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決不俯首,趙雲請命

第235章 決不俯首,趙雲請命

救援的方案,很快就定了下來。

出兵兩萬人馬,其中一萬五千為騎兵,五千為步兵。

呂布親自領軍,龐統為軍師。

隨軍將領包括黃忠、張遼、周泰、魏續、成廉、許褚、胡車兒等人。

秣陵大本營,則由甘寧和蔣欽負責,統兵三萬隨時準備策應各方。

賈詡留在秣陵,與顧雍、張昭、張紘等人,共同組成臨時決策小組,以應對呂布出征期間的各項問題。

一切都準備好了之後,乘海船至長江口,向南。

不是向北,是向南!

兵行詭道。

先向南航行了一天,讓所有人都以為呂布是要去會稽或者交州。然後,進入離岸較遠的海域,再掉頭北上,繞過東萊郡進入渤海灣。

在渤海灣中找一個島嶼休整。

再派出小股先頭部隊尋找登陸地點。登陸地點就在後世的天津附近。不過,漢朝時候的天津城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有天津北邊有一個名叫泉州縣(即後世的武清縣)的地方可以登陸。

(再次強調不是福建的泉州市,而是天津的武清縣的古代名稱。)

在後世,這個地方被稱為是「京津走廊」,但是,在漢代,由於天津市那塊地方還在大海中,泉州縣便是龍河的入海口。

呂布屯兵於海島之上,等到小股軍隊找到了隱秘的登陸地點之後,才在夜間趁著月色登上了泉州(武清)縣。

依舊沒有暴露行蹤。

先是藏身在山谷間,派出斥候探查周邊軍情。

在弄清了周邊軍情和通往易縣的道路之後,又留下周泰率五千步兵駐守在泉州的山谷里,守著自己的退路。

遠征異地,最怕的就是退路被堵。

袁紹手下也有能人。

若是被袁紹派一支軍隊斷了呂布的退路,那就玩大發了……連江東都回不去了。所以,對於這個退路問題,呂布看得特別重要。

安排好了這些之後,呂布又將一萬五千騎兵,化整為零,分成數股,晝伏夜出,悄悄地向易縣附近的「大雄山」潛行而去。

易縣,公孫瓚已經將它命名為易京,這個地方是現在的哪裡?

有住在雄縣的朋友在這裡吱一聲。

沒錯!

易京,就是後世的雄安新區。

(東山牧雨對這個地方記憶猶新,那一年,炒雄安的股票,差點輸掉了最後一條短褲。有跟東山牧雨一樣經歷的韭菜,也在這裡吱一聲,哈哈。)

這個地方,臨易水,通遼海,位置險要。

是冀州通往幽州的必經之路。

此時,這裡已經建成了整個漢末三國最強大的築防禦工事群,沒有之一!

這個工程,堪稱世紀工程。

公孫瓚動員了十幾萬民夫,在這裡壘土成山,外圍修了十二道又寬又深的壕溝,溝底插滿削尖的竹籤,溝中引入易水河中的活水。

城內依山而建各種疊陣工事,這些工事中駐有弩兵和槍兵。弩兵可以從垛口往外射箭;槍兵可以從預留的洞口往外捅刺。

這種預先設好的工事,防禦性極好。

再加上是沿山坡而建的類似疊陣,其火力(箭矢)輸出能力極強,是單排弓箭手的N次疊加。

除此之外,山上還有大量的床弩,大量的投石機,大量的望樓和箭樓。

而公孫瓚的「指揮部」,則在山頂中間的一座五層高的大樓上,這座樓被稱為「易京樓」。樓內儲存著大量的糧食,公孫瓚的親眷子侄也都住在這座樓裡面。

在原本的歷史上,袁紹攻了一年多,也不能攻下這座易京。最後還是用計誘出公孫瓚,使之大敗,僅剩數千人逃回易京。

但縱然如此,袁紹還是從正面攻不破。

最後,由於公孫瓚兵力太少防禦不足,才被袁紹挖地道直到易京樓下,將易京樓的地面挖塌,公孫瓚才***而亡。

由此可見,這易京的防禦工事有多強悍。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才進一步佐證了「孤城一座。久守必失」的鐵律。

對於「孤城一座。久守必失」的鐵律,公孫瓚是知道的。實在是因為無力進攻,才會出此下策。

此刻,公孫瓚正在為此煩惱不已。

易京樓的議事廳中,得力文武已經不多,僅剩廖廖數人而已,這些人包括:公孫范、公孫續、田楷、單經、關靖、趙雲等等。

其它的如嚴綱、鄒丹、王門等將領,要麼已經戰死,要麼便投靠了袁紹。

公孫瓚高坐帥位之上,手裡拿著一封書信。

看了看手下這些人,緩緩地說道:「袁本初又讓人射來降書,爾等可知,這一次他又開了些什麼條件?」

說到這裡,又冷哼了一聲,不屑地說道:「說是只要本將投降,便可去他的鄴城中安享富貴,***厚祿一樣都不會少了本將的。許下的官職,乃是……太中大夫。」

話音剛落,長史關靖上前一步道:「昔韓馥獻冀州於彼,袁賊也曾誓言善待,最後卻被逼得自刎於茅廁。如此見利忘義之人,不足信也。」

公孫瓚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長嘆了一口氣,有些落寞地說道:「吾誠知袁賊之不可信,然,個人安危,又值幾何?」

沉吟片刻,才又緩緩地說道:「本將征戰半生,歷經生死無數,但卻從未如今日一般窘迫。各地世家造反倒戈……也就罷了。最可恨者,袁本初竟然……勾結胡人!

胡人入吾漢境,燒殺劫掠,女干Yin暴虐,為害甚烈,百姓深受其害。吾等軍人,人人皆有拒胡保民之責。又豈能向勾結胡人的女干妄之徒俯首稱臣!

因此,吾誓必死戰到底,決不向勾結胡人殺吾同族者低頭。爾等……若有人想離去,今日便走,本將決不為難。」

眾將聞言,沒有一人離去。

盡皆大聲高呼:「願隨將軍戰死,絕不投效袁賊!」

事以類聚,物以群分。

這些人,都是因為反抗胡人才與公孫瓚走到一起的,幾乎人人都有著國讎家恨,又怎麼可能投效袁紹或棄公孫瓚不顧而獨自離去!

而此時,長史關靖又上前進言道:「主公容稟,其實,現在還遠未到絕望之時。黑山張燕向來視袁紹為生平死敵,此前也曾多次與主公共擊袁紹。

若能派人聯絡張燕,其必率十萬大軍來援。當是時,再約好時間,裡應外合共擊袁賊,必然敗之。」

「士起之言有理。」

公孫瓚點了點頭,卻又搖了搖頭道:「然,袁賊十五萬大軍圍城,要殺透重圍去給張燕送信,談何容易。」

話音剛落,卻見兩人同時上前一步,齊聲說道:「末將願往!」

眾人視之,一人是公孫瓚的長子,公孫續。

另一人,乃是……常山趙雲!

附錄:趙雲圖片:

附錄:東漢幽州地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貂蟬我先扛走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國:貂蟬我先扛走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5章 決不俯首,趙雲請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