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122章

第122章 第122章

◎諸縈浮起了念頭,卻仍舊有些猶豫,因為這個法子,或許對一些人而言,並不夠公平。

……◎

諸縈浮起了念頭,卻仍舊有些猶豫,因為這個法子,或許對一些人而言,並不夠公平。

陳王雖然將成雎逐出陳國,但成雎仍舊是陳國毫無爭議的嫡長公子。若是成雎身居陳王之位,將陳國獻給衛國,便能免去戰亂,也屬名正言順。

諸縈知道,若是自己,甚至是桓珩尋了成雎,他縱使是千般不情願,可困於他固執的君子秉性,也一定會應允的。

但諸縈正是不想如此,這般對成雎太過不公。

成雎對陳王心結以解,他不再怨恨,可同樣也不願再見陳王。貿然將成雎帶至陳國,對成雎來說,便是重新回到過去的痛苦中。

諸縈有許多說辭來勸說成雎,但沒有一樣可以成為理直氣壯傷害成雎的。

她將手中的銅爐賺了個圈,最終還是放下了這個念頭。

這樣於心有愧的事,她做不到。

既然陳國暫時耽擱,諸縈就只能從齊國入手,至於齊國到底應該如何實施,諸縈恐怕還是要親眼看上一看,才能有所決斷。

她瞬移到齊國王宮一處無人的偏僻之地,而後披上隱身的斗篷,在齊國王宮四處查探。

但諸縈沒有在宮人的住處流連,她主要是想瞧一瞧昏聵好色,為了強奪兒媳,不惜把最為出色的兒子遣往邊關,最後事情敗露,人盡皆知,其子羞愧之下拔刀自刎的齊王。

能無恥到這個份上,着實少見,偏偏諸縈從前在衛國的祭祀之禮后,大宴天下諸侯,見着的是先齊王,也就是如今齊王之父。

故而,諸縈是未曾見過這位荒淫的君主的。

諸縈今日特意前來,為的就是能看清楚齊王究竟是不是如捲軸中記載的那般,以及如此昏聵的君王,底下該有多少臣子怨聲載道。

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在不起戰事的情形下,是齊國歸降。

等諸縈好不容易從宮人的口中聽聞了齊王的寢宮,正準備前去時,卻恰好瞧見了一個極為眼熟的人。

是她曾在宋國王畿的岐下之學有數面之緣的藺尚。

諸縈先時只是覺得眼熟,畢竟過去了整整十年,藺尚早已褪去原先的青澀稚嫩,也不再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一說話就會磕磕絆絆的年輕學子了。

他趨於成熟,在與下屬交談時泰然自若,很是沉穩,想來這些年也經了不少歷練。

也是,初相識時藺尚是齊國的王孫,後來齊王薨逝,自然有公子繼位。

依照藺尚在齊國王宮的風光來看,繼位的公子應當就是藺尚的父親了。多年前不受重用,背井離鄉求學的落魄王孫,到了如今,身份已是水漲船高,成了有望爭奪齊國王位的公子了。

或許並不只是公子,諸縈聽見周圍人對藺尚的稱呼,似乎他如今已被立做太子。

出於多年未見的熟悉感,還有諸縈內心的直覺,她下意識的跟上了藺尚。她總覺得藺尚應該在圖謀些什麼,且對他日齊國歸降大有影響。

諸縈一直跟着藺尚與數名臣屬分別入了一處極為偏僻的院落,聽到他們的密謀,諸縈才知曉自己的確沒有白來。

原來,原先那位被奪去妻子,后又因齊王疑心而被逼自刎的公子,正是藺尚一母同胞的親兄長。

後來,齊王出於愧疚,以及對國中臣子們因此事而生的怨憤,為了安撫他們,他才立了藺尚作為太子。

藺尚自知身上的太子之位是如何得來,一直引以為恥,同齊王的關係並不親近,只是加以順服。

而齊王在繼位后,更是荒淫無道,惹得齊國臣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尤其是齊王這些年不遺餘力的同陳國一道發兵,只為攻打衛國,絲毫不顧齊國國內已是民不聊生,不斷徵召將士,為了湊軍糧,連庶民們來年的糧種都已被搶去。

若只是為了征戰殺伐,也就罷了,偏偏齊王只是被陳國的使臣忽悠。而齊王又愛好奢靡,對外窮兵黷武,對內強征民夫修築宮殿。

既有兄長之仇,又有萬民之憂,藺尚只能不斷收攬賢才義士,妄圖宮變,以免他日齊國徹底毀於齊王之手。

諸縈披着隱身斗篷,面對面的聽完這群人商榷出來的計策,微微頷首,畢竟籌謀了那麼久,也算嚴絲合縫。

最為關鍵的是,諸縈在這群臣子中見到了一位熟人。

是她才到這方世界,就遇到過的老道士。

當初她降臨衛國,但鄭國人並不相信,前來衛國的使臣,特意請來了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但世上並無真正的神仙,諸縈卻有遊戲技能,所以很輕易就揭穿了那老道的真實身份。

後來,老道有感於諸縈所言,摒棄自己一身裝神弄鬼的把戲,轉而前往其他諸侯國,意欲以自身的三寸不爛之舌,謀求地位。

諸縈沒想到,原來老道士最後選的竟然是齊國,且看老道士的衣着打扮,還有座次,很顯然,他混得十分好。

可令諸縈驚奇的是,老道士仍舊是原先裝神弄鬼的打扮,看起來仙氣飄然,不似凡人。

但諸縈自認為是有些了解藺尚的,藺尚縱使性格再如何變,也絕對不會和這些裝神弄鬼的人來往。

諸縈是有真手段的人,但老道不是,來會就么些巴西,若真是遊歷天下、見多識廣的人,有些恰好是能知曉這些把戲是怎麼回事的。

而很不巧,藺尚就是其中之一,諸縈曾經和藺尚便聊過這些普通的裝神弄鬼的把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故而,任何人都有可能被老道士忽悠,藺尚卻不會。

那麼如此重要的密謀,為何藺尚會放任老道士一同在此。

諸縈在心間慢慢浮起了一個念頭,除非老道士本就是按藺尚的吩咐做事,老道士的裝神弄鬼不是為了糊弄藺尚,而是為了齊王。

畢竟齊王昏聵,年歲又漸大,為了保命,很有可能會偏信神鬼之言。

害人,有什麼比丹方要來的無聲無息。

雖然諸縈並不願意相信藺尚會從說話都結結巴巴,滿是赤子之心的少年變做這般模樣,但她不得不多想一些。

但或許藺尚沒有真正想害齊王的性命,否則只需命老道士不斷加大丹藥中的毒性,齊王自然便能死去,身為太子的藺尚,也可以名正言順的成為齊王,何至於費此功夫。

想來,老道士蟄伏在齊王身側,只是為了獲得寵信,也好監測其一舉一動。

諸縈沒有立即回回國,接下來的數日,她都在藺尚他們的周圍,暗中出手相助,一直到藺尚兵變成功,真的迫使齊王退位,不得不屈居於王宮之內。

等到諸事皆定時,諸縈從遊戲背包中取出『綠楊陰』進入老道士的夢境。

或者說,時諸縈自己編織了一個夢境,夢境中是諸縈曾在電視中所見過的飄渺仙宮,有身着彩裳的仙子,五色祥雲,以及只能在傳說中見到的瑞獸奇珍。

諸縈端坐在其上,而席位的兩側坐滿了神仙,他們或是威嚴凜冽,或是慈眉善目,或是三頭六臂令人懼怕,或是如神仙妃子溫柔祥和。

在這樣的陣仗之下,老道士又曾親眼見過諸縈,一時間不免嚇得兩股兢兢。

他只瞥見諸縈的大概輪廓,很快就想起了上首坐着的究竟是誰,老道士甚至都不敢細瞧,唯恐冒犯,連忙跪下行禮。

諸縈卻端坐在上首,聲音沉靜漠然的讓老道士起身。

老道士起身後,仍舊低垂著頭,連背都不敢直起,只覺得滿殿皆是威壓,讓他膽戰心驚。

諸縈自然不會寒暄問上一番,作為神明越是簡潔才越不容易露陷。

於是,諸縈繼續用飄渺出塵的聲音,平靜無波的繼續說道:「日有陰晴,月有圓缺,天下分合,皆有其理。

今衛國氣運已起,何必妄造殺孽。

蒲任,吾旨意以下,命汝勸諫齊王,來日可封功德。」

說完,諸縈就坐在上首,揮了揮手。

老道士只覺得身上被一股氣流包圍,很快就陷入無邊的墜落之感。

他猛地蹬了一下腳,嚇得全身一個激靈,老道士的眼睛徑直就睜開了。

直到望見熟悉的床榻,老道士還在喘著粗氣,久久不能平靜。

他原想這或許是個夢,可一切都太過真實,讓老道士不得不多想,就在他思索方才夢境之時,突然察覺到手有異物,伸手一摸,是一顆足有一整個手掌大的桃子。

老道士這才想起來,在被帶至神女殿內之前,他是由一個小童引路的,路上有一桃林,童兒說是一位仙翁摘種的,雖不比王母的蟠桃來的歷害,可對於凡人而言,若是吃下,也可百病全消,延年益壽。

童兒見老道士喜歡,毫不吝嗇的摘了一顆送與他。

老道士本以為是夢,可看見床榻間的桃子,大抵就猜到自己果真前往天宮走了一遭。

此事可不得了,老道士不敢有半分耽擱,連忙起身入宮。

諸縈站在老道士的床邊,看完這一切,不免點了點頭。

夢境是諸縈編造的,桃子自然也是諸縈放的。但也的確不是普通的桃子,而是她從遊戲背包取出的道具,確實有百病全消,延年益壽的能力。

諸縈站在原地,朝着齊國王宮的方向遠遠望去,目光沉靜。

她在心裏默默想到,只希望自己用的辦法能夠奏效,依照她的對藺尚的了解,十餘年的王位尊享,遠不及天下庶民能安居樂業,平安和樂在他心中重要。

只希望藺尚在經過十年分別,與那麼多事情后,本性仍舊未變。

幸運的是,並沒有令諸縈失望。

三日後,齊王昭告天下,歸降衛國。

一時間,在天下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但令這些人驚訝的卻遠不止於此,因為第二日,陳王薨逝了,而繼任陳王之位的,乃是被驅逐出陳國,原先的嫡長公子成雎。

而成雎前腳在靈前繼位,後腳便以陳王的身份,一同昭告,陳國歸降於衛國。

天下間,除了衛國最強大的兩大諸侯國都降了,而齊陳兩國,原先是負隅頑抗,抵抗衛國的主力。

如今兩國皆降,餘下的諸侯國既敵不過衛國的兵力,又被衛王桓珩許以厚利,無奈之下,紛紛投降。

於是,天下間再無四處割捨林立的諸侯國,普天之下,唯有衛土。

桓珩成了這天下唯一的主人。

後來,他又攻打夷族,將輿圖上所能見到的所有土地,草原也好,荒漠也罷,悉數成為衛土。

他開創了一個極為偉大的王朝,使天下一統,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

而桓珩也允諾了當日對諸縈所言,召來當世大賢廉思老先生,教化天下庶民,凡是衛土所在,必有學堂。

庶民子弟亦可入學,不僅如此,及至後來,桓珩甚至允許女子入學,凡是女子能被選入學堂,親眷受益,可予錢糧。

因為有諸縈坐鎮,無人敢質疑,說些牝雞司晨的蠢話。

故而,女子亦可入男子一般,為官指掌政事。

而衛國不但國土龐大,商貿亦是繁華。因為有諸縈帶回來的糧種,尋常百姓不再輕易陷入災荒,大多能溫飽。

正是因此,衛國並不過分抑商,後來的郢城繁華喧鬧為天下之最,夜無宵禁,燈市熱鬧。

商道繁盛,工坊自然也就開往天下各處,不論男女,皆可以此賺取錢幣,風氣開放,女子地位日漸升高。

而某些工坊,則只收攬身有殘疾者,工錢如常,供起溫飽起居。

後來,衛國的錢庫愈發充裕,桓珩便下令,建造濟慈堂,凡為失怙失恃的幼兒,失親孤寡的老者,皆可入濟慈堂,由天下供奉。

待到天下平定,庶民百姓們皆安居樂業,海晏河清,一派欣欣向榮之景后,諸縈神女又傳桓珩造船之法。

後來,衛國的將士們,遠渡重洋,開疆闢土,此方天地,無不插著衛國的旗幟,站着衛國的臣民。

世間一統,此為亘古未有!

而隨着輿圖上最後一塊土地插上衛國玄色的威武旗幟之後,衛王桓珩,終究是抵不過歲月的侵襲,他卧於床榻之上,身上蓋着薄被,聽着將士傳回的捷報,闔然閉目。

這位功勛卓著的偉大君王,終究是離世了。

但他帶來的榮光卻永遠籠罩着這片天地,凡有人跡之處,無不歸屬衛土,無不尊仰衛朝的開國帝王桓珩。

而諸縈,更是成為這個世界的神話,她的廟宇遍佈天下,關於她的事迹無人不曉。

她是天下人的神,凡有嬰孩出身,必拜神女諸縈,若結兩性之好,須得於諸縈廟前占卜,若入醫道,必先跪拜神女諸縈,而若身死,則祈求神女諸縈帶走亡故之人的魂魄。

無論生老病死,皆與神女諸縈相關。

而關於神女諸縈的傳說卻遠不止於此……

但所有人皆知曉,神女諸縈創下了無與倫比的繁華,授予天下最珍貴的糧種,與數不盡的良物造法,乃是當之無愧的天下之組,百業之師。

無人不敬,無人不仰。

即便千年後,衛王朝徹底覆滅,天下陷入新的分割,又不斷分分合合,她的名字,依然被傳唱,是最為源遠流長,令人崇敬的神明。

作者有話說:

正文完!

接下來就是寫番外了,番外應該是不定時更新,暫定有宋王番外(不能和女主在一起)、桓珩番外、女主現代番外

(不按照固定順序)

還有就是,非常非常感謝一直以來追文的讀者小天使們,真的非常謝謝你們。

我更文的習慣不太好,總是斷更,之前因為心態問題,差點心灰意冷棄坑,真的謝謝你們一直都在,我才能堅持下來。

之前我總是斷更,對不起!

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陪伴,讓我能把這本文寫完,是因為大家的追更,讀者小天使們的包容,才讓我有更文的勇氣。

我一直都在懷疑自己,覺得自己寫的不好,總覺得自己崩文了(雖然到現在可能寫的還是不太好),但因為有你們的鼓勵,我才能堅持。

真的,非常非常謝謝!

這本正文完結了,希望我們下本還有機會能遇到,下次開文,我也會更有經驗,盡量存稿發文,給大家好的閱讀體驗。

也祝願所有的讀者,在生活中能事事順心,平安喜樂!感謝在2022-07-2917:16:38~2022-08-0100:24:1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不語言說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笨妞124瓶;郎君弱冠20瓶;北冥有魚5瓶;smile?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靠仙女人設,縱橫諸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我靠仙女人設,縱橫諸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2章 第122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