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番外一 西北之行

第128章 番外一 西北之行

去西北的一路可謂風平浪靜,路上還遇見兩支商隊,運了一大批貨物往北行。

姜棠看不是劉揚一行人,不過做生意的又不止她一個,能搶佔先機已經很不錯了。

普通人,干一輩子種一輩子的地,也攢不下幾兩銀子。

姜棠挺知足的。

北上許多地方的景色都不錯,停下休息的時候還能去四周轉轉,跑跑馬,吃吃當地的特色小吃,偶爾會聽顧見山說西北的事。

顧見山道:「十月份就開始冷了,軍營管得嚴,不過各城和盛京這邊差不多。不過肯定沒盛京好,若是不習慣,我再送你回去。」

差是差在沒那麼多的鋪子、那麼多琳琅滿目的物件,顧見山這麼說是怕姜棠後悔。

若是姜棠後悔了,顧見山肯定會送她回去,但心裏也會不好受。

那是他從十幾歲就待的地方,姜棠不喜歡那裏的話……他就是在這裏生活的人。

姜棠無奈道:「你這人,怎麼還幫我打退堂鼓。」

她沒覺著西北好過,梧枝也說過,那裏民風和盛京不太一樣。

尤其是越城。

在御朝未打下之前越城就是一座荒城,戰火肆虐,後來划給了御朝,用以安置俘虜。

俘虜原本安置在寮城等地,待了幾個月,也會說一些中原話。

去越城最好不過,還能促進兩族交流。

因為這些,讓越城看起來不像一個城,而是像鄉鎮。

但說實話,胡族並非未開化的蠻夷之族。

他們有自己的文字、語言、音樂、文化……

所以不能光說胡族不好,現在兩國和平,互通往來,做生意也不能光賣。看路上這兩支商隊就知道了,來這兒賣東西的會越來越多,想做第一個,還得買才成。

胡族數百年發展下來,也有不少自己東西,比如乳製品、肉乾兒、酒……

還有羊毛之類的,這些東西對胡族人來說是隨處可見的,但對御朝人卻不是。

姜棠會在這兒留很長一段時間門。

姜棠就沒打過退堂鼓,反倒是顧見山瞎操心。

顧見山被姜棠噎了一句,他道:「你現在這麼說,到了就知道了。」

姜棠笑了笑,顧見山也不知道她在笑什麼,「為何笑?」

姜棠道:「你不是擔心我不習慣,而是怕我適應不了回去吧,要不咱們打個賭,就賭我在西北待多久。」

「你能待多久我就待多久,當然,因為生意去別處了不算。」姜棠沖顧見山揚了揚下巴,「敢賭嗎?」

顧見山思忖片刻,問道:「賭注呢?」

姜棠一時還真想不出賭注,她也不缺什麼,忽然間門,腦子裏靈光一現,湊過去貼著顧見山的耳朵小聲說了幾個字。

顧見山聞言立刻道:「不行。」

姜棠拍了拍臉,又氣又羞赧,「怎麼不行,你怎麼這麼古板啊,怎麼就不行了,就這個,還是說……你不敢。」

姜棠洋洋得意,但激將法對顧見山真沒用,不過他還是答應了,「我並非不敢,而是為你擔心,又不是沒讓你在上面過……」

姜棠急了,「你能不能小點聲,就這個了。」

顧見山:「等會兒,還沒說我贏了怎麼辦。」

姜棠想了想,「你贏了就贏了唄,都贏了還要賭注,難不成你還真想贏呀。」

贏了她可就回盛京了。

這話委實不講理,但若贏了,顧見山得把姜棠送回去,還是輸的好。

顧見山道:「那不要賭注了。」

不要就對了,姜棠心道,你就等着我贏吧。

她想看看顧見山生活的地方,雖然去不了軍營,可若能近一點,也是好的。

路上平安無事,只不過馬車走得很慢,偶爾還四處看看,七月底從盛京出發,八月下旬才到寮城。

顧見山還要回軍營,就算姜棠來這兒,也不能日日見,只不過有時間門能回來看看,不用在路上耽誤太多時間門。

姜棠到這兒,過的還是分居兩地的生活,但寫信快,顧見山回來也快,往西北走的幾千里,並未白走。

住的是顧見山買的宅子,前面一條街住的是寮城城守。寮城還算熱鬧,住處和鬧市毗鄰。

宅子不算太大,肯定比不上顧府,但是也不小,裏面幾處小院子,姜棠轉了一圈,就讓凝珠帶丫鬟小廝熟悉去了。

姜棠打算先在寮城安定下來,看看這邊是怎麼過日子的。

顧見山身份擺在這兒,姜棠不能跟這邊官員娘子有太多交集。皇上許她來西北,也是看在永寧侯府還在盛京的份上。

難道皇帝就不擔心功高震主嗎,也擔心,所以她做生意更要謹慎,一筆一筆的錢都得記賬,與其他人相交更要慎重,不能給顧見山惹麻煩。

等在這兒待一陣子之後,再買鋪子也不遲。

日後,也不必一行人一塊兒走,一人負責一片地方,也省著耽誤時間門。

姜棠等安頓好,看這邊過日子和盛京差不多。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夜裏沒有街市,吃的多以麵食土豆紅薯居多。

待了兩日覺得沒什麼意思,姜棠就去越城了。

她住了唯一一家客棧,安頓好后便出門了,身後跟着丫鬟和小廝,她想去街上看看,若是有好東西,先買下來,再慢慢出手。

路上遇見了兩支商隊,前後肯定還有別的,那家客棧就住了大半。越城幾處就那麼大點地方,別人做了生意,她賺的自然就少了,私心姜棠是不樂意有那麼多的商隊,所以只能想別的法子,然後藏着點。

而錦棠居和小吃攤是不好在這邊開分店的,沒那麼多的客人,開鋪子指定賠本。不過可以從這邊買牛羊肉,馬上快九月了,天一冷,方便運肉過去。

越城街上以胡族人居多,中原人多是穿着綾羅綢緞,身後跟着好幾個,胡族人人高馬大,女子也普遍高一些。

眉眼深邃,臉上洋溢着笑容,穿着御朝人的衣裳,梳着御朝人的髮髻,也能說幾句中原話。街上有不少賣東西的,姜棠大略地看了看,多是自製的肉乾奶干之類的。

切下來一小塊兒給客人嘗,若是滿意就買,不滿意就不買。

也不像幾個月前那樣以物易物了,旁邊木牌上明碼標價,寫着多少錢一斤。

肉乾一百文一斤,奶干便宜一點,六十文一斤。

姜棠嘗了嘗奶干,有點像以前吃過的奶貝,就買了一些。

找了幾家攤位,買了牛肉乾,挑了家最好吃的問了問生牛肉的事,順便簽了一單生意。

火鍋店的肉的確是從西北送的,但也不好總走顧見山的路子,姜棠訂了肉,等能凍上的時候送,半個月送一次,應該就夠用了。

又轉了一圈,姜棠並未看見其他新奇東西,就先回客棧了。

越城這邊連掮客都少,總共兩個,一個管南邊,一個管北邊。

姜棠下午見了見,看街上鋪子挺多,但租的少。

一問才知道,許多都是沒主的,要追其緣由,還得往上一百多年,以前越城是有人住的,只不過戰火蔓延,百姓流離失所,這些房子更是不知其主了。

這地界沒多少人買,有主的幾家也不在這邊住,租的話很便宜,一個月五兩銀子,按年起租,和別處的規矩一樣,也是押一付三。

無論如何這裏的房子價錢都比不上其他地方,兩國簽的文書也不是保幾百年的,還是租的合適。

姜棠租了個鋪子,趁著這幾日找人裝了幾個櫃枱。

這邊掌柜的不好請,就讓自己人來,等牌匾掛上,就是越城內的第一個雜貨鋪。

只不過東西還沒上,但引來不少人圍觀,進進出出地好不熱鬧。

就好像回到了數百年前,這邊還沒有戰火,兩國也是交好的時候。

姜棠把這些事辦妥,留了兩個看鋪子人,看劉揚等人沒來,就回越城了。

回來第二天,顧見山也回來了,說是在家住一晚。

顧見山雖然沒說,但姜棠看他神色,比以往輕鬆,還帶着點得意,見到她時整個人都放鬆了,肩膀也沒有平時板正。

雖然身姿還是挺拔,可是整個人從頭到腳都鬆快了。

姜棠笑着看着他,「回來啦。」

顧見山:「嗯,回家了。」

姜棠沒來的時候,這裏不是家,姜棠在才是家。

顧見山走過去拉住姜棠的手,天有些冷,姜棠的手也有點涼,他道:「要不要出去吃,寮城也有不少好吃的。」

姜棠有些遲疑,「要不還是別了吧,就在家裏吃吧。小廚房今兒做了鴨子,裏面有糯米火腿丁……可好吃了。」

姜棠不知道顧見山今天回來,若是不吃鴨子,多可惜,到嘴的都飛了。

顧見山道:「好。」

他以為姜棠願意出門,不過這邊天冷的快,在家裏也好,他明早就走,不如多在家裏待一會兒。

但指著顧見山和姜棠一塊念書練字不大可能,吃過飯便是耳鬢廝磨,或許是覺得不必再擔心幾個月見一次,姜棠比以往放得開,而且對賭注心心念念。

次日,顧見山走得也比以往遲,天亮了才走,臨走時他才說道,他以後五日回來一次,「回不來就讓明朝告訴你。」

五日一次,一個月能回來四次,等日後能住在越城,可能回來的次數更多。

比起幾個月回來一次,姜棠已經很知足了。

一想再過五天,顧見山又回來了,姜棠就盼著日子快點過,而不是像之前,想數日子都沒法數。

過了八月,越城就更冷了。

似乎比盛京早冷兩三個月的樣子,晚上在地上潑一盆水,第二天早上就能結冰。

冷倒是小事,姜棠奇怪的是劉揚等人怎麼還沒到,七月下旬走的,這都一個半月了。

讓人去越城看看,才知道劉揚等人直接去了越城,並沒有沒在寮城停留。

一行人剛回來一日,打算在客棧歇歇,再清點貨物,分門別類也好賣。

這也是個力氣活,有人點有人記,畢竟將近兩千兩銀子的貨物,誰也記不清一樣東西有多少。

一行人都是盛京本地人,盛京冬日雖有雪,可冷也不是這種冷法,這才九月份,風就跟刀子似的。

把一群人吹得像呆群鵝,恨不得成天窩在屋裏不出來。

而梧枝三個姑娘,不得不織手套,多買點珍珠膏,難怪第一次來看着這裏的人臉色發黑,這回再仔細瞅瞅,還能看見黑中帶點紅,感情都是風吹的。

佩蘭實在不想這樣,儘管珍珠膏貴,也買了不少,「下次可以和棠棠說說買點珍珠膏,胭脂水粉,在盛京不好賣,這裏一定好賣。」

跟着跑了兩趟生意,慢慢就知道了,有些東西是必要的,比如糧食、布料。

有些東西則不是,這邊人未見得會買胭脂水粉,但看天氣,還是有用的。

而有些人的錢好賺,有的人錢難賺,女人和孩子的錢就好賺,哪怕窮苦人家,只要小孩子央求買東西,大人肯定會買。

不過也不是沒見過挑挑揀揀的客人,使勁往下壓價錢,一路上什麼人都見的到。

往外幾個月,比在侯府一年見的人還多。

倒也不是說在侯府不好,沒有侯府的日子,就沒有現在的她們。

佩蘭沖着靜墨梧枝嘆了口氣,「這回把貨賣了,年前還夠跑一趟呢。」

跑完過個年,年後繼續。

她們兩個一直都是三等丫鬟,沒有露竹她們存的銀子多,自然想多賺點。

梧枝也希望再跑一趟,多攢點錢好過年,但是她不敢像佩蘭靜墨一樣,提姜棠都喊大娘子。

這回三人帶了不少東西,有首飾布料,梧枝還是買了許多帕子和荷包,若是好賣可以再看看別的,她這回還幫上忙了,他們去了蜀地,梧枝能認出許多綢緞來,這樣能撿又便宜又好的買。

也是因為往蜀地走了一趟,再加上去別的地方,耽誤的時間門才長了點。

三人說着話,房門就被敲了敲,店小二道:「外面有一位叫凝珠的姑娘找梧枝姑娘,可是熟人?若不是小的就回了去。」

佩蘭靜墨覺得這個名字耳熟,梧枝眼睛一亮,「認識認識,我這就下去!」

梧枝轉頭對二人道:「凝珠是大娘子身邊的大丫鬟,你們說大娘子是不是也來了。」

三人一同下去,果然見到了姜棠。

一個多月不見,眾人都換上了秋衣,姜棠穿的最厚實,還披了件斗篷。

姜棠也住在客棧,她道:「咱們去樓上說話吧。」

到了樓上,小二有端上來熱茶,然後便悄悄退出去了。

四人圍着桌子坐着,原本梧枝不敢坐,但姜棠說坐她就坐下了,不過只坐了一小半的凳子。

姜棠道:「我也沒想到這邊天這麼冷,辛苦了。」

佩蘭覺著,若是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回報不等,那鐵定辛苦,但賺銀子了,自然就不辛苦。

她搖搖頭,也不再是那個只想着吃的小姑娘了,「我們衣服沒帶夠,進了寮城才知道冷暖,棠棠得給我們送些衣裳,合不合身無所謂,保暖就成。」

姜棠:「衣服我帶了,就在樓上,一會兒給送過來。」

這算是把辛不辛苦這個話頭給繞過去了。

靜墨說起這一個多月跑的地方,先去的莞城,買了些布匹茶葉和糖,然後沿着管道去了蜀地,沒去渝城,而是些小地方,那裏東西好還便宜,而不是經了許多商人的手,價錢翻了好幾倍。

中間門路過城鎮是也會停上一日半日的,反正不虛此行,買了許多價錢便宜又好用的東西。

多了茶葉和瓷器,其餘多買了香料和糖,首飾沒有,雖然上回佩蘭靜墨賺錢了,但劉揚既怕砸手裏,也想給給三個姑娘留點賺錢的路子。

這回進的貨多,馬車都多了兩輛,就是不知道好不好賣。

佩蘭小聲道:「我們這一路上……遇見不少商隊。」

大一點的幾十人近十輛馬車,小一點的幾個人。

他們這算是中等的。

這麼多貨物……

佩蘭覺著越城沒這麼多的人,就看這個客棧,裏面就住了不少商人。

可是哪兒有那麼多胡族人買東西呀。

姜棠安撫道:「東西可以慢慢賣,我租了個鋪面。這邊鋪面不少,能租的不多,好多都是沒主的,要想用得買才行。」

能租的沒幾個,姜棠搶佔了先機。

三人眼睛一亮,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不用他們賣,就節省了很多時間門。

這些時間門,完全可以再去跑一趟。

而很多貨物是不好擺在大街上賣的,需要快點出手,有一個鋪子,比什麼都好。

甚至說,若是有人不能出手,姜棠完全可以把那些貨吃掉。

佩蘭短時間門成長起來的商人嗅覺覺得這個鋪子買的極好,這邊租金肯定也便宜,不用擔心虧錢就是了。

佩蘭:「那可真是太好了。」

姜棠道:「我也想問問你們今後的打算。」

她看了眼來了條縫的窗子,在屋裏都能聽見呼嘯的風聲,「天冷了,這時候跑商辛苦,你們是想繼續做下去還是……等開春暖和了也行。」

這事兒三人沒仔細想過,姜棠問之前皆是默認還跟着劉揚跑。

可的確是天冷了。

佩蘭道:「我想想吧,然後再告訴你。」

天冷了,這兩趟賺的銀子趕上干十年了,休息一下也不是不行。

姜棠道:「也行,你們好好休息。我去隔壁看看,若是鋪子開業,你們也把東西放那兒寄賣吧。」

隔壁是劉揚幾人,另一邊則是幾個鏢頭,有意地讓三個女子住中間門,省著有不長眼的人。

姜棠離開沒一會兒就有人送來了被子和厚衣服,還有不少吃的。

後頭沒三人什麼事,只看鋪子什麼時候開業。

姜棠又去見了劉揚,她先說了鋪子的事兒,「我是這樣打算的,先放着,慢慢賣,咱們比別人能熬。你也是東家,我想聽聽你的意思。」

劉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姜姐姐,別的倒還好,可是無論是什麼地方,都只賣幾樣東西。這成大的雜貨鋪了,有人來嗎。」

他擺攤也是一樣一樣拿出來賣的,就算是雜貨鋪,也都是小件兒。

又有布料又有瓷器,這樣能成嗎?

姜棠道:「這個得花時間門分門別類,然後定期補貨,專有人看着,開始先試試,不成的話看哪樣貨賣的最多,只做一樣的生意?」

姜棠只能說先試試,到底行不行她也不太清楚。

劉揚頭一回當東家,沒想到還得出主意,「那就試試,到時候什麼賣的好,我多進些。」

陸錦瑤和安陽人在盛京,也出不了什麼主意。

這邊眾人又歇了一天,就搬東西去鋪子了。

鋪子後頭有幾間門略顯破舊的屋子,正好可以做庫房,理清這些貨物就用了兩日。

鋪子放着一天就花一天的租金,開業那日也請了五個身高體壯的人看門,省著有人趁亂偷東西。

開業那天門外擠滿了人,有胡族人,也有商人,一臉驚奇。

南來北往的商販自認為只是過客,把貨物出手之後立馬離開,沒想到竟然有人在這兒開個鋪子。

鋪子裏面人擠人,各種各樣的商品明碼標價,而像綢緞布匹會裁下來一小條,省著給摸髒了。

其餘的東西有人看着。

有人想這怕不是雷聲大雨點小,熱鬧是熱鬧,可沒幾個買的,但是,那些東西等著算賬的有不少呢。

鋪子是九月初開業的,十月上旬,陸錦瑤和安陽收到了從西北寄來的信,然後顧府的人往永寧侯府和安王府送了銀子。

一家六百兩,一家三百兩。

信中寫明,本錢未動,繼續做生意,這些全是分紅。

給安王府的還有一塊極好的玉石,是姜棠給安陽的新婚賀禮。

安陽十月中旬成親,信里姜棠說她趕不回來了。

這騙子。

安陽繼續往下看,她看到了一則好消息。

姜棠在信上寫,她本來打算來的,但是半個月前診出身孕,真的來不了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8章 番外一 西北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