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故作玄虛

前言 故作玄虛

本書純屬虛構,謝絕抄襲。

線絡脈絡

第一條:暗語

0.1

世人皆笑我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我欲逆天而行,不顧天地之道,不顧世間法則,隨性而為,隨意而為,隨自妄為。吾欲逆天道而行之,一反常態,獨立於世。

世間之大皆為吾安身立命之處,世間之謎皆為吾言其本源之因,世間之奇皆為吾探奇所行之樂。

攜逆天錄,獨居逍遙,存留在世,品世間百態。

吾知足長樂,自在人間,笑天下裊裊,妄自菲薄存於間。

0.2

當時,世尊成就此道,這般思惟:『離開慾望,安於寂靜,是最殊勝的。安住大禪定,能降伏一切魔障。愛欲生於貪心和愚痴。禪定是智慧的資料。所以世尊,剛開始就說,離欲是最殊勝的,然才勸導,安住禪定降伏魔障。

我視諸位王位、侯位,如同塵土間的縫隙。視金玉珍寶,如同瓦礫。視潔白的絲緞衣服,如同破布。視大千世界,如同一顆青果。視充盈的池水,如同抹在腳上的油。

人修道猶如吃蜜,無論是蜜的中間,還是邊上,都是甜的。我的經文也是這樣,經文義理能使人快速成就,奉行的人得道。」

人修道,能拔除愛欲的根,好比摘下懸掛着的珠子。只要一一摘除,總會有摘盡的時候。罪惡除盡,就得道了。」

0.3

道生陰陽,陰陽生天地,天地生父母,父母生我身。

冰寒千古,萬物尤靜,心宜氣靜,望我獨神,心神合一,氣宜相隨,相間若余,萬變不驚,無痴無嗔,無欲無求,無舍無棄,無為無我。

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風無起,波瀾不驚。幽篁獨坐,長嘯鳴琴。禪寂入定,毒龍遁形。我心無竅,天道酬勤。我義凜然,鬼魅皆驚。我情豪溢,天地歸心。我志揚邁,水起風生。天高地闊,流水行雲。清新治本,直道謀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心若冰清,天塌不驚。萬變猶定,神怡氣靜。塵垢不沾,俗相不染。虛空甯宓,混然無物。無有相生,難易相成。分與物忘,同乎渾涅。天地無涯,萬物齊一。飛花落葉,虛懷若谷。千般煩憂,才下心頭。即展眉頭,靈台清幽。心無罣礙,意無所執。解心釋神,莫然無魂。千般煩憂,才下心頭。即展眉頭,靈台清幽。水流心不驚,雲在意俱遲。一心不贅物,古今自逍遙。

0.4

仁、義、禮、智、聖、恕、忠、孝、悌。此乃我道之本源。

天道之常,一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

何為道,何為人,道為人生,以人為本,人行古道,順心動因。

第二條:起源

「藏天道,留人間。」逆天之路,神魔懼之。得此書,習詭道,破天道。

高深莫測,靈異非凡,不該存留於世。這本道經,在存在世上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相傳呀,這本書上記錄了古代人們修鍊成仙的道法,還有數不清的奇門異術,以及各種各樣的法典。只要是得到這本《逆天錄》就會改變自身命格,修改家族命運,成仙成佛都不在話下,而且還可以逆天道而行之,超三界之外,行天地之間所不能行之事。

世人都想把這《逆天錄》據為己有。

誰有着這本書,可窺探世間奧秘,可了解人性本源,可洞悉天道命數。

你要問這本書是誰寫的,我可真的不知道,往往像這樣的奇書,作者的身份都非常的神秘。

可惜了這本書只有前半本,後面半本在哪無人所知道。

天道藏於書中,何為天道,不解。

那道究竟是什麼:

道是宇宙的本原,萬物的始基。它是永恆、絕對的形而上存在;既超越主客觀的差別,又超越時間、空間、運動和因果等經驗範疇;是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說、不可思議的一種絕對實在。道本身是不可描述的、沒有任何屬性的抽象實體,但是,人們在說她時給它附上了各種屬性,如全智、全能等等。由此,便產生兩種道:一個是無屬性、無差別、無制限的道,稱為不可說「道」這種道只可直觀體顯與體悟;一個是有屬性、有差別、有制限的道,稱為可說的「道」。恆道是絕對的實在,是萬物的本原和規律;而非恆道則是經過人主觀化了的恆道,是一種現象或經驗的東西。

「道」即是道體,是一形而上意義的實體,道體並不是孤懸獨存,與世間截然分離的,」道「是超越時空等一切的無限本體,它生於天地萬物之,而又無所不包,無所不在,表現在一切事物之中。道體本身所涵蘊的性質,正是世人進行自我修養的依據。道家諸子特彆強調「體道」,指的卻是一種實踐修養的功夫,要求踐履者對道體有一切身的體悟,並就此體悟加以貫徹力行,務求通過踐履的功夫令踐履者把握道體的特質,且將這特質透顯出來。這也是《史記·論六家要旨》中說道家易行難知、事少而多功的原因。

第三條:浩劫

天地異動,天下大亂。奇詭之象頻頻發生,浩劫將至。天道要毀滅了,世界將迎來新的面貌。

第四條:歸一

萬事萬物九九歸一,誰是誰非,這會還重要嗎。

第五條:莫問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書里,莫問莫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下蒼生異聞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天下蒼生異聞錄
上一章下一章

前言 故作玄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