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回 沿着陳勝同志的路線奮勇前進

第05回 沿着陳勝同志的路線奮勇前進

游士張耳、陳餘忽悠武臣時有句話說對了,在陳勝的隊伍與秦軍拼死拼活的時候,有好幾支隊伍躲在後面悶聲發大財,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項梁、項羽叔侄領導的隊伍。

項梁是秦朝下相(今江蘇宿遷)人。他的父親就是前面提到的原楚國著名大將項燕,項燕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被秦國名將王翦打敗身死。

項家在原楚國世代為將,因戰功顯赫,被封於項(今河南沈丘),從此以後,他們這一族就改姓為項,成為楚國的貴族。

楚國存在的時候,項家可謂風光無限,享盡了榮華富貴,可一眨眼楚國被秦國給滅了,項家瞬間成了前朝的反動階級,是被絞殺的對象,這倒霉的時光讓項梁給趕上了。

坐以待斃從來不是項梁的選項,他帶着侄子項籍(名羽,就是後來聞名天下的楚霸王項羽)逃到櫟陽(今陝西臨潼北)。

櫟陽離咸陽很近,幾乎在秦王朝的眼皮底下,項梁卻認為這地方很安全,用古人的話說這叫「置之死地而後生」,用現在人的話說這叫「燈下黑」。

再安全的地方也架不住項梁這個惹禍精的鬧騰,你說你都成逃犯了,還不安生待着,因罪案牽連被櫟陽縣逮捕入獄(估計是參與了類似傳銷組織一類的犯罪團伙兒)。

還好項梁交友甚廣,跟蘄縣獄掾(讀yuan,秦時管監獄的官吏)曹咎是鐵哥們兒,找人請曹咎給櫟陽縣獄掾司馬欣寫了封求情信,看在同是獄掾的份兒上,司馬欣賣給曹咎個面子,把項梁給放了。

但項梁這哥們兒是打定主意不想安生下去,不久后又殺了人。這次估計誰說情也不好使,那就逃吧。於是帶着項羽逃到幾千裏外的吳中(今江蘇省南部蘇州一帶),項梁再也不敢跟秦王朝玩燈下黑的把戲,現在是躲得越遠越好。

這回徹底安生下來了,趁閑咱再說說項羽。

項羽作為武將世家的子孫,繼承了家族的血統,生得高大威猛,力氣出奇地大,能輕鬆地舉起大鼎(大約幾百到一千斤重)。這力氣要是擱現在,那絕對是好搬運工,是港口、碼頭最稀缺的人才。

項羽小時候不愛學習,項梁教他寫字,學半途就不學了。文的不成,那就教他劍術吧。劍術學到半途又不學了,這讓項梁很生氣。項羽卻說:「學寫字會寫個姓名就行了,練劍也只能敵住一個人,不值得學。」

這是什麼倒霉孩子?這是氣死人的主兒啊。項梁氣得七竅生煙,但項羽下一句話又讓項梁高興起來。項羽說:「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

著哇!項梁一陣狂喜,這不就是兵法嘛!這可是我們項家的老本行。

於是項梁開始教授項羽學習兵法。剛開始學時,項羽還有三分鐘的熱乎勁,等了解了兵法的大意后,他又沒興趣學了。

項梁長嘆一口氣,愛咋地咋地吧,將來憑他那一把力氣估計也餓不死。

當時吳中有很多能人,但跟項梁相比,卻要差上一些,所以項梁在吳中很快就有了聲望。每當吳中有大規模的徭役或大的喪葬事宜,都請項梁做主持人。

項梁在主持這些事宜時,常用兵法來調度賓客及參與活動的青年,藉此來了解這些人的才能。能把兵法用到喪葬活動上,項梁可算做是古今中外第一人。

秦始皇遊覽會稽郡(今長江下游江南一帶)渡浙江時,項梁帶着項羽一起去觀看,項羽指著秦始皇的轎子說「那傢伙,我可以取代他!」(彼可取而代也《史記》)嚇得項梁趕忙捂住他的嘴吧:「不要胡說,那是要滿門抄斬的。」

項羽說這話時,頗有王者氣勢,這讓項梁覺得他很不一般。其實項羽就是懶點兒,不愛學習,平時處理事情還是很有一些才氣的,再加上力大無窮,無論遇上什麼拳術、劍術,他一拳下去對方統統都得趴下,所以吳中的青少年都很怕他。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舉眾造反,全國各地的百姓紛紛響應,眼看義軍勢力越來越大,各類投機者都藏在暗處等待時機,好趁亂插上一腳分上一杯羹,會稽郡守殷通就是這些投機者中的一員。

在這一年的九月,殷通找到項梁對他說:「大江以西全都在造反,這是上天要滅亡秦王朝的時候啊。做事情佔先一步就能控制別人,落後一步就要被別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讓你和桓楚統領軍隊。」

桓楚是誰?這哥們兒和項梁一樣,也是一個被通輯的逃犯。殷通為什麼要請兩個逃犯來統領軍隊?這是他的一點小心思。如果秦王朝倒台了,他說不定就能借這兩個逃犯成就大事。如果造反失敗了,他可以把罪過推到兩個逃犯的身上,反正在政府眼中逃犯天生就不會幹什麼好營生。

殷通的小心思項梁一看就破。項梁假意應承下來,對殷通說:「桓楚現在逃進深山大澤,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裏,項羽是他唯一的好朋友,只有項羽知道他在哪裏,把項羽找過來問問唄。」

殷通不知是計,立即呼喚項羽進來。項羽先前按項梁的吩咐,身佩寶劍正在外面等著,聽到呼喚進入大廳。

項梁也不廢話,沖項羽喊道:「可以動手了。」項羽手起劍落,將殷通的腦袋砍了下來。

項梁手裏提着殷通的腦袋,身上掛着郡守的官印沖了出來。郡守府一下子就亂了,混亂之中如果應付不好,項梁叔侄很可能被亂刃分屍。

就在這時,項羽第一次展示出他那舉世無雙的威猛之姿,一口寶劍無人抵擋得住,無論什麼兵器碰上就飛。

項羽一口氣殺了一百多人,剩下的全都趴在地上不敢動彈。

項梁召集原先在吳中結交的豪強官吏,向他們做了一通造反動員,於是就在吳中起兵反秦了。

項梁派人去接收吳中轄下各縣,共得到精兵八千,又部署郡中豪傑分別任校尉、候、司馬等職,他自己做了會稽郡守,項羽做了副將,然後去巡行佔領下屬各縣。

這個時候,正趕上陳勝派召平去收服廣陵(今江蘇揚州一帶)。

召平本身就是廣陵人,或許是陳勝覺得老鄉見老鄉就算不能兩眼淚汪汪,起碼話會好說些,所以才派他去。

召平到了廣陵,人家根本就不買這老鄉的賬,拒絕加入陳勝的陣營。

召平正在想轍的時候,聽到陳勝戰敗撤退的消息。他估摸秦軍很快就會攻到,急忙渡過長江奔吳中去找項梁。

見到項梁后,召平假託陳勝的命令,拜項梁為楚王的上柱國。

這對項梁來說,簡直是瞌睡遇上個枕頭,幸福來得太突然了。

項梁為什麼這麼高興?因為他是靠武力征服會稽郡的,目前正擔心人心不穩,陳勝的一紙命令下來,這回他師出有名了。

畢竟人家陳勝不是一般人,用現在的話說那是超級網紅人物,全國老百姓都稱他為陳王,造反的隊伍都打他的旗號。

現在網紅老大陳勝任命他為上柱國,這是軍事的最高長官,有了這官銜,那他的一切行動就成了是按陳王的旨意辦事,這樣一來,原先不服氣的造反派也都服氣了。

召平說,你先別忙着高興,還有事兒要你辦。目前長江以東地區已經平定,趕快帶兵西進攻擊秦軍去。(西邊章邯那隻大老虎連陳勝都趕跑了,你以為上柱國是那麼好當的?)

項梁也明白拿人好處得替人辦事兒的道理,所以領命后帶着八千人渡過長江向西進軍。

渡江后,項梁覺得有點兒底虛,章邯有幾十萬的軍隊,我這八千人,別做了打狗的肉包子啊。

這時候項梁聽說陳嬰在東陽縣(浙江金華一帶)拉起一支起義軍,於是就想拉他下水。

項梁派使者到東陽面見陳嬰,建議陳嬰跟項梁一起組成友軍進攻秦軍。

誰知這陳嬰兄弟太好說話了,不但答應跟項梁一起攻擊秦軍,而且直接投靠項梁麾下歸項梁領導。

項梁的腦袋有點兒暈,老子這幾天總被餡餅砸到,難道老子天生是當大王的命?

說起陳嬰這哥們兒,確實有點兒特別。平時做事老老實實,一團和氣,人緣特別好。就這樣一個老好人,不知怎麼就在縣政府弄了個令史(縣令屬吏)的差事,極有可能是背後向縣令行了賄。

當了政府官員以後,他仍然是一副老好人的做派,每天晃晃悠悠的,啥事兒也不幹。

如果擱現在,那就是一個懶政惰政的官兒,但在秦末反而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為什麼會這樣?道理很簡單,懶點兒總比那些每天給人做外科手術的勤快官好吧?

陳勝起義后,東陽縣的年輕人聯合起來把縣令給殺了,聚集了幾千人響應陳勝扯起造反大旗。

這幾千人總得有個頭兒吧,可選來選去沒找到個合適的。因為這幫造反的都是貧民階層的子弟,和葛嬰一樣,都有點小農意識,在他們的心目中當頭兒的總得有個象樣點兒的出身。

那就在當官的人中選吧,縣令已經殺了,這個不算,剩下的瞅來瞅去就看着陳嬰順眼,那就請他當頭兒吧。

陳嬰的腦袋有點兒暈,但和項梁不一樣,不是被餡餅砸暈的,而是覺得自己擔不起這個重任。平時在衙門裏混個日子還行,就憑這幾千人造反?那可是要真刀真槍真砍真殺!快饒了我吧,我這小心肝兒可經不起這份兒折騰。

貧民子弟們說,你就別端著了,還謙虛個啥?我們不扶牆就服你,這頭兒你是當定了。陳嬰幾乎是被綁架著當了他們的頭領。

陳嬰往前頭兒一站,百姓一看政府官員都挑頭兒造反了,我們還等什麼?呼啦一下在縣中聚集了兩萬多人參加義軍。

隊伍都這麼大了,可以算是一方諸侯了,於是眾人勸陳嬰稱王。

陳嬰的頭又一次暈了,這次真的是被餡餅砸暈的。這是祖墳冒青煙了,幸福來得也太快了吧?以後老好人也不用當了,爺都稱王了,那還不是一呼百應,再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了。

就在陳嬰腦袋暈乎乎的時候,他的母親給了他當頭棒喝。

他母親說:「孩兒啊,自打我嫁到你們陳家就知道,你們祖輩都跟你一個德行,窩窩囊囊的,沒有一個成大氣候的。就你那窩囊樣兒,快別得瑟了,能謀個富貴就不錯了,還稱什麼王?你哪兒有那個命!天上掉餡餅是好事兒,但那也得看餡餅有多大啊。你這餡餅也太大個兒了,就算砸不死你也能捂死你。要我說啊,快找個能人歸服(傍大款),如果事成了,起碼能封個侯,如果失敗了也有上頭兒頂着不是。」

陳勝如果有這麼個媽勸導他,別急著稱王,有了名氣以後找個大款傍上(項羽、劉邦都可以傍),起碼能多活幾年。要不怎麼會說「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明事理的媽」呢?

陳嬰聽取了他母親的意見,堅持不稱王。

這時正趕上項梁的使者到了,陳嬰查了下項梁的家譜,心裏有底了。他對手下的義軍說:「項家在楚國世世代代都做大將,是楚國的名門貴族。目前我們要起義成大事,非得靠項家不可。現在項家的使者來了,如果我們投靠了項家,滅亡秦王朝就確定無疑了。」

本來這些造反派選陳嬰當頭兒,就是想弄個體面點兒的領導。相比之下項家可比陳嬰體面多了,哪兒有不應之理?於是陳嬰帶領這兩萬多人加入了項家軍。

項梁帶領這些人一路北上渡過淮河,途中又有黥布(又稱英布)、蒲將軍兩路人馬前來投奔。等到了下邳(pi讀批,今江蘇睢寧北)時,兵力已達六七萬人。

(註:關於蒲將軍這個人,歷史上說法很多,因做過許多惡事,所以歷史不留其名,稱蒲將軍。一說蒲將軍是英布的別稱,這說法佔不住腳;另一說蒲將軍別名陳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老莊說劉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老莊說劉邦
上一章下一章

第05回 沿着陳勝同志的路線奮勇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