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義兄弟

結義兄弟

1995年,因為母親工作單位的變化,家裏托關係將我轉校到鎮西街小學讀四年級,繼續自己的小學生涯。小時候孩子們的等級觀念挺強的,村、鎮、縣、市,每隔一個行政分級,在物資生活和精神生活上有着明顯的差別與差距,這些差距影響着我們對現實理解和不斷變化的目標與理想。

我的不安分,在讀小學期間已經表現出一絲絲的苗頭,小學我通過四次轉學,先後經歷了三所學校,1年級、2-3年級、4年級上半學期、4年紀下半學期到小學畢業。在這四個階段,我的學習狀態與性格,在每各階段都在野馬與馴化之間發生著比巨大變化。剛讀小學1年級時,我養成的一些壞習慣還在身上,當看到同學有一個嶄新的本子或者一塊好看的橡皮……,便想據為己有,這樣的心態,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偷同學文具事件,最後,被同學發現后告訴母親,被查實情況后,免不了被母親從教室內拖出去,一頓胖揍的命運,當時即覺得羞愧,又覺得屁股上一陣一陣疼。事情過後,死要面子的我,窩在學習分給我們一家的宿舍里,幾天不出門,直到自己認為同學們已經差不多遺忘這個事情后,才唯唯諾諾的重新回到教室,自此以後我偷同學東西的毛病得以改正。

有時候挨老師一頓可以在身體承受範圍的揍,對有上進心和知道羞恥的孩子,還是有作用的。四年級轉到鎮西街小學后,在4年級上半學期養成的逃課、完不成作業的壞毛病,被班主任老師拿小木板一次又一次的打手心后,得以改正。被打手心的除了幾個頑固不化的外,就是我們幾個個頭不大、還算聰明、臭味相投的幾個壞小子,也許有同病相連的心理作用,經過老師錘鍊和平時在一起的默契,慢慢的我們幾個湊到了一塊,課間一起玩遊戲,放學順路的一起回家,周末一起寫作業,放假后互相約好一起玩耍。隨着我們關係的逐步加深,五年級下半學期,我們七個決定學習關二爺桃園三結義(我們那裏2000年前,關係好的哥幾個比較熱衷拜把子),一個周末,在同學奶奶家,我們幾個擺上香案、喝下血酒、沖北磕頭,自此便結下了七個異性兄弟,結為兄弟后,我們幾個在班裏那叫一個霸氣外露,後來我們學着好好學習、低調做事,避免被老師一網打盡。

很快小學畢業,我和老三去了鎮中學,另外幾個去了另一所中學,自小學我們分開,各自忙碌各自的學習和事業,慢慢的聚在一起的機會便少了起來,關係逐漸疏遠了,但是要比普通同學關係好很多。初中同學也有關係不錯的,而且每年正月初一是我們雷打不動的聚會時間,關係很好,雖然沒有和小學一樣,結為異姓兄弟,但和親兄弟一樣,後來其中一個還成為了我的親妹夫,也算一段佳話。

萬萬想不到的是,工作多年後,幸運的和七個性格和愛好特別投機的兄弟,結為異姓兄弟,巧的是小學七個、中學七個、工作中也是七個,看來七是我的一個幸運數字。有這些兄弟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支撐,生活也美好了許多。隨着年齡的增長,那顆嚮往外面更大世界的心在逐漸磨平,在有親情與兄弟情的地方,踏實的生活一輩子,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熟悉的80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熟悉的80后
上一章下一章

結義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