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刺王

第5章 刺王

我叫專諸,現在是梅里的一個殺豬的屠夫。我的祖上曾是吳國的將軍,幾經顛簸,到了我爺爺一代就只能做些手藝,勉強度日。

可是,這天下不該是天下人的天下嗎?難道只有王侯將相才能揚名天下?難道只有公子王孫才能建功立業?

雖然我遇見過的很多人碌碌無為,但他們並不是生來就是這個樣子,他們一樣有血有肉,有一顆火熱的心、滾燙的心。我相信,在看不見的遠方,有着和我一樣千千萬萬的人!

過去有,現在有,將來更會有!

今天,我和往常一樣上街擺攤,突然有幾個混混搗亂。當我想要動手教訓他們的時候,一個灰衣的青年仗劍而出,雖然他看起來病殃殃的,但是雙目有神,身手不凡。那幾個混混很快就被打跑了,不過他也挨了幾下,病情更嚴重了。我帶着他來到我家養病。

在我家裏的這段時間,他的病逐漸好了起來。我也了解到他就是楚國大名鼎鼎的伍子胥。我們兩個人一見如故,這段經歷也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不久,公子光派人來接他。他們賞賜了我一些金銀,可我是為了這些金銀才做的這些嗎?

伍子胥見我沒有收,便把佩劍解下來:「說來慚愧,那日我出昭關被困白蓮河,幸得一漁翁相救。我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我從腰間解下此劍欲將此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伍員的行蹤,漁丈人接過龍淵,仰天長嘆,說道:君是國家忠良,搭救並不圖報,而今,君疑我貪利少信,吾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

伍子胥繼續說道:「山高路遠,是寶劍,將來一定會有出鞘的那一天。」

我聽完,心底大受震撼,接過寶劍,和他就此別過。

伍子胥見到了吳王。吳王知道伍子胥時聞名天下的奇才,就向他請教。

伍子胥並不避諱,直說自己想要借兵報仇,並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角度來說攻打楚國是必勝的。吳王極其動心,但公子光擔心吳王有了戰功就能坐穩王位,自己就再也奪不回來了,便說伍子胥只是為了自己的私仇,我們不能把整個國家賭在一個人身上。報仇的事情不了了之,公子光卻私底下見到了伍子胥。

伍員隨着公子光回到了府中,散去閑雜人等,對面而坐。」公子的賢明員早有耳聞,只可惜最終王位還是與禮法不合,讓人黯然不已啊。」子胥上來就單刀直入,一下子扎到了公子光的心窩裏。

眼見公子光的興趣被吊起來了,伍子胥繼續說道:「只是遙想當年吳國先祖吳泰伯傳位給了二弟吳仲雍后,王室血脈一直在仲雍一支卻也合情合理啊!」

公子光聽的兩眼放光。伍子胥的話和他心中所想不謀而合。他沒有想到伍子胥從楚國剛入吳國,就能把整個的時局看的如此透徹。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招攬到自己身邊的。

「先生可願相助?」

「公子可願相助?」

伍子胥反問,兩個人相對而笑。

「如果先生願意輔佐與本公子,登基之後必發兵助先生覆楚。」

「主公可有殺王僚的人選了嗎?」

聽子胥變了稱呼,公子光心中大喜。

「孤正為此事發愁呢,王僚防守嚴密,平日出門隨身帶着二十甲士,非親信之人無法近身啊。」

伍子胥胸有成竹,淡淡一笑:「我知道一個人。」很顯然,那個人就是我。

伍子胥離開我家沒有多久又重新上門。這一次在他身邊的還有公子光。

簡單寒暄之後,他說明來意。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這不就是我期盼的機會嗎?「你要王僚的命,我就去殺」

「士為知己者死,真是偉丈夫!」一旁的公子光對我盛讚,然後解釋說「王僚防衛嚴密,很難下手的。但他愛吃魚,想請壯士去太湖邊與太和公學炙魚,然後獻魚之時便可刺殺於他。」

我點點頭。

我來到了太湖邊,尋訪名廚太和公,有人告訴我:在太湖西北岸,有一半島,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黿頭渚,太和公就住在黿頭渚的那片梅林中。

我來到梅林外,見一老翁正在岸邊垂釣,前去問路:「老人家敢問太和公是住這裏嗎?」

老翁頭也不回,問道:「太和公為什麼要住到這裏呢?

看着四周,我想了半天,忽然從梅林想到了梅子而福至心靈有了答案,先秦時代調味料並不多,主要就是鹽和梅子兩種調料,如果太和公真的住在章頭渚的話,定然是為了梅子!「要想食物好吃,原料必須要新鮮,太湖大鯉魚是足夠鮮美了,如果梅子不新鮮那怎麼行。太和公是看上了這片梅林。」

老翁忽的站起身:「孺子可教也,我就是你要找的人」

「我叫專諸,想學如何炙魚!」太和公大笑:「炙魚之訣竅,汝以學會了七分,剩下的為火而!」

」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我趴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給太和公磕了三個頭。

一晃就是三個月,我的手藝與日俱增。今天是我結業的日子,我早早起床,把炙魚鐵奩仔細清洗乾淨,從房樑上取下昨天釣來弓好的大鯉角,一解繩子角鮮活亂蹦,用刀背猛擊角頭將其拍暈后迅速開膛刮鱗去腥線后,用太和公腌制滿三年的九力梅剁成碎末把角里裏外外均勻的塗抹一遍之後,開始點火,等炭火燒到發白之後,將鐵奩架在炭火之上,鋪一層豬油,等稀網油半融化了就可以將收拾好的鯉魚放到上面炙烤了。我不時地翻動魚身,調整炙烤的位置,努力讓薄厚不一的魚肉成熟度保持一致。

魚最難的是炙烤,每一天每一時的氣溫都不同,每條魚的大小薄其也不同,這些細微的差距就是真正的手藝了。為了練習炙烤,我這三個月每日要在炭火前炙魚七個時辰,以掌握火候兩個字。

托著炙魚盤子來到太和公的屋中,我獻給太和公。

太和公取過筷子先把魚翻了一遍,從頭背尾三個位置各嘗了一塊肉「這道菜已經可以出師了。」

我規規矩矩的磕了三個頭,離開了太湖來到了梅里。

公子光與伍員品嘗着我做的炙魚,魚肉外面酥脆,裏面嫩滑,酸甜感鮮中還帶着一絲果香。吃的是不禁食指大動。伍員嘗過了炙魚之後言到:「主公此炙魚獻與王僚足以,府中可有能藏入魚腹中的利器?」

」你聽說過魚腸劍嗎?」

我搖了了搖頭。

「越王命歐冶子鑄劍,歐冶子使用了赤羊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淇盧,純鈞,勝邪,角腸和巨闕,劍鑄成之後,善干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劍看相,薛燭的相劍本領猶如通靈一般,能感受到魚腸劍中所蘊藏的劍魂,魚腸劍紋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這把劍生就是逆理悖序的,是用來弒君殺父的。此劍劍魂的性格剛烈無比,需要賢弟這樣的勇絕之人才能使用這把勇絕之劍,所以說天助主公啊!」

我聽完,頓時豪情萬丈,想試劍,公子光喚人去把魚腸劍取了來。

仔細觀瞧,我發現此劍長七寸三分,劍柄佔了三寸,劍身四寸三分。一寸短一寸險,短則詭,殺機暗藏。劍身上滿刃花紋宛如魚腸,但是紋理不順,有一股兇惡之氣,心神不堅之人很容易被奪其魂。

「好劍!果然是不服天下人的烈劍!」

不久楚國有變,王僚趁機派自己的弟弟公子掩余螳螂捕蟬,但楚國黃雀在後,派兵絕其後路,吳軍被困楚國。我知道,時機到了。

傍晚,公子光請王僚來吃太和公親傳弟子做的魚炙,遙祝公子掩余能順利突圍。在層層甲士的護衛下,王僚親身赴宴。吃到一半,公子光佯裝舊疾發作,被攙扶了下去。

這是進攻的信號,我的心臟加速跳動,最終決定命運的時候到了。為了吳王的安全,我赤裸上身,頭頂魚盤覲見,魚盤裏的魚炙香氣四溢,吳王滿是期待的看着我。我眼睛朝地,盡量不和他對視,這樣才能緩解心裏的緊張。

護衛們檢查完我全身都沒有兵器后,我頭頂盤子跪行到了吳王案前三尺。

每走近一步,我的心裏就激動一分。這個距離,我似乎能感受到吳王的呼吸,每一寸的距離都是決定生死的關機。就在此時,異變突起,一個閹侍叫停了我,要上前取走炙魚獻與王僚。眼要失去近吳王身的機會,我頓時冷汗直流!

「大王不可讓閹人觸碰比魚!」那閹侍聞言一愣收住了手。

王僚很是好奇:「汝何意?」

我急中生智:「回大王魚生於水中屬陰,此魚捉自太湖底,乃至陰之地。為保魚鮮,己而藏之更具陰氣。故此經三十年南坡梅樹制碳之純陽之火炙烤,放才能陰陽調和,滋身補氣。如經間人之手,陰陽再度失調,味道上終究就差了些。」

「汝呈上來」王僚頭次聽聞這樣的理論,對這個炙魚更加期待了。在一群帶甲武士的注視下,我托著魚盤跪行到王僚案前。

魚剛從炭火中烤熟,冒着熱氣,陣陣魚脂經炭火炙烤后的特殊香味此刻更加濃郁了。

鮮魚,美酒,明月當空。

吳王心中感嘆:只是沒有佳人。正要下筷時,一顆彗星在他眼角的余光中閃過,吳王舉目觀瞧,眾侍衛也順着王僚的目光往裔外望去,一顆彗星筆直的飛向了月亮。

就這一瞬間的機會,我忽的從地上躍起,伸手插入滂湯的炙魚中抓到了烤的同樣熾熱的角腸劍。虎目圓睜挺身向前,一劍刺進吳王那滾燙的胸膛。此刻,我眼中沒有天地、沒有吳王、也忘了時間。我整個的世界就只有這一劍,彷彿天為劍刃,地為劍柄,萬物生靈都在這小小的劍身中。通過劍柄傳來的厚重感,我能感到吳王衣下的鎧甲也被輕易的刺穿了。這一刻,我甚至能感受到魚腸劍中的劍魂似乎也在歡騰。順勢一擰,我拔出了劍,準備在刺一劍,一股鮮血順着拔出的魚腸劍從吳王胸口噴了出來。周圍護衛立刻彗星襲月中驚覺。

他們有的拔刀砍來,有的長朔刺來。我的眼中早已經沒了這些甲士在,此刻我能看到的只有吳王一人。吳王身體躺倒,我也撲了上去。半空中,因為武士長朔刺得太用力,我的整個身子發生了偏移,沒能及時撲倒王僚身邊,我一抖手魚腸劍化作一道白光飛向了吳王那因劇痛而張大的嘴中。

這時甲士也到了王僚身前,用身體擋住了王僚。魚腸劍當即穿透了重甲刺入了甲士後背只露了劍柄在外,但終因劍刃太短沒有將甲士刺穿而再次傷到王僚。

這次之後,我知道自己已經是強弩之末,只感覺天旋地轉,時間過得很慢,每個人的動作都像是慢放,一股寒冷從全身席捲而來,我緩緩地閉上眼睛,嘴角卻是微笑。

有人問,什麼是布衣之怒?

布衣之怒,流血五步,伏屍二人,天下縞素。

後來。

江水滔滔,拍山而去,有個人不惜自斷一臂,殺妻弒子,在船上刺出了那一劍。

長風烈烈,易水瀟瀟,有個人一去不返,永遠的消失在秦王的宮殿上。

這樣的人,我相信,過去有,現在有,幾千年後,還會有!如果沒有,那就從我開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伍子胥連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伍子胥連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5章 刺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