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坤卦 坤六斷

二、坤卦 坤六斷

坤屬土。土:按季節分春死、夏相、秋天休、冬天囚、四季旺。

坤代表純陰,陰逆。

坤方位為西南、信息為坤為地、為土石、為母、為幣、為釜、為吝嗇、為牛、為文、為眾、為柄、為黃色、為腹部、為胃、消化器、為肉、為右肩、為村莊、田野等。

全卦的意思: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馬那樣柔順則是吉利的,開始做事不知所從,但結果會是有利的。如果往西南方,則會得到朋友的幫助,如往東南方,則會失去朋友的幫助。如果保持現狀,也是吉利的。腳踏上了霜,氣候變冷,冰雪即將到來。正直端正,廣大,具備這樣的品質,即使不學習也不會有什麼不利。胸懷才華而不顯露,如果輔佐君主能恪盡職守,功成不居。紮緊袋口,不說也不動。這樣雖然得不到稱讚,但也免遭禍患。黃色的衣服,最為吉祥。陰氣盛極,與陽氣相戰於郊外,天地混雜,乾坤莫辯,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利於永遠保持中正。

認識體會

以柔克剛記心頭。經常伴着君王走,小心謹慎記心頭。不如意時要忍耐,遇到閑事莫開口。功高蓋主有危險,功成名退美名流。

人一生下來就進入了自然界五彩繽紛的迷宮,如何在迷宮中度過,首先要看你的智商。選准路線,榮耀一生;選准風水,舒坦一生;選准老師,智慧一生;選准軍師,成名一生;選准管家,省心一生;選准妻子,幸福一生;選准上級,成就一生;選准朋友,放心一生;選准機遇時運,成功一生。人生就像是一場雜耍的藝術表演,不管是驚心動魄的玩火龍、走鋼絲、上刀山、下火海、還是引人注目的吹拉彈唱等等,技藝的好壞是決定生存的條件和質量。

預測占卜:

預測家宅:家宅安穩。

事業運勢:

事業進展順利可以成功,能得到自己理想的結果,去實現人生價值。但開始道路曲折不平,萬事開頭難,務必小心謹慎,三思而後行,要有寬宏大度,取得朋友歡迎與尊重,得到朋友的幫助,在朋友的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合作下,同心同德,共同完成任務。要注意自身修養,小心節制,忍辱負重,為人要大方,心善好施,群策群力,爭取獲得事業的成功。

求取功名:

交際廣泛,有開拓精神。條件已經成熟,自己的計劃能夠逐漸的去實現,要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工作上精益求精,切不可好高騖遠,即可吉祥如意。

婚姻感情:

婚姻美好,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另一半,互敬互愛,白頭偕老。但以防桃花運較多,不可以貌取人,必須小心節制以免發生麻煩。

生意求財:

求財有利,易成交易。當前機遇不是很好,不能冒險行事,以免是非,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為妙,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見機行事該出手時就出手。

出行辦事:

以不動為主,亦可去開闢一片新天地。

為人謀略:

心地善良,誠懇老實做事,稍有保守的傾向,受人歡迎與敬重,貴人很多,因此也能得到他們的幫助,可往往因忽視對小人沒有提防,而受到不明不白的傷害,不傷元氣。性格比較靈活,工作方法靈活多變,可以左右逢源,逢凶化吉,消災解難。凡事皆順也。

預測疾病:疾病易好即安。

預測失物:失物不失也。賊必有制,公安人員辦案有力。

預測行人:行人辦完事,不日即歸。

預測官訟:官訟吉利。

卦例

1、南蒯欲叛魯投齊而自筮

南蒯之將叛也,其鄉人或知之,過之而嘆,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深思而淺謀,邇身而遠志,家臣而君圖,有人矣哉」。南蒯枚筮之,遇《坤》之《比》,曰:「黃裳元吉。」以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曰:「吾嘗學此矣,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外強內溫,忠也。和以率貞,信也。故曰『黃裳元吉』。黃,中之色也。裳,下之飾也。元,善之長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飾。事不善,不得其極。外內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三德為善,非此三者弗當。且夫《易》,不可以占險,將何事也?且可飾乎?中美能黃,上美為元,下美則裳,參成可筮。猶有闕也,筮雖吉,未也。」

南蒯之叛

公元前531年即魯昭公當政的第十二年,剛當上費邑行政長官的南蒯就與魯國的執政官季平子鬧起了矛盾。南蒯的父親南遺曾是季氏的家臣,季氏家族自主建立費城,南遺是出過力的,並且做了費城長官。可是,季家新任宗主季平子不念舊情,對南蒯很輕慢。南蒯很是不服氣。

南蒯開始策動叛亂。他找到魯昭公的兒子公子慭,說:「我負責搞倒季氏,把他家的錢財歸還魯國公室,然後您讓我佔據費邑,我當大夫。」當時,季氏家族憑着當執政官的便利條件,聚斂了大量的財富,形成了季氏富於公室的局面。能把專權的季氏搞掉,還能得到一大筆意外之財,公子慭當然願意了。隨後,南蒯又聯合了魯國大夫叔仲穆子等人,形成了一股反對季平子的力量。

起事之前他筮了一卦,得到坤之比卦,爻詞說:「黃裳元吉」。他以為是大吉。但問了子服惠伯,惠伯跟他說,這一卦問的若是忠信之事就是吉,否則必敗無疑。惠伯還強調,《周易》是不可以用來占問險惡之事的。

政治鬥爭進行到關鍵時候,公子慭離開了魯國,陪着父親魯昭公去晉國進行外事訪問了。失去了公子慭這個政治靠山,南蒯在與季平子的政治鬥爭中就處於下風了。他不想坐以待斃,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以季氏家臣的身份佔據費邑叛亂,為得到別國社會的支持做最後的搏擊,他就以費邑做見面禮投靠了齊國。

季氏政權出兵平叛。執政官季平子命叔弓率師圍攻費邑。叔弓是魯國有名的大夫,善於統軍征戰,可是,這次攻打費邑的行動卻不順利。費邑城防堅固,叛軍的戰鬥力也很強。

一看費邑久攻不下,季平子就有點氣急敗壞,他下令,魯國軍隊只要見到費邑人就抓住,關到監獄里。

這麼一搞,就把費邑之人都變成敵人了,那豈不更增加平叛的難度?好在魯國還有明白人,一個叫冶區夫的大夫勸諫季平子,說:」您這個做法不對呀。如果見了費邑的人,挨凍的給他們衣服,飢餓的給他們食物,好好地照顧他們,這樣,費邑的人就會歸服我們,南蒯的叛亂自然就失敗了;如果您用高壓的手段,那麼,費邑的百姓無家可歸,他們不追隨南蒯又到哪裏去呢?」季平子聽從了建議,結果費邑人背叛了南蒯。到魯昭公十四年,眾叛親離的南蒯只好隻身逃往齊國,費邑重新回到魯國的懷抱。

逃到齊國之後,南蒯的日子過得並不如意。有一次,南蒯陪伴齊景公喝酒。齊景公突然對他說:「叛徒!」南蒯嚇得膽戰心驚,趕緊解釋說:「我是想幫助魯國君王奪回政權啊。」結果,齊國大夫韓皙說得更不客氣:「身為季氏的家臣,卻奢言加強魯國公室的權力,罪過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

2、喝酒打架

有一天,王先生正在吃晚飯,有一個女子慌慌張張來找王先生說:「家裏有人喝酒,酒後打架,衣裳扯得稀巴爛,身上也有傷。看看有什麼兇險沒有。」王先生起了一卦,得坤卦,配上六親,套六獸,定世應,經過全面分析。王先生說:「沒有什麼問題,卦中西南得朋,你丈夫也算是村裏的一個幹部,應先向上級如實彙報,進行溝通。沒有關係。因鄉政府在西南。」他按王先生說的去辦,後來沒有災禍。因為是一起陰謀想推倒她丈夫的陷害案,是因為工作上得罪了,他想報私仇。結果沒有得逞。

事例

張良放棄三萬戶作為封邑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意思是:胸懷才華而不顯露,如果輔佐君主,恪盡職守,功成不居功自傲。)

張良是漢高祖劉邦旗下最為著名的謀士之一,更是被後世的人們稱為「帝王師」。

漢朝建立后,劉邦對張良有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評價:「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這句話用來評價張良,確實是名副其實。

從劉邦西征攻打秦國都城咸陽的路上,張良基本上就投靠了劉邦陣營,到項羽把韓王殺掉后,張良算是徹底投靠了劉邦。在劉邦滅秦滅楚的過程中,張良一路上都為劉邦出謀劃策,為劉邦建立漢朝可謂是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立下了汗馬功勞。

雖然,作為帝王師的張良沒有率領過一兵一卒,沒有一寸軍功。但是他為劉邦所做出的那些戰略謀划,卻是劉邦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性所在。拋開那些戰略謀划不談,劉邦的性命很大程度上都是張良救下來的。沒有張良的話,劉邦早就在鴻門宴中被范增給殺掉了命歸西天,甚至沒有鴻門宴劉邦就會成為案板之肉,被項羽聯軍擊敗殺掉了。

等到劉邦奪得天下論功行賞,大封功臣之時,很多功臣將領就紛紛議論自己的軍功大小,是不是能夠封侯?能夠封個多少戶的侯?而此時的張良確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似乎對自己封侯的事情漠不關心。

畢竟張良功績顯著,又對劉邦有過救命之恩。所以,在張良沒有任何軍功的情況下,劉邦張口就說:「張良可以自己選擇齊地的三萬戶作為自己的封邑。」而這話一說,自然而然在群臣中炸開了鍋。

三萬戶的侯到底是什麼概念呢?封邑剛過萬的也就曹參一萬零六百戶,而且張良的封邑還可以自己在齊地選,要知道當時最富庶的兩個地方就是關中地區和齊地,要是在齊地中選擇最富裕的地方三萬戶,那就真富的不得了。

然而,張良謙虛地說到:「臣來自下邳這個地方,又與陛下您在留縣相遇,這是上天把我交到陛下身邊。陛下用臣之計,非常榮幸有所效果。只希望陛下能夠把留縣分封給臣,臣就心滿意足了,不敢要三萬戶的封邑。」

當時的留縣只是一個偏僻的小縣城,人口最多也就兩千戶。張良卻要求劉邦把這個不足兩千戶的留縣封給他,而且還不要那三萬戶的封邑,在當時的大臣們看來,確實是有點想不通。

後來,劉邦雖然同意了張良的分封留縣的請求,但還是將其封邑提高到了一萬戶,畢竟張良於公於私都有大功的漢朝、有大功於劉邦個人,封張良一個萬戶侯也算是理所當然。

那麼,為什麼劉邦讓張良自選齊地三萬戶作為自己的封邑,張良就是不同意呢?其實主要有三點原因。

看淡榮華富貴視榮華富貴為煙雲

張良為什麼會放棄自選齊地三萬戶作為自己的封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張良本身就出生於韓國貴族家庭,自幼就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看淡了世間的榮華富貴。

張良的貴族身份,可謂是相當的強大。常用「五世相韓」這個詞來表明張良的豪華貴族出身,這裏的五世相韓不是指張良祖上有五代人都曾做過韓國國相,而是指張良的爺爺、父親兩人做過五代韓國國君的相國。

張良的爺爺張開地作為韓國國相,先後輔佐了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王三代國君,張良的父親張平作為韓國國相,先後輔佐了韓釐王與韓桓惠王兩代國君。

公元前230年,韓國都城被秦軍攻破,韓桓惠王之子韓王安被俘虜押送回了秦國,韓國就此滅亡。此時,出生於這樣一個韓國五朝國相之家的張良,已經二十歲左右,國家滅亡后,張良就散盡了家族幾代人積累的巨額財富,一心投入到刺殺秦王、恢復韓國的事業中。

當韓國被秦國吞併后,自幼就享受家族幾代人積累的巨額財富的青年張良,已經看淡了榮華富貴。從他的後半生可以看出,他主要干刺殺秦王、恢復韓國、輔佐韓王、推翻秦朝這幾件事,等到項羽殺掉韓王后,張良徹底倒向了劉邦,幫助其爭奪天下。

等到漢朝建立后,張良幫助韓王後裔建立韓國的夢想早已不可能實現了,對於本身就已經享盡榮華富貴的韓國貴族張良,早已看淡了劉邦封侯一事,榮華富貴早已看淡,劉邦所說的「自選齊地三萬戶」自然也是看的淡風輕雲淡。

路途兇險可望而不可及。

雖然劉邦已經明確當着群臣之面,清清楚楚的說了:「張良可以自選齊地三萬戶」,並不代表着張良就可以毫無風險的去自己挑選齊地富庶的三萬戶作為自己的封邑,這其中的兇險,看淡榮華富貴、飽讀詩書的張良早已看的清清楚楚。

齊地,也就是原來齊國境內的七郡七十多座城池,也是除秦朝大本營關中地區之外,眾所周知最富裕的一片地方了。楚漢戰爭中,韓信就佔領齊國全境,劉邦也被迫封韓信為齊王,等到項羽一死,劉邦就立馬把韓信的兵權給奪了,並把他改封為了楚王。

劉邦讓張良自選齊地三萬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行了。漢朝建立后,富有天下的劉邦開始忌諱這一群功勛卓著的功臣將領了,最忌諱的就是分封在各地的異姓諸侯王,其次就是身邊這群功勛顯赫的文臣武將。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功臣亡。」

這其中的道理與精髓,身為帝王師的張良,怎麼會不清楚其中的微妙之處?

所以,功成名就的張良自然是深知「自選齊地三萬戶」的兇險,他盡自己之所能的放低自己的姿態,向劉邦僅僅要一個小小的留縣作為自己的封邑,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在幫助劉邦滅秦滅楚,建立大漢王朝之後,張良已經拒絕了劉邦的好意,已經不在漢朝的中央政府擔任任何官職了。除了偶爾還會幫助劉邦、呂后出一點主意,張良已經不再過問政事。

漢朝建立后的張良從來就不看重權勢地位、榮華富貴一類東西,這些東西在貴族出身張良看來本來就不值一提。當年,年輕的張良就曾散盡家族幾代人積累的萬金財富,一心刺殺秦始皇,一鎚子下去差一點就殺掉了秦始皇。如今,已經步入晚年的張良怎麼可能會看重權勢地位、榮華富貴一類東西。

「自選齊地三萬戶」對於晚年的張良的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了。與世無爭,明哲保身,才是最為高明的選擇。

在世人看來,放棄自選齊地三萬戶機會有點可惜,其實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但是張良與世無爭是最為高明的地方,也是張良最為真實情感表達。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得不到。即使得到,也會大禍臨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八卦與人生坐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八卦與人生坐標
上一章下一章

二、坤卦 坤六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