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

1、喬治·克拉克

英國陸軍情報部退役上校,敦刻爾克撤退後,提出並創建了盟軍特別行動隊。

2、馬修·杜布瓦

法國陸軍上校,盟軍特別行動隊創始人之一。資深外交官,長期擔任法國駐歐洲各國使館武官,熟諳多種語言,熱愛藝術,尤其是戲劇藝術,這無疑能使他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因此也獲得了「戲子」的雅號。雖然談不上風流倜儻,但他難免還是有着大部分法國男人都共有的小毛病。

3、傑克·亞當斯

英國陸軍軍士,盟軍特別行動隊隊長。1934年全英陸軍拳擊賽冠軍。愛爾蘭人,在倫敦的孤兒院長大。敦刻爾克戰役后因毆打上級而入獄,是克拉克上校保釋了他。他沒有受過完整的教育,但業餘時間喜好閱讀詩歌而自娛,因此總是隨身攜帶着一本詩集。

4、詹姆斯·布洛克

加入別動隊前在澳大利亞海軍服役,曾經是一名出色的潛艇艇長,因酒後一起重大事故而直接被從少校降職為中士,並被發配至威爾斯看守煤礦。游泳健將,劍橋大學連續三年戰勝牛津的賽艇隊主力槳手,如果有足夠的燃料——當然你們都知道會是什麼——他可以用一隻鞋盒橫渡英吉利海峽。外號「黑魚」。

5、安迪·萊格拉斯勛爵

他的家族歷史可以追溯到征服者威廉到來之前。博特哈蒙侯爵的第一順位繼承人,1936年慕尼黑奧運會射擊冠軍,這為他日漸沒落的家族又一次贏得了榮譽。1939年戰爭爆發后參軍。在牛津潛心攻讀的神學使他一生都在探索永恆的寧靜。別動隊的戰友們尊稱他為「火星人」(Mar),這個雅號與侯爵長子的尊稱(Marquess)有着顯見的近似之處。

6、威廉·布朗

戰前是利物浦消防總局首屈一指的爆破專家。他出生在利物浦工人階級的聚居區,大學里主修化學,是社區遠近聞名的以勤奮實現階級躍遷的榜樣。德軍對不列顛島的轟炸促使他自願加入了別動隊。

7、塞繆爾·約翰遜

這是他護照上的姓名,自稱來自紐約布魯克林區,因此經常和傑克攀老鄉。作為志願者加入英國陸軍,但是克拉克上校說此人在美國的案底比電話號碼本還要厚。江湖人稱「輪王」,沒有什麼帶輪子的玩意他駕馭不了。

8、皮維·希拉克

單薄的身體使他看上去象個孩子。孤兒,在巴黎街頭跟着一群吉普賽人長大。他身輕如燕,外號「羽毛」,在盜竊名畫、珠寶和古董方面有着與生俱來的天分。要不是馬修·杜布瓦的威逼利誘,他不會離開奢靡的巴黎而來到乏味的倫敦跟着一邦亡命之徒過那種據說很神聖的出生入死的日子。

9、娜塔莉·克林頓

別動隊唯一的女戰士。如果不是十月革命,她將繼承外婆在俄國廣袤的莊園和一個「公主」的頭銜。戰爭開始前,她是荷蘭阿姆斯特丹一所中學的教師,給孩子們傳授語言和芭蕾舞。德國對荷蘭的入侵促使她加入了當地的抵抗組織,因為她不想再一次失去祖國。她曾經作為丘吉爾的信使完成了一項極其危險的任務,之後加入克拉克的別動隊。

10、讓·安托萬·貝奈特

邦會頭子,布列塔尼半島的「地下總督」。馬修·杜布瓦的老朋友。沒有杜布瓦上校的幫忙,他不可能力壓群雄而執錯綜複雜的布列塔尼黑邦江湖之牛耳。

11、卡特琳娜

布雷斯特最大的夜總會「塞壬之吻俱樂部」的老闆娘,馬修和安托萬共同的朋友。

12、奧斯本

安托萬手下後起的得力幹將,水性不亞於詹姆斯。

13、安傑伊·列茲科夫

波蘭陸軍中士,他與成千上萬名波蘭士兵一樣,在戰敗后被俘,並被押解到法國充當奴工。

14、奧托·施坦因

黨衛軍旗隊長,當然軍人世家出身的他更願意被尊稱為「上校」,布列塔尼警備區參謀長。德國在上次大戰的失敗以及經濟的復興使他成為一名忠誠的**黨員,並離開國防軍加入了武裝黨衛軍。他在兩次大戰中的奮勇作戰為自己和家族贏得了榮譽與尊重。

15、奧列格·貝克爾

德國海軍陸戰隊上尉,「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警衛隊長。

16、穆勒

德國海軍上尉,「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的副輪機長。

以下為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17、席爾瓦·貝爾吉

貝爾吉上校是法國作家安德烈·馬爾羅在二戰期間的化名,不過他真有一個西班牙內戰時共和國政府授予的空軍上校軍銜。法國淪陷后他在南方領導了數支游擊隊。戰後擔任法國政府新聞部長、文化部長,於1965年訪問中國並會見了***主席。其代表作為小說《人的命運》,這是取材自中國革命的三部曲之一,為他贏得了龔古爾文學獎,從此躋身一流作家行列。他於1976年逝世,入葬先賢祠。貝爾吉上校的化名取自於童話《阿爾騰堡的胡桃樹》的主人公。

18、君特·呂特晏斯

德國海軍上將,德國公海艦隊代司令。

19、卡爾·鄧尼茨

德國海軍元帥,海軍總司令,**德國最後一任總統。在本書中他的軍銜還是海軍少將,潛艇部隊司令。

20、奧托·恩斯特·林德曼

德國海軍上校,「俾斯麥」號戰列艦艦長。

21、庫爾特·瑞謝特

德國海軍少校,「萊茵演習」作戰中擔任電訊偵察處處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深藍的航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深藍的航線
上一章下一章

主要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