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番外七 養娃二三事

第134章 番外七 養娃二三事

若若怎麼翻身,先是伸出一邊的胳膊和腿,使勁往上蹬,然後費勁巴拉啪一下終於翻過去,這會兒還抬不起頭來,就像小龜一樣趴着喘氣。

翻身是個力氣活兒,若若已經把全身的力氣耗盡了,得歇歇才行。

趴一會兒,再慢慢悠悠把腦袋抬起來,但也堅持不了太長時間,很快又卸力趴下了。

為何說像小烏龜,那是因為她只會平躺着翻過來,卻不諳翻回去之道,吭哧吭哧地,只能由姜棠幫着翻回去。

翻回去之後又孜孜不倦地翻過來,才會翻身,正在勇於嘗試,半點不知厭煩。

姜棠覺着她小小的人里裝了個想跑的心。

若若是人小,什麼都不知道,所以乍遇見一個新奇好玩的就不停地玩。

趕顧見山回來,若若平躺翻身已經很麻溜了,就是還不能翻回來。

顧見山看完女兒小胳膊小腿翻過去之後特別驚奇,「她真能翻身了。」

姜棠笑道:「還能騙你不成。」

說罷,幫若若又翻了回來。

「她還不會翻回去,有句話叫做三翻六坐,就是三個月的時候會翻身,六個月的時候會坐起來,不知道你聽過沒有。」姜棠記着孩子一歲多差不多就會走路了。

大多數小孩這樣,不過有早一點的晚一點的,也沒什麼大事。

孩子各有各的不同,不一樣的。

而且因為各家條件不一樣,吃得好的長得壯,自然什麼都快,而吃的不好的長得瘦小,學什麼自然慢一些。

姜棠管不了別人,她能做的不多,隔陣子施粥送米,別的就無能為力了。

顧見山是真不知道這個,自己會翻身走路才多大,一點印象都沒有。他在軍營,管孩子很少,就算有軍中事務繁忙這個理由,但虧欠就是虧欠。

顧見山不想等十幾年以後,再和姜棠抱怨孩子怎麼和自己不親。

顧見山:「我和若若玩一會兒吧,不能總讓你帶她,以後我回來了就我帶。」

姜棠這兩天已經跟她玩了好多次翻龜殼,第一次新奇,第二次新奇,次數多了就覺得夠了,想這孩子怎麼一直翻,是不是後背痒痒。

把孩子給顧見山姜棠求之不得,揉了揉脖子,出去轉了轉。

出門就是越城的主街,越城這邊人不少,有互通往來的原因,街上也有不少的胡人。

從前都是御朝人去越城做生意,如今已有人走出來,去御朝各地賣東西,反正意思差不多。

姜棠覺著不必非去越城,寮城也不錯,她打算觀望觀望,若是可以,在寮城開個狀元煲的分店,不行就算了。

也能看出來,寮城人沒有盛京人愛吃愛穿,街上小攤挺多,但飯館酒樓很少,也許是因為天漸漸冷了,客人寥寥幾個,姜棠只能作罷。

這九月中旬,寮城樹上的葉子已經掉光了,踩上去咔嚓咔嚓的,姜棠在街上買了兩籠小包子,兩大碗豆腐腦,回府之後又讓人把碗送了回去。

小廚房做了牛肉酥餅,在這邊別的不說,吃牛肉管夠。

什麼牛肉丸牛肉麵牛肉餃子輪換著來,論味道和口感,比盛京吃的牛肉好太多。

姜棠回來的時候顧見山已經把若若哄睡著了,就放在正屋的炕上。

這邊天冷得快,夏日睡床入秋了就睡炕,晚上若顧見山不在的話,偶爾姜棠會帶着若若睡,不過帶孩子睡覺是個辛苦活,要換尿布,餓了還得喊奶嬤嬤過來,帶了兩次之後姜棠覺得還是跟着奶嬤嬤比較好。

總而言之帶孩子很累,兩個奶嬤嬤輪換著來也勉勉強強,姜棠只能多給銀子。

兩人月錢一個月五兩銀子,逢年過節還有賞錢,比起別的,算是體面的活兒了,而且,在府中吃的很好,日日有魚有肉,但得記住本分二字。

兩人不敢藉著奶嬤嬤的身份和顧安祺過分親近,畢竟凝珠姑娘敲打過,只需做好自己該分內之事。

凝珠看這意思,奶嬤嬤請一年就不用了,估計也不用留下做嬤嬤。

進侯府要賣身,好好的何必做下人,不如多攢點銀子。

作為府上的丫鬟,又是姜棠身邊的人,凝珠看小主子的時候最多,喜歡是極其喜歡的,這麼好看的娃娃誰不喜歡,但是身份有別。

不好親近。

凝珠希望若若平安長大,這就夠了。

若若學會了翻身,每日睡得也沒剛出生時那樣多了。

四個多月的時候學會了如何翻回來,自從學會翻身之後,姜棠就不敢把她往炕上放了,就怕一不留神就翻到地上去。

有人看着也不行,都有走神的時候,萬一掉到地上那怎麼辦?姜棠也不想因為女兒淘氣就把氣撒到別人身上,所以只能防患於未然。

四個多月的孩子,醒了吃,吃完玩兒,累了就睡,有數不盡的精力。

姜棠白日總出門,回來的時候就會有個玉娃娃朝她伸手要抱,每每這時,心;里都軟的一塌糊塗。

但府上下人也沒見過這麼心大、都不怎麼管孩子的娘,但說到底姜棠是顧府的大娘子,做下人的也不好說什麼。

而白日有凝珠看着,下人不敢嚼舌根,只能在心裏憋著。

可時間久了隱隱傳出什麼不好聽的話來。

管事跟顧見山隱晦地提了一句,府上的事不僅姜棠在管,姜棠有孕時很多事都要顧見山經手。管事是覺著這樣不太好,小主子太小了,有時哭了,還是親娘好哄些……

顧見山道:「我也五日才回來一次,大娘子出個門有何不可。下次再聽這種閑言碎語,直接打發了。」

言外之意,他五日回來一次,也沒怎麼管過若若。

管事擦擦汗,得了,將軍都沒話說,他們操什麼心。

不過,這擔心有點多餘,顧安祺還小,奶嬤嬤不會亂說,姜棠是頭胎,帶孩子全靠摸索,倒也沒太嬌慣。

只要不凍著餓著就行,哪個孩子小時候不哭。

有句話叫窮人家孩子好養活,顧安祺就像棵小苗一樣茁壯成長起來。

起初姜棠還擔心這兒沒有疫苗什麼的孩子太較弱,其實不是,無論大人小孩都這麼過來的,好好養大就好了。

轉眼進了十月份,寮城下了第一場雪。

雪下的很厚,姜棠沒什麼要緊事,就留在家中給若若做輔食。

她問過府醫,小孩子幾個月能吃別的東西,府醫見姜棠是正正經經問,也就正正經經答了,說實話,他於稚子病症頗有研究,「大娘子,其實農家的孩子兩三個月就開始喝米糊吃小米粥了,混著吃也有益處。少吃些,不可多了,一日一次,少喂一點,小半碗就行,以米糊小米粥為妙,慢慢來是沒事兒的。」

府醫說再等兩個月可以試試雞蛋黃,這孩子都是這麼喂的,有錢人家可以精細一點,其實沒有必要一直喝奶。

的確有五六歲還找奶娘的,但府醫覺著那樣也不好。

這沒斷奶的孩子太過嬌慣,順其自然就好。

等一歲慢慢就斷了,對孩子也好。

話雖如此,可府上廚娘不敢做,怕吃壞了受怪罪,姜棠就自己來的。

把米用沒有油的鐵鍋炒熟,然後再用磨盤磨成細粉,吃的話用溫熱的水沖開。

就成了米糊糊。

頭一回姜棠也沒敢喂太多,就沖了一小碗底,攪和勻也就幾勺的樣子。

若若第一次見這個,張著嘴想試試,姜棠用手背試了幾次溫度,然後把小勺放若若嘴邊,只一口,飛快一下,若若就張了嘴又把勺子吐出來,勺子裏的米粉就沒了。

本來就是小勺,可也吃的太快了。

姜棠都沒看見她是怎麼咽下去的,她仔細看着若若的表情,又怕她嗆到,若若大眼睛一瞪,然後舔舔嘴巴,跟小鳥似的,又把嘴張開了。

感情是沒嘗出味道來,第一次吃除了奶之外的東西,還想再嘗嘗。

姜棠小心又餵了一口,這會兒若若眼睛睜得更大,頭上的毛都呆了,一臉回味悠長的表情。

就是米粉糊,什麼都沒放,姜棠做的時候還試了試,有點點甜味,是大米本身的味道。

姜棠把碗遞給凝珠,給若若擦乾淨嘴巴,然後抱起來拍了拍嗝,她倒也沒吵著要,吃飽就不吃了,一點都不貪嘴,但眼睛一直盯着空碗,顯然是沒有吃夠。

把女兒哄睡着之後,姜棠又多想了幾樣輔食,若若現在肯定不能吃帶油帶鹽的,小米很好,雞蛋晚一點,再大一點可以試試肉鬆。

姜棠以前雖然沒帶過孩子,可養過狗,狗也不能吃帶鹽的,現在點金烏金也常來看若若,顧見山還給兩隻狗找了媳婦,馬上就要有小狗崽了,到時也有伴兒。

家裏真的越來越熱鬧了。

今年過年姜棠還是打算在寮城過,若若這麼小,坐馬車回去要大半個月,馬車裏還是冷些,中途要住客棧,也不方便。

等明年開春再回盛京吧。

她承認的確被孩子絆住腳步了,顧見山五日回來一趟,真讓奶嬤嬤照看,好幾個月不見姜棠也不放心。

再說還有兩個多月就過年了,姜棠一個人回盛京做什麼。

她打算就先管這邊的生意,給若若做做輔食,其餘的事……反正她還年輕,不急的。

其實若若就是身邊,姜棠覺不出來她長大,好像還是剛出生那麼大,但是抱到懷裏會覺著沉。

反而是顧見山,五日回來一次,每次回來都能感覺到驚喜。

會翻身抬頭,會吃別的東西,每次回來都不一樣,顧見山能感覺到女兒在長大,從那麼大一點長成圓潤可愛的小閨女。

可孩子不會自己長大,要人帶,是一點一點帶大的。

顧見山:「我不在的時候辛苦你了。」

他回來,就該他帶孩子,喂飯換尿布,洗臉洗腳,忙活到酉時,再由奶嬤嬤抱下去睡覺。

顧見山繞到姜棠這邊,看她寫的字,抄的《論語》。

桌上還有許多書,從《弟子規》到《史記》,好幾本摞在一起。

姜棠:「我先看看這些書,省著日後若若和我說的時候我不懂。」

好多書姜棠都沒看過,這孩子長大了,心裏很多鬼主意,而且,看書也沒壞處。

顧見山目含讚賞,道:「挺好,不過我們是不是把精力都放在若若身上了。」

顧見山指的不是一天到晚都圍着孩子轉,也不是姜棠看書,而是他五日回來一次,姜棠也會出門,但他回來之後兩人說的只有孩子。

終於把孩子哄好了,他們兩個也要休息了,基本上除了若若,就不說別的話,還不如懷孕的時候。

若若已經四個多月了。

姜棠覺著顧見山說的很有道理,「可……」不說若若,還說什麼。

顧見山:「以往我回來,你都是說你做了什麼,現在都是若若。」

顧見山說的沒錯,孩子佔據了姜棠的心神,可兩人是夫妻,不止有孩子。

姜棠嫁給顧見山是因為喜歡,但生孩子之後圍着孩子打轉,顧見山是孩子的父親,好像很久不以她夫君的身份出現,姜棠也許久都不曾動心了,坐月子身上難聞,後頭要操心孩子的事,本來一個月就見幾次面,真的好像要把愛情變成親情了。

若若小,姜棠也不大啊。

如今聽他這樣說,心又難免震動,「夫君說的有理,那若若不在的時候,你就不是若若爹,我也不是若若娘,如何?」

顧見山回說甚好。

入冬天是冷了,可屋內暖和的很,只不過被窗扇這帘子遮擋住春意。

十月份顧見山要回京述職,姜棠和若若留在寮城。

但顧見山這回沒回來,十月中旬,先帝駕崩。

先皇殯天,舉國哀悼。

各地的王爺也會回京奔喪,盛京城內可能要亂上一陣。

無法,趙禛自然不會放顧見山回西北。

姜棠讓府中撤了紅燈籠,丫鬟們衣服本來就是淡藍色,就把顏色深的首飾去了就成,這幾日別吃葷腥,少出門,等這陣子過去再說。

先皇殯天的消息傳得很快,整個寮城都安靜了不少。

越城的鋪子關了三日,而城門處禁嚴,進城出城的人都要仔仔細細檢查過才行。

顧見山估計得十一月份再回來,這陣子她好好守着若若吧。

十月二十六,先皇發喪,葬於皇陵,與故去的皇后合葬。

數位太妃被接回了宮中,這些都是無子無女的,日後可以留在宮裏頤養天年。

逢國喪,百姓要服喪三日,短期內沒有嫁娶這樣的喜事,盛京城倒是沉寂些許。諸位王爺無人造反,朝中無事,顧見山就奉命回西北了。

自此之後,才算真正的嘉明年。

來時快馬加鞭,回去的時候也快,平日要走半個月的路程,顧見山十二日就到了,姜棠和若若什麼事都沒有,小孩兒見風長,就是一個多月,已經不認識顧見山了,被抱了一下哇哇哭,跟天塌了一樣。

若若哭得太厲害,姜棠只能接過來哄一哄,她沒穿顏色鮮艷的衣服,也沒戴首飾,整個人看着有些柔和,和以前的美略有不同。

以前明艷,現在覺得柔和。

姜棠道:「這才一個月,你不認識你爹了,還是太小了,等大一些才記事兒。」

大一些得多大,至少能說話吧。

顧見山嘆了口氣,沒必要非擰著性子來,得熟悉才行。

這也證明了一件事,當爹的,不能只佔名頭。

顧見山回來已經是十一月底了,離新年還有一個月,過了年,若若兩歲,終於能咿咿呀呀地說話了,不過還不會喊人,跟小鳥一樣。

等若若周歲時,已經能扶著學步車走兩步了。

沒事走兩步,會說話的小孩有趣許多,也氣人許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4章 番外七 養娃二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