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永遠的對手(5)

第一百八十章 永遠的對手(5)

作戰會議室已準備的妥妥噹噹。除了地圖,沙盤一旁空著的桌子上還有數杯剛剛沖泡好的咖啡在飄著淡淡的白煙。

一走進作戰會議室,任海濟便看見先前自己手中的黑色文件夾正靜靜躺在沙盤邊。他快步走上前,一把抄起文件夾頭也不回便扔給自己身後的莫德爾。意思是:東西就在這裡,你給我好好看清楚!

雙手按在沙盤邊緣,支撐住自己略微向前傾斜的身體,任海濟看著沙盤緩緩道:「雖然我們在不久前取得了勝利,但遠遠沒有到可以高興的時候。對我們來說,43年是決定這場龐大戰爭勝負的關鍵時刻。挺過來,我們德意志就將走向至高無上的榮耀。挺不過,我們德意志就將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所以……我們必須勝利!」任海濟右手握拳后突然大聲道,「這不僅是為了德意志的未來。同時也是為了在上次大戰後努力保留下這個德意志的興登堡閣下,是為了奠定下國防軍崛起基石的『十萬國防軍』之父馮·西科特將軍閣下,是為了在一片混亂與迷茫中帶給我們生存希望的阿道夫·希特勒前元首閣下。所以,我們必須勝利!我們也只能勝利!」

「一切為了德國!」

任海濟抬起頭,視線緩緩從作戰會議室內的每個人臉上一一掃過。而當任海濟的視線從自己身上掃過時,每個人都挺起胸膛。

一戰結束后,當戰敗的恥辱加在身上時,有人不堪忍受,有人自暴自棄。但每當德意志這個國家身處最危難的時刻,卻總有人願意挺身而出,肩負起承重的歷史使命。或許在後世的評論中他們做的不夠好,或許他們的某些作法總遭人詬病。但正是這些願意挺身而出的人,才奠定下現在這個幾乎統治半個歐洲的強國。而這些在屈辱中站出來的人,幾乎都是軍人。這是國防軍的榮耀——在國家面臨危險的時候,軍人永遠都會站在最前面。沒有人能玷污這種榮耀——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永遠都不會有。

「你們都是好樣的,德意志的孩子們。你們都是好樣的!」任海濟連續吼了兩聲后,轉身走到一旁牆上的地圖前。他略微抬頭看著那張幾乎與自己等高的地圖,「現在……請你們將力量借給我,讓我們為德意志的未來翻開全新的一頁。」

「是的,我的元首。」

在布勞希奇眼中,任海濟這個元首幹得還不錯。嗯,說很棒也不為過。除去偶爾在某些不重要的事情上有些瘋狂——比如說不久前身為元首的他居然在達豪集中營和英軍戰俘打架外,他帶給了國防軍永恆的勝利。至少到目前為止,布勞希奇還是很願意依照他的命令行動。

與商討「曼施坦因計劃」、「格陵蘭海大海戰」以及「巴巴羅薩」時相比,此刻的作戰會議室現得空曠無比,不過負責紀錄會議內容的秘書們卻一也不輕鬆。因為沒有了希特勒的壓制,任海濟的瘋狂盡顯無疑。那些秘書們不知道從年輕的元首嘴中說出來的話,哪些是必須紀錄的,哪些僅僅只是他的笑談。結果一群秘書只能機械的將任海濟所說的,儘可能全部紀錄下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他們的希特勒小姐實在看不下去,走上前拉了拉他們元首的衣領后才結束。

這個小小的插曲讓布勞希奇低聲笑了出來。希特勒小姐只用一個簡單的動作與眼神就制服了那個高傲、瘋狂的元首。而他們的元首則更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在希特勒小姐的注視下低頭一言不發。布勞希奇突然有種衝動,他很想知道他的元首在與希特勒小姐結婚後,將會是一副什麼模樣。不過或許早結婚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希特勒小姐的看管下,他的元首一定會變得更像一個國家的領袖。

布勞希奇敢在這場重要的軍事會議室開小差,是因為他早就知道了會議商討的內容。更準確的說,今天的會議是明確莫德爾與隆美爾兩人的責任,讓他們在思想上早做準備。之後的戰鬥遠比他們所想的要困難的多。

布勞希奇敢開小差,莫德爾與隆美爾兩人可不敢。他們一邊回答任海濟的問題,一邊提出自己的假設,同時陳述可能面臨的困境。會議一直持續到深夜,在討論完所有問題後任海濟還刻意強調:明天授勛儀式一結束,你們兩個就立刻回去。不準在柏林多逗留一分鐘。隆美爾與莫德爾哈欠連連,一想到第二天還要出席授勛儀式便一臉苦笑。這兩人現在最想做的到不是躺在床上美美睡上一覺,而是立刻起身返回前線。他們都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事要做。

第二天,隆美爾在眾多照相機面前,以略顯僵硬的動作從任海濟手中接過屬於他的元帥杖。這根刻著埃爾文·隆美爾與傑克弗里德·馮·施維茵名字、代表著陸軍最高榮耀的紅色元帥杖,此刻在隆美爾與任海濟眼中更像根昂貴的擀麵杖。這兩人都清楚,榮耀只代表過去,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才是最重要的。對德意志來說,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將元帥杖交給隆美爾的時候,任海濟略微上前一步,輕聲道:「很抱歉,我的元帥。因為時間緊迫儀式有些簡單。我向你保證。等你結束北非的戰鬥后,一定會有一場配得上你元帥身份的慶祝會。那時再讓我為你好好慶祝一下。」

與隆美爾相比,同樣參加授勛儀式的莫德爾則顯得有些單薄。他得到的僅僅只是一枚雙劍交叉鐵十字勳章,連像樹葉也沒有。不過莫德爾也不在乎。「戰術大師」知道自己的功績遠遠比不上隆美爾,他也樂得做個陪襯。

授勛儀式一結束,隆美爾便乘車前往機場。在那裡停在跑道上,印有大本營金鷹標誌的ju52找已做好出發準備。德意志的新元帥才在德國停留僅僅兩天便啟程返回屬於他的戰場。

其實對於陸軍最高指揮部的軍事計劃,隆美爾還有很多疑問。但在某些問題上,元首面對他的疑問僅僅只是笑著打個哈哈,完全沒有解釋的意思。而莫德爾的追問得到的更多的是元首冰冷的回答:有些事,不是你們能知道的。做好你們的本職工作去!

在朱可夫對西線蘇軍進行整編的同時,德軍的整編行動也開始。不過德軍的行動與其說是整編,不如說換防來的更合適。

列寧格勒以東,拉多加湖與奧涅加湖以南那近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德里安裝甲集群開始後撤。他們將防線交給了後方趕來,新組建的列寧格勒方面軍,隨後開始向西退卻。這種舉動無論是在德軍還是在盟軍眼中看來都非常正常。經過了半年的高強度戰鬥后,寶貴的裝甲軍需要時間修正。為了之後的戰鬥,現在將裝甲部隊從前線撤下來是個正確的選擇。

不過德軍的舉動在朱可夫看來便意味著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德軍在北線將採取守勢。這對需要時間恢復元氣的蘇聯西北方面軍與卡累利阿方面軍來說是個好消息。同時也意味著如果西北方面軍發起攻勢,會少一個令人忌憚的對手。

接替古德里安裝甲集群的列寧格勒方面軍是德軍最新編製的方面軍。它包括原北方集團群中屈希勒爾指揮的第18集團軍、布施的第16集團軍,以及萊因哈特的第5裝甲集群。先前北上的第4與第9集團軍則更隨古德里安裝甲集群一起向後方移動。

莫德爾一到達列寧格勒,便開始調動部隊。他將第16與第18集團軍混合,隨後將全部由精壯男子組成的第18集團軍先前推,開始挖掘戰壕。就像他在中央集團軍時做的那樣,在列寧格勒以東的土地上開始構築複雜、完善的防禦陣地。

莫德爾之所以要對兩個集團軍進行整編,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兩個集團軍在剛剛結束的戰鬥中損失慘重,雖然指揮部進行了人員補充,不過補充的人員嘛……就算在會議上已聽元首提起過,也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可當莫德爾親眼看到時,依然不由眼皮直跳、嘴角抽筋,好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那些新補充來的人員中,女性佔了23%……這些補充來的女兵不再像之前那樣單單出任後勤、秘書等職務。更多女性就像那些普通德軍士兵一樣,身穿軍裝,頭戴鋼盔出現在炮兵營,防空營中。他們的加入讓更多的男子提起步槍走上最前線。

說實話,莫德爾並不贊同讓女性走上戰場這種事。但他又不得不承認,大量女兵的加入讓他在調兵遣將上更順手,解放出來的士兵能略微緩解他預想中防線上兵力不足的窘境。

就像任海濟曾經向烏塔·魯迪格這個德國少女聯盟的領袖說的那樣,無論男女,所有人都要和他一起對抗整個世界。現在的德意志就和蘇聯一樣,婦女們在走出家門后,不僅僅是走進工廠、農田,同時也開始走向戰場。

德軍開始向南調動最強大的北方集團軍群的消息很順利的落入英國人手中,隨後大西洋另一邊的美國人也得知了這個消息。

其實在斯大林將德軍大規模調動部隊的消息傳遞給丘吉爾的時候,這個英國首相就已經知道蘇聯迫不及待地想要盟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緩解蘇聯目前的困境。

在丘吉爾看來,斯大林想表達的意思無非是:德軍正在大規模調動部隊,而蘇軍剛剛新敗,無力阻擋。如果英美盟軍不再有任何動作,蘇軍無法保證還能牽制住強大的德國陸軍。所以英美盟軍必須採取行動。

如果蘇聯人說他們已經支撐不下去了。那即便打死丘吉爾,他也會不相信。在丘吉爾看來,蘇聯政府無非就是想減少自身的損失而已。對於丘吉爾這個政客而言,看蘇聯與德國拼個兩敗俱傷是他最樂意做的事。因此當美軍指揮官大聲高叫著:「我們要在法國登陸的時候。」以丘吉爾為首的英軍指揮官們堅持認為,直接在法國登陸將會遭遇到一場史無前例的潰敗,登陸戰會演變成一場大災難。所以現在還不是在歐洲登陸的時候。英國人建議將登陸地放在非洲。他們用來說服美國人的理由有三。

第一:從戰術上來說,「zìyou法國」的成員會在最大程度上協助英美盟軍。這使得盟軍在維希法國登陸面臨的風險遠比在德軍控制的法國北部要小的多。

第二,從戰略上來說,一旦解決北非戰場。英美盟軍就可以通過地中海,由義大利直插歐洲中心。盟軍可以趕在蘇聯人之前,在短時間內一口氣殺入柏林。

第三,從戰後的世界格局考慮,對於歐洲資本主義國家來說,蘇聯代表的**必須被削弱。沒有人願意看到紅色政權在他們的國度內四處蔓延。

對於歷史上戰後發表著名「鐵幕演說」的丘吉爾來說,先掃平北非,然後等蘇聯與德國拼的筋疲力盡,之後盟軍再開進柏林才是最佳的選擇。這樣不僅保證了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同時又最大限度的削弱了紅色赤潮,此外還能在戰後留給世人一個結束納粹德國恐怖統治的英雄形象。只有這樣才最符合大英帝國的利益。

對於英軍的作法,美軍指揮官們表現出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歐洲大陸上打成什麼樣,他們不是很在乎。畢竟美國人的主要對手在太平洋另一邊,而不在大西洋這裡。

作為丘吉爾好友的羅斯福到是很清楚英國人在想什麼。這個輪椅上的偉人雖然不是很贊同丘吉爾的想法,不過依然選擇了沉默。畢竟丘吉爾有些事說得沒錯。更重要的是如果美軍想在歐洲直接登陸,一定需要英國作為跳板。英國人不配合,光靠美軍不可能在歐洲登陸。而如果缺少英國的幫助,登陸戰註定失敗。一旦登陸失敗,這對原本士氣高昂的美軍來說將是場災難,後果無法預計。所以即便擔心納粹德國對歐洲造成的破壞,羅斯福依然努力壓制住心中的焦慮,選擇了沉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千年帝國的興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千年帝國的興亡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章 永遠的對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