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感是優秀者的特質,它屬於每一個人

矛盾感是優秀者的特質,它屬於每一個人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無論是人,動物,還是植物,其實都充斥着一種矛盾感,只是或多或少的區別而已。——題記

在軍訓的這段時光里,身為局外人,但同時也是局中的人的我,總有些異樣的感受……我總喜歡關注細微小事;我時常聽見或看見,一句句短而精悍的言語,一件件細緻入微的小事。比如說,這風有點小大啊;這風有點小大啊……這些事件或言語,雖然有所不同,但無一例外的是,它們都充斥着一股別樣的矛盾感。

這些別樣的矛盾感,不禁讓我想起,一位十分特別的老師,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概的意思是,看一個人是否優秀,要看他腦中是否兩種截然不同並且互斥的觀點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獨立行動能力(by朱昊鯤)

這一次的軍訓在我看來是因為有了這些矛盾感而變得與眾不同。

這次軍訓我看到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團結精神;堅定的集體主義精神……但除此之外,我看到了群體中個性的展示,我想我可以愈發堅定的認為個人主義是並沒有錯的,如果非要說錯了,那就是個人主義,容易過度,從而造成個人私慾泛濫……所以我想我更加能明白,荀子克己復禮的觀點。

從孟子提出人性本善,到荀子提出人性本惡,這兩個觀點的出現其實相差了幾十載。我想荀子並非不認可孟子人性本善的的觀點,只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荀子看到了人性的陰暗面,從而,提出要用克己的手段讓人回歸善的發端從而達到互復禮的目的

這好似一個循環,一個人白白凈凈的來到這個世界,帶着最純粹的善良去面對這個世界,可因為世界的紛擾好與壞的影響,一個人逐漸變得矛盾,逐漸從善的本性轉變成人性的惡。

在這個契機下,荀子順應時事變化,提出人性本惡,要用禮制達到復禮的目的。漸漸形成一個掙脫不斷的輪迴:人性本善—人性漸惡—回歸本善。

看到這你有沒有發現,人生來就是一個矛盾的個體,只是他們利用學習的稟賦去改造了自己也改造了這個世界。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賢人們就已經提出了天下大同的觀點。這與當今時代的共產主義思想不謀而合。

這次軍訓,讓我看到了人的社會性和人的個性,非常自然地出現在一個個個體上。也難怪古斯塔夫?龐勒會寫出《烏合之眾》這本書。根據馬克思的觀點,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共產主義社會階級會消亡。那麼,作為階級鬥爭的產物的國家自然也會消亡,到那個時候作為個體的人應該靠什麼去聯繫……這是我的疑問;但我期待有一天我會在古代先賢留下的文獻裏面找到答案。

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陸遊在他的作品《示兒》中這樣寫道: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我期待後人能夠在共產主義實現的那一天告訴我答案。以上是軍訓帶給我的別樣感受,我期待這篇作文也能給你別樣的感受……

(記於2021年軍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幻隨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清幻隨筆
上一章下一章

矛盾感是優秀者的特質,它屬於每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