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時,地利,人和

第六章 天時,地利,人和

不同於上一次孤獨的、充滿敵意的上任。趙策這一次一進入余苴縣便受到了張桓(文明)先生的歡迎。除此之外,當初受趙策幫助伸屈明冤的一戶家庭也帶著禮物感謝趙策。這讓他很欣慰。趙策一進府衙,裡面冷冷清清。當初滿懷敵意的衙役、槽掾們少了一大半。剩下這些人都滿懷敬畏,不敢與他對視,只是躲著他。

「小民張桓(文明)仰慕余苴(趙策)您的果斷與隨心而動。您的言行能夠讓人遵從自己本初的想法。請讓我追隨您,成為您的耳目股肱。」張桓(文明)說出了他的內心想法。自己剛上任就有人來求官讓趙策覺得非常意外。對於百廢待興的縣廷來說這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他便讓張桓成為了自己的主簿兼任一鄉嗇夫,周喜(嘉聿)則成為了賊曹掾。趙策一上任就忙於處理從去年積壓到現在的案件。趙策覺得必須要有幫手組成團隊才能讓縣廷有效運行起來。便向張桓詢問本郡有沒有可以為他效力的人才。

張桓思前想後想到了一個人:「本郡有位叫吳啟(承高)的名士,人稱『竹林先生』。早年在郡里做官,后因為不想隨波逐流辭官。隨後辦學開課向人傳授知識,有時甚至不收任何費用。他在本郡中的聲望非常高。主公您要是能招納他,那我們處理郡縣事物將容易得多。只不過,吳先生年事已高,早已對政務心灰意冷,況且我們能給他的職位還不高,您又是初來乍到。他可能對您感到陌生。」

趙策便問張桓:「吳先生和您熟悉嗎?」

張桓:「只是去聽過他的課。」

趙策:「那就足夠。不熟也可以溝通呀?只要他還有理想,剩下的都不是問題。我們走,去招納這位賢士。」

張桓不知道趙策哪來的自信。趙策也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自信,他覺得可能是青春熱血。就和張桓、周喜冒著雨,坐著漏雨的牛車拜訪這位吳啟先生。

到了吳先生的家,趙策才看到這位「竹林先生」的家宅府苑如同他的名號。一座不大的院落就隱藏在一片竹林當中,炊煙裊裊如有仙氣。張桓向門童通報了自己來訪。三個人被請進宅內。

迎接他們的是吳啟先生的孫子。張桓一一向他介紹。得知是縣長趙策來訪,後者面露難色:「多謝各位大人抬愛。但祖父已經生病卧床多日,目前仍很虛弱。恐怕辜負了大人期待。」

周喜聽到后十分不高興。趙策就讓他回到車上取一樣東西。對方見狀趕緊辭謝:「我們吳家對您無功無利,不敢接受您的厚意。」

周喜將東西交給趙策。趙策轉交給對方:「這卷《集通書》是一份手抄本。請交給吳先生,他看過之後可能會對病情有所幫助。等他「痊癒」之後自然會作出決定。趙策也不會再來打擾。」趙策說完轉身與張、周兩人準備離開,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便轉過身來告訴對方,「請務必轉告吳先生,人生寶貴,既然有想做的事,為什麼要迴避、拖延而給自己留下終生遺憾呢?」

趙策一行回到縣廷后沒過幾天,有人前來拜訪。趙策以為是吳啟先生,但實際上來訪的是南野太守聞人惠(公謹)的世子聞人恭(文念)。趙策非常奇怪,這位世家公子不但平日和自己沒有往來,某種程度上說,他還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趙余苴不必多慮。」聞人恭(文念)告訴他,「我看過你的《集通書》。深受觸動!我覺得我們的想法一致!所以就想看你如何將想法應用到實際。」聞人恭讓趙策始料不及:「趙大人允許我作為一個朋友、旁觀者入出縣廷嗎?我不會為你增添任何阻礙。」南野聞人氏雖然是關右聞人氏的私生子的後代。但他們也是聞人氏,特別是聞人恭和關右聞人氏的同輩們關係還很融洽。趙策也不好拒絕這個提議。於是聞人恭便留在了余苴。在與聞人恭的接觸中,趙策驚訝地發現他並不像一般紈絝子弟那樣囂張跋扈,反而十分謙遜、平和。追求內在、本質。這就與趙策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一致。兩人的關係因此十分融洽。雖然趙策還是對世家出身的聞人恭仍有所保留,但後者的出現也讓趙策的生活增添了一些色彩。

在一個稀鬆平常的日子裡。趙策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和聞人恭一起去迎接巡查歸來的周喜。當他們走過一個街口時,趙策看到了一群流氓無賴。那伙人看見兩人後徑直朝他們走來。趙策看著他們目露凶光趕緊告訴聞人恭讓他離開去找周喜。自己則向別的街路後退。那伙歹徒立即衝上來。聞人恭也向後逃跑,眼見他們離自己越來越近,他便轉過身正對著他們發出警告:「我是南野聞人恭。你們要幹什麼,受誰指。。。。。。派?」

出乎他意料的是,這夥人完全無視他而窮追趙策。他看著趙策消失在暮色中,然後趕緊去找周喜。

趙策將自己的外套脫下,然後藏在一個簡單搭建的小棚子里。歹徒便分頭搜尋他。當一個歹徒飛奔著從這座小棚子經過時棚子突然「爆炸」,將他「炸飛」狠狠撞到了對面牆上,再彈回來摔到地上滾了好幾圈。事實上,這是趙策觀察到對方接近時猛力踹出的一腳。趙策見對方已經起不來后馬上繼續逃跑,一邊跑一邊從牆上摘下幾片瓦當。其他歹徒聽到聲響后立刻朝趙策方向跑過來。但趙策已經不見,他們便四下張望。其中兩個人突然被瓦當擊中倒地,然後抱頭嚎啕。剩下的人發現了趙策便繼續追。趙策轉身便跑,一邊跑一邊投擲瓦當,彈無虛發。歹徒就像被弩矢擊中一樣抱住腹部跪地翻滾。另一個被擊中頭部當場昏迷,摔倒。趙策跑了沒多遠就發現前面也是他們的同夥。他們已經將他前後堵住。趙策不再逃跑,他扔了手中的瓦當,換成了飛刀。對著原來那伙人飛出去兩刀,然後朝著他們狂奔,一邊跑一邊又向前擲出飛刀。他幾乎是追著飛刀跑到歹徒面前。飛刀全部命中,前面的四人應聲倒下,後面的人還不清楚前面為什麼倒下時趙策已經出現在他們面前。趙策摟住對方的脖子,將他重重摔在地上滑出去好幾尺。最後一個見狀不妙拔腿就跑。剩下的人當中,有人中了飛刀還想反抗,被趙策一記暴捶打趴在地。增援而來的狂徒立即攔住了趙策,四個人持刀斧棍棒走上前來。趙策就左右橫移讓至少兩個人始終都與自己在一條直線上,使自己無論何時都是一對一地與敵人搏鬥。趙策率先衝上去一擊踢中了最前面那個狂徒的小腿,將對方踢跪在地上。他身後的惡徒立即手持匕首向趙策砍過來。趙策便俯身躲閃,順便擲出飛刀擊中左邊持棍衝過來的一個傢伙的大腿。最後一個傢伙舉起木棍就要劈趙策的腦袋。趙策舉起手,對方突然發現趙策手裡有一支匕首,當他意識到時,趙策手中匕首的寒光直逼對方的更嗓咽喉。直至趙策站起身,他也沒敢動一下。旁邊持匕首的傢伙見到后也停止行動。他們最後都扔了兇器逃離了這裡。

當聞人恭和周喜一同到來時,他們看到的便是滿地的傷員。周喜立即帶著衙役將這些人關起來審訊。原來這夥人是本縣大族趙氏聯合城外匪徒派來的。就是要襲擊趙策。趙策和周喜立即帶著本縣所有治安力量到趙府搜查。由於擔心敵方人數眾多,趙策便在深夜點燃了趙氏的倉庫,趁亂率領大家沖入趙府內將趙氏一族全部抓獲。大家不知道事情的具體經過,但卻按照自己的想法編造了一個故事:趙氏大族與趙策爆發了武裝衝突被趙策擊敗。趙策率軍剿滅趙氏並焚毀其府邸。全縣為之震動。趙策的名望迅速傳遍整個岑中郡。趙策則藉助這個名聲開始在余苴四周收攏遊民,讓他們到本縣定居,以此壯大人口。

而遠在千里之外的鉅京朝堂之上,天子孫玄也遭受到了巨大的震動。廷尉葛政(彭老)和御史中丞令狐秉(正淵)兩個人當眾宣布向皇后陛下行刺的幕後真兇正是已被貶為庶民的皇太后騫英。天子孫玄聽到這個消息后雷霆萬鈞,對皇太后最後的憐憫也蕩然無存。直接賜酒毒死了這個昔日養母,夷三族。

孫玄注意到持金吾韋鄞(孟選)是騫太后的妹夫,便也想將他治罪。司徒聞人協(孟卿)立即站出來替韋鄞說話:「執金吾在皇后遇刺案和皇宮行刺按中都保護皇后陛下有功。這些說明他對孫室十分忠誠。難道這些功勞不足以抵消牽連治罪嗎?陛下為何還要濫殺功臣?」

常侍王綝(休碩)便開始攻擊聞人協:「司徒替執金吾求情,包庇他,莫非是他和反賊的同黨?」

聞人協:「如果我是執金吾的同黨,那中常侍樊騰(傳升)、賈晃(孔徵)、常侍孟駿(季寧)、太僕劉劭(揚徳)都收取了執金吾巨額錢財。他們豈不更是執金吾同黨?我聽說常侍之間私下借貸,那你們是不是在整日蒙蔽聖上,圖謀不軌。」聞人協這一招非常高明。他當初讓韋鄞用巨資向宦官求助,便是想將宦官們也拉進這場漩渦當中。

中常侍蔡順(同德)擔心樊騰(傳升)給自己的錢中就有來自韋鄞的錢趕緊說和大家:「審查案件對關聯有所懷疑,這很正常。我們也對韋(鄞)大人的忠誠有目共睹。不過目前朝廷對執金吾這個職位是否保留存在爭議。這件事我們不如慢慢商議。」

天子孫玄見自己最信任的人中常侍蔡順竟然同司徒聞人協一起保護仇人騫太后的妹夫頓時失望,同時也十分惱怒。他憂憤攻心,當庭退朝。他在當天午睡醒來時,發現自己口中瀝血,吐了一大口血。隨即大病。

事實上。廷尉葛政(彭老)和令狐秉(正淵)在這段時間對於皇后遇襲案的調查仍然毫無進展。葛政非常擔心天子會怪罪他所以就找令狐秉商量。令狐秉也正擔心皇帝疏遠他,因為他得罪了太多世家大族的人。兩人便保守秘密,將罪名嫁禍給已經失勢、被流放的皇太后。天子盛怒之下夷滅皇太后三族,韋鄞(孟選)最後也被罷免。朝中從此便沒人懷疑他們兩人。

孫玄在皇太后死後仍不肯原諒騫皇太后。以至於他看見後宮佳麗時都心生憤怒。出於對皇太后的報復,以及自己對子女遠離皇權中心的期望。他萌生了將皇位傳授給正統皇室繼承人的想法。於是他便以出遊療養的名義東巡,去了一趟尚桑。途中繞遠去了章武國。也考察了陳國。章武王孫意(明德)是個胸懷大志之人。他的兒子孫謀(子明)雖然與世無爭,但聰慧絕頂。還飽讀經書。相比之下陳王孫孝(德祖)就憨厚得多。他的兒女也和他的父親一樣隨遇而安。與之對應的是尋王劉寵(裕徳)有些過於勇猛。孫玄毫不猶豫告訴章武王要將皇位傳給他或他的兒子。但孫意(明德)必須寫一份詔書承諾在接受皇位后保證自己的妻子後代永久封國。孫意非常高興,立即寫好詔書,蓋上金印。天子孫玄得到這份承諾也十分高興,下詔獎賞了章武王、陳王和尋王。

這件事引起了宦官的高度緊張。他們以為天子孫玄要立即將皇位禪讓給章武王孫意。如果這個實力雄厚、胸懷大志的人成為了新的天子,那朝中將再無他們幾位宦官的立足之地。他們便在東巡途中有意向朝中其他大臣泄露消息——天子將擇日遷都至東都尚桑。聞人協(孟卿)收到消息后非常敏銳地嗅到了一些耐人尋味的氣息。他試探性地讓太史馮景(良山)上奏皇帝請求取消這個計劃。天子孫玄非常生氣,當場便想下詔立即遷都,宦官們看時機成熟便勸說孫玄等回到鉅京在鄭重宣布也不遲。於是便藉機與聞人氏聯合一同污衊章武王孫意(明德)。聞人協(孟卿)雖然與宦官是政敵,但在這件事情上卻與宦官們利益相同,他們也不想看到一位在封國就非常強勢,致力於加強皇權的皇族登基。如果章武王登基,雖然可以根除這些奸佞的宦官,但他也會全力削弱京師及周圍的世族利益。於是便讓太常丁竺(子郁)上書污衊章武王孫意對天子不恭敬,其實他根本瞧不起貧民出身的天子孫玄。中常侍丁安(承禮)也趁機進言說歷史上禪讓旁系的皇帝下場都很凄慘。

一個人即使再笨,但總是經歷類似事件也會變得擁有這方面的智慧。天子孫玄也是這樣。他明白這是宦官們十分不安,就安慰他們。然而他不說詳情宦官們就一直以為他要立即讓位,這就讓孫玄感到惱怒,尤其是他們誹謗孫玄貧民的出身,就如同在撩撥龍的逆鱗。他就詢問身邊的這些宦官關於遷都至尚桑的看法。除了樊騰(傳升)和其他幾個剛入宮的官員,其他無一例外貪圖在鉅京和周圍還有朝廷獲取的巨大利益而勸說他不要遷都。這就讓天子孫玄極度失望。失望的同時但又無法發泄劇烈的憤怒,加上連續的負面情緒波動以及長期的心理負擔還有身體上的放縱無度,終於讓他被疾病擊倒。

高皇后非常擔憂自己的丈夫便問太醫。太醫在得到皇后赦免承諾后才敢告訴她:「陛下長期空耗虛勞。需要放空心神與肉體安心靜養才可康復。另外,請(皇后)陛下您疏導至尊,他也許在抗拒、排斥什麼,為自己創造了一個不存在的敵人。這也是他一直虛勞空耗的原因。」高皇后便試著轉告給天子孫玄。但立即遭到後者拒絕。孫玄將這視為高皇後身后的宦官勢力與士族勢力聯合阻止他遷都。所以更加費心儘力制訂遷都計劃。當孫玄也覺得自己日益倦怠無力時。他已經走不出自己的寢宮。太醫告訴皇后:「陛下再不放空自我,即使是神仙也難救。」高皇后非常絕望,她就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信仰上,在天子孫玄不知道的情況下給他喝了符水。也採納了常侍鄧讓(東付)的建議招高皇后的哥哥入朝參與政事。宦官們還煞費苦心地為天子四處搜尋民間單方。但也沒看到明顯好轉的跡象。宦官們還不遺餘力地勸說天子孫氏皇位後繼有人實屬百年難遇,這是上天的安排。自然要順應上天安排。

此時的趙策正在向督郵詢問邸報停刊的情況。這個時候,張桓赤足向趙策飛奔而來:「主公!主公。恭喜主公!『竹林先生』求見。」

「誰?」也許是過了一段時間,也許是趙策比較忙,他一時沒想起來。於是他拚命回想,突然想到是吳啟先生。於是趕緊出去迎接。

「竹林先生」見一位青年向自己走來便躬身施禮:「參見趙余苴。小民吳啟(承高)。小民拜讀了大人高見,對大人心生敬重。承蒙大人抬舉。吳啟感激涕零。大人若不嫌棄小民年事已高,吳啟原為主公出謀劃策,為主公殫精竭慮。」

趙策突然想起張桓當初說他比較年長,如今看來,年紀確實大一些。他覺得吳啟臉上縱橫的皺紋比長城還要古老。不過他目光如炬,字句清晰有力。說明他的生命依然旺盛。趙策非常高興歡迎他加入自己。有了名士「竹林先生」吳啟的加入,趙策在余苴乃至岑中的影響力都有了空前的提高。不過他仍然很在意邸報停刊這件事,便寫信向自己的主公史昂(威德)詢問。後者回信告訴他自己也在等待指示。另外,他還告訴趙策最好整備一下軍力。

腳註:

古人稱呼對方的最高官職或管轄地區作為敬稱,表示對這個人的尊重。有時也會在前面加上這個人的姓氏。

主簿,官名。掌管文書。是各級長官的下屬官員。嗇夫,負責管理全鄉百姓。了解鄉民情況。安排服役的先後。調查民戶的貧富,確定其繳納賦稅的多少,並評定其等級差別。千戶以上的大鄉由郡派遣,叫有秩。千戶以下的叫嗇夫由縣任免。

賊曹掾:縣令(長)的掾使。主盜賊、治安事物。

瓦當是古代中國為了防止堆疊的瓦片滑落而在端頭處放置的阻擋物。漢代是瓦當工藝發展的鼎盛時期。那時的瓦當圖案花紋美觀做工精細。可以以裝飾美化和蔽護建築物檐頭。

太僕,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掌管車馬。皇帝出行,管理車駕扈從儀仗和相關器物。

太史,主管記錄編修歷史,並運用所掌握的歷史為皇帝決策提供參考建議

太常,掌管宗廟諸事,一般不參加具體的行政事務,是僅次於皇帝、三公具有極高名望的九卿之首。

東漢的皇帝在歷史上相當奇特。皇帝壽命平均不超過27歲。夭折和非正常死亡率超過三分之一。皇帝常年無後。漢章帝劉炟(公元57年-88年)和漢靈帝劉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兩位有子嗣的皇帝中間百年的皇帝不是無後就是夭亡或者被權臣害死無法繼承皇位。

督郵,主管糾察屬縣、監管本郡官民。一郡往往分為兩三部或四五部,各設一督郵充當郡守耳目。邸報又稱」邸抄」(亦作邸鈔),漢代各郡在京城有辦事處,叫做」邸」,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長之間做聯絡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書面報告給郡長官。就是邸報。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報紙。

古代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和現代的日本韓國相似。都是將外出的鞋履放在內室之外。所以古書中偶爾會出現有人在特別激動緊急時光腳飛奔出去的情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未王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未王策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天時,地利,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