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本紀

仁宗本紀

仁宗聖文孝皇帝諱曌,字錚,太祖嫡長子也,漢承樂二十二年生,其時太祖為胤王,仁宗為王太子。

仁宗性情忠厚溫和,上體父王母妃、下恤黎庶家奴。嘗有家奴私匿專果以贍老母,王妃覺,欲處死;仁宗遲之,查明,請稍假借之,處十丈,賜千文以贍其母,發之入獄,禁半月乃出,則悔過自新,仍為王府吏,然而念其恩德終不再犯。

仁宗天資平庸,然而勤勉好學,王以大儒孔暉為子師,每每王問所學,皆有所答,然十之八九為中庸之術,鮮少妙論。王數懊惱,曰:「此子不類我。」偶夜半,王心念,悄往察之,見其屋內燭火通明,影墜於外,聲聲朗朗,乃捧書夜讀也,再問婢女,雲每夜如此,王慨曰:「為孤之子也。」

樂平八年,仁宗八歲,太祖征戰於外,而仁宗胞弟吳安王無羨生,王妃體虛而王無妾,以致王府無主事,仁宗乃主內外,無分巨細,皆進退有度。太祖歸,問之,仁宗對曰:「難也累也,唯解父王治軍之艱也。」太祖責之:「徒治家耳尚如此,倘治國該如何?」對曰:「此天子事也。」太祖罰其思過,三日仍不解,太祖郁極。

宣武二年,太祖平定九州、收秦、商,權傾朝野、威加海內,仁宗私諫太祖激流勇退,遭斥責。六年,漢太后、舊帝欲禪太祖,太祖推辭潛家不出,帝親至,仁宗閉門不納,門由吳安王啟,遂禮成,時年仁宗十六歲。

太祖登大寶,仁宗居東宮,研習五經,咸少面人,偶出至宮外,則入市井,錄實所見以示太祖。

明啟五年,太子妃晚孕生子,名筠,是為隱太子。又兩年,生子謙,是為雲王。

七年,太祖巡訪天下,乃以仁宗監國,太子太師暉輔政,其間,仁宗減免賦稅一成,躬耕之民無不感念之。十年,太祖再巡,仁宗再監國,無甚闕漏。十二年亦如此。

十三年末,太祖遜位,自為太上皇,仁宗即,尊號聖文孝皇帝,改次年為天樂元年,立子筠為太子、子謙為雲寧王,並著胞弟吳安王就藩,而雲寧王暫留京師。

仁宗即位,修訂法典,凡酷刑皆去之,廢凌遲等。

十一年,北狄犯邊,北疆衛軍荒廢十年,見欺甚,宋州破,仁宗次子云寧王親率五千雲州府騎御之,止胡南下。時樞密使趙廉急率一萬禁軍騎兵北上,遇伏重傷,禁軍損三千餘,雲王乃重整衛軍、禁軍備敵。居數月,雲寧王殺敵酋、破北狄都城,除邊患,晉雲王。

十四年,太祖崩,威懾漸去,燕南王結高句麗、吳安王勾東瀛,反,燕北王、明州刺史朱慕與雲王定亂,二者見罷黜,為庶人。

十五年,太子恐雲王奪其東宮位,遂反,見廢,為圈禁終生,稱隱太子。仁宗慮雲王居東宮,則隱太子必死;若隱太子複位,則雲王必死。幾經思慮,遂立庶出皇子安民為太子,即成宗。同年,雲王出中國、退高麗。此事詳敘於《雲王本紀》與《隱太子傳》。十六年,仁宗仿效太祖退位,為太上皇,輔政成宗。

天統四年,仁宗崩,臨崩留制,成宗沿襲,少有闕漏。

太史偉曰:仁宗聖文孝皇帝,宜為忠厚長者。然其於治世即位,亦為天下之幸也。若於亂世即位,則其性情忠厚將致天下分矣。惟言時也待人,人也適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胤書:紀傳體文言駕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胤書:紀傳體文言駕空
上一章下一章

仁宗本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