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乾隆五十八年 寒露

第122章 乾隆五十八年 寒露

這一年的深秋,梁佩秋在出景德鎮辦差過程中被安十九抓到蛛絲馬跡。

出鎮辦差只是個由頭。當年常伴徐稚柳的長隨張磊自殺后,他未再調查其生平過往,只絲絛回到手中后,伴隨著一些前塵往事的揭開,他的心再次被攪動起來,於是託人暗中調查。

數日前收到密信,終於叫他找到張磊遺屬的下落,此次出行就為去得個確證。

出城照例要費些心神,自今年夏天安十九被昭安郡主收拾過一頓后,疑心漸重。安十九篤定昭安下山遊玩,乃是受了他的引導。若非如此,昭安一個養在深閨里的千金郡主,怎會直奔一個太監去?

安十九受了大罪,加之絲絛暴露,多有疑竇,便以治安不良為名,送了兩名護衛給梁佩秋。這兩名護衛伴梁佩秋進進出出,幾不離身,名為保護,實為監視。

梁佩秋外出談生意,另有回鄉探親的意圖,不想人馬過多,欲留護衛看家,不想安十九得知后,另增派兩名護衛保駕,這回又換了新的由頭。

「聽說近來山匪作亂,江西省內很不太平,你如今擔著兩大民窯,責任重大,御窯廠那頭也實在離不開你,你一路過去定要小心。這四個俱是我得力幹將,你儘管差遣,切莫讓他們離你左右。若有不省事的,回來告訴我,我替你收拾他們。」

安十九說完,四名護衛當即誓表忠心,必要與梁佩秋生死相隨。安十九還說,照例一點小事,用不著他親自跑一趟,思來想去外頭太危險,還是待在家裡比較好。

如此,梁佩秋無以回拒,只得笑納。

出了城一路向西,途中果然遇見山匪,四名護衛捨身相救,與梁佩秋被亂流衝散。爾後梁佩秋涉林穿過一片水潭,翻過山頭,在另一側與時年接頭,另伴有幾名護院,一路疾馳,調轉車頭向南而去。

當夜他們抵達信中所述地點。

在一片人跡罕至的深山,有戶人家蝸居於此。家中五口人,兩夫妻,兩小孩,另有一名老婦,就是張磊的髮妻。

梁佩秋表明來意后,許以千金酬謝,想知道當年出事的經過。

張大娘誠惶誠恐,連連搖頭:「老頭子在窯口那些年,我帶著孩子一直住在鄉下,也不知他具體做些什麼,聽說是給小官人當隨從,逢年過節很少回家,只時不時托老鄉捎帶些銀錢和布匹回來。我兒從小到大都是我一人照料,娶妻時他仍未回鄉,不怕同您說句實話,兒子心中有怨,早不肯認他那個父親,近些年幾乎斷了來往,只有一日他忽然傳信回來,說自己遇到些事,恐有危險,讓我們速速搬家。我們都是平頭老百姓,哪惹得起城裡的貴人?忙賤賣了田產躲起來,本以為就是暫且避避風頭,沒想到一直有在打聽我們一家下落,無奈只好躲進深山裡。」

張大娘的兒子靠打獵為生,偶爾出山打探風聲,這一年已經沒了追兵,他仍舊杯弓蛇影,常常買醉,動輒打砸家裡物什,埋怨那個死去的老爹,如今兩個小孩一見生人就害怕。

張大娘在外頭說話,裡間還能聽見婦女小孩的啜泣聲。

梁佩秋略想了想,問道:「他最後給您捎信時,可有再說些別的?」

張大娘搖頭:「我不識字,還是叫村裡的老秀才給我念的,要有別的什麼,也不能隨便寫在紙上。」

「那有沒有捎帶其他物件?」

「沒有了,該說的我都說了,求求您大老爺,放過我們一家人吧。」

梁佩秋見狀,恐也問不出什麼,留下一袋銀錢權作驚擾和感謝費用。本要連夜動身,時年看山中起霧,怕會迷路,建議稍坐兩個時辰,等天亮再走。

張大娘有些為難,可看著銀錢又張不開嘴,梁佩秋說他們一行就在堂屋坐一會兒,霧一消散就走,不會打擾主家休息,張大娘這才妥協,拿了錢袋扭身去燒水。

幾人在堂屋各處坐下,合上眼睛休息。

破舊的矮桌上一燈如豆,偶有秋風躥入,火舌搖曳,似能照見屋壁上的鬼影。梁佩秋自幼五感發達,隔岸觀火,即能判斷窯溫。假寐過程中,他聽見裡屋窸窸窣窣的人聲,從未真正停下動靜。

時年亦覺不對,仔細琢磨張大娘的話,眉頭緊皺,忽而睜眼,和梁佩秋四目相對,梁佩秋無聲搖頭。

又過片刻,屋簾掀開一角。

黑暗中藏著一雙眼睛。

天光微亮時分,一行起身準備離開。梁佩秋把時年叫到一旁,低聲說了幾句,爾後回到灶房處,同張大娘告別。

張大娘炕了幾張薄餅,讓他們帶在路上充饑。梁佩秋接過熱乎乎的薄餅,說道:「大娘,您說自己不識字,當年是找的村裡老秀才幫您看信,那麼,秀才應知張磊在城裡犯了事。以安十九的行事作風,殺人滅口陣仗必不會小,若是威脅秀才,秀才難保不會出賣你們。我很好奇,一家五口,四個老弱婦孺,獨一青壯男子,你們是怎麼躲過追兵的?又躲在了哪裡?」

張大娘本是收了銀錢有些愧疚,故才烙餅相送,不想竟被再次追問,一時有些慌張:「我、我們有一親戚,早年虧欠了我家,就把我們藏在他家地窖。」

「那會正值盛夏,地窖可熱吧?」

張大娘的臉被爐膛火光照得紅撲撲,抹了抹汗說:「熱,真熱,差點沒憋死我們幾個。」

「你們躲了多久?」

「先躲了兩個多月,後來到處輾轉,我也記不清了,總有個三年。」

「你撒謊。」梁佩秋上前一步,雙目肅寒,「張磊出賣徐少東家時,同安十九一夥,事後並未遭到懷疑,仍長久蟄伏於湖田窯。一直到第二年窯口失火,我開始清查內鬼,張磊自殺,安十九自覺有異,才開始尋找你們的下落,至此應才兩年余,怎麼會是三年?至於當時節令,應穀雨前後,並非盛夏,死在盛夏的是徐少東家。」

這老婦人顛來倒去,一堆漏洞,顯然那幾年一直和長隨有聯繫,所知也並不在少。

張大娘當即慌了,還要再解釋什麼,就聽一聲巨響。

山中飛鳥驚而乍起,撲稜稜嚇起一大片。

梁佩秋回到堂屋時,風波已平,時年端著獵槍抵在張大娘兒子頭上。梁佩秋端詳獵槍良久,回想藏於黑暗中的那雙眼睛,原來是他想錯了,不止有眼睛盯著他,還要槍口對著他。

左右一行也都后怕起來,未料想這家中竟還藏著槍!要不是東家警覺,他們都被騙過去了!

這回,不消怎麼威脅,張大娘就將實情和盤托出,並在屋后樹下掘出一隻鐵盒,內含書信數封,有當年徐稚柳和夏瑛的通信,亦有被安十九截獲后,偽造的信件。

張磊將被安十九脅迫過程一一書下,留作保命之用。

原來張大娘一家早在安十九掌控之中,至徐稚柳死後,安十九防備漸松,張磊求到一次探親機會,同家人商量脫身之法。那時張磊已知安十九懷疑到時年身上,必要以此示威於梁佩秋,於是計劃趁著火燒湖田窯的當晚,毒死看守出逃,而他自己則自盡以斷後路。

其心思縝密,有膽有識,非尋常人。

時年早知放火害自己的人是張磊,對此雖感震驚,更多亦是失望。他到徐稚柳身邊時張磊已在,且年紀大,為人穩重,頗得徐稚柳重用。

張磊多在外院走動,他小孩子一個,沒什麼忌諱,就陪在徐稚柳身邊,可出入內院,同阿鷂年歲相仿,大小也是個玩伴。

他自覺分工恰當,並不嫉妒張磊,待他亦是尊敬。多年以來,由徐稚柳往下,窯內大小工待他都極為尊敬,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背信棄義,害了最敬重他的徐稚柳!

時年已不覺得失望,滿腔痛心,為徐稚柳叫冤:「你們真是黑心!當年公子待張叔多好,打賞必不用說,每年所得布匹衣飾,哪回不是分作兩份,一份寄回瑤里老家給親生母親和弟弟,一份同等分量的給張叔?他知道張叔家裡困苦,妻子病弱,還有兒子要養,事無巨細都放在心上。」

說什麼聚少離多,兒子怨恨父親,他差點就信了。那些布匹銀錢,何止一丁點?換作平常人家,早就衣食無憂了!

「張磊在湖田窯二十多年,公子待他如師如父,始終不忘少時情誼,對你們一家人更是掏心掏肺,可你們如何待他?長在他身上,吃他的,喝他的,吸他的血,回過頭來還把他殺了,你們到底是不是人?」

「我……我們哪裡知道安十九要殺他!」

張大娘說,「謙公是個好孩子,對我們一家有恩,我知道對不起他,可我們也沒有辦法。刀架在脖子上,難道我還能為他舍了自家孩子嗎?」

「那你們至少也應該警示公子,若是,若是……」

「換作你母親孩子被脅迫,你也會如此的。」

「我不會!」

時年面容被毀,傷疤可怖。他端著獵槍,仿若鬼剎,字字珠璣,「若我雙親尚在,他們必會與我共進退,誓死效忠公子。只有你,你們這幫貪生怕死之輩才會負他。若非你們,公子怎會死於非命?」

他的公子,以身殉窯,受盡非議。

他生平為窯業、為道義,為清平人間嘔心瀝血,換來的是什麼?

屋門在身後合上,時年用力拭去淚痕,走到梁佩秋身邊。

梁佩秋持拐立在山邊,靜默良久,說:「空山寂寞,料他們膽戰心驚,日子過得也不順,不如幫他們一把。」

「您的意思是?」

「天乾物燥,若不慎打翻燭台?」

時年一震,瞥向那簡陋的兩間茅屋,繼而看見門前幾張裹滿泥巴的薄餅,聲音發緊:「孩子們也?」

梁佩秋與之對視,眼中是不加掩飾的厭惡與悲痛。他並未直言,只是說:「動作快點,還要趕路。」

時年心下瞭然,沒再說話。人都在變,此時的他們,與三年前的他們亦有不同。羽翼豐滿,自能進退有度。攔路者,亦可殺之。

譬若安十九委以重任的四名護衛,如何會想到那些山匪乃是事前安排?想必此時還在大面積搜山,尋找他們下落吧?

一行快馬駛出山道時,梁佩秋駐足回望,馬蹄錚錚,煙塵四起,群山掩映間升起滾滾濃煙。他驀然回首,牽起韁繩。

時年忽覺面熱,心底湧起一股淚意。

公子,公子,你若在天有靈,就請保佑那晚的月亮吧。

……

及至山匪劫掠附近,果真有大批人馬正在搜索梁佩秋及僕從的下落。梁佩秋吩咐左右按照之前商量的法子,從另一側撤退,爾後拿起一塊石頭,狠狠敲在額上。

安十九尋到他時大為震驚,立刻叫隨行大夫上前檢查傷勢。大夫說梁佩秋滾落下山,暈厥應有兩天了,整個人很虛弱,需立刻救治。

安十九不疑有他,叫人將梁佩秋抬回城中。

將養幾日後,梁佩秋攜一匣金器上安府道謝,細說當日情形。安十九淺淺啜茶,並不打斷,只當他說完后,猛一拍桌,上等白瓷碎在腳下。

「好狂妄的山匪,竟敢劫持到我頭上!你可知,前幾晚下雨,連著好幾個陰天,山路泥濘,在搜尋你下落時,護衛在林子西南方向意外發現一行馬蹄印,也就是說出事的時候,山裡另有一路人馬。我思來想去,總覺有異,梁少東家,你機敏聰慧,對此可有什麼看法?」

梁佩秋佯裝驚訝,畢恭畢敬答道:「還有這事?莫非是山匪同黨?」

「既是同黨,為何要掩於林中?」

「或許是怕行蹤太多,叫人抓住把柄吧。」

「是嗎?」安十九眯著眼睛,細白皮子獰笑,「我已讓縣令安排人手去查了,想必不日就會有結果。不管誰在做鬼,我都不會放過。」

「山匪猖獗,接連在省內作亂,若大人能一舉剷除了他們,上報上去,必也是大功一件。」

「難為你此時還為我籌謀,當真忠心。」

忠誠這東西,梁佩秋可不敢冒領,打哈哈轉移話題,虛坐一會兒,借口身體還未完全康復請辭。安十九沒作阻攔,只是說:「我買了幾匹好馬,三日後到碼頭,你與我同去試馬。」

梁佩秋不會騎馬,未免掃興,待要婉拒,安十九說:「不會可以學,你忠心為我辦事,我特地為你選的馬,不會不給我面子吧?」

「小人豈敢。」

「如此甚好。」

回府後,時年一聽三日後要去試馬,立刻道:「狗太監起疑了?他在試探東家?」

梁佩秋褪下外衣,時年自動接過。安十九常年熏香,味重刺鼻,每次與他接觸后,回來梁佩秋都要扔掉一身衣衫,時年隨即拿了出去。

待捧著熱茶進來,就見梁佩秋正對著桌案咯血。

他猛一頓步,立刻合上門。

梁佩秋好一會兒才平復,說道:「怕不止試探這麼簡單。」

「莫非?」

「既然是場鴻門宴,也不必等,就定三日後行動。」

這些年他偷偷豢養護院,練習單腿馬術,強健身體,為的就是這一天。時年一想到那日竄天的火,渾身血液都澎湃起來。

他孤苦伶仃,沒什麼好怕的,只唯一擔心梁佩秋的身體。

梁佩秋沖他搖搖頭,示意不必說,拭去唇邊血漬,將帕子捏在手中,言道:「去吧。」

時年自沒有看到,那血團黑而濃稠,已是不祥之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春七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三春七夏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2章 乾隆五十八年 寒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