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發佈會

第二十二章 發佈會

時間回到五天前。

在港島半島酒店的一個大型宴會廳,正在在舉辦華媒集團的首次新聞發佈會,在前台中間就坐着吳西,右手邊的分別是張國容、張雪友、程小東,和坐在左手邊的劉得華、黎鳴以及特意從寶島趕過來參加發佈會的郭富成。

下面各方記者以及特邀嘉賓早已座無虛席,有報社的、有電視台的、還有雜誌社的。

時間一到,吳西對着麥克風說道:「大家上午好,我是華媒集團ceo吳西。首先,非常感謝諸位嘉賓以及各位記者朋友,能夠在百忙之中抽空參加華影文化傳媒集團的新聞發佈會。」

「華媒作為一家新組建的公司,將致力於華夏文化產業的發展,包括但不限於電影、電視、音像、報刊等一系列產業。華媒旗下的子公司這裏我就不一一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會後去公司參觀。」

「但我要重點介紹一下華媒旗下的一家子公司——華影影業及其主要股東,大家看到我身邊的這幾位熟悉的面孔肯定也猜到了。這六位就是華影影業的主要股東,當然還有幾位股東由於各種原因不能親臨現場。」

吳西說到這,看到下面有很多記者舉手提問,抬手壓了壓,「發佈會有安排專門提問環節,記者朋友不用着急。」

吳西接着說道,「第二件事情,華影影業將會花重金打造張劉黎郭四人在影視樂三棲全線發展,並讓之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的四大天王。當然,作為公司股東,我們不會無限制的壓榨他們,更不會拔苗助長,四人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合作共贏的。」

「第三件事,華影影業將斥資3.5億港幣,正式啟動電影《絲綢之路》的拍攝工作。這部電影將全景式展現大唐帝國從建立安西都護府到這個都護府消失的全部經過。有興趣的記者朋友可以隨時關注華影的公告。」

「第四件事情,算是一則通告,這則通告想必有些記者朋友也收到了相關文件。王祖賢小姐作為華影首席簽約藝人及股東,被部分媒體無端指責污衊,讓華影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以及對她本人造成巨大榮譽傷害。在這裏我再次鄭重聲明,對於毫無根據的污衊和指責,華影將保留一切法律訴訟手段,必將追究所有造謠者的法律責任!我的話說完了。下面,有請華影影業的股東講話。」

在發佈會開始之前,吳西已經和張國容等股東做過簡單的溝通,以華媒集團的名義兼并華影影業讓其成為下屬子公司。

雖然張國容等人在華影影業的股份有所減少。作為補償,給這些人留了總計5%的華媒集團股份。

這些股東還沒來得及思考其中的奧妙,就被拉來參加新聞發佈會,來之前還被千叮萬囑的囑咐,要求每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大老闆牽扯進來。

如果被記者追問的實在躲不過去,就把華媒集團頂上去。所以四大天王以及張國容等人的講話的時候,沒有說感謝郭小傑這樣的話。

都在打着太極,遊離在誇誇其談中。一個小時的時間很快過去,台上的每個人不痛不癢的講了一段話之後,開始了記者提問環節。

「你好,吳總,我是大公報的記者,請問華媒集團有那麼大的精力把手伸進整個文化產業領域嗎?對不起,我並不是質疑你們的實力,而是很好奇,畢竟文化領域的覆蓋面很廣。」

吳西微笑着侃侃而談道:「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想必大家都有這種好奇。文化產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生產與銷售以相對獨立的物態形式呈現的文化產品的行業,如生產與銷售圖書、報刊、影視、音像製品等行業。」

「二是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如戲劇舞蹈的演出、體育、娛樂、策劃、經紀業等。」

「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業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業,如裝潢、裝飾、形象設計、文化旅遊等。」

「而且文化產業在每個國家的叫法都不一樣,比如在漂亮國他們叫版權產業,在菊花國叫內容產業。」

「正如這位記者朋友說的,文化產業的覆蓋面很廣。但是剛才我也說過,華媒集團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有主次之分的,不會齊頭並進。」

「很多業務當下華媒只有一個大致的規劃,具體的實施並沒有提上日程。目前集團的重點會放在影視、音像製品以及新聞報道這幾塊。不久得將來,我相信在下面提問的記者中,肯定會有華媒的一員。謝謝。」

「吳總你好,我是明報記者,我的問題是既然你們致力於文化產業的發展,那會不會和金庸先生達成合作呢?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在華人世界是一座永久的豐碑。」

吳西說道:「金庸先生是我一直比較敬重的作家、學者。雖然金先生在去年辭去了貴社社長職務,但我相信他在貴社的威望以及在華人世界的聲望並不會因為他的去留而有所改變。華媒非常願意與所有立志以發展華夏文明,傳播華夏文化的有志之士一同開拓進取、攜手共進。謝謝。」

又一名記者提問道:「吳總你好,我是tvb的記者,請問你們斥資3.5億港幣拍攝《絲綢之路》,有沒有考慮會賠錢?去年港島的票房冠軍的總票房還不到五千萬。」

「我們這部電影將採用最新的拍攝模式,並採用全球同步上映的方式。會讓觀眾欣賞到由本土製作堪比荷里活的大片。至於其他的事情,不是公司能左右的,我相信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謝謝。」

「你好,張國容先生,這個問題我想提給你。作為公眾人物,是為什麼原因讓你入股華影影業呢?你的經紀公司不反對你的舉動嗎?」

這個提問,一聽就是一家不入流的小媒體,但張國容還是微笑着回答道:「為什麼會反對?公眾人物就不可以入股做生意嗎?至於原因很簡單,我非常好看華影的發展和前景。」

這個記者還想提問,卻被吳西否決了,每個記者只有一次提問的機會。

「劉得華先生,請問你在華影佔有多少股份?從剛才吳總的介紹的情況來看,華影的總體規劃已經超過了嘉禾、永盛等老牌影視公司,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超過tvb。你有那麼多資金入股華影嗎?」

劉得華心想,怎麼到我這裏就提這樣的問題,我很窮嗎?不過還是心平氣和的說道:「股份的多少不是一味的可以用金錢去衡量的。我本人也會考慮加盟華影,作為一名還算有一定知名度的藝人,我相信我本身也有一定的附加價值。但我更看重的是華影對華夏文化的傳播以及對港島影視行業帶來的促進。謝謝。」

這個記者見劉得華打着太極,沒有直面回答他的問題,連忙拉拉旁邊和他關係還不錯的另一家雜誌社的記者低聲交談。

旁邊的記者等前面的人提問過後,連忙舉起自己的手,想要得到提問的機會,但吳西好像故意和他作對,一個個的點過去,就是沒有點到他,眼看時間慢慢的過去,他揮舞着手,就這樣舉着手不放下。

這時吳西說道:「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回答完后,請諸位到那邊去享用華媒為大家準備的自助餐。好,那位記者朋友,看你舉了老半天,想必很累吧,就由你來提問。」

周大全看到吳西指的就是自己,連忙接過話筒說道:「你好吳總,我是一周刊記者周大全。我對貴集團的發展理念非常好奇,照貴公司的規劃。如果真的得以實現,那麼會不會在港島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繼而形成壟斷?要知道港島媒體和影視公司非常之多。而且我對你們在王祖賢的事情上的霸道作風表示抗議,這是赤裸裸的砸我們媒體人的飯碗。」

吳西沒想到最後會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

1周刊?1傳媒?毒果日報?亂港的急先鋒?

如果郭小傑在現場,聽到周大全自報家門時肯定會亂棒打出去。打死不負責的那種。

但吳西卻不知道這些,還是耐心的回答道:「這位記者朋友,你說的這一切都是無端的揣測,是毫無根據的,你還是先回去搞清楚什麼叫壟斷再來提問吧。」

「至於王祖賢小姐的事情,我們追究的是毫無證據的污衊和指責,如果有證據表明王祖賢小姐某些行為確實失去一個藝人應有的道德標準,那也不勞你們大駕,華影內部會酌情處理。謝謝大家,這次發佈會到此為止。請移步隨工作人員去那邊就餐。」

吳西原本以為事情到此就結束了,誰知道第二天,市面上的一些報刊出現了以「華影的成立將使港島混亂的娛樂圈更加混亂」為題的報道。

也有以「四大天王集體簽約華影」為題的報道。

也有「3.5億的《絲綢之路》,是噱頭還是另有隱情」的報道。

還有更離譜的是以「華影某些高層管理人員行事作風霸道」為題的報道。

不實的報道基本是一些非主流的小媒體,但加在一起所發出的聲音還是會有一定的攻擊力。

隨着事情的發酵,第三天,以毒果日報為首的一些主流報刊開始轉載這些不實報道,這下更是把華媒徹底推上了風口浪尖。

一時間,在港島,同時出現了對一家公司卻有三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一股是以1傳媒為首的扭曲事實的報道,一股是以大公報為首客觀公正的報道,還一股最小的力量是華影剛收購的幾家小報刊對華影的大力讚揚的報道。

明報集團大樓的董事長辦公室,金庸桌子上擺放着十幾分各式各樣的報刊雜誌,有他旗下的明報,還有權威的大公報和文匯報,毒果日報等,還有一些不入流的報刊雜誌。

金庸一份份的拿起觀看,看完一份又換一份。明報的刊發他沒有經手,是編輯部自行核准發行的。隨着事件的越演越烈,金庸也開始關注事態的發展。

明報與大公報等主流報刊的報道沒有太大的區別,主要是從文化傳播這一塊挖掘延伸,相對而言還是更傾向華影的正面報道。

金庸拿起桌上的電話,把明報的過審的主編和去過現場的記者叫到辦公室了解事件的具體經過。

在港島廣播電視(tvb)大樓的辦公室,邵義夫面前也有一堆報刊雜誌,電視里放着華媒集團的發佈會。

邵義夫有些納悶,他原本以為華影只是想在影視行業分一杯羹。怎麼突然間又冒出一家華媒?一下子就把整個港島媒體的注意力吸引過去,把他偷偷給王祖賢添油加醋的小伎倆一一化解。

想必現在站在風口浪尖的華影肯定不好過,為了一個小小的明星居然讓人把火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對於華影影業,邵義夫倒是沒有太多的抵觸,畢竟他的邵氏電影公司早已經停產了,對方不惜重金把王祖賢挖過去肯定是心向影視行業發展,這一點他心知肚明。

但是這家華媒又是什麼來頭,口氣居然這麼大,還想整合整個文化領域的資源,而且一上來就是3.5億的巨額投資。

對方吹牛皮也就罷了,宣傳嘛,怎麼厲害怎麼來。讓邵義夫惱火的是,對方居然碰瓷tvb!

tvb創辦幾十年,什麼風浪沒有經歷過,華影的這種大放異詞的炒作他十幾年前就玩膩了。

不管對方是大放異詞還是雄心壯志,這些都不是讓邵義夫忐忑或不安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不知道華媒背後的人是誰。這種連對手是誰都不知道的感覺讓人惱火。

從公佈出來的幾個股東來看只是幾個小明星,完全沒有必要把牛皮吹到天上去。

想到這,邵義夫也抓起電話打給把負責王祖賢解約的主辦人員叫到辦公室詢問。

在嘉禾、在永盛,每家公司掌舵人都在思考華媒及華影的成立會給今後的港島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那部堪稱史無前例的《絲綢之路》會給影視界帶來怎樣的走向。

不同的人的思路是不一樣的,這些掌舵人都只是從自身的利益角度出發去考慮這個問題。

。。。

華媒還沒有自己的辦公大樓,就在半島酒店旁邊的租了一層辦公室。等老闆從內地回來,建設辦公大樓的計劃就要提上日程了。

吳西和楚南兩人相對而坐,夏北和周正中去了大陸,齊東在負責華創。

上次吳西和郭小傑電話溝通后,提議讓剛從漂亮國談成收購的楚南在華媒掛了一個coo的職位。

吳西拿起一份毒果日報問道:「這事你怎麼看?」

楚南說道:「表面上看,這家報紙全是轉載的一些信息。但是你發現沒有,他轉載的全都是不利於我們的負面消息。昨天發佈會最後提問的是哪家媒體?」

「1周刊。我派人查過,屬於1傳媒旗下的一家新成立不久的雜誌。莫非毒果也是1傳媒旗下的產業?」

吳西派人查的只是1周刊,這才知道1周刊背後還有1傳媒,此時對毒果日報背後的勢力也只是出自她的猜測。

畢竟不是上市公司,很多東西外人是看不到的,而且也沒有企查查這類軟件。就算有,錯綜複雜的內部結構一時半會也搞不清楚。

楚南說道:「不管這家報刊背後是誰,我們還是先向這些有違事實報道的媒體發出律師函。呵呵,有時候想想還有些不忍心,這種免費的宣傳可不多見。現在整個港島都知道華媒了。」

吳西瞪了一眼楚南,然後無奈的說道:「這種負面宣傳不要也罷。哎,也只能先這樣了,原本以為管理一家公司很簡單,沒想到剛上手就遇到這麼一檔子事。上次給老闆打電話,還因為王祖賢的事情被臭罵了一頓,不知道老闆回來看到現在這麼一副場景又會怎麼罵我。」

「你別得了便宜還賣乖啊,我們五個人一同進公司,現在你們每個人都獨當一面,只有我還在半島酒店做着助理,又在你這邊打下手。」楚南指著吳西說道。

不過楚南相信,他獨當一面的時候不會太遠。這一點從郭小傑整體的佈局可以揣測一二,那晚郭小傑的氣勢如虹,到現在還讓楚南還心有餘悸,惶惶不安。

不知道齊東那邊怎麼樣了,那可是四億美元啊。

隨着一封封律師函的發出,風波雖然沒有完全就此停止,卻讓對方有所收斂,起碼毒果日報就停止了不當言論的的轉載,但是還有一小部分靠着銷量吃飯的小媒體依舊如故。

因為有噱頭,使得這幾天他們報刊發行量大幅上升,以至於對於華影的律師函置之不理。

於是楚南一不做,二不休的把這些報刊和報道王祖賢的那些報刊一起統統告上了法庭。

官司還在進行時,亞視卻突然發佈了一條聲明,大意是說,某家新成立的影視公司,不顧遊戲規則,挖走了他旗下一名正準備大力培養的女星。

緊接着,tvb也發佈了同樣發出一則聲明。

輿論又開始四起。

亞視和tvb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大家都知道,最近這段時間只有華媒成立了一家影視公司。

很快嘉禾和永盛紛紛跟進,不跟進不行啊,華影一看就是財大氣粗的角色,動不動就把人告上法庭,還動不動就挖人,照這麼下去,以後他們的電影還怎麼拍。

可有些藝人卻不這麼想,看看華影的那些股東都是曾經身邊最熟悉不過的人,轉眼間就成了高他們一等的人物。

於是有些原來不得志或者被雪藏的藝人,紛紛跑到幾個股東那裏懇請對方帶他們去簽約華影。一些苦無資金的導演、編劇也跑到華影這裏來尋找資金支持。

華影影業除了那部《精武門》,只有一部還在編寫劇本中的《絲綢之路》,並沒有其他的拍攝計劃。老闆早已交代過,作品宜精不宜多,不要看到劇本就投資、看到藝人就簽約。

所以到目前為止,華影影業就王祖賢和萬琪雯兩個女藝人,就算加上已經被唐峰找來,準備動身前往港島發展的李傑總共才三個藝人。

可這些情況幾個股東並不知道,而且找上他們的這些人都是曾經有一些淵源的好友、同事,更不好意思直接拒絕。

幾個股東只好紛紛找上吳西讓公司把這些人簽下來。

吳西開始並不樂意,又被楚南勸阻,說這畢竟是股東們的一致請求,雖然他們只是佔一小部分的股份,但也不好把關係鬧得太僵,畢竟以後肯定會與他們有合作。

吳西想了想,這才讓工作人員把那份剛起草完成,目前影視業獨有的一種模式拿到桌面。

當這份合約拿到桌面上,讓所有在場的藝人和導演編劇們大吃一驚。怎麼還有這種操作。

合同的大致內容與其他公司並無區別,除了幫助有能力的電影人成立電影公司,可以作為華影旗下的衛星公司存在之外。

最大的區別在於演員和導演以及工作人員的待遇這一塊。片酬是根據市場行情上下浮動的,這塊無可厚非,雖然其中有一條是一千萬片酬的上限規定。

更大的一塊是郭小傑採用了類似荷里活的產權分成模式,但是卻更加細化。

簡單的說就是在一部作品完成之後,所有參與作品創作的工作人員,都可以從這部作品以及這部作品的衍生品中獲得一部分分紅,這個期限是十年,之後這個ip的所有權歸華影所有。

至於具體能分到多少紅利,小到打雜人員,大到導演主演,每個崗位在合同的附件中都有明確的規定。

總體來說,紅利的分配是公司佔比百分之六十,參與的工作的員工佔比百分之四十。這一塊的收益別說在港島,哪怕是放眼全球眼下也是獨此一份。

這比嘉禾採用的股份式分紅更進一步,嘉禾的模式只涉及到有能力入股的那部分人,而郭小傑的這種模式則包括了這部作品所有參與工作的人員。

幾個股東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彼此,似乎都在考慮要不要也簽約華影。如果拍出幾部爆款的經典電影,僅十年內的紅利也可以讓他們躺在家裏賺錢。

張國容更是驚訝的張著嘴,這完全就是一份散財童子的合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成了精神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穿越成了精神病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發佈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