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抗日第1槍

第一章 抗日第1槍

1931年11月4日上午,江橋北側中國守軍陣地。

馬含章踩着空彈藥箱趴在戰壕前壁上,只露出眼睛以上的小半個沒戴軍帽的腦袋,就著微弱的晨光,用手中的日造「大正十三年式」6×24望遠鏡觀察南面敵軍的情況。這款有着6倍放大倍率和24毫米高光物鏡的新式望遠鏡是馬含章今年七月在日本買的,那時他作為同期116名中國留學生之一剛剛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在步兵科的68名同期留學生中,馬含章的畢業成績是第三十名,但這只是他刻意偽造出的假象。

自從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件發生后,馬含章就確信中日之間必有一戰,為了更好的了解敵人,他選擇了於1929年4月前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儘管當時才十九歲,但他卻有着足夠成熟的頭腦,在不到兩年半的學習過程中,他一面努力收集一切有關日本軍隊和社會的資料,一面故意壓低自己的成績以免引起日本情報機關的注意。如果不是故意放水,馬含章保守的估計,在包括日本學生在內的全部同期生里,他至少能輕鬆拿個前三!

一如馬含章所料,就在他回國后兩個多月,「九一八事變」爆發,而現在,他就作為東北軍馬占山衛隊團的一名排長,在江橋迎來了日軍滿鐵守備隊的嫩江支隊!大戰前的陰雲籠罩在江橋上空,馬含章卻極為冷靜,他知道單憑眼前的這點日軍絕對沒有攻佔江橋的實力,但他也同樣清楚,除非有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的支援,否則他那擔任HLJ省代理主席的遠房族叔馬占山,絕無長期守住江橋的可能。

很快,對面的日軍就完成了作戰準備,他們在通過江橋后就放慢了速度,抵達中國守軍陣地南面六百米外時紛紛解下背包,然後前進了大約一百米,開始挖掘一些簡單的散兵坑和彎彎曲曲的匍匐交通壕作為野戰工事,沒過多久便在距離江橋北側陣地五百米開外形成了戰線。

隨着天越來越亮、光照條件越來越好,中日雙方都完成了戰前的準備工作。作為排長的馬含章縮回腦袋轉頭大聲命令道:「做好準備,小日本子馬上就要炮擊了,除了萬一需要出去替補觀察哨的,其他人記得躲在防炮掩體或者防炮洞裏別出來,來不及躲的用我教你們的姿勢就地卧倒,記得要抱頭跪卧,用手肘和膝蓋支撐,身體千萬不要挨着地或者靠着戰壕壁,會被震死的!兩腿要併攏,最好交叉併攏,護住股動脈!如果不想聾,就用小臂把耳朵堵上,炮擊停下馬上放開,聽見吹戰鬥警報哨就進入陣地!」

話音剛落,天空中就傳來了「咻——」的一聲尖嘯。「炮擊!隱蔽!」馬含章大喊一聲,扭頭衝進了防炮掩體,排里的其他弟兄也紛紛連滾帶爬的各自躲好。

「轟——轟——轟——」日軍的炮擊持續了二十分鐘,炸的整個江橋陣地上濃煙滾滾。不過馬含章倒是一點都不擔心,他剛才從炮彈的尖嘯聲中就聽出來了,這都是些中小口徑的火炮,估計75毫米的四一式山炮和三八式野炮居多,只要躲進工事就不會有任何危險。要是剛才飛來的炮彈發出汽車飛馳的嗚嗚聲甚至火車迎面衝來一般的隆隆聲,他恐怕就沒那麼鎮定了,因為那絕對是100毫米以上甚至150毫米以上口徑的重炮!

炮擊結束,但馬含章並沒有立刻讓手下的弟兄們進入射擊位置,而是他自己摸出了掩體,依舊是沒戴軍帽、踩着空彈藥箱只露出眼睛以上的小半個腦袋,

用望遠鏡觀察著日軍的動靜。

對面的日軍步兵沒有發起衝鋒,而是在不到兩百米外的鐵絲網前分散展開形成了散兵線,並利用炮火的掩護挖掘了一個個卧式散兵坑,不知道是打算進行對射還是作為發起衝鋒的臨時陣地。

不過,馬含章一看日軍士兵個個將頭低着,一動不動地趴在散兵坑裏,連槍管都沒露出來,就知道小鬼子準備耍什麼把戲了。果不其然,就在他扭頭鑽回掩體后不到五秒,炮彈的尖嘯又一次響徹天空!

十分鐘后,炮擊再次停止,馬含章依然是自己離開掩體觀察日軍動向。這一次,日軍已經利用炮擊掩護將鐵絲網破壞掉了,而戰壕前沿五十米的另一道鐵絲網則在日軍的炮火中被炸開了好幾個大缺口,好在那兩個通過只能屈身前進的淺交通壕從兩翼前出了四十多米的隱蔽觀察哨還完好無缺。

一看這情況,馬含章就知道這次小鬼子真要發動步兵衝擊了,他連忙將哨子塞進嘴裏,鼓起腮幫吹出了一連串「嘟——嘟——嘟——嘟——嘟——嘟——」這樣連續的長哨音。

儘管上任沒幾個月,但是馬含章還是把手下的弟兄訓練的進退有據,雖然諸如射擊技術等單兵素質因為彈藥的限制沒有什麼提升,但是士兵們的戰術動作和配合卻有了質的飛躍,他們已經完全理解了這套仿照一戰德軍的哨音都是些什麼意思。

於是,在聽到馬含章表示戰鬥警報的哨聲后,士兵們紛紛從掩體中鑽出來,短短十幾秒內就全部有序地進入了事先分配好的射擊位置。

這時,對面的日軍也幾乎同步行動,他們分成兩個波次,從不到兩百米外攻擊發起線上的臨時陣地中一躍而起,貓著腰向江橋陣地快速移動起來。一個波次向前移動時,另一個波次就地卧倒進行掩護,等到移動的波次前進了十多二十米開始卧倒掩護后,原先掩護的波次則起身向前貓腰移動。鬼子們就這樣交替掩護著向馬含章的陣地壓來。

考慮到手下弟兄的射擊水平,馬含章沒有發出開火的命令,但其它陣地上已經發出了一陣陣槍聲,那些日軍利用射擊技術的優勢,對中國士兵挨個點名擊殺,江橋陣地上的遼十三年式步槍聲很快被三八大蓋的槍聲壓過,漸漸稀疏了下來。

作為留日士官生,馬含章太了解日軍了,所以他早就要求弟兄們不要冒頭,更不要貿然射擊,等待他的命令。而他自己,則一邊通過面前沙袋間故意留出的一小段縫隙觀察著日軍的動靜,一邊將別在腰間的那支俗稱「二十響旁開門匣子」的西班牙生產阿斯特拉m902駁殼槍拔了出來,並將大小機頭(大機頭為擊錘,小機頭為保險)全都張開,做好了射擊的準備。

漸漸的,日軍逼近到了陣地前沿五十米的距離,那些沒有被炸毀的鐵絲網就是最好的參照物。馬含章知道一旦進入二十到三十米,日軍就會投擲手榴彈,然後利用手榴彈爆炸造成的殺傷和煙霧發起衝鋒。

而在現在的距離交火,就正好是日軍最難受的時候,對射吧,距離太近射擊技術優勢不明顯,投彈吧,距離太遠夠不著,雖然站立投彈大部分士兵都能扔出五十米以上,但匍匐著能扔出一半的距離就算相當不錯了。

見時機已到,馬含章將手中二十響旁開門那根長達180毫米的超長槍管從沙袋縫隙中伸了進去,大概對準了一名步槍上挑着膏藥旗的鬼子的方向。隨後,他猛地一吹口中的軍哨,發出表示攻擊的「嘟——」地一聲長哨音。

哨音一落,他便用左手穩穩扶著阿斯特拉m902那長長的二十發固定彈倉,瞄準了之前就選定的目標,右手食指指肚輕輕一扣,只聽「啪——」的一聲,那鬼子渾身一震,一頭便栽倒了。

隨着馬含章的哨聲,他帶領的排里弟兄紛紛把軍帽放到至少一米開外的沙袋上,戴着用沙袋麻布做成的偽裝帽,或踩着空彈藥箱只探出半個腦袋利用最頂層沙袋之間的凹陷、或乾脆不露頭利用一些沙袋之間故意留出觀察用的小縫隙,操起手中的遼十三年式步槍向小鬼子猛烈射擊。

另一些力大臂長的戰士則在戰壕中利用站姿和木柄手榴彈便於投擲帶來的射程優勢向四十多米外鬼子們卧倒射擊的地方投擲手榴彈。

佈置在排陣地兩翼突前十幾米被偽裝成小土包的隱蔽機槍陣地上那兩挺捷克式輕機槍也瞅準時機向著鬼子們的側翼打出了極富節奏感的短點射。

在手榴彈、輕機槍和步槍的交叉火力打擊下,日軍很快就發現不但無法繼續前進,而且一個個日軍士兵被擊中倒地。他們有的立即斃命只本能抽搐幾下,有的躺着地上發出呻吟或慘叫,鬼子們的傷亡在迅速增加。

這支日軍小隊的指揮官倒也十分果斷,立即命令士兵們向左、右、前三個方向投擲手榴彈,儘管距離不夠基本威脅不到中國士兵,但爆炸的煙霧遮蔽了視線,這些鬼子就利用煙霧的掩護迅速撤出了火力殺傷區,連同十來個傷員和七八具屍體也一併帶走了。

馬含章很想進行火力追擊,以便儘可能多殺傷一些鬼子,但他知道,鬼子的報復性炮擊很快就要來了,於是連忙大喊:「停火!停火!進入掩體!進入掩體」,戰士們也按照排長的指示迅速停火,紛紛拿起完好或者留下了彈孔的軍帽,有序地進入掩體躲避炮擊。

日軍的報復性炮擊在不到二十秒后如期而至,但此時的馬含章排已經全部躲進了掩體,沒有任何一名戰士在鬼子的報復性炮擊中傷亡。

日軍的第一次試探性進攻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鐵馬冰河十四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鐵馬冰河十四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抗日第1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