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從前

第二章 從前

從前,時間是以天計算的。老大爺坐在門口的小石凳上,抽著大煙斗,一份報紙看了一整天;巷子裏的老婆婆們,拎着碧綠的蔬菜,聚攏成一個圈,七嘴八舌地從清晨聊到黃昏;孩子們啊,起了床就一窩蜂地跟着那「孩子王」跑去了,一直到太陽落山,「回家吃飯」的聲音此起彼伏,才依依不捨地告了別,約好明天再見。那時的生活,是一塊明鏡,我們有大把大把、整塊整塊的時間,去干那同一件事。

如今,生活的那一塊明鏡,被加速的城市生活打破了——被成堆的文稿壓裂,被白領的高跟鞋踩碎,被疾馳的地鐵碾成粉末……我們的時間以分,甚至是以秒計算。空閑的時間被繁忙的工作割開,成了小塊小塊。有時,這些時間段太短,以至於會被我們忽略,我們以為自己的一天,是馬不停蹄的,覺得自己從身到心,都是一台被迫高速運轉的機器。這就帶來了心理壓力——難以承受、無法抵抗、緩緩使我們窒息的那個黑影。

其實,我們錯了,生活總會留給我們碎片化的空閑的。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個玻璃瓶中裝滿大石頭,瓶子看似滿了,可再拿一些小石子兒往裏面倒,瓶子還能裝下!同樣的,瓶子再次看似裝滿時,卻還能填入一些沙子,最後,甚至還能再倒上一些水。

那個玻璃瓶就是生活,而大石塊就像工作和學習所花的時間,看似佔據了生活的全部。小石子、沙子和水,就是我們可以用來拓展愛好,緩解壓力,放慢腳步的時間啦!

我知道,你可能還是會不服氣:這點時間算什麼啊?這十分鐘、五分鐘的時間,頂多夠看看手機,刷刷微信罷了。實際上,這是一道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數學題:假設你每天有6段10分鐘的空閑時間,那累計起來就是一小時。而一小時的時間,足夠讀完兩章節你放在桌邊「沒空去看」的書了。假設這本書有20個章節,那麼你只需10天,就可以看完它了——這比看手機有成就感、有意義多了,不是嗎?

同理,在生活被擊成碎片之時,我們可以用這種「把任務化整為零」的方法,合理利用和安排空閑時間,給生活打上五彩斑斕的補丁。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打滿補丁的生活,比光潔如新的生活更美,更有味道!

【篇二:被碎片化的生活】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們的生活有了本質的改變,卻被碎片化了。微信、打車軟件、網上購物、電子書籍等各種新技術,甚至動動手指就能支付各項消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同時在無形中也碎片化了我們的生活。

為何我們的生活會碎片化呢?我們的生活需要簡化、迅速,節省更多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把原本一天只能做一兩件事情變成可以完成四五件或者更多,效率是提高了,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少了些與人交流的時刻,少了些用心思考的時間。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更新的是生活,消磨的卻是我們的靈魂。慢慢地,在碎片化的信息時代里,電子郵件取代了傳統的用紙筆書信;電子書籍取代了紙質書籍;各種社交軟件取代了面對面交流,而這些被取代了的傳統是多麼的彌足珍貴啊!

碎片化的生活摧毀了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我們甚至都還沒來得及思考,一天就過去了。到了第二天,鬧鈴響起的那一刻,又開始重複前一天。倘若我們不改變這些泛濫的碎片化的生活,那麼生活就會變得日暮窮途。

這幾天,我欣賞的一位歌手被網絡暴力推上了風口浪尖,我喜歡他寫的歌,喜歡在閑暇之餘,把聽他的歌作為一種消遣的生活方式。至於他的私生活與我無關,不參與不評論。但面對他對此的回應,也許那些所謂的「路人」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這讓我想起了同樣的一年九月,就是因為網絡暴力,他的好友,一位優秀的演員歌手患上抑鬱症,生命之旅也就此結束。現如今他的遭遇,讓我陷入了沉思。隨着互聯網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碎片化的生活,一方面網絡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台、更方便快捷的大量信息,同時也形成了一種暴力形式,是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論等不良行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私隱,如果每個人都做好本職工作,不急於對一件事下是非判斷,把關註明星私生活的時間去做一些健康正能量的事,也就不會存在網絡暴力的事情了,但現在俯在手機前的他們,根本不在乎誰對誰錯,誰真誰假,只有隨心所欲地口出狂言。不改變自己,那些負能量的碎片會侵蝕我們的靈魂,讓我們永遠迷失在流言蜚語的迷霧中。

我們要改變自己,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接受新事物的同時,我們要儘可能褪去浮躁。簡單才是快樂,讓碎片化的生活拼接成一個圓,放慢腳步,直到圓滿。

【篇三: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是零星破碎的物片,我們的生活早已碎片化,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娛樂,彷彿早就習以為常,我認為,碎片化的生活,需要改進。

碎片化的生活有他的好處,即時性便是其一,其實碎片化的生活早就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枕上,馬上,廁上」便是對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最好的利用。碎片化的閱讀,也讓中國人的讀書效率提高顯著,如今哪怕在擁擠嘈雜的地鐵上,也總有人在捧着手機看書,碎片化的生活,讓生活節奏加速。

碎片化的生活還有一個好處便是他的隨性,我們不必為讀哪本書而焦慮,那些推薦書本的微信公眾號早就將每本書的精華節選出來,你只需要花兩三分鐘,讀一讀,喜歡的話也不用用手摘錄,只需輕輕點一個收藏,便可將他保存,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更加輕鬆。

可是我最近發現了一個現象,正是這個現象體現了碎片化的弊大於利,也是我認為他需要改進的地方。

如今在閱讀室里,花整個下午泡在那閱讀的人越來越少,哪怕條件寬裕,有足夠的時間與條件讓你閱讀紙質的書籍,人們還是選擇拿起手機,去閱讀那些碎片化的書,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卻少規律性,沒有多少人願意去規劃自己的閱讀道路,大多都是看到哪算哪,哪怕文字再吸引人,也不會去花大段的時間去閱讀整本書,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缺少規律性。

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不再深入閱讀,一有時間,第一念頭便是拿起手機,看幾條朋友圈,刷幾條微博,願意捧起書來的人越來越少。人們哪怕看一部文學改編的電影,也不願去翻一翻原著,這就導致了我們語言的匱乏。老一輩的技藝,願意傳承的人越來越少,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快速,卻也越來越凌亂,哪怕那些看微信上好書節選的人。也比不上以前讀書人閱讀那麼細心了。蘇東坡讀阿房宮賦能讀到四更天,而放到現在,花上一個下午去讀一本書,也少有人能做到了,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變得浮躁,沉不下氣去干一件事。

這個是碎片化的生活導致的嗎,我想也不盡然,我覺得更多是我們自己導致的。碎片化的生活是好事,但碎片化的生活只是讓我們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而不是讓我們把原本完整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換句話說:我們要用好碎片化的時間,而不是讓我們主動把生活碎片化。我們只要改掉這個缺點,生活便會越來越好。

碎片化的時間,需要利用:碎片化的生活,需要改進。我希望我們未來的生活,越來越好。

【篇四: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生活是什麼?「碎片化」本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那麼這「碎片化的生活」,就是指把生活內容分為幾個小塊。

先來說說生活吧。

多數上班族的生活都是循規蹈矩的:早晨七八點被鬧鐘叫醒,刷牙洗臉,匆匆解決早餐;開着私家車,聽着早間新聞或交通實時路況,在擁擠的早高峰中到達公司;上班時,趁泡杯咖啡的時間上開心網偷偷菜,看看娛樂新聞,在微信qq上聊幾句:下班后,窩在沙發上看看電視,伸個懶腰,洗好澡便爬上床準備迎接又一天的到來。

這是再平常不過的生活。說它好吧,卻挺平淡無奇;說它不好吧,卻又舒適安逸。

我們這類學生呢,是在為獲得以上這種安逸的生活作努力:早晨六點起床,頂着重重的腦袋被父母送往校園,在老師的授課聲中到了午飯時間,又在授課聲中熬到放學時間;回家后寫完作業也不知不覺到了九點,倒頭便睡了。

再說「碎片化」。

我對「碎片化」這個詞的概念理解得並不透徹——我只能這麼說。我覺得碎片化的生活應是把生活中要做的事分為一小塊一小塊的部分,這樣可以令人不產生一天是多麼漫長,那麼艱難之類的想法。

比如,今天要掃地拖地,做菜洗碗呢。要做那麼多事,想想就累。怎麼樣可以讓人覺得輕鬆一些呢?那就可以把這些家務事碎片,把掃地,拖地分為一類,把做菜洗碗再分為一類,這樣,當做完第一類事後,就會感到些許輕鬆,產生「自己就只剩下一類活兒」的想法了。

嘿,這種方法看起來還真不錯,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當完成任務時,可還有一種自豪感呢!

可,凡事都會有兩面性吧。

有些不能夠被碎片化的生活部分,例如:工作前的準備時間、學校或公司的午休時間等,卻被人碎片化了。這樣的後果會是什麼呢?可能會讓人變得懶惰,消極對待生活,可能會讓人不能整段地利用時間,甚至會影響人的情緒。

碎片化的生活固然很好,可是,一旦人不會好好利用,它的弊端也會隨之呈現,使生活喪失了原本的味道,所以,我們現在要學會利用「碎片化」,而不要讓它操控了我們,我們需要用它,來為我們的生活增光添彩。

【篇五:遇上碎片化的網絡生活】

當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時,不能明白「碎片化」的意思。於是,我就藉著等車的空閑時間,打開手機,開啟流量,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搜尋出最多的解釋。

當我輸入「碎片化」這三個字時,無數個網頁立刻呈現在了我的面前,讓我眼花繚亂。我隨手打開了一個網頁,上面給我的解釋是: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那碎片化的生活,一定是生活被分成許許多多分。

當今,生活節奏非常快,網絡傳遞信息的速度也是如此。記得小時候,家裏還沒有網絡,每次都要在晚上,用整塊的時間在電視上了解新聞。而現在,手機隨時隨刻在身邊,總會時不時震動一下,發送最新的消息。當我看到感興趣的新聞,就會打開,仔細看看裏面的內容,在看看別人的評論。正是這樣,網絡使得看新聞的時間變得碎片化,讓我能更好的了解隨時隨地發生的事情,也能使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使時間能夠更好地被利用。

從以前的飛鴿傳書,到後來的車馬驛站;從電波跨海,到視屏通話,網絡就像一張密集而交錯的網,編織著人們的生活。網絡的高速發展,無時無刻給人類帶來了便利。也將生活變得碎片化。當媽媽出差后,我和爸爸可以在空閑時間跟媽媽打網絡電話或開啟視頻聊天,讓彼此的距離貼近。

有時候,乘地鐵的時間漫長,想要帶些書閱讀,又怕帶書不方便。隨着網絡的發展,電子閱讀更受人歡迎。我打開網絡,發現有很多種類的書本可以下載。當看完了一本或者沒有興趣再看同一本書時,還可以下載另外一本。在電子書的陪伴下,我度過了一個個無聊的碎片化生活。電子錢包,電子書……這些功能都能在互聯網手機中實現,使生活變得更輕鬆。

網絡生活還給人帶來了便利。購物,飲食等都能在網絡上一鍵搞定。十年前,我和媽媽幾個星期去一次大超市買一些生活用品,光是在來去的路上就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尋找需要的物品也同樣如此。而現在,就算是睡前躺在床上,都可以逛一逛網上超市,挑選需要的物品買下,最快隔天就會送到家,生活變得如此碎片化。陰雨天如果不想出門,還能點一些外賣,足不出戶在家吃到餐廳里的菜。

「碎片化」的生活我讚嘆不已,生活竟能變得如此便捷。但它也有自己的缺點。當我們無法控制,無法合理運用網絡時,就會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浪費的是我們的時間。

所以,「碎片化」的網絡生活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合理利用它,使它讓我們遇上更美好的生活!從前,時間是以天計算的。老大爺坐在門口的小石凳上,抽著大煙斗,一份報紙看了一整天;巷子裏的老婆婆們,拎着碧綠的蔬菜,聚攏成一個圈,七嘴八舌地從清晨聊到黃昏;孩子們啊,起了床就一窩蜂地跟着那「孩子王」跑去了,一直到太陽落山,「回家吃飯」的聲音此起彼伏,才依依不捨地告了別,約好明天再見。那時的生活,是一塊明鏡,我們有大把大把、整塊整塊的時間,去干那同一件事。

如今,生活的那一塊明鏡,被加速的城市生活打破了——被成堆的文稿壓裂,被白領的高跟鞋踩碎,被疾馳的地鐵碾成粉末……我們的時間以分,甚至是以秒計算。空閑的時間被繁忙的工作割開,成了小塊小塊。有時,這些時間段太短,以至於會被我們忽略,我們以為自己的一天,是馬不停蹄的,覺得自己從身到心,都是一台被迫高速運轉的機器。這就帶來了心理壓力——難以承受、無法抵抗、緩緩使我們窒息的那個黑影。

其實,我們錯了,生活總會留給我們碎片化的空閑的。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個玻璃瓶中裝滿大石頭,瓶子看似滿了,可再拿一些小石子兒往裏面倒,瓶子還能裝下!同樣的,瓶子再次看似裝滿時,卻還能填入一些沙子,最後,甚至還能再倒上一些水。

那個玻璃瓶就是生活,而大石塊就像工作和學習所花的時間,看似佔據了生活的全部。小石子、沙子和水,就是我們可以用來拓展愛好,緩解壓力,放慢腳步的時間啦!

我知道,你可能還是會不服氣:這點時間算什麼啊?這十分鐘、五分鐘的時間,頂多夠看看手機,刷刷微信罷了。實際上,這是一道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數學題:假設你每天有6段10分鐘的空閑時間,那累計起來就是一小時。而一小時的時間,足夠讀完兩章節你放在桌邊「沒空去看」的書了。假設這本書有20個章節,那麼你只需10天,就可以看完它了——這比看手機有成就感、有意義多了,不是嗎?

同理,在生活被擊成碎片之時,我們可以用這種「把任務化整為零」的方法,合理利用和安排空閑時間,給生活打上五彩斑斕的補丁。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打滿補丁的生活,比光潔如新的生活更美,更有味道!

【篇二:被碎片化的生活】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們的生活有了本質的改變,卻被碎片化了。微信、打車軟件、網上購物、電子書籍等各種新技術,甚至動動手指就能支付各項消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同時在無形中也碎片化了我們的生活。

為何我們的生活會碎片化呢?我們的生活需要簡化、迅速,節省更多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把原本一天只能做一兩件事情變成可以完成四五件或者更多,效率是提高了,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少了些與人交流的時刻,少了些用心思考的時間。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更新的是生活,消磨的卻是我們的靈魂。慢慢地,在碎片化的信息時代里,電子郵件取代了傳統的用紙筆書信;電子書籍取代了紙質書籍;各種社交軟件取代了面對面交流,而這些被取代了的傳統是多麼的彌足珍貴啊!

碎片化的生活摧毀了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我們甚至都還沒來得及思考,一天就過去了。到了第二天,鬧鈴響起的那一刻,又開始重複前一天。倘若我們不改變這些泛濫的碎片化的生活,那麼生活就會變得日暮窮途。

這幾天,我欣賞的一位歌手被網絡暴力推上了風口浪尖,我喜歡他寫的歌,喜歡在閑暇之餘,把聽他的歌作為一種消遣的生活方式。至於他的私生活與我無關,不參與不評論。但面對他對此的回應,也許那些所謂的「路人」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這讓我想起了同樣的一年九月,就是因為網絡暴力,他的好友,一位優秀的演員歌手患上抑鬱症,生命之旅也就此結束。現如今他的遭遇,讓我陷入了沉思。隨着互聯網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碎片化的生活,一方面網絡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台、更方便快捷的大量信息,同時也形成了一種暴力形式,是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論等不良行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私隱,如果每個人都做好本職工作,不急於對一件事下是非判斷,把關註明星私生活的時間去做一些健康正能量的事,也就不會存在網絡暴力的事情了,但現在俯在手機前的他們,根本不在乎誰對誰錯,誰真誰假,只有隨心所欲地口出狂言。不改變自己,那些負能量的碎片會侵蝕我們的靈魂,讓我們永遠迷失在流言蜚語的迷霧中。

我們要改變自己,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接受新事物的同時,我們要儘可能褪去浮躁。簡單才是快樂,讓碎片化的生活拼接成一個圓,放慢腳步,直到圓滿。

【篇三: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是零星破碎的物片,我們的生活早已碎片化,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娛樂,彷彿早就習以為常,我認為,碎片化的生活,需要改進。

碎片化的生活有他的好處,即時性便是其一,其實碎片化的生活早就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枕上,馬上,廁上」便是對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最好的利用。碎片化的閱讀,也讓中國人的讀書效率提高顯著,如今哪怕在擁擠嘈雜的地鐵上,也總有人在捧着手機看書,碎片化的生活,讓生活節奏加速。

碎片化的生活還有一個好處便是他的隨性,我們不必為讀哪本書而焦慮,那些推薦書本的微信公眾號早就將每本書的精華節選出來,你只需要花兩三分鐘,讀一讀,喜歡的話也不用用手摘錄,只需輕輕點一個收藏,便可將他保存,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更加輕鬆。

可是我最近發現了一個現象,正是這個現象體現了碎片化的弊大於利,也是我認為他需要改進的地方。

如今在閱讀室里,花整個下午泡在那閱讀的人越來越少,哪怕條件寬裕,有足夠的時間與條件讓你閱讀紙質的書籍,人們還是選擇拿起手機,去閱讀那些碎片化的書,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卻少規律性,沒有多少人願意去規劃自己的閱讀道路,大多都是看到哪算哪,哪怕文字再吸引人,也不會去花大段的時間去閱讀整本書,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缺少規律性。

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不再深入閱讀,一有時間,第一念頭便是拿起手機,看幾條朋友圈,刷幾條微博,願意捧起書來的人越來越少。人們哪怕看一部文學改編的電影,也不願去翻一翻原著,這就導致了我們語言的匱乏。老一輩的技藝,願意傳承的人越來越少,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快速,卻也越來越凌亂,哪怕那些看微信上好書節選的人。也比不上以前讀書人閱讀那麼細心了。蘇東坡讀阿房宮賦能讀到四更天,而放到現在,花上一個下午去讀一本書,也少有人能做到了,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變得浮躁,沉不下氣去干一件事。

這個是碎片化的生活導致的嗎,我想也不盡然,我覺得更多是我們自己導致的。碎片化的生活是好事,但碎片化的生活只是讓我們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而不是讓我們把原本完整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換句話說:我們要用好碎片化的時間,而不是讓我們主動把生活碎片化。我們只要改掉這個缺點,生活便會越來越好。

碎片化的時間,需要利用:碎片化的生活,需要改進。我希望我們未來的生活,越來越好。

【篇四: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生活是什麼?「碎片化」本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那麼這「碎片化的生活」,就是指把生活內容分為幾個小塊。

先來說說生活吧。

多數上班族的生活都是循規蹈矩的:早晨七八點被鬧鐘叫醒,刷牙洗臉,匆匆解決早餐;開着私家車,聽着早間新聞或交通實時路況,在擁擠的早高峰中到達公司;上班時,趁泡杯咖啡的時間上開心網偷偷菜,看看娛樂新聞,在微信qq上聊幾句:下班后,窩在沙發上看看電視,伸個懶腰,洗好澡便爬上床準備迎接又一天的到來。

這是再平常不過的生活。說它好吧,卻挺平淡無奇;說它不好吧,卻又舒適安逸。

我們這類學生呢,是在為獲得以上這種安逸的生活作努力:早晨六點起床,頂着重重的腦袋被父母送往校園,在老師的授課聲中到了午飯時間,又在授課聲中熬到放學時間;回家后寫完作業也不知不覺到了九點,倒頭便睡了。

再說「碎片化」。

我對「碎片化」這個詞的概念理解得並不透徹——我只能這麼說。我覺得碎片化的生活應是把生活中要做的事分為一小塊一小塊的部分,這樣可以令人不產生一天是多麼漫長,那麼艱難之類的想法。

比如,今天要掃地拖地,做菜洗碗呢。要做那麼多事,想想就累。怎麼樣可以讓人覺得輕鬆一些呢?那就可以把這些家務事碎片,把掃地,拖地分為一類,把做菜洗碗再分為一類,這樣,當做完第一類事後,就會感到些許輕鬆,產生「自己就只剩下一類活兒」的想法了。

嘿,這種方法看起來還真不錯,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當完成任務時,可還有一種自豪感呢!

可,凡事都會有兩面性吧。

有些不能夠被碎片化的生活部分,例如:工作前的準備時間、學校或公司的午休時間等,卻被人碎片化了。這樣的後果會是什麼呢?可能會讓人變得懶惰,消極對待生活,可能會讓人不能整段地利用時間,甚至會影響人的情緒。

碎片化的生活固然很好,可是,一旦人不會好好利用,它的弊端也會隨之呈現,使生活喪失了原本的味道,所以,我們現在要學會利用「碎片化」,而不要讓它操控了我們,我們需要用它,來為我們的生活增光添彩。

【篇五:遇上碎片化的網絡生活】

當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時,不能明白「碎片化」的意思。於是,我就藉著等車的空閑時間,打開手機,開啟流量,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搜尋出最多的解釋。

當我輸入「碎片化」這三個字時,無數個網頁立刻呈現在了我的面前,讓我眼花繚亂。我隨手打開了一個網頁,上面給我的解釋是: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那碎片化的生活,一定是生活被分成許許多多分。

當今,生活節奏非常快,網絡傳遞信息的速度也是如此。記得小時候,家裏還沒有網絡,每次都要在晚上,用整塊的時間在電視上了解新聞。而現在,手機隨時隨刻在身邊,總會時不時震動一下,發送最新的消息。當我看到感興趣的新聞,就會打開,仔細看看裏面的內容,在看看別人的評論。正是這樣,網絡使得看新聞的時間變得碎片化,讓我能更好的了解隨時隨地發生的事情,也能使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使時間能夠更好地被利用。

從以前的飛鴿傳書,到後來的車馬驛站;從電波跨海,到視屏通話,網絡就像一張密集而交錯的網,編織著人們的生活。網絡的高速發展,無時無刻給人類帶來了便利。也將生活變得碎片化。當媽媽出差后,我和爸爸可以在空閑時間跟媽媽打網絡電話或開啟視頻聊天,讓彼此的距離貼近。

有時候,乘地鐵的時間漫長,想要帶些書閱讀,又怕帶書不方便。隨着網絡的發展,電子閱讀更受人歡迎。我打開網絡,發現有很多種類的書本可以下載。當看完了一本或者沒有興趣再看同一本書時,還可以下載另外一本。在電子書的陪伴下,我度過了一個個無聊的碎片化生活。電子錢包,電子書……這些功能都能在互聯網手機中實現,使生活變得更輕鬆。

網絡生活還給人帶來了便利。購物,飲食等都能在網絡上一鍵搞定。十年前,我和媽媽幾個星期去一次大超市買一些生活用品,光是在來去的路上就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尋找需要的物品也同樣如此。而現在,就算是睡前躺在床上,都可以逛一逛網上超市,挑選需要的物品買下,最快隔天就會送到家,生活變得如此碎片化。陰雨天如果不想出門,還能點一些外賣,足不出戶在家吃到餐廳里的菜。

「碎片化」的生活我讚嘆不已,生活竟能變得如此便捷。但它也有自己的缺點。當我們無法控制,無法合理運用網絡時,就會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浪費的是我們的時間。

所以,「碎片化」的網絡生活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合理利用它,使它讓我們遇上更美好的生活!從前,時間是以天計算的。老大爺坐在門口的小石凳上,抽著大煙斗,一份報紙看了一整天;巷子裏的老婆婆們,拎着碧綠的蔬菜,聚攏成一個圈,七嘴八舌地從清晨聊到黃昏;孩子們啊,起了床就一窩蜂地跟着那「孩子王」跑去了,一直到太陽落山,「回家吃飯」的聲音此起彼伏,才依依不捨地告了別,約好明天再見。那時的生活,是一塊明鏡,我們有大把大把、整塊整塊的時間,去干那同一件事。

如今,生活的那一塊明鏡,被加速的城市生活打破了——被成堆的文稿壓裂,被白領的高跟鞋踩碎,被疾馳的地鐵碾成粉末……我們的時間以分,甚至是以秒計算。空閑的時間被繁忙的工作割開,成了小塊小塊。有時,這些時間段太短,以至於會被我們忽略,我們以為自己的一天,是馬不停蹄的,覺得自己從身到心,都是一台被迫高速運轉的機器。這就帶來了心理壓力——難以承受、無法抵抗、緩緩使我們窒息的那個黑影。

其實,我們錯了,生活總會留給我們碎片化的空閑的。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個玻璃瓶中裝滿大石頭,瓶子看似滿了,可再拿一些小石子兒往裏面倒,瓶子還能裝下!同樣的,瓶子再次看似裝滿時,卻還能填入一些沙子,最後,甚至還能再倒上一些水。

那個玻璃瓶就是生活,而大石塊就像工作和學習所花的時間,看似佔據了生活的全部。小石子、沙子和水,就是我們可以用來拓展愛好,緩解壓力,放慢腳步的時間啦!

我知道,你可能還是會不服氣:這點時間算什麼啊?這十分鐘、五分鐘的時間,頂多夠看看手機,刷刷微信罷了。實際上,這是一道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數學題:假設你每天有6段10分鐘的空閑時間,那累計起來就是一小時。而一小時的時間,足夠讀完兩章節你放在桌邊「沒空去看」的書了。假設這本書有20個章節,那麼你只需10天,就可以看完它了——這比看手機有成就感、有意義多了,不是嗎?

同理,在生活被擊成碎片之時,我們可以用這種「把任務化整為零」的方法,合理利用和安排空閑時間,給生活打上五彩斑斕的補丁。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打滿補丁的生活,比光潔如新的生活更美,更有味道!

【篇二:被碎片化的生活】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們的生活有了本質的改變,卻被碎片化了。微信、打車軟件、網上購物、電子書籍等各種新技術,甚至動動手指就能支付各項消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同時在無形中也碎片化了我們的生活。

為何我們的生活會碎片化呢?我們的生活需要簡化、迅速,節省更多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把原本一天只能做一兩件事情變成可以完成四五件或者更多,效率是提高了,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少了些與人交流的時刻,少了些用心思考的時間。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更新的是生活,消磨的卻是我們的靈魂。慢慢地,在碎片化的信息時代里,電子郵件取代了傳統的用紙筆書信;電子書籍取代了紙質書籍;各種社交軟件取代了面對面交流,而這些被取代了的傳統是多麼的彌足珍貴啊!

碎片化的生活摧毀了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我們甚至都還沒來得及思考,一天就過去了。到了第二天,鬧鈴響起的那一刻,又開始重複前一天。倘若我們不改變這些泛濫的碎片化的生活,那麼生活就會變得日暮窮途。

這幾天,我欣賞的一位歌手被網絡暴力推上了風口浪尖,我喜歡他寫的歌,喜歡在閑暇之餘,把聽他的歌作為一種消遣的生活方式。至於他的私生活與我無關,不參與不評論。但面對他對此的回應,也許那些所謂的「路人」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這讓我想起了同樣的一年九月,就是因為網絡暴力,他的好友,一位優秀的演員歌手患上抑鬱症,生命之旅也就此結束。現如今他的遭遇,讓我陷入了沉思。隨着互聯網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碎片化的生活,一方面網絡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台、更方便快捷的大量信息,同時也形成了一種暴力形式,是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論等不良行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私隱,如果每個人都做好本職工作,不急於對一件事下是非判斷,把關註明星私生活的時間去做一些健康正能量的事,也就不會存在網絡暴力的事情了,但現在俯在手機前的他們,根本不在乎誰對誰錯,誰真誰假,只有隨心所欲地口出狂言。不改變自己,那些負能量的碎片會侵蝕我們的靈魂,讓我們永遠迷失在流言蜚語的迷霧中。

我們要改變自己,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接受新事物的同時,我們要儘可能褪去浮躁。簡單才是快樂,讓碎片化的生活拼接成一個圓,放慢腳步,直到圓滿。

【篇三: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是零星破碎的物片,我們的生活早已碎片化,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娛樂,彷彿早就習以為常,我認為,碎片化的生活,需要改進。

碎片化的生活有他的好處,即時性便是其一,其實碎片化的生活早就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枕上,馬上,廁上」便是對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最好的利用。碎片化的閱讀,也讓中國人的讀書效率提高顯著,如今哪怕在擁擠嘈雜的地鐵上,也總有人在捧着手機看書,碎片化的生活,讓生活節奏加速。

碎片化的生活還有一個好處便是他的隨性,我們不必為讀哪本書而焦慮,那些推薦書本的微信公眾號早就將每本書的精華節選出來,你只需要花兩三分鐘,讀一讀,喜歡的話也不用用手摘錄,只需輕輕點一個收藏,便可將他保存,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更加輕鬆。

可是我最近發現了一個現象,正是這個現象體現了碎片化的弊大於利,也是我認為他需要改進的地方。

如今在閱讀室里,花整個下午泡在那閱讀的人越來越少,哪怕條件寬裕,有足夠的時間與條件讓你閱讀紙質的書籍,人們還是選擇拿起手機,去閱讀那些碎片化的書,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卻少規律性,沒有多少人願意去規劃自己的閱讀道路,大多都是看到哪算哪,哪怕文字再吸引人,也不會去花大段的時間去閱讀整本書,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缺少規律性。

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不再深入閱讀,一有時間,第一念頭便是拿起手機,看幾條朋友圈,刷幾條微博,願意捧起書來的人越來越少。人們哪怕看一部文學改編的電影,也不願去翻一翻原著,這就導致了我們語言的匱乏。老一輩的技藝,願意傳承的人越來越少,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快速,卻也越來越凌亂,哪怕那些看微信上好書節選的人。也比不上以前讀書人閱讀那麼細心了。蘇東坡讀阿房宮賦能讀到四更天,而放到現在,花上一個下午去讀一本書,也少有人能做到了,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變得浮躁,沉不下氣去干一件事。

這個是碎片化的生活導致的嗎,我想也不盡然,我覺得更多是我們自己導致的。碎片化的生活是好事,但碎片化的生活只是讓我們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而不是讓我們把原本完整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換句話說:我們要用好碎片化的時間,而不是讓我們主動把生活碎片化。我們只要改掉這個缺點,生活便會越來越好。

碎片化的時間,需要利用:碎片化的生活,需要改進。我希望我們未來的生活,越來越好。

【篇四: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生活是什麼?「碎片化」本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那麼這「碎片化的生活」,就是指把生活內容分為幾個小塊。

先來說說生活吧。

多數上班族的生活都是循規蹈矩的:早晨七八點被鬧鐘叫醒,刷牙洗臉,匆匆解決早餐;開着私家車,聽着早間新聞或交通實時路況,在擁擠的早高峰中到達公司;上班時,趁泡杯咖啡的時間上開心網偷偷菜,看看娛樂新聞,在微信qq上聊幾句:下班后,窩在沙發上看看電視,伸個懶腰,洗好澡便爬上床準備迎接又一天的到來。

這是再平常不過的生活。說它好吧,卻挺平淡無奇;說它不好吧,卻又舒適安逸。

我們這類學生呢,是在為獲得以上這種安逸的生活作努力:早晨六點起床,頂着重重的腦袋被父母送往校園,在老師的授課聲中到了午飯時間,又在授課聲中熬到放學時間;回家后寫完作業也不知不覺到了九點,倒頭便睡了。

再說「碎片化」。

我對「碎片化」這個詞的概念理解得並不透徹——我只能這麼說。我覺得碎片化的生活應是把生活中要做的事分為一小塊一小塊的部分,這樣可以令人不產生一天是多麼漫長,那麼艱難之類的想法。

比如,今天要掃地拖地,做菜洗碗呢。要做那麼多事,想想就累。怎麼樣可以讓人覺得輕鬆一些呢?那就可以把這些家務事碎片,把掃地,拖地分為一類,把做菜洗碗再分為一類,這樣,當做完第一類事後,就會感到些許輕鬆,產生「自己就只剩下一類活兒」的想法了。

嘿,這種方法看起來還真不錯,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當完成任務時,可還有一種自豪感呢!

可,凡事都會有兩面性吧。

有些不能夠被碎片化的生活部分,例如:工作前的準備時間、學校或公司的午休時間等,卻被人碎片化了。這樣的後果會是什麼呢?可能會讓人變得懶惰,消極對待生活,可能會讓人不能整段地利用時間,甚至會影響人的情緒。

碎片化的生活固然很好,可是,一旦人不會好好利用,它的弊端也會隨之呈現,使生活喪失了原本的味道,所以,我們現在要學會利用「碎片化」,而不要讓它操控了我們,我們需要用它,來為我們的生活增光添彩。

【篇五:遇上碎片化的網絡生活】

當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時,不能明白「碎片化」的意思。於是,我就藉著等車的空閑時間,打開手機,開啟流量,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搜尋出最多的解釋。

當我輸入「碎片化」這三個字時,無數個網頁立刻呈現在了我的面前,讓我眼花繚亂。我隨手打開了一個網頁,上面給我的解釋是: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那碎片化的生活,一定是生活被分成許許多多分。

當今,生活節奏非常快,網絡傳遞信息的速度也是如此。記得小時候,家裏還沒有網絡,每次都要在晚上,用整塊的時間在電視上了解新聞。而現在,手機隨時隨刻在身邊,總會時不時震動一下,發送最新的消息。當我看到感興趣的新聞,就會打開,仔細看看裏面的內容,在看看別人的評論。正是這樣,網絡使得看新聞的時間變得碎片化,讓我能更好的了解隨時隨地發生的事情,也能使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使時間能夠更好地被利用。

從以前的飛鴿傳書,到後來的車馬驛站;從電波跨海,到視屏通話,網絡就像一張密集而交錯的網,編織著人們的生活。網絡的高速發展,無時無刻給人類帶來了便利。也將生活變得碎片化。當媽媽出差后,我和爸爸可以在空閑時間跟媽媽打網絡電話或開啟視頻聊天,讓彼此的距離貼近。

有時候,乘地鐵的時間漫長,想要帶些書閱讀,又怕帶書不方便。隨着網絡的發展,電子閱讀更受人歡迎。我打開網絡,發現有很多種類的書本可以下載。當看完了一本或者沒有興趣再看同一本書時,還可以下載另外一本。在電子書的陪伴下,我度過了一個個無聊的碎片化生活。電子錢包,電子書……這些功能都能在互聯網手機中實現,使生活變得更輕鬆。

網絡生活還給人帶來了便利。購物,飲食等都能在網絡上一鍵搞定。十年前,我和媽媽幾個星期去一次大超市買一些生活用品,光是在來去的路上就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尋找需要的物品也同樣如此。而現在,就算是睡前躺在床上,都可以逛一逛網上超市,挑選需要的物品買下,最快隔天就會送到家,生活變得如此碎片化。陰雨天如果不想出門,還能點一些外賣,足不出戶在家吃到餐廳里的菜。

「碎片化」的生活我讚嘆不已,生活竟能變得如此便捷。但它也有自己的缺點。當我們無法控制,無法合理運用網絡時,就會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浪費的是我們的時間。

所以,「碎片化」的網絡生活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合理利用它,使它讓我們遇上更美好的生活!從前,時間是以天計算的。老大爺坐在門口的小石凳上,抽著大煙斗,一份報紙看了一整天;巷子裏的老婆婆們,拎着碧綠的蔬菜,聚攏成一個圈,七嘴八舌地從清晨聊到黃昏;孩子們啊,起了床就一窩蜂地跟着那「孩子王」跑去了,一直到太陽落山,「回家吃飯」的聲音此起彼伏,才依依不捨地告了別,約好明天再見。那時的生活,是一塊明鏡,我們有大把大把、整塊整塊的時間,去干那同一件事。

如今,生活的那一塊明鏡,被加速的城市生活打破了——被成堆的文稿壓裂,被白領的高跟鞋踩碎,被疾馳的地鐵碾成粉末……我們的時間以分,甚至是以秒計算。空閑的時間被繁忙的工作割開,成了小塊小塊。有時,這些時間段太短,以至於會被我們忽略,我們以為自己的一天,是馬不停蹄的,覺得自己從身到心,都是一台被迫高速運轉的機器。這就帶來了心理壓力——難以承受、無法抵抗、緩緩使我們窒息的那個黑影。

其實,我們錯了,生活總會留給我們碎片化的空閑的。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個玻璃瓶中裝滿大石頭,瓶子看似滿了,可再拿一些小石子兒往裏面倒,瓶子還能裝下!同樣的,瓶子再次看似裝滿時,卻還能填入一些沙子,最後,甚至還能再倒上一些水。

那個玻璃瓶就是生活,而大石塊就像工作和學習所花的時間,看似佔據了生活的全部。小石子、沙子和水,就是我們可以用來拓展愛好,緩解壓力,放慢腳步的時間啦!

我知道,你可能還是會不服氣:這點時間算什麼啊?這十分鐘、五分鐘的時間,頂多夠看看手機,刷刷微信罷了。實際上,這是一道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數學題:假設你每天有6段10分鐘的空閑時間,那累計起來就是一小時。而一小時的時間,足夠讀完兩章節你放在桌邊「沒空去看」的書了。假設這本書有20個章節,那麼你只需10天,就可以看完它了——這比看手機有成就感、有意義多了,不是嗎?

同理,在生活被擊成碎片之時,我們可以用這種「把任務化整為零」的方法,合理利用和安排空閑時間,給生活打上五彩斑斕的補丁。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打滿補丁的生活,比光潔如新的生活更美,更有味道!

【篇二:被碎片化的生活】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們的生活有了本質的改變,卻被碎片化了。微信、打車軟件、網上購物、電子書籍等各種新技術,甚至動動手指就能支付各項消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同時在無形中也碎片化了我們的生活。

為何我們的生活會碎片化呢?我們的生活需要簡化、迅速,節省更多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把原本一天只能做一兩件事情變成可以完成四五件或者更多,效率是提高了,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少了些與人交流的時刻,少了些用心思考的時間。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更新的是生活,消磨的卻是我們的靈魂。慢慢地,在碎片化的信息時代里,電子郵件取代了傳統的用紙筆書信;電子書籍取代了紙質書籍;各種社交軟件取代了面對面交流,而這些被取代了的傳統是多麼的彌足珍貴啊!

碎片化的生活摧毀了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我們甚至都還沒來得及思考,一天就過去了。到了第二天,鬧鈴響起的那一刻,又開始重複前一天。倘若我們不改變這些泛濫的碎片化的生活,那麼生活就會變得日暮窮途。

這幾天,我欣賞的一位歌手被網絡暴力推上了風口浪尖,我喜歡他寫的歌,喜歡在閑暇之餘,把聽他的歌作為一種消遣的生活方式。至於他的私生活與我無關,不參與不評論。但面對他對此的回應,也許那些所謂的「路人」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這讓我想起了同樣的一年九月,就是因為網絡暴力,他的好友,一位優秀的演員歌手患上抑鬱症,生命之旅也就此結束。現如今他的遭遇,讓我陷入了沉思。隨着互聯網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碎片化的生活,一方面網絡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台、更方便快捷的大量信息,同時也形成了一種暴力形式,是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論等不良行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私隱,如果每個人都做好本職工作,不急於對一件事下是非判斷,把關註明星私生活的時間去做一些健康正能量的事,也就不會存在網絡暴力的事情了,但現在俯在手機前的他們,根本不在乎誰對誰錯,誰真誰假,只有隨心所欲地口出狂言。不改變自己,那些負能量的碎片會侵蝕我們的靈魂,讓我們永遠迷失在流言蜚語的迷霧中。

我們要改變自己,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接受新事物的同時,我們要儘可能褪去浮躁。簡單才是快樂,讓碎片化的生活拼接成一個圓,放慢腳步,直到圓滿。

【篇三: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是零星破碎的物片,我們的生活早已碎片化,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娛樂,彷彿早就習以為常,我認為,碎片化的生活,需要改進。

碎片化的生活有他的好處,即時性便是其一,其實碎片化的生活早就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枕上,馬上,廁上」便是對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最好的利用。碎片化的閱讀,也讓中國人的讀書效率提高顯著,如今哪怕在擁擠嘈雜的地鐵上,也總有人在捧着手機看書,碎片化的生活,讓生活節奏加速。

碎片化的生活還有一個好處便是他的隨性,我們不必為讀哪本書而焦慮,那些推薦書本的微信公眾號早就將每本書的精華節選出來,你只需要花兩三分鐘,讀一讀,喜歡的話也不用用手摘錄,只需輕輕點一個收藏,便可將他保存,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更加輕鬆。

可是我最近發現了一個現象,正是這個現象體現了碎片化的弊大於利,也是我認為他需要改進的地方。

如今在閱讀室里,花整個下午泡在那閱讀的人越來越少,哪怕條件寬裕,有足夠的時間與條件讓你閱讀紙質的書籍,人們還是選擇拿起手機,去閱讀那些碎片化的書,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卻少規律性,沒有多少人願意去規劃自己的閱讀道路,大多都是看到哪算哪,哪怕文字再吸引人,也不會去花大段的時間去閱讀整本書,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缺少規律性。

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不再深入閱讀,一有時間,第一念頭便是拿起手機,看幾條朋友圈,刷幾條微博,願意捧起書來的人越來越少。人們哪怕看一部文學改編的電影,也不願去翻一翻原著,這就導致了我們語言的匱乏。老一輩的技藝,願意傳承的人越來越少,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快速,卻也越來越凌亂,哪怕那些看微信上好書節選的人。也比不上以前讀書人閱讀那麼細心了。蘇東坡讀阿房宮賦能讀到四更天,而放到現在,花上一個下午去讀一本書,也少有人能做到了,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變得浮躁,沉不下氣去干一件事。

這個是碎片化的生活導致的嗎,我想也不盡然,我覺得更多是我們自己導致的。碎片化的生活是好事,但碎片化的生活只是讓我們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而不是讓我們把原本完整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換句話說:我們要用好碎片化的時間,而不是讓我們主動把生活碎片化。我們只要改掉這個缺點,生活便會越來越好。

碎片化的時間,需要利用:碎片化的生活,需要改進。我希望我們未來的生活,越來越好。

【篇四: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生活是什麼?「碎片化」本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那麼這「碎片化的生活」,就是指把生活內容分為幾個小塊。

先來說說生活吧。

多數上班族的生活都是循規蹈矩的:早晨七八點被鬧鐘叫醒,刷牙洗臉,匆匆解決早餐;開着私家車,聽着早間新聞或交通實時路況,在擁擠的早高峰中到達公司;上班時,趁泡杯咖啡的時間上開心網偷偷菜,看看娛樂新聞,在微信qq上聊幾句:下班后,窩在沙發上看看電視,伸個懶腰,洗好澡便爬上床準備迎接又一天的到來。

這是再平常不過的生活。說它好吧,卻挺平淡無奇;說它不好吧,卻又舒適安逸。

我們這類學生呢,是在為獲得以上這種安逸的生活作努力:早晨六點起床,頂着重重的腦袋被父母送往校園,在老師的授課聲中到了午飯時間,又在授課聲中熬到放學時間;回家后寫完作業也不知不覺到了九點,倒頭便睡了。

再說「碎片化」。

我對「碎片化」這個詞的概念理解得並不透徹——我只能這麼說。我覺得碎片化的生活應是把生活中要做的事分為一小塊一小塊的部分,這樣可以令人不產生一天是多麼漫長,那麼艱難之類的想法。

比如,今天要掃地拖地,做菜洗碗呢。要做那麼多事,想想就累。怎麼樣可以讓人覺得輕鬆一些呢?那就可以把這些家務事碎片,把掃地,拖地分為一類,把做菜洗碗再分為一類,這樣,當做完第一類事後,就會感到些許輕鬆,產生「自己就只剩下一類活兒」的想法了。

嘿,這種方法看起來還真不錯,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當完成任務時,可還有一種自豪感呢!

可,凡事都會有兩面性吧。

有些不能夠被碎片化的生活部分,例如:工作前的準備時間、學校或公司的午休時間等,卻被人碎片化了。這樣的後果會是什麼呢?可能會讓人變得懶惰,消極對待生活,可能會讓人不能整段地利用時間,甚至會影響人的情緒。

碎片化的生活固然很好,可是,一旦人不會好好利用,它的弊端也會隨之呈現,使生活喪失了原本的味道,所以,我們現在要學會利用「碎片化」,而不要讓它操控了我們,我們需要用它,來為我們的生活增光添彩。

【篇五:遇上碎片化的網絡生活】

當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時,不能明白「碎片化」的意思。於是,我就藉著等車的空閑時間,打開手機,開啟流量,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搜尋出最多的解釋。

當我輸入「碎片化」這三個字時,無數個網頁立刻呈現在了我的面前,讓我眼花繚亂。我隨手打開了一個網頁,上面給我的解釋是: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那碎片化的生活,一定是生活被分成許許多多分。

當今,生活節奏非常快,網絡傳遞信息的速度也是如此。記得小時候,家裏還沒有網絡,每次都要在晚上,用整塊的時間在電視上了解新聞。而現在,手機隨時隨刻在身邊,總會時不時震動一下,發送最新的消息。當我看到感興趣的新聞,就會打開,仔細看看裏面的內容,在看看別人的評論。正是這樣,網絡使得看新聞的時間變得碎片化,讓我能更好的了解隨時隨地發生的事情,也能使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使時間能夠更好地被利用。

從以前的飛鴿傳書,到後來的車馬驛站;從電波跨海,到視屏通話,網絡就像一張密集而交錯的網,編織著人們的生活。網絡的高速發展,無時無刻給人類帶來了便利。也將生活變得碎片化。當媽媽出差后,我和爸爸可以在空閑時間跟媽媽打網絡電話或開啟視頻聊天,讓彼此的距離貼近。

有時候,乘地鐵的時間漫長,想要帶些書閱讀,又怕帶書不方便。隨着網絡的發展,電子閱讀更受人歡迎。我打開網絡,發現有很多種類的書本可以下載。當看完了一本或者沒有興趣再看同一本書時,還可以下載另外一本。在電子書的陪伴下,我度過了一個個無聊的碎片化生活。電子錢包,電子書……這些功能都能在互聯網手機中實現,使生活變得更輕鬆。

網絡生活還給人帶來了便利。購物,飲食等都能在網絡上一鍵搞定。十年前,我和媽媽幾個星期去一次大超市買一些生活用品,光是在來去的路上就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尋找需要的物品也同樣如此。而現在,就算是睡前躺在床上,都可以逛一逛網上超市,挑選需要的物品買下,最快隔天就會送到家,生活變得如此碎片化。陰雨天如果不想出門,還能點一些外賣,足不出戶在家吃到餐廳里的菜。

「碎片化」的生活我讚嘆不已,生活竟能變得如此便捷。但它也有自己的缺點。當我們無法控制,無法合理運用網絡時,就會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浪費的是我們的時間。

所以,「碎片化」的網絡生活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合理利用它,使它讓我們遇上更美好的生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從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