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落斜騎馬避柴車

第十五章 落斜騎馬避柴車

官家最後還是出手救火了,但沒屁用,救火一旦失去最佳時機就很難再撲滅了。火一直燒到第二天中午才完全熄滅,這個村子幾代人居住的房子幾乎被全部燒毀,放眼看去土地都是黢黑的一片,空氣中都是被揚起的黑色的灰塵。

財富的損失卻並不是最令人心痛的,讓道路旁這群人撕心裂肺嚎哭的是親人的離世。昨日黃昏還坐在院落里樹下一起喝粥的父母妻兒,不過一晚,卻已陰陽兩隔。誰能承受的起這樣的打擊?

李易石從昨晚援兵來后就回到了見到師父的那條巷子,他停在了巷口。巷子也已經被燒的黢黑,還倒塌了一些,巷子裏的磚石下露出了一條條胳膊和大腿。李易石在雜亂的磚石間一眼就認出了一隻手的主人—他的師父。

李易石几乎是顫抖著走了過去,然後跪下,他那時候已經看到他師父閉目的臉了。他坐了一陣,眼淚不住的往外流,仰天無聲的嚎哭了起來。過了很久他緩了過來,開始用他的雙手從磚瓦間挖他的師父。

大概太陽落到西方那棵楊樹樹頂時,李易石擦乾被石塊擦破的雙手上的血跡,背起他的師父一步步朝人群那走。

顧大嫂遠遠看到李易石背上的人渾身血跡,當即就暈了過去。安安還太小,五歲的年紀連死是什麼都不知道,湊上前去找他的爸爸,還喊著爸爸真懶,只知道睡覺。身旁的人抱開了這個苦命的孩子。

鏢行的主事人幾乎全部倒在了那條巷子裏,只剩下了一個七十餘歲的老者不得已出來主持枱面。

鶴髮枯顏的老者坐在樹下,對着還能動得了的人顯示了作為長者的威儀。

「顧前不顧後,顧生不顧死。」

老者先下令族中倖存的醫者分散開去村裏救人,同時讓人去購買藥材接郎中補充人手。救人幫不上忙的搭棚子,先建起個安身的地方…至於在村子裏的死人先不要管,露出來的統一停到村北頭,等到顧完活人的事再為他們操辦吧。

至於官家,居然對這個受傷如此嚴重的村子保持不聞不問的態度。或許是官家忙於掩蓋這個羞恥的事件,對於這個存世的證據沒有想要幫助的念頭吧。

吳家村劫後餘生,幾乎全部的壯年男性都在這次的劫難中離世,村子裏只剩下被保護的老人孩子和婦女活了下來。有刀傷的在惡劣的環境下傷口很快發炎,隨後死掉。被燒傷的人除過些輕傷,那些被火裏面被拖出來的人在痛苦掙扎了兩天後也都離開了,有時候醫生在死神面前也是那麼的無助…

過了七天,村子裏舉行了一場集體的葬禮,安葬那些在這場災難中去世的家人。這是太平年代裏很少見到的場面。

李易石作為顧若白的徒弟,也陪着師娘和安安為他的師父守靈。村子裏的人知道顧師傅的為人和貢獻,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只用張草席捲了草草了事,而是用宗祠里的錢為他置了一口楊木棺材。

已進冬日,靈棚里冷的水都會結冰。安安耐不住,李易石就把身上的棉衣脫了下來裹住安安。師娘守在外面和女眷們嚎哭,給人一種錯覺彷彿是在應和著鑼鼓的喧鬧聲。

儀式一切從簡,三天後墓穴被日夜接班打完,所有仙逝的村裏人都在這天下葬。旁門干戚的男丁也都來了幫忙。李易石原本作為外人是沒有資格追到墓地里去的,但顧大嫂給族裏人遞了話,作為徒弟的李易石給他的師父端了明燈。

小小的安安肩上扛着孝棒,用孩子特有的步伐顛顛地在最前面走着,他還不知道自己肩上扛着的那秸稈做的東西有多麼沉重!

李易石跟在後面,面前端著的紅色綢緞在郊外冬日灰色的色調中顯得那麼的格格不入。鑼鼓永遠跟着人群,草叢間的鳥兒都飛了起來。墓地已經燒過了荒,地上都是野草燒厚的黑色的灰燼。來到這樣的僻靜處不是懷念,便是悲痛。

執賓正在調度人群的位置,李易石隨着指揮跪在了地上。過了很久,他師父的壽材才開始入土。幾個外家的壯後生牽着麻繩一點點往下放,他端的明燈也被鋪在了上面。旁邊的女眷呦哭,無法接受這樣的痛苦往棺材上直撲,試圖和死去的親人一同離去。身旁的三兩人架住她們,展示著死者生前是多麼的被人依賴。

李易石直起了身子,看着他師父的壽材上被蓋上了第一杴土。女人的哭聲也已經嘶啞了起來。

大約過了未時,喪禮的事都算完結,外人都直接離開了。李易石這段時間要麼就一直在忙救人,要麼就為他的師父守靈。自從那夜以來一直再沒進過他師父的家門。

如今在面對進這個門時所感到的尷尬讓他終於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已經不能再待在這個家裏了。一個學徒,師父都已經死了,甚至整個班子都已經散了。他一個外人又怎麼可以再邁進這個院子呢?

李易石在門外猶豫時,安安跑了出來,拉李易石進了院子,師娘就在院子當中等他。那夜的大火還沒有把屋子燒塌,上天仁慈的給這對孤兒寡母留下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顧大嫂眼瞼還是腫脹的,這個樸實的農村婦女在她的丈夫倒下后精神幾近崩塌,她甚至一直想要用他丈夫留下的短刀隨他去了。但她不能,因為安安。「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顧大嫂為了自己苦命的孩子也要扛起來,這是她活下去唯一的念頭了。

人活着就要體面,就要講禮節。此刻顧大嫂就是為了禮節,不得不讓他丈夫的好徒弟離開。顧大嫂知道李易石是個好徒弟,為人實誠講禮節,又討人喜歡。在發生這麼一場大事後沒有跑路,幫襯着她處理好了顧若白的喪事,李易石的人品就可見一斑了。

顧大嫂開門見山,「易石,你走吧。你師父沒了,班子也算是沒了。你在這學不著東西掙不來錢了。你是個好孩子,這幾天照料你師父的後事沒你不行。可家裏你也知道,留不住你了。」

顧大嫂從腰包里掏出一串銅錢。「這是你的工錢,我知道按說你多出了這麼多力,這點錢怎麼拿的出手。可…」

「師娘,你不用說了。」李易石把顧大嫂手中的錢推了回去。「我做徒弟的為師父做什麼都是應該的。那晚上師父讓我走我走了,可我…師父對我這麼好…」

「師父不在了,做徒弟的按說該替師父照料家裏才算是個人。可我知道確實是不好看,我不能留了。」

「我以後一定常回來,有事的地方託人給我捎信,我一定回來。師父師娘照料我這麼多,我為家裏卻做不了多少事。師娘給我錢就是看不起我了,我…」

說到這裏,李易石和顧大嫂難以自己,各自掩面痛哭起來。

過了一會,二人各各止住。李易石看到了那晚過後他舍在院子裏的那副弓箭,他開口道,「師娘,我倒真要向你討樣東西。」

顧大嫂聽了,揩去臉上的淚,「嗯?你要什麼,家裏沒剩下啥了,你要就自己挑。」

李易石走到弓箭旁把它拾了起來愛撫著,「師父教了我一身好手段,這副弓箭是師父親手為我做的,我想留着他當個念想,行嗎?」

李易石趁早起身,如同來時一樣孑然一身,只不過多了一把古弓和顧大嫂塞到他行囊里的一些銅錢乾糧而已。曉日初生,顧大嫂在村頭不住叮囑,對於眼前這個苦命惹人憐的孩子也甚是不舍,粗糙的手掌在李易石臉上細細觸摸,抿起嘴唇說道:「一路小心,有事就回來,你師傅家裏永遠是你家!」李易石當年被逼出母舅家,多年未曾感受親情的溫暖,今日卻在離家萬里之處卻感受慈母般的關愛,眼淚不住地在眼眶打轉,只能跪下,重重地給師母磕了三個頭,「師母保重,我這就去了。」

一步三回頭,李易石不舍而去,直到身後再也望不見村口的古槐才作罷。此後李易石晝行夜住,太陽下山才去找客棧打尖休息。沿着官路取道河南,人人都說那是個好謀生的地方,跨過兩州邊界,竟也無人盤問,道邊關卡如今也大都廢棄了。

如此行路,不多時李易石就到了開封府地界。一日貪路不覺間已經天黑了,趕不上住宿的店家,只好就近去投戶人家歇息。遠遠的看見燈火就往那趕,近了發現是一座好莊院。依水而建,面前便是一座好磨坊,此時是冬日,磨坊早已經上鎖關門了。在院牆下還有兩個邋遢的老頭蹲在那,直勾勾的盯着前來的李易石。

往裏面走,有個管事模樣的中年人,一身青布衣服,夜色下覺得特別透亮乾淨。這人和手下人在牛車上往下卸木桶。李易石上前拱手施禮,問過好,那人也作揖答禮,看出也是個和善的人。李易石說明來由,那人哦了一聲,「這樣啊,你等我下,等我來回稟一下老爺,老爺知道了給你間客房就是了。」李易石施禮謝過。

那人扭過頭繼續他的工作,李易石見狀卸下包袱也跟着眾人卸起木桶來。那中年人要攔,「小夥子歇著吧,想必也幹了一天路累的緊。」李易石低聲說,「不打緊,幫個忙罷了。」靠近了才聞到酒香,原來是一車的好酒。

一車酒很快卸完了。中年人掏出手絹擦擦手,臉上陪着笑領着李易石到了主人家的宅院裏。走進前堂,裏面已經有人了,都坐在一張桌前,桌上擺着酒菜。

中年人上前弓著腰說道,「老爺,來了個過路的客人。錯過了店家,想在我們這裏留宿一晚。」飯桌上坐在主席上的老者扭過頭,李易石看這老者身穿青緞團花長袍,鬚髮盡白,慈眉善目,一雙狹長的眼睛裏透著光。

李易石慌忙上前施禮,「老人家,我是過往的路人。白天忙着趕路,錯過了店家,沒奈何只好叨擾。只是隨便給我個歇息的地方,房錢一併奉上。」

老者哈哈一笑,聲音渾厚,「今日倒是多有貴客登門。小夥子就不要提房錢了,來往皆是客嘛。趕路疲乏,料想你也是沒吃飯。正好和這個趕路的客人一併吃了吧。」說完,指了指左邊的一個位置。

「我老頭子年紀大了就不要我再起身讓你了吧。啊?哈哈哈!」李易石原本想要謙讓一下,聽了只好一笑坐了下來。中年人也退了出去。

李易石這才看見面前的這位「客人」。是個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少年,最多二十歲。膚色很黑,長臉的輪廓棱條分明,寬而薄的嘴唇,鷹鈎鼻,杏眼善意的看着李易石,嘴角也露出笑來。

「這位客人也是到我這投宿來的。來往皆是客,我正準備下飯菜,不想又來一位,倒是正好。唉,還未問過尊下大名。」

「在下姓李,名易石,從西京來。」李易石放下筷子回道。

「哦,小老兒姓王,寨子裏的人都叫我一聲王老叟。這位是從太原府來的,叫胡…胡…小老兒記性不太好,哈哈哈。」

「小人姓胡,名德明。原本是開封人士,在太原闖蕩了一陣。為了避戰亂才回了家鄉。歸鄉心切,不想錯過了日頭,叨擾了老人家了。」

老人家哈哈一笑,「不妨,不妨。不瞞各位,老小兒年輕時也愛交結義士、舞槍弄棒。只是年長些為了家業,不得已荒廢了。我這院子是離人煙遠了些,往往有客人來投宿,老小兒總是盡心招待,略盡地主之誼。更是常年設棚招待僧侶,不在話下。為積富德只是其一,更是為了認識些豪傑義士。老小兒平凡一世,算是以此來抹平生之憾吧!」

李易石和那胡德明都豎起大拇指,照着王老叟一頓亂吹。三人都是大笑。

飯足酒畢,王老叟起身說道,「忘了與兩位說了,托各位的福,老小兒的有一女兒最近就要出閣了。」

兩人都向王老叟道喜。王老叟又說,「家中為此親戚客人都不少,所以客房有些緊。不知二位可否…」

李易石看看胡德明,胡德明也看看李易石,兩人對視后都說不打緊。王老叟一笑,讓底下人領了兩人去了客房。

兩人轉過前廊,跟着走到了一間門朝南的客房。下人推開門,攤開手送兩人進去后就告辭離開了。屋子不大,但陳設周全,北面還擺着一張香案,好像是過節時用的桌子。靠着東面的牆擺設著一張大床,看起來兩人就要在這張床上共度良宵。

兩人對視一眼,李易石覺得無限尷尬避開了眼。胡德明倒是正經的很,哈哈一笑,還有意和他搭話。兩人聊了一會,夜深原本打算熄燈睡了,結果卻聽到外面喧囂聲起,嘈雜叫罵的聲音傳進了兩人的耳朵。

胡德明翻身下床,嘴裏罵道,「怎麼回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錦江綉春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錦江綉春圖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五章 落斜騎馬避柴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