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墨守成規

第6章 墨守成規

扶蘇名義上是秦軍的後勤大總管,實際權利還是掌握在章邯和鄭豐二人手上。

鄭豐之名,扶蘇從未聽說過,反而是章邯卻引起了他的興趣。

此人在歷史上留下的事迹可不小,中國最早的包工頭亦是秦朝最後的名將,要不是趙高在背後陷害,章邯或許真的能拯救秦朝與水火之中,只可惜沒有如果。

一路上三人並立而行,扶蘇仔細打量着眼前壯碩的身影,不由得開口道。

「敢問兩位先生,以往任何職?

扶蘇年幼不通軍中雜事,如有過錯還望兩位先生多多指正。」

兩個身影立馬頓住,空手一揖,章邯開口道。

「公子莫要抬舉我倆,邯不敢為先生,王老將軍讓我倆輔助公子,邯自當儘力。

邯以往在咸陽之時,擔任五校令一職,負責咸陽之中大小營建之事,少府見我管理頗有章法,便將我派來掌管工事營建。」

聽他說完,扶蘇並把目光轉向了鄭豐身上,只聽他說到。

「章邯頗具才能,少府之中誰人不知。

唯有豐才疏學淺,只得繼承父業,任都水丞,掌管國中郡縣水利營建之事。」

扶蘇剛要開口,只見得章邯搶先道。

「公子莫要聽他胡說,鄭豐子承父業,任職都水丞多年,從未出現過失,其父鄭國,為秦國營建鄭國渠,與秦國有大功,連當今大王對其也是讚譽有加,鄭豐更是被大王親自召見過,頗得上意。」

聞言,扶蘇愣了半晌,才開口道。

「就是那位以一己之力讓我父王欲將六國客卿趕出秦國的鄭國?」

鄭豐聽到此處,面色不免有些暗淡,唯有章邯為其辯解。

「鄭國先生與我秦國有大功,大王驅逐客卿,不過是因為嫪毐和呂不韋之錯,遷怒於先生。

可大王在看了李斯的諫逐客書之後,反而是加強了對鄭國先生的支持,讓鄭國渠提前數年完工。

我秦國能在數年內滅掉關東四國,全在鄭國先生一人!」

這時扶蘇才察覺到自己的失言,趕緊朝鄭豐拜道。

「還望先生原諒扶蘇的失言,鄭國先生對我秦國的功勞太大,扶蘇早有耳聞心中仰慕,恨不能早日與其相見,無奈年幼,父王不讓隨便出宮。」

鄭國的名字在技術宅的眼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若不是他,秦王嬴政或許還沒有底氣剛剛親政之後就發動兼并戰爭。

鄭國渠對秦國意義重大,雖說前後修了10年,耗費的人力物力不可計數,可取成之日,關中平原變成了沃野。

《史記·河渠書》記載:「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折今110萬畝),收皆畝一鍾(折今100公斤),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這可是少有的以人名命名的水利工程,後來又用了上千年,才因為日久無人疏通荒廢了。

它代表着一個標誌,從此開始中國就和基建狂魔這個詞離不開了。

鄭豐也沒想到,自己的老爹會讓秦王一家子都記住,可鄭國以前那些事老是被人記着,若是招來他人誣陷,那鄭家可就完了。

「公子,家父所做本就是分內之事,全仰仗大王信任,方有鄭國渠,否則放在他國,家父和我早已被殺了。」

扶蘇就感覺鄭豐是個寶貝,自己以後的計劃少不了他,於是再次拜道。

「先生之父乃是鄭國,子承父業定能勝於藍,扶蘇別無所求,水利之事乃是國之大事,扶蘇不懂,全仰仗先生!」

此刻,鄭豐只覺得渾身鮮血涌動,他是什麼時候有過這種狀態?

鄭豐記得還是數年前隨着父親一起面見大王時,有幸得大王單獨召見,才會有今天激動的狀態。

可是鄭國在秦國的地位太尷尬了,鄭國渠的建成雖然讓他贏得了秦人的尊敬,秦朝宗室卻將其視為眼中釘。

因為鄭國一人,驅逐六國客卿距離成功只差半步,又是那該死的客卿李斯以一篇諫逐客書讓大王收回成命,讓宗室的計劃完全破產。

以至於營建鄭國渠之時,鄭國還是將作少府中的右中候僅次於少府大臣,鄭國渠一建成,秦王就免了鄭國的職位,一直到鄭豐出來做事,大王才給了一個都水丞的官職。

正是親眼看到鄭國曾經的遭遇,才讓鄭豐對扶蘇的話如此重視。

「公子之言,豐愧不敢當,豐唯有向公子盡全力以報公子信任!」

兩人之舉,章邯自然是盡收眼底,心中卻是對扶蘇起了疑心。

『早就聽聞公子扶蘇因為羋啟叛秦降楚,失去大王的信任,如今看來這傳言始終是傳言。

大王將公子立為監軍,恐怕對其的重視遠在其他公子之上,羋啟之事也沒有對他有絲毫影響,公子現在獨木難支,我何不趁早……』

就在章邯心中一番思索得過且失,三人卻是走到了曾經南陽郡尉的府邸,然而府中卻有數人早早等着他們。

三人剛剛走進主殿當中,殿中便有一名褐衣老者趕忙走上前,空手一揖拜道。

「工令丞,你總算來了,營建軍械糧庫的民夫人手不夠,這是萬萬耽誤不得,否則我等都會被王翦將軍治罪。」

只見章邯回禮拜道。

「相里先生勿要客氣,人手不夠只管找我說就是,何必在這等候。

若是王翦老將軍知曉,一定會怪罪我等。」

聞言,褐衣老者更是一臉急色,道。

「可伐楚之事耽誤不得,事關我等墨者的信仰,章邯你還是趕緊給我湊齊人手。」

章邯一臉苦笑,扶蘇從兩人的對話當中察覺到眼前褐衣老者身份上的不同。

「先生,這位老大人是?」

聞言,鄭豐在一旁接道。

「公子,此乃秦墨巨子相里重,我秦國對六國征戰,秦墨有大功。」

聽到秦墨這個詞,扶蘇甚為陌生,當前便將鄭豐拉到一邊,仔細一問,便得知。

墨子在世時,便有」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這三個不同的分工,那時候的墨者,雖然彼此之間有分歧,但還能力往一處使。

可第1代巨子墨翟死後,墨家自身的矛盾便顯現出來,特別是墨家最後一位公認的巨子孟勝帶着百八十名墨者在陽城守城戰死,墨家主體深受打擊,後來更是因為理念之爭,分出三派。

在扶蘇面前的就是相里氏之墨居於西方,在秦國一帶活動,為秦墨;相夫氏之墨居於東方,在齊國一帶活動,為齊墨;鄧陵氏之墨居於南方,在楚國一帶活動,為楚墨。

這三支墨者在各自分別之後,似乎就入鄉隨俗了。

齊墨喜談辯、說書,該派則以學術辯論為主,他們遊歷各國,聚集稷下,沉迷於與名家爭論名實,理論一堆,也著書立說,但實事倒是較少,慢慢地脫離群眾基礎,變得形而上學起來,空談闊論,喜歡和齊國的大臣富商相結交,以顯示他們特殊的地位,他們繼承的是墨家邏輯思維那一套,卻是和齊王臭味相投。

秦墨則是將墨家所擅長的技術領域發揮到極致,少虛言而多實幹,加上其所持的理念和秦國統一大計相同,他們進入秦國后,立刻就被歷代秦王所重用,為秦國崛起做出了不少貢獻。秦墨巨子腹暾(tūn)還是秦惠文王上賓,所以墨家這一派與農家、兵家一樣,是被秦法家允許存在少數學派,沒有遭到殘酷打壓。

後世所稱道的秦國標準化生產,還有統一中國之後諸多大工程也離不開秦墨的身影,如今將作少府當中充斥着大量的墨家子弟。

而楚墨,既沒有學術化,也沒有像藤蔓一樣附身於強大國家政體,而是繼續行走在民間。他們堅持「裘褐為衣,跂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效仿古代聖王大禹的苦行僧做派,楚墨一派繼承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同時也踐行着墨子的『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反抗**思想。他們反對各國的戰爭,認為戰爭都是權貴們為了自己利益發動的,不利於百姓,所以他們始終致力於反侵略戰爭,保護平民不受戰苦。

秦人的大一統事業自然成了楚墨嚴重的**,而楚墨又和楚國遊俠文化相結合,慢慢的行刺殺之事就成了楚墨的首選。

三支墨家流派分別將原有墨家所擅長的邏輯思維,百工技術,反抗**,通通發揚光大。

只是這三家分別是以自己的方式在慣行着兼愛非攻的思想。

然而秦墨的思維無疑是走到了時代的前列,他們的選擇是將天下定於一。

唯有大一統才能讓七國百姓化成一個整體,免受列國之間的戰爭。

秦墨的出現的確出乎扶蘇的預料,也讓他慢慢了解到大一統的路上,秦人並不是孤獨的。

而鄭豐下一句更令他驚訝。

「公子,豐也是墨者,師從巨子相里重,公子有何疑難,儘管找我便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帝秦:大一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帝秦:大一統
上一章下一章

第6章 墨守成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