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話說

我有話說

關於更新的問題。從新書發上起點以來,平均一日三更,從未間斷。

關於主角的問題。一個很普通的穿越者,不是清華北大畢業的。但是對三國歷史比較了解(註明:傾向於《三國演義》、三國遊戲,當然正史也了解大概)。值得慶幸的是,主角附身的是一個肌肉男(多種解釋)。

關於文章完本字數的問題:兩百萬到三百萬之間。

關於作者的問題:本科師範大學馬上畢業,地理系。

最近書評裏面有很多批評的話,讓我有些開心,但更多的卻是憂慮。說實話,寫到後面來了,我基本上費盡了心思,碼字比以前慢多了,為什麼?只因為我想嚴謹一些。

忽然間有人說我的小說有流水賬的嫌疑,流水賬?什麼意思?我粗略從字面上理解,大概是我胡亂添加了字數還是什麼。我仍然是那句話,每一段不經意的文字的出現,就有可能為以後的情節做了鋪墊。

我寫的是統一的戰爭小說。計策,不是一場戰爭一個計策那麼簡單,怎麼能在短時間內就通通明了呢?

寫長篇小說真的很麻煩。有些讀者看了小說,遇見不明白的地方,就會忽然發難。於是,我只能再三聲明你看到的跟想到的,可能關係到了後面的情節。總而言之,鋪墊多了,容易找罵。

關於帖子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我都加精。另外的特殊情況就是,沒有名額了。無論好建議,批評的建議,罵人的建議,或是廣告什麼,我一般都會看,有些我還會仔細留言回復,當然加精免不了。

我很樂意將一些中肯的意見置頂上去。只要你是出自好心,指點一下,罵我幾句粗口,我照單全收,甚至置頂。

人,寫文章,要有文品。文品是什麼?就是一切聽由讀者的評判。書,寫出來,是給大家看的。道理很簡單。沒有大家的建議,我原地踏步,永遠寫不出好書,害的是我。

在起點寫書就是有這點不好,天天要更新。煩啊!每天三更,倘若有一天我沒了心情,文章的質量又如何保證?換句話說,倘若有一天我徹底爆發,一天裏寫了三四萬字的話,能不能立馬上傳呢?當然不能。

為什麼?很簡單,人生事**不如意。最近我心情就不怎麼好,話說情人節一過,我就這樣了。碼字沒一點**。可能是要臨近畢業的緣故吧。

我一個大學生馬上就要走上社會,說不得馬上就要去執教高中了,免不了要感嘆。

我在想,我這一輩子,難道真的要一直困在校園裏面嗎?很枯燥啊!

上面都是發牢騷了。

現在,我想好好談一下我對《我是趙雲手下的一個兵》這本書的想法。

這本書明說是模仿《三國風雲之猛將傳》的筆法來寫,但實際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我文章前面20章,有大段文字是直接參照《猛將》《三國演義》抄襲、模仿、改裝過來的。起初,我當然不在意了,可是現在情況不同了。如今字數達到了四十萬,其後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寫的,有時候一點資料都沒有參照,確是費了心神。

這本書的走向是沿着《猛將》的路線走的,我原本打算《猛將》寫哪裏,我就寫哪裏,可現在不行了,我改了很多很多,為此,丟棄了許多存稿。

三國劉備要統一,我個人認為,首先要保住一些人才,以及去別人那裏挖來一些人才。我的小說里,有幾個人是必須要挖過來的,一是荀彧、荀攸這一家子,二是甘寧、周泰等一些武將。

理由么?荀彧、荀攸代表了士族的勢力,而且又是擁漢的,具有可操作性。更恐怖的是,這兩個牛人到了這時候,都快要被曹操嚇死了。甘寧如果上了孫曹戰場的話,這一年也要死了。

文章前面發生荊州危機,實際上是給了一個時間讓孫曹避免戰爭的借口。這樣做,裏面大有文章。有什麼文章?以後小說里會一一展現。

關於統一的路線問題。我認為最實際可行的,依然是孫劉聯合,先把曹操趕過黃河去,呈真正的三國鼎立狀態。從投票的情況看,還是有很多人贊同這一點的,這讓我欣慰。

但是,為什麼選擇劉備先吞併江東的人會那麼少呢?

我是學地理出身的,說實話,如果單純從地理方面來考慮,劉備確實應該先把東吳滅了。為什麼?地形啊!劉備騰出手打孫權的時候,曹操只能看,說不得還會幫劉備一把,兩面夾擊東吳。曹操是絕對沒實力陳劉備討伐東吳的時候對劉備的益州發動有效攻擊的!人家劉備那麼險要關口擺在那裏,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直要不失去民心,曹操怎麼着也打不進益州來。

至於雍涼戰略,這時歷史上諸葛亮被迫執行的戰略,後果有歷史證明。不能成功。為什麼呢?很簡單,太單線了。

當初諸葛亮隆中對計策時,原本是計劃走兩條路的,一條就是荊州戰略,一條就是雍涼戰略。也就是通俗說的兩路攻擊。關羽失了荊州,導致諸葛亮三分天下含金量大減!這就是隆中對事敗了的原因,也就諸葛亮死不瞑目的原因!諸葛亮的隆中對,確實是三國第一謀略!

再說說歷史真實的面目。歷史上,蜀國打魏國實際上不算太主動。而東吳,卻是真的主動。《三國演義》誤導了很多人。荊州在劉備手裏的時候,實話說,劉備擁兵還算主動,等荊州沒了,整個蜀國差不多就是三國的一個看客,龜縮在益州小山溝里眼睜睜地看着魏國吳國年年死掐!悲哀啊!

順便說一句,赤壁之戰曹操不能死的原因。其實是劉備這方面的看法。東吳巴不得曹操死呢!劉備怕,是因為曹操死,北方必亂,諸葛亮擔心東吳誇張過快,將來有威脅。說到底,諸葛亮隆中對中已經確立了一個目標:先孫劉聯合滅曹,然後孫劉決戰。這也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只有可能出現東吳主動打蜀中的事情,不可能出現劉備主動打孫權的事情。

說到這,我忍不住就要多說兩句了。那就是劉備。

羅貫中老大寫本《三國演義》,名義上是給劉備長臉,實際上卻是害得劉備在我們當代人眼裏變得一塌糊塗地垃圾!羅貫中是明代人,換句話說,那也是重視仁義道德,儒家思想泛濫的時候,這麼寫,世人當然都會同情劉備,以致愛護讚歎劉備。可是我們這個年代呢?《三國演義》裏的那個劉備的仁義道德,瞬間便變成了假仁假義。可不是,我碰見很多人都是劉備就知道哭哭哭哭哭哭哭,整個眼淚流不幹的傢伙,流幹了還能幹嚎!總之被人認為廢物。

但實際上呢?劉備卻是三國最牛逼哄哄的人物。劉備白手起家打天下可不是靠着那些伎倆得來的啊。歷史為證,諸葛亮壓根就擅長主內,而不主外!主內是什麼?政治啊。主外呢?當然是戰爭了!好多人都認為劉備得了諸葛亮后打了勝仗,功勞就扔給諸葛亮,說什麼計謀什麼對策啊的全是諸葛亮出的。可事實呢?錯!千錯萬錯!有計謀的,智力高達九十以上的,便只是劉備!當然,歷史上法正比劉備智力高。

不談諸葛亮與劉備了,談多了我會招罵。那就先談法正吧。法正在歷史上牛叉啊!是個計謀層出不窮的傢伙,卻也是個小心眼!法正善於出奇謀。隨便說一句,劉備能得漢中,全是依靠法正恰到好處的提議。法正死的時候不到四十五歲,屬於典型的短命鬼(對現代人來說)。法正死了的結局就是,蜀國漸漸衰弱。這,算不算反正的一個應證?歷史上,法正在,諸葛亮又怎麼能擔當蜀國如此重擔呢!

最後我要說。我喜歡《三國演義》。喜歡諸葛亮。喜歡趙雲。以上的一番廢話也好,心裏話也好,都沒有絲毫貶低諸葛亮的意思。希望各位老大不要拍我啊!

關於趙雲的問題。趙雲在歷史上也是很牛叉的啊。不要說《三國演義》抬高了趙雲!

我記得有人看見我寫趙雲,然後評論里無端端的冒出一句什麼「跟張遼並列是張遼的恥辱!」我當時一看實際上心裏就氣得不行。不過氣歸氣,我還是有理智的。

說說張遼吧,這也是我三國里看好的一個大將啊!玩遊戲,我就非常喜歡他。而且有關他和關羽的友情,也是一段千古佳話,英雄惜英雄的典型啊!張遼一人,就擋住了吳國的一方進攻!這話不假吧!可見張遼有多牛叉了。

最後說說趙雲。

一說趙雲,有人就說趙雲其實就是個跟班,混在劉備的護衛隊里沒前途。喜歡趙雲的人就說,是劉備埋沒了趙雲的才能,沒給他機會出頭。不喜歡的呢,就說趙雲本來就沒有本事。

對此,我想問一句:「你們那個傢伙敢確定趙雲在劉備身邊就一定比讓劉備放出去作用體現更小呢?」

我是一直認為,趙雲呆在劉備身邊,更能體現趙雲的文武雙全了!

武,別說了,世人都知道。文,怎麼看出呢?嘿嘿,我就想問,如果趙雲就是簡單的一個保鏢,歷史會記載他的名字嗎?歷史上又有那個禁衛軍統領的名字在史書上有記載?

所以,我猜測,是的,我猜測,劉備留趙雲在身邊,是因為經常需要與他探討問題。聯想一下劉備的智力吧....文,這方面,我還是含蓄一點。否則真怕有人把我拍死了!

至於趙雲的上司陳到。參照正史看,記載沒有趙雲強。更是可以想像得到,同為守衛隊一員,而且還是上級的陳到在歷史上都沒落了,那趙雲又說明了什麼呢?《三國志》怎麼評價趙雲的,那句話擺在那裏,不用我多說。

以上評論,純屬個人意見,大家不要當真。

最後說一句,我做人一向厚道。

2229.02.27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是趙雲手下的一個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是趙雲手下的一個兵
上一章下一章

我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