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村前橋上

第一章 村前橋上

十乘書大記:庚辰年秋八月,天格令,歸州奇霞,新執降皎州。十月,厭人圍樁於樓干。十二月,楊曲合吹,李羨起容成。

2000年九月二日

杉東晴島皎州小澗村

學校外的小路上,一輛三輪車晃晃悠悠的走在夕陽下,車上爺孫兩人有說有笑,怡然自得。

騎車的老人穿一件白色的汗衫,戴一頂草帽,黝黑的臉上一整個的祥和。看起來年逾花甲的老人身板依舊壯實挺拔,雖已兩鬢斑白,但精神矍鑠。

小孫子大概有十歲左右的年紀,坐在一個小板凳上,正拿着一根小木棍一路戳打着路邊的雜草。

秋高氣爽。秋天的氣味大類鄉村清晨的炊煙,但是要清爽許多,小孫子坐在三輪車上仰望高天,有些興奮的深吸一口氣,然後向著太陽大聲喊道:「再見!」

老人緊了緊車把,笑着責罵一聲:「小宇,別犯登!」

被喚作小宇的小孩子不情願地「哦」了一聲,扭了扭身子,然後放下木棍,望着遠處的油菜花田發獃。

三輪車吱吱呀呀的行走在剛剛鋪過石子鄉前小路上,轉出柏油路,路過蘑菇棚,騎近油菜花田后,就能看見村前的信號塔了。

已經是下午五點了,村口的大喇叭播報完信息,正放着《紅星照我去戰鬥》,高高的信號塔矗立在村頭,狹長的影子像是路標一樣,直指向進村的小道。

每到這個時候,村頭的橋邊上就會聚起一群人,居閑的老人會從家裏帶出兩三個板凳放在橋上,接完孩子的家長和下班回家的工人聚在一塊,找個板凳悠然一坐。三兩成群,東拉西扯,好不熱鬧。

北方清秋微寒,草木凋落,但是橋頭的和樂景象卻讓這個肅殺的季節多了些欣欣然的熱鬧與期待。

石橋的正中間坐着一個奇怪的孩子。這個年紀大概在八九歲的小孩子總是在日頭稍減的四五點鐘時出門,搬著一個小板凳,到橋上一個一個的數着路過的行人。

村裏人一開始也對這個總是和夕陽一同出現的奇怪小孩充滿好奇。好問的老人們多方打聽未果,只得尋其本源。循循善誘之下只得知這小孩姓於,現居鄰村桃源,籍貫在南方。至於家室如何,生活光景等問題小孩子卻是一概不答,只是面帶微笑的看着來問之人。

這個小孩子的身上帶着一種十分另類的從容氣質,這種氣質使得小孩的寡言不顯木訥,反而有一種令人安逸的沉靜。

漸漸的人們不再好奇,而是默認了這個小孩成為這座石橋風景的一部分。早早來到橋上的老人也會從家裏帶出些水果小吃,分給這個小孩,小孩不讓也不接。

夕陽西下,坐在板凳上的乖巧小孩彷彿在守護落日。

載着爺孫二人的三輪車很快就到了石橋,大老遠的,橋上的人就跟爺爺擺手打起了招呼:「老馬,來坐坐耍耍!」

老人也笑着揮手答道:「剛接着孩子,回去吃飯去了。」

今天的橋上看着比往日要熱鬧些,橋下小河裏一群小孩子正光着腳摸魚,橋上也已經聚起了許多人:打牌的,下棋的,湊一起聊天的,還有一個身材高大的灰袍和尚,正站在人堆里看着兩位老人下棋。

三輪車慢悠悠地走到橋的中間時,小宇忽然一把將書包摔到車裏,然後踩着三輪車的車斗跳了下去。

伴隨着車斗的「轟隆」聲響,小宇以一個酷似蜘蛛俠的動作穩穩的落下了地上。

他站起身來拍了拍手上的灰塵,神情有些驕傲,很明顯他對自己的這次落地十分滿意。

正在騎車的爺爺明顯的感受到了三輪車上傳來的奇怪震感,他按住剎車轉頭往後一看,三輪車后斗里哪還有自己孫子的身影。

從爺爺一臉無奈的表情來看,小宇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了。

爺爺無奈將車子停在了橋邊,然後對着橋上的小宇喊道:「早點回家吃飯!」

小宇應了聲「哦」,對着爺爺擺了擺手,然後向著那個和尚走去。

這個時期的晴島魚龍混雜,騙子道士,乞丐和尚也比比皆是。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貧苦地方竄出來的。他們遠離故土,遊走於他鄉村鎮之間,胡言亂語,招搖撞騙也無非是混個溫飽。

橋上的大夥早對這些穿着奇怪,說話沒譜的傢伙見怪不怪,所以這高大和尚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然而對於十歲的馬星宇來說,這個和尚的吸引力絕不亞於一整包蘋果味的青緣軟糖。

從小喜歡看武俠小說的馬星宇對和尚道士之類的奇怪職業有一種莫名的尊崇和嚮往。

他總感覺這些穿着與眾不同的人應該也胸懷着別樣的宇宙。

剛四年級的馬星宇並不敢直接上前和和尚說話,於是他帶着小孩子的靦腆扭捏晃悠在棋盤周圍,暗中觀察和尚的一舉一動。

此時,對這個和尚格外注意的,並非只有馬星宇一人。

不遠處的一棵楊樹上,一個十七八歲,相貌俊朗的少年正倚靠着樹榦,懶散的坐在樹枝上。

鴨舌帽,黑色風衣,高幫運動鞋。少年的打扮前衛,並不像是本地人,倒像是什麼大城市裏來遊玩的公子哥。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腰間掛着一塊刻有奇怪紋路的方正木牌,在夕陽的照耀下隱隱閃光。

少年目光陰冷,正直直的盯着橋頭的那個和尚

從硯台跟到皎州,已經是第四天了。

他拿出手機甩了甩,還是沒有信號,最後一條消息是一天前在來西接收到的,遠在硯台的師傅只發來兩個字:跟住。

少年名叫蘇平,是硯台樁門下弟子。四天前蘇平奉師命巡看硯台近海之時正碰到這和尚踏浪而行。

當時的蘇平直接被驚楞了。

當今修界無論是活了幾百歲已經罕逢敵手的名門家主,還是如日初升,無所禁忌的驚艷後輩,人人皆從小修持君子遁,力求山藏水蘊,不敢現技於人前。

這和尚如何竟敢明目張膽的運氣使力,招搖過海?

他不敢耽擱,當即拿出小靈通給師父發了一條消息告訴始末,然後腳下氣力一提,直接跟了上去。

跟了半晌,蘇平發覺這和尚行走隨意,毫無章法,既不像是在趕路,也不像是遊玩。

他先是從硯台向西南直進,過妙島峽進入徠州灣,又向西進,直到黃河入海口才停下稍歇,停不多時又從渤海繞一大圈回到硯台。

他這一路雖然是處處避人,卻並不讓氣。沒有君子遁的護持,他的氣息洋洋洒洒暴露在外。

等到了硯台時,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

饒了一這麼大圈,這和尚又回到了一開始的地方,這讓蘇平十分窩火。但他不敢怠慢,仍是不遠不近的緊跟着這倒霉和尚。

像是要故意氣自己一樣,回到硯台的和尚沒有繼續進行「跨市遊走」,而是優哉游哉的去逛了逛集市,一番巧舌化得兩根甜玉米,一袋西紅柿。

蘇平跟在後面,右手指節被蚊子叮了一口,起了個大包。

逛完集市后的和尚提着一袋西紅柿,啃著剩下的一根甜玉米慢悠悠地踱步到一座荒山,找了棵松樹后就地冥想打坐。

這和尚入定之後就沒了動靜,整整兩個時辰都沒有回神。

一直跟着和尚走山路已經兜了兩頭蜘蛛網的蘇平看得是咬牙切齒,人已經完全麻了。

看着和尚的安詳嘴臉,蘇平越想越氣,終於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調了調呼吸,長運一口氣,正想着乾脆在這荒山上把這煩人和尚給按住的時候忽然收到一條消息。

消息來自硯台樁協。

【作者題外話】:下一章李沉羨就出來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游二十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清游二十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村前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