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瘟疫

第一百五十一章 瘟疫

禁中,郭宗誼踩着初秋斜陽疾行,路上來往內侍、宮娥們見到他,紛紛下拜行禮,待他走遠又三五聚攏,低聲討論:「殿下這是遇到什麼大喜事了,某在宮中久侍滋德殿,可從未見殿下如此作態。」

幾名宦官宮娥連聲附和,他們近來與郭宗誼接觸頗多,宮裏的人都知道,這平了荊楚的小殿下年紀不大,但少年老成,氣度從容,舉止得體,從未發過怒,也不曾露過喜。

今日難得窺見他少年心性,都覺得新鮮,少不了要議論一陣子。

下人們的小動作,自是沒能瞞過郭宗誼,他也不以為意,宮中規矩森嚴,生活壓抑,丁點小事都能湊成個熱鬧,苦中作樂罷了。

入得滋德殿,郭宗誼心緒已平,見郭威、郭榮俱在,正與幾位臣僚議事,他忙拱手行禮:「臣郭宗誼,拜見陛下、晉王。」

郭威聞稟,面色一喜:「平身,看座。」

「謝陛下。」

郭宗誼全了禮,居東班末席的王溥忙讓出位子,郭宗誼沖他和煦一笑,卻未去坐。

郭威見狀,擱下手中文牘,詢問道:「誼哥兒去而復返,可是有事?」

郭宗誼頷首:「是有一事,不過是家事。」

郭威輕瞪了他一眼:「那便稍後再說,朕在議事呢。」

郭宗誼可不願等,門外的李榖還在等着他呢,想着,他連忙朝郭榮使了個眼色,郭榮心領神會,起身道:「誼哥兒應是來找臣的,臣領他去偏殿細說。」

郭威頭也沒抬,揮揮手示意二人下去。

「謝陛下。」

父子二人來至偏殿,郭榮不悅道:「有屁快放,為父還有國事治理。」

他這是在指摘郭宗誼不懂事,當着群臣的面兒拿家事相擾,郭宗誼略有不滿,還陰陽自己兒子,當下便反問道:「兒的婚事可算是國事?」

郭榮一聽,來了興緻,連連點頭:「自然算的,你阿翁方才還私下裏問過李相呢,你可決定了,要娶李俞?」

郭宗誼鄭重點頭,走近兩步,擔憂道:「可阿翁的身體……且郊祭在即,現在去提親,日子怕是會撞上。」

依禮,訂親后,百日內需成親,郭宗誼若現在提親,時間上會與郊祭衝突,南郊祭天乃是國典,未來朝廷的大半精力都會放在此事上,他成親亦是大典,禮部怕是騰不出手來給他辦婚禮。

可若現在不提,郭威如歷史上在明年正月駕崩,大孝三年,他的婚事就只能等到三年後了。

郭榮卻笑着擺手:「不必擔心,現已是九月,你成親,從納採到臨軒,少說也要月餘光景,屆時便近十一月,而南郊祭禮在來年正月初一,年節一過,朝廷就會張羅著給你辦婚禮,百日內,肯定來得及。」

說着,又拍拍兒子肩頭:「至於你阿翁龍體,應能撐個一年半載,說不定經你喜事一衝,又續上幾年,抱重孫都沒問題。」

郭宗誼沉默,他有苦難言,但他更不願失信於李俞,三五年的時光,他是等得起,但李俞卻不同,她還長郭守誼歲余,今年十六,過了年十七,若不給她一個準信,堂堂宰臣的嫡長孫女兒,三五年後便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

糾結一陣,郭宗誼把心一橫,便先訂下又能如何?

此事本就難兩全,與其庸人自擾,不如順其自然,先把婚事訂下,後面見招拆招。

男子漢大丈夫,哪能讓女兒家代他受苦?

想定,郭宗誼點頭道:「婚姻大事,全憑阿耶做主。」

郭榮哈哈大笑:「你能有如此大局觀,我很欣慰,不過此事還得稟告你阿翁才行,你在此稍候。」

言罷,便邁開四方步,往正殿走去,不久,進來個小黃門,細著嗓子躬身道:「殿下,陛下請您移步正殿。」

「善。」郭宗誼頷首,隨着小黃門又入滋德正殿。

此時殿中,便只剩郭威、郭榮父子,祖孫三人在一塊,氣氛隨意許多。

郭威見自家孫兒進來,連忙沖他招招手:「誼哥兒,快來快來,聽說你中意李榖家的孫女兒,要娶她?」

郭宗誼大窘,撇撇嘴,這不是明知故問嗎?東京的高門圈子裏,誰不知道他與李俞郎有情妾有意,已暗許終身。

郭威見郭宗誼神態,大感有趣,繼續怡弄:「可是阿翁卻不屬意李俞,我覺得故齊王高行周有一孫女兒,姿容秀麗,溫良淑恭,與你正是良配。」

郭宗誼沒聽出郭威調侃之意,當下皺眉道:「孫兒與高家孫女不熟。」

高行周的這個孫女兒他也時常見到,年齡與他相彷,是個美人胚子,但見到他總是臉紅,羞得話都說不全,沒有李俞來得大方。

郭威嘿嘿一笑:「那陳王安審琦的幼女如何?還有何福進的孫女兒、田敏的孫女兒,這可是個才女啊,還有淮南李璟、西蜀孟昶、吳越的錢弘俶都想送女兒給你作妃子。」

見郭威越說越離譜,郭宗誼不免惱火,他咬牙道:「孫兒的正妃,只能是李俞!」

言下之意,是這些人若非要他娶,也只能當側妃。

郭威見他生惱,便不再撩撥,哈哈長笑:「近來宮裏都言你少年老成,沒有年輕人的活潑,我還總在擔心,今日來看,你是有性子的。」

郭宗誼這才明白自己被耍了,當下哼哼幾聲,瞪了郭威一眼。

郭威也未在意,招郭宗誼到跟前,滿臉疼愛撫其背,溫言道:「我得子孫如此,江山可旺百年,你想娶誰便娶誰,不用考慮朝局,咱有這個底氣!」

郭宗誼聞言心中感動,拱手道:「謝阿翁、阿耶成全。」

他深知,這一代的底氣,是來自前幾代的犧牲。

此事議定,郭宗誼便欲離開,畢竟李榖一把老骨頭了,還在宮門外等着他的消息,但郭威卻將其留了下來,丟出十來本奏章,說道:「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是京畿、荊襄、河北三地上報,言治下已有瘟疫肆虐,我算了算,死者已近萬人。」

郭宗誼聞言,心裏咯噔一下,將李榖拋之腦後,他攬過奏章,一道道翻閱,閱畢,郭宗誼嘆道:「從奏表上推測,因疫而死的一萬人,當有半數是無病之民。」

「不錯。」郭榮接過話,接着說道:「一村有疫,往往圈禁全村,若能醫則醫,若傳染嚴重,則不分病健,屠盡全村,烈火焚屍,以免瘟疫失控外溢。」

自古以來,這是控制瘟疫常用的辦法,沒人覺得錯,便是郭威、郭榮,也只是憐惜一番,便揭過這一章去,但郭宗誼仍有疑慮。

他問道:「嚴不嚴重,是醫家說了算,還是官兒說了算?」

「自然是當地主政官兒!」郭榮答道。

郭宗誼又問:「那若有官兒貪財,借瘟疫之事,屠殺平民,斂財佔地,又該如何防範?」

「這……」郭榮語滯,郭威也是蹙眉不語。

他們長於民間,深知郭宗誼此話不是危言聳聽,若真有那黑了心腸,不畏上蒼的官兒,借瘟疫橫徵暴斂,那朝廷也是無計可施。

郭宗誼見他們沉默不言,便建議道:「孫兒以為,治瘟,當以醫家為主,地方官配合,如此才能保證那烈焰之下,沒有冤死的魂。」

郭威與郭榮聞言,對望一眼,面色俱有遲疑,醫家畢竟不是朝廷命官,他們可不敢放權,出點意外,便能引出大禍來。

郭宗誼略作思量,又建言道:「也可遣御醫去各地主持治疫之事,各地官員、醫者配合。」

御醫雖也是官兒,但畢竟是懂醫術的,比那些地方官,尤其是大字不識,辦事粗暴,喜歡一刀切的武官,在治疫一事上要強。

而不幸的是,除荊襄外,地方上,尤其是基層縣鄉,多是武官做主。

京畿還好,那王殷節制的河北,幾乎全是武人執政,連個鎮將都敢插手縣令的事務。

郭威聽完,思索一番,頷首道:「便依誼哥兒所言,遣御醫下去治疫,再命皇城司派些人手,查查有無官員支屬,在瘟疫過後大量買田。」

「唯。」郭榮領命,又問道:「除醫家外,是否讓各地道人也攘助一二?」

道與佛不同,多靠行醫來傳教,便是許多學子,也都會幾手醫術,不為名相,便為名醫,這是讀書人的一大抱負。

郭榮雖號令不動天下的讀書人,但他身為功德使,一紙詔令下去,那些道士可不敢不聽。

郭威想清楚其中關竅,便點頭道:「你看着辦吧,他們願意,自然可以,不願意也不必強迫。」

郭榮欣然領命,郭宗誼良心這才稍安,便與郭榮一道,請告回府。

出了殿門,郭宗誼便先行一步,小跑着往宮外跑,至皇城門處,四下尋找,卻沒見李榖的人影。

郭宗誼只好喚來宮門值守的衛兵,詢問道:「李相呢?」

「稟殿下,李相已回府多時。」衛兵老實答道。

郭宗誼恍然,這老倌兒壓根沒有等他的意思,白害他自滋德殿,一路跑到皇城門口。

當下心中微惱,想罵兩聲出出氣兒,可話到嘴邊,又生生咽了回去,畢竟李榖現在也是他的祖父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制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制周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一章 瘟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