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端平入洛

宋理宗端平入洛

(宋朝臨安地點-皇宮大殿。南宋帝王,眾文武官員。)

旁白:端平元年的正月初十,宋蒙聯軍攻破蔡州,金哀宗自縊,金國滅亡。滅金后宋蒙聯軍各自撤退。金哀宗的遺骨運回臨安,南宋君臣舉行了盛大的儀式來慶祝宋金世仇了結。

宋理宗:金人已滅,蒙古兵撤黃河以北,河南空虛,朕決定擇日出兵收復失地

右丞相兼樞密使鄭清之:出兵順應天時。今金仇已報,實該立即揮師北上收復我大宋國土,遲則生變

參知政事喬行簡:出師非止一途,邊面遼闊,陛下之將,足當一面者幾人?勇而斗者幾人?智而善謀者幾人?陛下之兵,能戰者有幾萬?分道而取汴京,洛陽者幾萬?留屯而守淮河,襄陽者又有幾萬?此時發兵臣以為不可

范參議官邱岳:喬參知所言極是。蒙古乃興起之敵,氣盛鋒銳,怎肯將所得之地讓之他人?我師若往,蒙古必然突至,況且千里長驅以爭空城,前後不濟,如之奈何?

淮西總領吳潛:河南取之雖易,守之則難,兵戎之資,花費巨大!況人民早已窮苦不堪,長而已久勢必造反,北伐之事,請再商議

史嵩之:臣駐守荊襄一帶,連年飢謹,再無力承擔糧草供給。河南連年兵禍,要在當地獲得補給已無可能。況我軍沒有騎兵,機動力有限,即使收復潼關黃河以南后,至少要用十五萬百戰精銳之師來防禦漫長的黃河防線,人力物資嚴重匱乏,實在不宜出兵,請皇上三思

淮西運判杜杲:皇上,臣備員邊郡時,切見淮河兩岸旱災蝗蟲連歲,調發無度,輦運不時,生聚蕭條,難任徵發。中原板蕩,多年不耕,無糧可因。千里饋運,士不宿飽,若空虛內部,移南以實北,腹心之地,豈不讓人憂慮?

參知政事喬行簡:今南方尚未得到完全開發,方臘起義宋金之戰,早已滿目瘡痍,人口驟減,草莽之寇多竄伏山谷,窺伺田裏,倘若朝廷有事於北方,其勢不能以相及,焉能不動其奸心?臣恐北方未可圖,而南方已先騷動矣!

淮西總領吳潛:用兵收復河南不可輕易。以金人既滅,應與蒙古為鄰,法當以和為形,以守為實,以戰為應。倘若兵事一開,調度浸廣,百姓狼狽,死者枕籍。

知官告院張煜:蒙古非金仇可比,當選將,練兵,儲財,積粟,應自固吾圉,來日方好北伐

右丞相兼樞密使鄭清之:今我朝將士志氣高漲,應趁勢出兵。現黃河守備軍均是原金國兵將投降蒙古而改編的漢軍,即使兩軍交陣也勢如破竹,潰不成軍,不足為懼,失此良機實在可惜

眾官員:皇上…

宋理宗:滅金后,朕三次派出使者到河南拜謁祖陵並下詔支持「踞關守河,為堅守計」,當年金人依靠潼關——黃河防線與蒙古作戰二十多年,迫使蒙古借道繞行才能將其殲滅。如今蒙古兵退黃河,此乃天賜良機,我軍只要佔據潼關,堅守黃河,中原可復矣!因顧慮南邊作亂而耽誤時機,中原何日得還?卿等不可複議…,傳朕旨,派淮西制置司軍六萬擇日出兵…

反戰派眾官員:皇上,出兵萬萬不可啊…皇上……

旁白:就這樣一片反對聲中,下詔「求直言」,表示自己要從善如流的宋理宗,還是悍然決定出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臨安英雄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臨安英雄錄
上一章下一章

宋理宗端平入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