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國無小事(4)

第二百一十四章:國無小事(4)

受錢法諸事的影響,朝堂的暗涌,京城的喧囂,似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暗中持續推動着。

然對待這股輿情風潮,朱由校的態度卻從未更改。

越是這種格局,越要沉住氣。

皇權,就要霸道!

底線,就是底線!

倘若此次退讓了,那就會有下一次,大明的問題,大明的弊政,大明的毒瘤,就是這般退讓中形成的。

轉眼已是十月下旬。

紫禁城的秩序,沒有受到宮外的影響,而產生任何別樣漣漪,紫禁城依舊是那般威嚴和平穩。

乾清宮。

「楊卿,你呈遞這封規諫奏疏,也是想叫朕收回成命嗎?」朱由校倚靠在龍椅上,看着垂手而立的楊漣,指著御案上的奏疏,說道。

「陛下,臣並非是此念。」

楊漣神情正色,作揖行禮道:「臣呈遞這封奏疏,是看到了朝野間的輿情,希望能向陛下進諫,錢法一事乃國之根本所在。

錢法歸一,收窄鑄幣特權,明確新制錢,從根本上來論,這對大明的江山社稷,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可是臣此前讀過不少史書,卻發現很多惠民之政,往往最後都變成害民之政,其中根源就在於君王操之過急上。」

「哈哈……」

朱由校大笑起來,指著楊漣說道:「楊卿啊楊卿,你這是給朕上眼藥啊,怕朕受朝野間的輿情風潮,而生出逆反之念啊。

錢法上的重要性,朕心裏若是不知曉的話,豈會等到現在才出手整頓呢?

畢竟涉及地方上的錢法弊政和毒瘤,朕在御極之初就了解到了,倘若朕那般沒有定性,那個時候就會出手整頓。

可是楊卿心中可知,若真是那時候就出手整頓,大明會怎樣嗎?」

「會亂了綱常!」

楊漣眼神堅定,看向收斂笑意的天子,正色道:「單單是陛下御極之初,所逮捕的那一批批貪官污吏、漢女干逆賊,若是他們受錢法諸事的影響,只怕會做的更瘋狂,會給社稷帶來更大的危害。

甚至若是碰上建虜侵掠遼左之時,而陛下在此前後整頓錢法,那朝堂上的混亂,京畿的動蕩,會叫所有人遺忘遼左之危。

真要是出現這一格局的話,那屬於大明的遼東大捷,就會變成遼東慘敗,甚至大明將丟掉無數重鎮堡所。」

「楊卿說的不錯。」

朱由校感慨道:「可是這世間沒有那般多如果,治理天下更沒有,朕知道朕做的每個決斷,是否正確。

有人說,朕喜乾綱獨斷。

有人說,朕常閉塞言路。

朕想問問楊卿,就你推動吏治新規到現在,所見所聞,朕這般做是對,是錯呢?」

東暖閣內陷入沉寂之中。

楊漣並沒直接回答。

魏忠賢下意識看向楊漣,發覺楊漣陷入到沉思中,眉頭不由微蹙起來。

這有什麼難回答的嗎?

就朝堂上的那幫大臣,尤其是你們東林黨一派,所做的那些事情,難道全都是對的嗎?

一次次的規諫反撲,哪裏還像是大明的臣子?

「也對,也不對。」

在魏忠賢思緒萬千之際,楊漣作揖拜道:「對的是,陛下英明神武,所做諸多決斷,或有違背祖制,或喜乾綱獨斷,或常閉塞言路。

但陛下眼光獨到,所做的事情,皆是有利於大明社稷的,確實掃除大明不少弊政和隱患。

不對的是,治理天下,不該事事有心而定,朝中有司大臣,是陛下的臣子,是為了社稷穩定的。

如果陛下長期乾綱獨斷,哪怕所做決斷皆對,可一旦所做有一件是錯,就會給大明造成損失,甚至會損害到社稷安定。」

真是個諫臣啊!

頭可真硬啊。

朱由校雙眼微眯,看着正義凜然的楊漣,這一刻,他想到了魏徵,似乎他們這一類人,是非功過皆由所奉正義來斷。

「好啦,咱們君臣間,就不說這些了。」

朱由校擺手道:「卿家規諫之言,朕聽進去了,以後理政會多注意的,不過吏治新規一事,卿家還要多多盡忠職守。

一樁錢法事,就牽扯到不少弊政和隱患。

你們都察院這邊,要和內政部對接好,要和錢法堂對接好,涉及此事的官吏,要秉承大明法紀。」

「臣遵旨。」

楊漣忙作揖應道。

楊漣是具有浪漫理想的人,他所期許的大明,應當是清平的,君王應當是英明的,臣子應當是佐政的。

他嫉惡如仇。

他堅持己見。

倘若楊漣並非出身東林黨,那朱由校會將其擢升為都察院首腦,以後在必要的時期,當一任內閣首輔。

可恰恰是他這個出身,使得其只能終身為副職,倒不是朱由校有意打壓,實則是楊漣太容易被人當做槍來使。

想做好大明的皇帝,識人、用人,那都是有章法的,不是隨便就能去倚重的。

人心這種東西,是最難揣摩和定性的。

就算是再好的人,誰又能確保他一生不犯錯?不作惡?

「這個楊漣。」

在楊漣離開后,朱由校笑着搖起頭來,一旁服侍的魏忠賢聞言,卻揣摩出不同的訊息來。

儘管楊漣此人固執,但在自家皇爺的心裏,卻還是頗有分量的,並非其出身東林黨,就心生厭惡。

「魏伴伴,你跑一趟北鎮撫司。」

朱由校拿起一份奏疏,遞給魏忠賢說道:「告訴田爾耕他們,現在還不是逮捕這些傢伙的時候,繼續暗中盯着。

涉及白蓮餘孽的密奏,每日一報,著司禮監匯總記載,若遇緊急變故,第一時間呈遞到御前來。」

「奴婢遵旨。」

魏忠賢心裏一緊,忙作揖應道。

徐鴻儒結教造反一事,朱由校是牢記在心的,畢竟那一場白蓮叛亂,會給大明造成難以評估的傷害。

山東,乃是大明漕運的重要轉運樞紐,當前三大營這邊,尚未完全退出京城,實現初步的整頓目標。

在沒有絕對的把握時,朱由校不會貿然出手,畢竟那會打草驚蛇,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極致。

盤踞山東等地的白蓮餘孽,朱由校必將其連根拔起,叫參與其中的人,無一例外的全部逮捕起來,殺掉那批首惡者,剩下的悉數流放到東番鎮去。

簡單粗暴的去殺人,不能幫助大明提升國力,相反有選擇的去殺,卻能逐步幫助大明謀勢未來。

說起來,以毛文龍為首的東番鎮將校團,在東番站穩腳跟了,所經歷的那些事情,還沒京城形成的風波有看頭。

畢竟此時的尼德蘭,尚沒完全把目光放到大明東南沿海,這也使得毛文龍他們,前期在東番鎮一帶,沒遇到特別大的風波。

不過以後就不一定了。

隨着天津開海通商的深入,歐羅巴各國的海商,將見到的大明風華,傳遞到南洋諸地以後,那些歐羅巴外派的海上力量,誰知道一個個會藏着怎樣的貪慾。

打鐵還需自身硬。

想叫大明延續開海之勢,圍繞北部海域,中部海域,南部海域,都要逐步發展強勁的海上力量。

好在一切都有騰挪的空間,朱由校並不擔心大明的海軍,不會發展起來,畢竟此後的時間裏,他將會持續不斷的傾斜海軍發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第一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第一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四章:國無小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