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棋士之永嘉派

大明棋士之永嘉派

明代中葉,由於城市的rì益繁榮,市民階層在不斷擴,形成一股社會力量。長期為士大夫壟斷的圍棋,開始在市民階層中迅展起來,湧現出了一批里巷小人棋手。他們通過頻繁的民間比賽活動,棋藝水平也提高了。全國南北各地的名手,自創一格,獨樹一幟,形成流派。當時全國各地棋壇都非常活躍,最著名有三大流派:永嘉派、新安派(或稱徽州派)和京師派。

永嘉,古稱東甌,晉時稱永嘉,唐設溫州治。然而,古代往往以永嘉為浙南的總稱。永嘉地處東海之濱,氣候溫暖土地肥沃,又少遭兵災、物產豐富、市場繁榮、文化達、棋藝興盛。尤其在南渡之後,南宋小朝廷建都臨安,永嘉更是人文薈萃、文風昌盛、棋藝家輩出,及至明弘治、正德間,圍棋在永嘉展更迅,幾乎家喻戶曉,成為全國圍棋活動的中心。現存明代最早而且卷效最多的圍棋譜《適情錄》,就是永嘉棋藝家林應龍和rì本僧中虛合編的,開創了中rì棋藝交流新的一頁。

稍晚於林應龍的鮑一中,是當時全國最有名望的國手,後起之秀又有李沖、周源、徐希聖等,於是次出現永嘉派,一時馳騁全國棋壇,對我國圍棋的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鮑一中,字景遠,浙江永嘉人,約生於明景泰年間(15oo年),卒於嘉靖末年(1566年)。關於鮑一中生平的棋類活動,吳承恩和王世禎都有過記述。據王世禎《宛委余編博物志》雲:「(范)洪之後,永嘉鮑一中重。鮑生晚,不及與洪角而格勝之。文襄呼鮑小友,為延譽江淮間。」按文襄即楊一清,是當時士大夫中愛好圍棋之佼佼者,后官至華蓋般大學士。鮑一中在少年時游京師與楊一清對弈過,說明池年輕時已揚名京師。

江淮之間是當時國手馳騁之地,鮑一中從青年至晚年,大半時間在這一帶度過,淮安吳承恩與他交往甚密,多次對弈,吳曾作詩歌,記述了鮑大半生的棋藝活動,其《圍棋歌鮑景遠》中,稱讚池二十歲時棋藝已居海內第一當時俠藝游淮安,與吳對弈過,後來蹤跡多江南,曾戰勝名手范元博,擊敗大將楊邃庵,棋藝『縱橫妙無匹』,「處處爭雄長氣『甲第公侯烯馬迎,玉堂學士題詩訪。四十五歲,在南京雞鳴寺進行過一場激烈比賽,『四方豪傑雋觀局,丈室之內圍再重。架肩驕頭密無縫,四座寂然凝若楚。忽時下子巧成功,一笑齊聲海溯哄。四十六歲時,在條侯家作十rì賽,又與昊相遇,吳為他譜寫《圍棋歌》若干年後,約嘉靖末年,京師派領袖李時養成名時,鮑已與世長辭了。

李沖,永嘉人。較鮑一中晚出,是永嘉派的後起之秀。李沖正當壯盛之年,鮑一中已趨衰老,雙方較量時,常為李沖所敗。這時,永嘉的郡守正為永嘉修郡志,眾議鮑一中的棋為第一品,李沖次之。但李沖不服,郡志因此未能修進圍棋手的事略,成為千古遺恨。李沖晚年游京師,遇上嶄露頭角的,小李,(李時養),連連被池擊敗,從此,再也不收游京師與小李對抗了,最後卒於永嘉故鄉。

周源,比李沖晚出,棋藝與李沖不相上下。

徐希聖,永嘉派中年歲最輕者,嶄露頭角,便一鳴驚人,可惜早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棋士異聞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明棋士異聞錄
上一章下一章

大明棋士之永嘉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