老闆,多年來咱們相處愉快,定下了規矩,你們也省心,我也省磚省腦袋。

但這次我們丐幫有難了,想請你們幫忙向朝廷說說話,就說本地丐幫一向安分守己,都是好人!

而且本地丐幫與百姓、商戶互幫互助,十分和諧,因此建議朝廷不要無故遷怒,免失人心。」

幾位商人咧咧嘴,差點沒笑出聲兒來,但又不願意得罪這個亡命徒,只得繼續聽着。

「各位老闆若是能幫忙美言,反對朝廷解散丐幫,將來各位的錢,丐幫就不收了。

若是各位想趁此機會落井下石,嘿嘿,反正丐幫多的是不怕死的爛命,各位的鋪子和家人都要小心些!」

一個平時最頭鐵,也被丐幫收拾次數最多的鞋店老闆冷笑一聲。

「平時你們那厲害勁呢?我有朋友在京城做生意,他說北直隸已經在解散當地丐幫了!

想來很快也該輪到咱們這裏了吧!板兒磚李,我看你還是趕緊退出丐幫,找個事兒做,才好活命!

否則就以你平時的所作所為,去西伯利亞種土豆都得披枷帶鎖的去,還敢威脅我們?」

板兒磚李的眼睛裏凶光一閃,隨即笑道:「看來王老闆是鐵了心要和我們丐幫做對了?

也好,那你就給其他老闆打個樣兒吧!你要記住,乞丐多得很,是死不完的!」

板兒磚李說完,大步上前,噗通一聲跪倒在鞋店門口,高聲呼喊。

「我就要口飯吃,你給就給,不給就不給,何以下此毒手?」

說完一板兒磚拍在了自己的臉上,頓時血流披面。眾人都是一愣。

板磚李卻沒有再糾纏,搖搖晃晃的站起來,轉身就走,邊走邊大哭大喊,自己被鞋店的王老闆給打了。

王老闆大笑道:「就這?我還等着你來訛我呢!我看你們還能蹦躂幾天!」

眾人都勸王老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王老闆也勸大家不要被板兒磚李嚇住,他就是個紙老虎!

第二天,鞋店遲遲沒有開門,中午時分,眾人才知道,王老闆全家都被殺了。殺人的正是板兒磚李。

更可怕的是,他壓根也沒跑。大概是半夜行兇,然後就坐在死者家裏,做了一頓豐盛的酒菜,當着滿屋子的死人,敞開屋門,大吃大喝。

當捕快們接到消息,趕到現場時,板兒磚李將短刀橫在自己脖子上,侃侃而談。

他說自己昨天被王老闆毆打,心懷怨恨,因此報仇,並無其他原因,說完刀一抹,直接自盡了。

整條街上的商戶心裏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但看着街頭巷尾的乞丐們,卻沒有一個敢跟捕快們說出實情的。

不僅如此,他們還真的聯名寫了一封信,敲鑼打鼓,大張旗鼓地送到了縣衙,讓丐幫知道自己按要求做了。

大明各地都爆發了不少惡性案件,各地官府雖然奔忙處理,但這些案件仍然層出不窮,導致百姓們怨聲載道。

鄉紳和商戶們都說,若不是朝廷多事兒,非要解散丐幫,導致各地團頭不敢辦事,也不會這樣,過去多少年不都是好好的嗎?

官府清查丐幫中的罪犯,團頭不敢不協助,但一直儘力拖延,以至於那些惡丐早已逃離當地。

而民間調查更不順利,百姓和商戶不但不說乞丐的罪行,反而還大聲誇獎本地乞丐熱心助人,幫寡婦挑水,扶老奶奶過馬路。

最麻煩的,其實還是各級官吏的態度,他們大都跟當地的團頭關係緊密。

雖然不敢違抗朝廷命令,但都不夠積極,一直互相觀望,看其他地方執行得如何了。

而且一些地方,白蓮教潛伏的徒眾開始改頭換面,死灰復燃。他們拿出洗腦的本事,忽悠百姓。

他們指出:朝廷解散丐幫,與丐幫的善惡無關,而是需要人到西伯利亞去種土豆兒。

那麼問題就來了,西伯利亞比大明大幾十倍,如此一來,丐幫那點人根本就不夠!所以抓完丐幫抓平民!

百姓們讀書少,誰也不知道西伯利亞到底有多大,更關心的是朝廷為啥一定要抓人去西伯利亞種土豆兒呢?在家種不好嗎?

白蓮教告訴他們:「西伯利亞種土豆是靠邪術的!他們把人切成碎塊,埋在土裏,在上面種土豆。

如此種出來的土豆有人體的精華和天地靈氣結合,可以用來煉丹,煉出來的丹藥就是皇帝平時要吃的!」

這個恐怖的故事征服了很多百姓,因為嘉靖喜歡煉丹嗑藥是人盡皆知的!徽王含真餅的事兒歷歷在目啊!

說嘉靖種土豆是為了煉丹,就像說蕭風進青樓是為了找媽媽一樣,絕對沒人懷疑,這就是人設的力量!

而且在過去的歲月中,被朝廷剿滅的一些土匪山寨,也重新出現了火光。打劫路人,宣稱原本是良善乞丐,被朝廷官逼丐反!

當地駐軍前去剿滅時,這些所謂的土匪早就跑沒了,山寨里只留下做飯的餘溫,不見人影。

後來官府覺得為這幾個假土匪調動大軍不划算,哪裏有了劫道的,就派當地捕快衙役們去抓。

結果卻發現那些土匪人數雖少,但都功夫不弱,捕快們根本不是對手,被打得落荒而逃。可軍隊一去,人又沒了。

隨着各地案件的頻發,民間洶湧的輿情反彈,朝堂上的反對意見也驟然增多,大都是批判蕭風意氣用事,操之過急的。

聽得多了,嘉靖也有些煩亂,派人把蕭風叫來,詢問他接下來如何收場。

蕭風淡然道:「師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自然也不會輕而易舉。

丐幫傳承幾千年,雖已病入膏肓,但就像一棵千年老病樹一樣,哪有刨根不帶出泥的?

師兄只管放心,這些混亂,正是丐幫製造出來向朝廷施壓的。朝廷此時若有動搖,則前功盡棄。

而且這次若半途而廢,今後天下百姓再也不信朝廷會對丐幫真的下手,就會更加畏懼丐幫。

此消彼長之下,這棵老病樹再也難以根除,就會繼續趴在大明的身上吸取國運,製造混亂。」

嘉靖皺眉道:「不過是一群乞丐,既無兵馬,又無地盤兒,大明連倭寇、羅剎、白蓮教都打敗了,怎麼對付丐幫會這麼費力呢?」

蕭風笑道:「倭寇的退路在海上,因此他們不敢孤軍深入,只敢在沿海活動;丐幫看似沒有地盤兒,其實無處不在。

羅剎雖然強橫,但卻難以隱藏,只能正面進攻。以硬碰硬,大明比羅剎更硬,自然乾脆利落。

至於白蓮教,其實和丐幫是極其相似的。都是散落民間,都是分佈廣泛,都是善於偽裝,難以察覺。」

嘉靖點點頭:「那為何你滅白蓮教時頗有章法,如今朝廷處置丐幫卻一片混亂?難道這因果非要着落在你身上?」

蕭風搖頭道:「其實不然。白蓮教和丐幫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所求。

白蓮教想造反,自然就要有大動作。動作一大,就容易被發現。

丐幫卻並無造反之念,他們只想潛伏在社會最底層,這就更難動手。

丐幫就像虱子,常年趴在你身上,小口小口地吸血,你就難以察覺;

而白蓮教就像蚊子,總想飛起來吸一大口,早晚會被一巴掌拍死。」

嘉靖嘆氣道:「道理自是如此,只是朕有些心焦。西伯利亞汗已經回到封地,又寫奏摺過來催了。

他說他已經留好了位置,準備好了牛羊、草場,尤其是大片種土豆的土地,就等著移民上門了。

這片國運之地,總要儘快興盛起來才好,否則跟羅剎人打的這一仗,你的殺戮因果豈不白承擔了。」

蕭風淡淡一笑:「師兄莫急,凡事操之過急,則容易失之粗放。其實乞丐到什麼年頭都是不可能絕跡的。

人之本性,有勤有懶;人之出身,有貧有富;人之運道,有高有低,天道不全,留一線與人。

所以我們要永久消滅的是丐幫,而不是乞丐,今後再出現乞丐,大明有的是地方用人的。

丐不成幫,則丐無非丐而,猶如滴水粒沙,不成氣候。朝廷或救或收或管或教,都極容易的。」

嘉靖微微點頭:「你推薦知縣召平安為欽差,不怕他公報私仇,亂了方寸嗎?」

蕭風淡然道:「嫉惡如仇,何論公私?要連根拔起丐幫,死人是免不了的。

他是一心求死之人,正合適。何況還有海瑞在後面給他善後呢。」

嘉靖詫異道:「海瑞就已經夠剛猛的了,你讓他給召平安善後,這不是剛上加剛,不怕過剛易折嗎?」

蕭風笑道:「海瑞是很剛,但他講理。那些官員在領教過召平安之後,只會覺得海瑞比召平安好多了。」

嘉靖想了想,笑道:「你這是要為海瑞攢些好風評嗎?海瑞清廉剛硬,才具卻是平平,入閣其實並不合適。」

蕭風不置可否,淡然道:「此次根除丐幫,召平安代表的是朝廷的決心,海瑞代表的是朝廷的公正,二者缺一不可。」

朝廷是否公正,北直隸的官員還沒感覺到,但朝廷的決心,北直隸的官員已經有了充分的體會。

召平安出京后,先巡查的自然是北直隸。而第一站,就是大興縣。

大興知縣對召平安的光顧並未太在意。在他看來,朝廷的命令剛下,動作慢是天經地義的。

而且召平安之前也不過是個南平知縣而已,相比起來,自己這大興縣可是直屬順天府的,比南平縣令要高出一級來!

所以對這個欽差,大興知縣是表面笑嘻嘻,心裏不嘻嘻,見面哈哈哈,回頭PPP。

心裏想着召平安要巡視全國,也不可能在自己這裏呆幾天,趕緊糊弄走就得了。想不到召平安一落座就直接發難。

「貴縣的本地團頭,可將名冊交上來了嗎?」

大興知縣笑道:「欽差大人,朝廷的命令剛下來,總得給點時間吧。我已經讓人催過了。」

召平安搖頭道:「貴縣天子腳下,近在咫尺,命令自然是先送到的。

何況貴縣附郭京城,平日裏治安自然要比外地好得多。若是貴縣這裏都需要這麼久,其他地方還能辦嗎?」

大興知縣笑道:「話不能這麼說啊,正是因為天子腳下,附郭京城,所以來討生活的乞丐也多啊。

大人還是先去其他地方巡查,下官這邊整理完畢后,自然會送交朝廷審查的。」

召平安冷冷地說道:「我聽明白了,你是覺得此事你只需向朝廷交代就是了,犯不上向我交代。」

大興知縣心裡冷笑,表面卻依舊謙恭:「大人誤會了,茲事體大,下官自有下官的難處。

大人奉命巡查而已,何必盯着下官不放呢?下官保證,總不會落在別人後頭就是了。」

召平安點點頭:「這也有理,不過我能否見見本地的團頭,親自問一聲是否如此呢?」

大興知縣鬆了口氣:「這有何難?大人且先寬坐用茶,待下官備上酒宴,把團頭叫來與大人見面。」

傍晚時分,大興縣團頭來拜,酒宴也已擺好,召平安也不推辭,入席後主動拿起酒杯,連干三杯。

大興知縣和團頭一句場面話還沒說呢,只能也先跟着陪了三杯。然後召平安放下酒杯。

「酒過三巡,禮數已到。來人,升堂!我已通知百姓,今日下午,開堂審案!」

大興知縣和團頭都是一驚,不知道欽差大人要幹什麼,糊裏糊塗的被欽差衛隊推到了外面大堂上。

此時圍觀百姓已經很多了,聽說有欽差審案,還是事關丐幫的,誰不想親眼看看?

召平安坐在公案後面,一拍驚堂木:「團頭,朝廷要的名冊,你準備好了嗎?」

大興團頭早已和北直隸團頭及知縣通過氣了,此時胸有成竹,謙卑的跪地磕了個頭。

「朝廷有令,小人豈敢不尊?只是確實事繁任巨,一時半會兒不得清楚,還請大人寬限些時日。」

召平安點點頭:「這些話,知縣已經說過了,本官也很理解。只是朝廷委任本官為欽差,不得不管。

來人,把團頭給我按住,左手按在地上,請出天子劍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測字天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明測字天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七章 樹大根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