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番外

第192章 番外

*

時光流逝,瑞王府在主人離開后搖身一變成為京都博物館,成為大部分來京遊客打卡的最佳之選,來瑞王府走一圈,再喪的人都能精神起來。

在科技發展的飛快的時代,那些保存到現在的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尤其瑞王府保留了當初剛開始發展時留下的各種成果,更是各類研究繞不過去的地方。

除此之外,這瑞王府玄著呢,瑞王府只傳了一代,唯一的主子就是那位讓學者們研究了幾代人都研究不透的愛新覺羅*胤祈,據說來這兒的必須要誇瑞王,不然出門可是要倒霉的。

年輕的解說員帶着小蜜蜂給遊客們講解,附近京都大學和京都博物館有合作,每年能搶到來這裏進行課外實踐名額的都是神人。

「大家看這個碰碰車哈,這可不是一般的碰碰車,這是康熙朝最先進的生產力。」

「在那個橡膠剛剛傳入中國、機械剛剛起步的年代,能把材料做到如此地步離不開當時的科學家們的努力,據傳京郊研究院當年廢棄的材料幾乎填滿整座研究院,最後才做出來最符合需求的成品。」

「為什麼費那麼大勁兒卻只做出來幾輛碰碰車?」

「不不不,這可不只是幾輛碰碰車,這是接下來汽車革命的開端,是車輛歷史的大轉折,是我們上天下海邁出的偉大一步,雖然最開始只是為了給小孩子做玩具,但是意義和普通玩具完全不同,瑞王爺厲害著呢。」

解說員洋洋洒洒從第一輛汽車的出現一直講到如今各式各樣的豪車,彷彿玻璃罩裏面的不是幾百年前的兒童玩具,而是一本比板磚還厚的車輛簡史。

遊客之中,一個兩三歲歲的小男孩趴在玻璃罩外面,他聽不懂解說員姐姐講的車輛簡史,只覺得玻璃罩裏面的碰碰車和他家裏的玩具碰碰車非常像。

「媽媽,這個車車好好看。」

「寶寶乖,小聲一點,我們聽姐姐講。」

媽媽將孩子抱回來,繼續聽講解員講故事。

講解員朝胖嘟嘟的小寶寶笑笑,往旁邊讓讓將玻璃罩全部露出來,儘可能讓在場所有遊客都能看清裏面的東西。

「小寶寶剛才說這個碰碰車好看,不是咱誇,那是相當的好看,咱們這個展館的所有玩具、咳咳、所有文物,都是王府的主人瑞王爺親自設計的。」

「提起瑞親王,就不得不說說他那傳奇的一生,不過今天時間有限,我們只說展館里的東西,大家要是有興趣回頭可以查一下瑞親王的資料,就會知道那位爺對時代的貢獻有多大,我們瑞王爺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寶貝。」

「回歸正題,碰碰車的設計者是瑞親王愛新覺羅*胤祈,製作者是當時任職於京郊研究院的大師們,各位看上面的塗料,幾百年了還沒有褪色,和前一個階段對比可謂是突飛猛進,可見當時的工藝已經發展到了何等程度。」

「當時的研究院裏有許多國外來的學者,大學生們對那一時期的人物應該更了解,在我們如今的課本中,近半的定理公式都出自那一時期,也就是後世命名為康熙朝科學大爆炸的時期。」

「大家再來看這些兒童啟蒙的讀本,也是瑞親王命人做出來給小孩子玩兒的,據說當時的皇親國戚親切稱呼瑞親王府為瑞王府託兒所。」

「這些讀本包括各種語言,可見康熙朝和西方的接觸已經很多,皇室對子女的教育也不單單是四書五經,而是文理兼備中外兼通。」

解說員小姐姐從玻璃罩里收藏的東西講到那個時代的東西方交流,這時,一個假期出來遊玩的高中生舉手問道,「我們歷史老師上課的時候講到康熙朝的禮儀之爭,是不是和當時東西方文化碰撞有關係?」

小姐姐聽到這個問題樂了,看大家對這方面都挺感興趣,於是又回到剛才的兒童讀本跟前,「要說這禮儀之爭啊,那可有的說了,為了避免大家聽不懂,我們先來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

「康熙朝前期和西方的交流主要通過傳教士,當時來中國的的主要是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他們代表歐洲反宗教改革的保守勢力,這些傳教士來中國,是在歐洲早期殖民國家開始極力向海外擴張的背景下發生的,他們不光代表着羅馬教廷,還代表着他們出身的國家,換句話說,他們就是羅馬教廷和西方國家擴大勢力範圍的工具,而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中國傳播天主教,讓儘可能多的中國人信奉天主教。」

「但是吧,大家也知道,咱們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文化背景、道德觀念、語言禮俗等各種方面都和歐洲不同,想來咱們這兒傳教,傳的還是和咱們的傳統信仰完全不同的宗教,難度堪比上青天。」

「佛教幾千年前穿過來,那時候我們本土的宗教還沒發展成形,此後尚且還有三武一宗滅佛,第一批傳教士來到中國的時候,中國民間信仰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說句毫不心虛的話,在當時那個年代,我們的文化比他們的文化更加先進,所以教會和西方國家那套高高在上的傳教路數在咱們這裏根本行不通。」

「所以啊,最開始的那些傳教士就想了個辦法,就是先打入上層,引起士大夫還有皇帝的注意,只要上層人物支持,他們的傳教之路就能順暢不少,除了迎合上層人物的喜好,他們還努力的從天主教教義和我們的儒家學說之間尋找共同點,也就是所謂的『適應策略』。」

「『適應策略』是由咱們的強大國力決定的,簡單點來說就是想要在中國辦事兒必須符合中國的要求,不然哪兒來的回哪兒去,我們不缺那點東西。」

「傳教士為了傳教的需要,將不少西方的科學技術帶到了中國,這些科學技術雖然不是西方當時最先進的,但還是給中國的知識界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刺激,也就是後來所謂的『西學東漸』。」

「與此同時,那些傳教士也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向歐洲介紹中國的歷史地理、政治制度等等,形成了所謂的『中學西傳』,引起整個歐洲思想界的震動,後來被京郊研究院吸納的那些西方學者,有不少都是從傳教士那裏得知東方現狀,然後興趣越來越深,有些傳教士甚至成了當時的漢學家。」

「但是,從現在的角度來說,傳教士並不是東西方交流的最佳媒介,因為他們的目的是傳教,而不是推動文化交流,這一點在後來禮儀之爭的時候凸顯的格外明顯。」

「大家可能都知道,歐洲的宗教在幾次改革之後權利和影響力越來越小,世俗王權和教權的爭鬥從來沒有停過,康熙年間,羅馬教廷的教皇克勒芒十一世面臨的就是教會日薄西山的局面。」

「羅馬教廷風頭最盛的時候,王室成員見到教皇要行吻腳禮,教皇的權利更是大到能夠廢黜國王的王位,不過那種盛況在克勒芒十一世之前就已經結束了,到克勒芒十一世當教皇的時候,教會已經沒有辦法控制歐洲的皇室。」

「克勒芒十一世迫切的想要恢復教廷的權威,只是能力不足,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和僅剩的幾個支持者反目成仇,於是,他就盯上了已經被打開大門的中國,企圖利用中國來解決困境。」

「我們中國地大物博,西方不少國家都希望和我們發展外貿,如果宗教勢力滲入進來,很有可能藉此掌握當時中國貿易的對外發言權,克勒芒十一世打的主意很好,可惜他們遇到的是咱們的千古一帝康熙帝、還有那一群腦袋瓜超乎尋常的王爺們。」

「耶穌會的傳教士開了個非常好的局面,但是克勒芒十一世一封信直接回到原點,他給康熙皇帝寫了封挑釁的信,信上附了羅馬教廷對□□的《禁約》,大概意思就是,只要入了他們教會就不能祭祀孔子,甚至來連家裏的祠堂都不準進,婚喪嫁娶所有事情都不準參加,在祠堂門口站一會兒都不行,家裏也不準放祖先的排位,咱們幾千年的禮教能讓他們這麼羞辱嗎,當然不能,這下可不是直接捅了馬蜂窩嗎。」

「據說當時還是個光頭阿哥的瑞王爺當場和克勒芒十一世的使者吵了起來,康熙皇帝也不是好脾氣的,發現教皇還有教皇的使者都在挑釁他的權威,差點把所有的傳教士全部驅逐出境,就算有些留了下來,之後也不能再離開中國。」

「前面也說了,傳教士並不是東西方交流的最好媒介,康熙皇帝為什麼那麼有底氣,是因為當時六皇子胤祚遠遊歸來,帶了一整個科學家天團回到京城,真心搞學術的大才來了,那些藉著搞學術的名義來傳播宗教的傳教士們自然就不那麼重要了。」

講到這裏,最開始提出問題的高中生不由抹了把心酸的眼淚,「可不是嗎,大佬們自己過來還不夠,各自寫信送回老家,眨眼間就把好友學生什麼的全忽悠了過來,拔出蘿蔔帶出泥,七八個大蘿蔔一起拔,我們的課本厚度蹭蹭蹭的往上漲。」

「誰說不是呢。」解說員小姐姐也嘆了口氣,都是學生時代過來的,誰能不懂學習的苦。

解說員小姐姐停下來喝水,在場的學生們想起來他們要學的各種公式概念,捶胸頓足只恨自己不能早生五百年。

已經上班或者退休了的遊客比他們還喜歡聽這種打臉向的故事,這種來找事兒就打出去的事情聽起來真的非常振奮人心,在所有人心中,他們都應該是這樣,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國家爸爸的臉堅決不能丟。

各個展廳的情況都差不多,戴着小蜜蜂的解說員侃侃而談,遊客們聽的入神,時不時提出幾個問題和大家一起討論,從開場到關門一直熱熱鬧鬧。

等最後一個遊客離開王府,工作人員各自下班,人類看不到的世界漸漸醒來。

數據鏈悄無聲息凝聚成人形,成年體胤祈睜開眼睛伸了個懶腰,先檢查府上有沒有少東西,然後興沖沖飄到隔壁喊人,「四哥四哥,快出來,我今天又聽到他們誇我了,你快來一起聽。」

來瑞王府不誇瑞王,肯定是腦殼有問題,怎麼會有聰明的腦袋瓜不喜歡他呢?

果然不管什麼時候他都是最棒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在清宮當團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我在清宮當團寵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2章 番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