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永世敬仰

第441章 永世敬仰

本來是處於還人情想讓費知明白人外有人,自己不僅才華橫溢,年少有為,最重要還英俊瀟灑。

可哪怕自己這麼完美的人,都不敢表露出一點飄了的跡象,誰曾想費知區區一個官二代,敢在別人的地盤這麼囂張。

有心想教育費知,誰知道又釣出了其他大魚。

我滴媽,還有意外收穫。

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要做到「為人師表」,首先,必須要「以身作則、當好表率。」

憑心而論,幽河州夫子的待遇在江南府絕對是數一數二,或許比不上越州,可對比他們以前要好太多了。

然而這些夫子拿着高待遇,卻沒有完成相應的責任。

那就不好意思了,陳大人愛才若渴,但不是冤大頭,誰想白嫖,打斷狗腿。

這些學子可以不認識陳知山,不過夫子沒道理不認識。

因為陳知山為了表示對各位夫子的歡迎,親自設立了一場宴會,宴請所有夫子赴宴。

他們親眼見過那位穿着錦衣華服,在眾官員的簇擁下,意氣風發向眾人問候。

那雄姿英發,只一眼便終身難忘。

夫子不敢忘,所以他們慌了。

而他們的對話,就直接坐實了陳知山的身份。

於是費知幾人更慌了,渾身冷汗直流,身子搖晃地打擺擺。

「什麼都不用說了,本官知道該怎麼處理!」陳知山冷哼一聲,用力甩了一下袖袍,從幾人身旁繞過。

一股涼風吹來,吹在幾人身上,讓他們情不自禁打了個冷顫。

兩個夫子對視一眼,趕緊灰溜溜的離開了。

費知臉色蒼白,站在原地愣了片刻后,才回過神來,猛地瞪着幾個狗腿子,聲嘶力竭地吼道:「剛剛是誰暴露了本少的名字?」

「是他!」

幾個人都很沒義氣地指向其中一人。

「瑪德,老子弄死你!」

費知越想越氣,就忍不住一下子撲上前,拳頭不斷招呼在他身上。

「讓你多嘴,讓你多嘴!」

陳知山第一時間找到了書院的院長向靖,向他說明了事情的嚴重性。

「向院長,書院光顧著壯大,讓什麼三教九流都進來了,這樣可不行,書院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學子可以不聰明,但品性一定要好。」

「除了學子,更要注意夫子的事,他們是負責教導學子的人,要是連他們都品行不端,又如何教導學子?」

「從今天開始,幽河州所有書院從上到下都要自查,向院長,你是白鹿書院的院長,就負責把白鹿書院清查好,否則本官就找你算賬!」

向靖連連點頭,白鹿書院發展的確實太快了,很多東西都沒來得及準備,在規則上有很多漏洞。

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發展的過程總會磕磕碰碰,只能先發展起來,然後再慢慢將良莠不齊之輩剔除出去。

既然陳知山決定先查人,那就聽他的命令吧。

「還有黔州知州費解的公子費知,你着重敲打一下他,就說本官對他很不滿,其他什麼都不說。」陳知山又道。

「啊?」向靖不解,「為何要這麼說?」

「費知此人,囂張跋扈,他爹費解窮極一生,才坐到了知州的位置,但是有這麼一個兒子在,本官怕他會被坑,費解幫過本官,一報還一報罷了。」

向靖皺眉沉思片刻,隨即恍然道:「小人明白了,大人是想讓費知如驚弓之鳥,打擊一下他的氣焰,讓他不敢猖狂?」

「明白就好,這事就交給你了!」

給向靖下達了命令后,陳知山就去了剩下三個書院,分別傳達了同樣的命令。

如果四個書院裏的學子和夫子都是品行不端之人,那陳知山寧願解散四大書院!

接下來,壓力就給到了書院的院長,至於他們該怎麼做,陳知山不會過問過程,只需要結果。

鬱悶的回到了州衙,正想去書房冷靜冷靜,迎面就碰到了楊士成。

「咦,大人,你怎麼來了,下官正好有事找你。」

陳知山看着他,「什麼事啊?」

楊士成手裏拿着一本冊子,鄭重地遞給他,「之前你交代下官的事,下官完成了。」

陳知山瞬間來了精神,拿過冊子翻閱起來。

上面記錄着一個個名字,看着看着,陳知山眼眶漸漸濕潤了。

楊士成看了眼他的臉色,小聲道:「下官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重新整理了一下戶籍,在守城時犧牲的守軍和百姓,名字都在上面了,還有數千趕來支援的江湖人士,下官實在查不到他們的名字。」

「你儘力了。」

陳知山語氣沉重道。

這本冊子上,有上萬個名字,他們都是在守城時犧牲的人。

當時守城之慘烈,沒經歷過簡直難以想像,可隨着時間的流逝,這些事情只能被記載成文字,被人傳頌著。

或許會有人從史書上的幾句話中,感受到這段攻守戰的慘烈,可惜那樣的人太少了,就如歷史上一場場大戰,最後到了別人嘴裏,就成了「一場損失慘重的大戰。」

無論死了多少人,都被人以平淡的語氣說出來,那一個個數字,概括了多少刀光劍影?多少國破家亡?多少屍山血海?

陳知山以前也很平靜,譬如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人人都說他殺了四十萬趙軍,是個舉世無雙的殺神,可在說出這個事件時,大多都是對四十萬這個數字的震撼,震撼其數字之龐大。

誰又能想到,在那場大戰進行時的慘烈呢?

陳知山經歷過,所以心態不復之前的平靜。

數萬大軍交戰,就如此驚天動地,真不知道那些幾十萬大軍交戰的場面,又該有多轟動。m.

還有在那轟動的場面之下,不知多少人湮滅在歷史長流中。

所以思來想去,陳知山想做一件事,那就是把這些人的名字刻在紀念碑上,在天下人心中樹立一座豐碑,讓他們知道,面對外敵時,華夏人能悍不畏死,上下團結一心,誓將所有強敵趕出華夏土地!

從劍南府回來時,陳知山就讓人在城郊建造一座墓園,並且按照他的要求,打造一塊大大的石碑。

可惜還沒建好,就發生了南詔攻城一事,石碑再次被耽擱。

到如今,一塊能容納數萬字的石碑屹立在幽河州中,剩下就差名單了。

戶房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整理好了所有戶籍,又經過逐一排查,終於將大致名單列了出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楚第一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楚第一臣
上一章下一章

第441章 永世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