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119章

第119章 第119章

不管怎麼說,獲得諾獎對陳頌來說都是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從瑞典回來之後,這就已經是過去式了,他並不打算靠着諾獎的名頭過一輩子,任何一個有資格拿諾獎的科學家大抵都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所以收好獎牌和證書,把他們和童一淮的那一份放在一起之後,陳頌就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但就像曾經童一淮獲獎的時候那樣,陳頌的獲獎也在夏國的社交網絡上掀起了一陣狂歡,幾乎人人都知道,夏國有一個很厲害的叫做陳頌的物理學家因為研究出了暗物質而獲得了諾獎物理學家。

有些記憶力比較好的,可能還會覺得這個名字有點耳熟,或者乾脆記得曾經有一個獲得菲獎的數學家也叫這個名字,然後發現他們就是同一個人。

因為很快,媒體也開始大肆宣揚,陳頌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既獲得過菲獎又獲得過諾獎的科學家。

夏國人總有一點第一的情節,而陳頌的這個第一也確實非常厲害,完全可以去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那種。

跨學科的天才有很多,但獲得兩個不同領域的最高獎項,在兩個不同的領域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的,就只有陳頌一個,而他是個土生土長的夏國人,甚至沒有出國留學過,這極大地反擊了某些詆毀夏國教育水平的人。

其實,獲得過菲獎的物理學家也有,他們也未必就沒有諾獎得主的水平,只是有時候總是缺了點運氣。

比如說提出M理論的物理學家愛德華·威騰就曾經獲得過菲獎,不過因為他的M理論還有許多爭議,也並沒有能夠得到實驗的證明,所以看起來有生之年,他可能和諾獎都不會有什麼緣分了,畢竟想要證明M理論目前還看不到什麼希望的樣子。

也不是沒有一些天生想法和別人不一樣,或者乾脆拿了境外勢力的錢的,在網絡上用各種方法詆毀陳頌。

但現在的陳頌在大多數夏國人眼裏,就是國家的驕傲、民族的驕傲,給他吹彩虹屁才是政治正確,只是質疑的最多被教育一通,要是敢直接詆毀抹黑的,一舉報一個準,民警直接上門□□。

不過所有這些都和陳頌本人沒什麼關係,他正帶着人進行羲和反應堆最後驗收工作。

首先的重中之重,就是安全性能,這也是任何工程都必須排在首位的。

正是這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精神,這麼多年夏國的重大工程項目,才幾乎沒有出過什麼危急人命的事故,不像是隔海相望的某個國家送上天的載人飛行器都已經犧牲過好幾批優秀航天員了。

之後就是反應堆本身的性能,實際上在最後的驗收之前,各小組都已經檢查過很多遍了,驗收工作也確實沒有發現問題,順利完成。

陳頌停下腳步,臉上帶着淡淡的笑容,聲音平穩地說道:「很好,按照原計劃準備點火實驗,第一次點火預計反應堆運行時間30分鐘。」

因為是第一次點火,很多東西可能需要二次調試,所以陳頌定的目標不算很高,這只是一次嘗試。

童一淮聞言笑道:「按照我們的估算,目前的反應堆點火之後可以維持反應的時間應該遠遠超過半個小時。」

陳頌笑看了他一樣,說道:「這是擔心萬一沒有達到預期你們失望,不如把期望值調低一點,維持的時間能久一點自然更好。」

雖然名為點火,但這其實是個習慣性的說法,更準確一點應該是將反應堆的溫度提高到反應的初始溫度,也就是1.5億攝氏度,讓反應堆中的氘和氚發生聚變反應。

反應開始之後陳頌他們其實已經沒有什麼能做的了,只能等待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就連收集數據也有自動化設備,根本輪不到他們操心。

等待聽起來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實際上也確實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

但他們誰都沒有去做別的時間,只是盯着跳動的時間,等待着工作人員反應堆停止工作的彙報。

甚至於,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沒有覺得無聊,過去的每一分一秒,都讓他們緊張萬分。

漫長又快速的半個小時過去了,反應堆還在繼續工作,陳頌他們誰都沒有說話,依然緊緊地盯着屏幕上的時間,他們想要知道這個反應堆能夠維持運行多長時間。

又是半個小時過去了,反應堆還在繼續工作,並且運行平穩,反應堆的各部件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損傷。

每個人都明顯的興奮了起來,已經現在流逝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創造歷史,他們已經超過了世界上現存的任何一個反應堆持續工作的時間。

但羲和反應堆能夠做到的遠遠超過他們的想像,又是一個小時過去了,反應堆中的鏈式反應依然沒有停止的跡象,反應堆也沒有損傷。

這個時候一個研究員突破了滿室的寂靜,小心翼翼地說道:「陳院士,我們在反應堆中填充的燃料只夠維持反應進行兩個小時左右,如果不繼續填充燃料的話,很快反應就會停止。」

陳頌完全沒有他這個年紀的人的激進,聞言沉穩地說道:「不必填充燃料,讓反應自然停止。」

研究員得到了明確指示,大聲應道:「是!」

過了大約幾分鐘的時間,因為燃料耗盡,反應停止,反應堆堆芯的溫度也開始下降。

室內安靜了一會兒,就聽到「嗷」的一聲叫喚,董院士以不像他這個年紀的矯健身手,往遠離朱院士的地方跳了一步,並對朱院士怒目而視:「你掐我幹什麼?!」

朱院士看着自己的手一臉恍惚,「不痛,所以我果然在做夢吧?」

董院士怒而用手裏的文件在朱院士身上重重敲了一記,「廢話!你掐的是我!你當然不痛了!現在痛了嗎?!」

所有人都看着他們,然後不知道是誰開始「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接着所有人都大笑了起來,既是為了平時看起來很嚴肅的兩位院士鬧得這一出,也是為了——他們成功了!

他們興奮地笑鬧,互相擁抱自己的同事,就連董院士和朱院士也抱在了一起,更別提陳頌和童一淮了。

童一淮在陳頌耳邊輕聲說道:「回去給淑離定做一套晚禮服,要藍色的。」

羲和反應堆的外殼塗料就是藍色的。

陳頌也在他耳邊回應,「嗯,假髮要配橘紅色的,太陽的顏色。」

等到最初的那股興奮勁過去,反應堆堆芯的溫度也完全冷卻下來,他們檢查了反應堆的各個部分,它們都經受住了考驗,沒有明顯的損壞。

另外他們為了自產反應消耗的燃料之一的氚而設計的裝置也正常地發揮了作用,在兩個小時的反應過程中,他們收集到了足夠的氚,比反應消耗的還要多了大概7%左右。

雖然並沒有達到最理想的數值,但也足夠了。

和地球上儲量非常巨大的氘不同,氚的儲量可以稱得上稀少,這也是目前的核聚變反應面臨的困難之一,但幸好氚是有辦法製備的。

當然這些年也有一些國家和研究單位嘗試用別的燃料進行核聚變反應,然而氘-氚反應確實是最簡單的,其他原料想要進行核聚變反應所需要的的初始溫度遠高於氘-氚反應,例如普通的氫和硼需要十萬攝氏度的高溫才能發生核聚變反應。

所幸,對陳頌他們來說,現在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看完報告,陳頌說道:「這個消息,可以發出去了。」

這個消息毫無疑問引起了新一輪的轟動,羲和反應堆平穩運行兩個多小時才在燃料耗盡的情況下停止反應,也就是說如果燃料足夠,它完全繼續運行下去。

很多對夏國的可控核聚變研究有所了解的學者和國家都表示震驚且不可思議,羲和反應堆的成功,幾乎說明可控核聚變已經半隻腳踏進了商用領域,但是……這太讓人吃驚。

因為羲和反應堆可是仿星器,而不是托卡馬克裝置。

誰都知道,夏國雖然在托卡馬克裝置上領先世界,但是並沒有仿星器的技術儲備。

尤其是作為仿星器研究的先行者的德國更是一臉懵逼,看看自家的仿星器,再看看發表在自然網站上的簡報,簡直懷疑今天是愚人節。

甚至還有核物理學家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直接說道:「我現在還不敢相信發生了什麼,這好像是在變魔術一樣?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要知道此前夏國從來沒有研究過仿星器。就算那個人是陳,我也以為他最多做出一個和德國人差不多的仿星器來,這已經是我最瘋狂的想像了。

「現在的情況相當於,陳說他要做個核聚變反應堆,然後他的反應堆就可以直接商用了。這太瘋狂了,他好像上帝一樣,無所不能。」

視頻結束的時候,童一淮還把頭埋在陳頌的背上悶笑,笑了好一會兒才輕咳了一聲,說道:「好了,我的上帝,我們該去進行羲和反應堆第二次點火試驗了。」

陳頌哭笑不得,他懷疑自己以後搞不好會被冠上一個類似什麼核能上帝之類的奇怪綽號,就像格羅滕迪克的那個虛空教皇一樣。

但是外號這種東西,大家都知道,是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羲和反應堆前後進行了多次試驗,每一次都圓滿成功,並取得了想要的數據,期間也進行了一些微調整,但總的來說和最開始的成品變化不大。

以羲和反應堆為示範堆,國內開始了核聚變發電站的建造,這就不需要陳頌去操心了。

但陳頌和童一淮以及董院士、朱院士的研究工作沒有到此結束,他們轉移到了保密級別更高的研究所,繼續進行核聚變反應堆的研究。

這次他們研究的目的,是將核聚變反應堆小型化,使之能夠安裝在戰艦或者飛行器上,作為軍艦或者宇宙飛船的動力能源。

如果說核聚變發電站屬於可以交換的商業資源,那麼小型化的核聚變反應堆在有新的能源可以替代之前,則是絕對需要保密的軍事機密。

也是夏國在軍事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在航空航天領域進一步擴大優勢的最大機遇。

陳頌展望未來,由衷地希望,將核聚變反應堆安裝到航天器上的計劃,能夠讓他得到太空游的機會,想來到時候他和童一淮的年紀也不小了,等再大一些可能就真的去不了太空了。

*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就是完結章了!目前預定還有一個跑團的番外,大家如果有別的想看的番外也可以提出來!

順便詢問一下,文案上的兩個預收坑《邪神在無限流釣魚執法》和《我學星際技術上交國家》大家比較想要看哪一個?我也沒有想好開哪一個,猶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跑團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跑團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9章 第119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