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114章

第114章 第114章

◎遠在海外的諸縈,有一瞬的恍惚,但很快就被旁邊的孩童吸引了注意力。

她一來……◎

遠在海外的諸縈,有一瞬的恍惚,但很快就被旁邊的孩童吸引了注意力。

她一來到這裏,就發現這裏正發生瘟疫。

因為瘟疫並不會傷害到她,加上她因為出現的方式特別,雖然兩邊語言不通,但也仍舊被這裏的人當做了神靈。

許是原先在衛國假扮神女有了習慣,眼見這裏的人陷入困苦,她猶豫了許久,還是決定留下來,幫他們渡過這個難關。

或許時因為時代不同,歷史不同,諸縈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如今到底是在海外的哪一處,但這些人生活在叢林密佈之中,活的甚至比不上諸侯國中的庶民。

至少在她來到這個時代之前,諸侯國的庶民就已有可以蔽體的衣物,掌握著耕種技術,有許多輔助的農具,亦有錢幣等物。

但她來的這個地方,人們大多用獸皮與樹葉遮羞,女子來經時,則隨意留下,再用樹葉枝木刮除乾淨。

他們甚至連保存火種的方法都不曾知曉。

如若按照真實的歷史發展,即便是海外,也應該有足以媲美諸侯國發展的文明。諸縈猜測,她應該是運氣不好,所以到了一個文明還未能發展起來的地方。

猶豫再三,她還是決定留下來,幫他們度過這最為艱難、連野獸都能對他們造成威脅的時期。

至少教會他們如何織布,耕種作物,蓄養家禽,並且建造屋宇。

而剛剛,則是一位得了重病的孩童,被父母帶至她的祭壇前,希望能得到神女的賜福。

諸縈也是在那時候感覺到了心神恍惚,她隱隱覺得是發生了什麼事,但卻又說不清楚這樣的緣由。

直到重新蘇醒的孩童引起了她的注意力,她一邊按捺下心神,一邊想到自己或許可以命人再去監督他們建的屋舍是否出了問題。

諸縈望着翠綠高聳的樹林,以及明媚的驕陽陷入了沉思。

她不會知道,此時此刻,是另一個國家的消亡。

有數百載底蘊的宋國,無聲的消失在歷史中,而它的都城被烽火圍繞,只能看見遮天蔽日的灰暗,無數的人投繯自縊、齊齊沉於水中,他們以性命祭奠自己的國家。

當陳軍進入都城內時,見到的便是這樣震撼的場面。

哪怕陳國的將士們久經沙場,也極少見到這樣的一幕。說到底,他們也不是沒幹過吞併一個諸侯國,使其徹底覆滅的事,但那些諸侯國大抵只是小諸侯國,沒有這樣宏偉的信念。

大多是攻破小國的都城,俘獲原先的貴族宗室,使多數人淪為奴隸。

至於那些強勁的國家,可以逐步蠶食,卻很難真正的覆滅,因為彼此間利益權衡。

而宋國,卻彷彿是幾大諸侯國心照不宣的一件事。

在所有人的默許下,綿延數百年的宋國,覆滅了。

它的覆滅,並沒能帶來短暫的平靜,而是直接令所有的諸侯國陷入交戰的狀態,彼此攻伐,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更為龐大且殘忍。

這些國家,也不再講究什麼師出有名,戰爭只為了吞併其他國家的土地。

宋國的滅亡,似乎帶走了這個時代最後的禮義廉恥。

值得慶幸的是,陳王雖然遷怒於宋國,但並未對宋王有所為難,他甚至有些欽佩宋王,一個能在泥沼中延緩宋國衰亡的君主。

最為難得的是,宋王訾玢不像前幾任宋王一般,一心只顧苟且偷安,懦弱無能,在所謂的天子名號下蜷縮。

然而甚為可惜,宋王接手的宋國太過殘敗了,其他的諸侯國也未能給予宋王足夠的時間。

面對這樣生時仁義,死時氣節的人,不論時為了私心,還是為了不落人口舌,陳王都必須好好的將宋王的屍首下葬。

好在歷任宋王登位之後,都會修葺自己死後的陵寢,訾玢自然也不例外。

當然,作為一位尚且年輕的君主,宋王的陵寢只修了一半。但陳王並不可能耗費大量的錢幣,位宋王將陵寢修好。

哪怕陳王再賞識宋王也不可能。

所以陳王命人倉促的將原本的陵寢修葺了一番,便命人將宋王的屍首下葬。

再安葬宋王的時候,陳王還是給了宋王應有的體面,棺槨玉器,一應俱全,雖然本就是從宋國的土地上搜刮的。

毫無疑問,為宋王收斂屍首的人,發現了宋王藏在袖中木梳,這幾乎是他一身威嚴、合乎禮儀的衣裳與配飾中,唯一的異數了。

出於謹慎,這把木梳被不斷呈上,直至到了陳王的面前。

陳王四十許的年紀,正值盛年與暮年之間,但行事豪邁威武,很有國君的氣度。

他收到底下人呈上來的木梳,絲毫不覺得有異,反而同其他臣子調侃起故去的宋王。

「世人皆知宋王一生未有姬妾,寡人還道是否有甚難言之隱,原來是有痴慕的女子。

哈哈哈哈,也不知是何等人物,才引得堂堂宋王終生不娶?」

陳王對左右侍候的人笑言之後,倒也不曾為難,而是命人將木梳置於宋王的棺槨之內,也好全了宋王的一番痴心。

但心有大業的陳王,對於這樣的兒女情長,向來是鄙夷的,正如同他對自己的親生兒子成雎,也一向苛求。

甚至不惜立下阮延君這個靶子,處處逼迫成雎,成雎伴讀被陷害而死,更是在陳王的默許之下。

若不是因為陳王,誰又敢真的對身為嫡長公子的成雎下手呢?

陳王一口飲盡青銅爵中的美酒,像是想起了什麼,順口朝侍候的寺人問了句,「還未尋到成雎的下落嗎?」

寺人聽到陳王的花,忍不住將腰彎到了最低,小心翼翼地回答,「回王上,未曾尋到成雎公子的下落。」

陳王有些心煩的揮了揮手,示意寺人不必再說。

他當初是為了歷練成雎,未能料到,成雎竟然資源被驅逐出母國,甚至在後來不見蹤跡,任憑他排除多少人,也得不到回應。

陳王又怎能料到,成雎會在因緣際會之下,被神女救下,又被桓珩重用,並改了名字。

然而,很快陳王就不必因此而煩心了。

不是因為陳王找到了成雎,而是因為他有了更煩心之事。

或許世間真的有公道,這些時日來,為了抵抗陳國的軍隊,宋國死傷無數,雖然他們最終進入了都城,也搬走了宋國傳承數百年,代表身份的禮器九鼎,但在陳國人趾高氣昂之時,瘟疫無聲的從陳國軍隊開始蔓延。

慢慢的,便連陳國的國內,都開始盛行瘟疫,家家掛起了白帆,就如同不久前的宋國那樣。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7-1900:22:36~2022-07-2001:09:1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墨染青衣顏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顧商、墨染青衣顏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靠仙女人設,縱橫諸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我靠仙女人設,縱橫諸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4章 第114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