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偶救徒弟

第一章 偶救徒弟

隋煬帝大業十年秋(公元614年),一老道正踱步于山西官道,一路體會沿路的風土人情。再行三四里,似有刀劍之聲入耳,想探個究竟,遂掠草疾行,身形猶如蛟龍出海、風馳電掣般。只見一年輕貌美婦人懷抱一嬰兒艱難奔跑,汗漬、塵土佈滿傾城的臉龐。後有十數軍士拚命抵擋黑衣人的無情刀劍,其中一人身形矯健,掌擊軍士,掌聲如折枝清脆,中掌之人即時斃命,臉如黑炭。

那婦人已至老道身前,聲如天籟,哀求道「萬望道長垂憐,可憐這孩子未曾見親父一面,卻遭此厄難,妾死不足惜,懇請道長相救孩兒一命。」老道並未來得及答話,那施掌黑衣人欺至面前:「賤婢,往哪跑,此老道已見我等行蹤,送他一併上路。」黑衣人話完,閃至老道正面,祭出右掌欲擊老道胸前,奈掌未近老道胸口一尺,卻停滯不前,一股反震之力由掌及身,嚇得那黑衣人渾身激靈。

黑衣人退後數丈,手已經因陣痛而抖動不止,聲音略帶顫抖道:「前輩是哪位高人,竟有先天罡氣護身,在下所知放眼江湖不過寥寥數人,望前輩賜教。」老道:「貧道乃江湖閑散之人,放過那母子,你等可自去,老道絕不為難。」一黑衣人湊耳至領頭黑衣人耳前:「裘幫主乃江南道第一高手,已收宇文大人萬兩黃金,只要殺了此婦人完成託付,大人保你幫派縱橫江南道,望幫主速作決斷。」領頭黑衣人聽完,眼神凶光更現,尋思既然無法近身擊殺那就遠射,當即從袖口射出數十細長黑蛇,欲擊斃此母子二人。老道身形更快,輕揮拂塵,黑蛇瞬間炸裂為齏粉。爾後目光漸變嚴厲,右手甩出長袖,一股霸道凌厲的勁風瞬間襲向眾黑衣人,眾黑衣人立時倒地,哀嚎萬分。

領頭黑人艱難站起,突覺喉頭一甜,鮮血噴涌,欲運起內勁,瞬間感覺自己的境界跌落八九成,五臟六腑及骨骼關節處更是陣痛無比,深感無十餘年時間無法痊癒,即使身體痊癒,一身功力也只能恢復至往昔的兩三成,看了一眼同行的在地上痛苦哀嚎的其他黑衣人,這些人的武功已然全費,經脈盡斷,已成廢人。他未多加思索,用盡最後一點內力,施展輕功飛身脫離現場,剩下的這些倒地黑衣人均咬破牙尖毒囊自殺。

那婦人眼中噙滿淚水,抱着孩子向老道跪謝:「多謝道長救命之恩,如道長不棄,可隨妾身至府邸,我家夫君與妾身必當厚謝。」老道看向那孩子,只見那孩子剛出生不久,眉目清秀,額頭雖有紫薇之氣但亦有早夭之相,雖遇顛沛,但未見其哭聲,含着手指朝着老道笑,老道見此孩子眉宇間有靈性,心中甚喜,有收徒之念,乃問婦人來歷。那婦人自稱長孫氏,嫁於當朝唐國公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為妻,其夫因朝廷軍務在身不得脫,婦人回娘家省親已有身孕但不曾想在娘家早產此子,其夫遂派數十心腹軍士接妻兒至家中小聚。婦人正答間,只感地面有震動之感,稍後便顯出一處軍馬前來,密密麻麻,由遠及近,不下千人,極其雄壯。

領頭青年武將翻身下馬,立馬將貴婦和孩子籠在懷裏,問道:「無垢,你和孩子傷著沒有?」長孫無垢柔聲道,含情脈脈地望着武將:「幸得這位道長相救,妾身與孩子無恙。」武將走到老道面前,單膝跪拜:「謝道長相救之情,內子與孩兒才得脫險,世民感恩至極,無以言表。」老道上前攙扶起李世民,言道:「某觀將軍乃人皇之相,老道可受不得你一拜,折煞老道了。」李世民聞老道有相面之術,頓喜:「家父時常噩夢,夢有兵戈刀斧加身,心中恍惚,亦有道士相生皆言凶兆,說家父命不久矣,家父因此心病成疾,萬望道長能至府上一敘,或可解我家父心中憂慮。無論家父康愈與否,晚輩必當重謝。」老道本想收此李世民的孩子為徒,心想貿然提出未免惹李世民夫婦不喜,天下會有哪對父母願意把剛出生不久的健康可愛的襁褓嬰孩交給個陌生老道的,值此機會不如走上一遭,治好那李太守的心病,收徒的把握會更大一些,即便不成,亦是一樁功德。

隨李世民至太原唐國公府邸,老道見府內雕樑畫棟,曲折游廊,草長鶯飛,水聲潺潺,盡收眼底,想來唐國公有喜江南風情之意。早有家僕通報唐國公李淵,李淵已至正廳等候李世民夫婦到來,剛踏入門檻,李淵急嚷着要抱孫子,嬰孩到李淵懷中,看到孩子粉雕玉琢的臉龐、清澈無比的眼神,喜愛無限,忍不住用鬍子下巴蹭著嬰孩,嬰孩抓着老李的鬍子不放,咯咯笑着,歡樂的氣氛充滿了正堂。

「父親,此次無垢和孩兒遭蒙面人襲殺,幸得這位道長相助,方得脫厄,保全了性命。」世民提醒著老李,生怕冷落了老道。李淵連忙上前作揖:「請道長見諒,老夫看道了孫兒忘乎所以,故而怠慢了。」老道笑道:「人之常情,我亦見此嬰孩,心中也是歡喜無限。」李淵:「敢問道長貴姓,來此地有何貴幹」。老道:「免貴姓孫,閑雲散人,遊歷天下。」李淵:「孫仙長真乃灑脫之人,若不嫌敝舍簡陋,留下多住幾日,我也好隨時向道長賜教。」老道:「聽聞唐國公廣交天下英豪,為人爽朗,今見果然。」李淵:「仙長過獎了。咳咳咳。。。。」李淵不住咳嗽了起來:「身體不適,行將就木,讓道長見笑了。」老道:「令郎已提及此事,觀國公氣色,已知七八分,某有一份良藥,或可解你心中煩悶。」

李淵:「道長但講無妨,老李我受的刺激也是夠多了,都說我觸犯天威,命不久矣,不妨事。」說到此,李淵心中更是鬱悶:隋滅南陳時,他隨同楊廣攻入建康,楊廣見陳後主妃子張麗華國色妖艷,欲納之。李淵以紅顏禍水誤國誤君規勸楊廣,楊廣不聽,李淵遂私下斬殺張麗華,以斷楊廣念想。楊廣自此深恨李淵,因李淵是外戚又得隋文帝重用,並且楊廣即位后李淵處處小心,領軍施政無甚過錯,東征高句麗又得用人之際,故隋煬帝至今未曾明面上直接除掉李淵。

老道:「我觀令郎乃是積德福貴之人,異於常人,定可化禍為福,國公也定是長貴之相。」李淵:「其中有何玄機,請道長賜教。」老道徑直走到廳外,一手指天,再指向無垢襁褓中的嬰孩。老道:「天機可參不可明,老道我還想多活兩年的。」說完走到李淵身旁,手搭在李淵左肩,李淵已感一股清涼之氣從左肩順着經脈傳遍五臟六腑,心中已無焦慮之火,頓覺豁然開朗,枯槁的臉色開始略顯紅潤,虛浮的腳步也變得慢慢穩健,即便作揖:「多謝道長恩賜玄機。」

「只是。。。」老道話猶未盡,再至正廳坐下。李淵心中又覺不安:「不知道長還有何賜教,老李我心中不踏實。」老道笑道:「國公雖無恙,奈何必有承受因果之人,」目光直及嬰孩。旁邊的長孫無垢心中大驚,直接跪於老道面前:「若果真孩兒命薄,願乞道長救之。」李世民也是同樣驚訝萬分,同跪於老道面前,驚得老道直接跳起。老道:「老道此前已說過,萬萬承受不起你二人之跪。你等先起來,我有一法或可一試。」李世民:「仙長但說無妨,只要能救得了孩兒性命,金銀珠寶,珍奇藥材,甚至這份家業,或是世民這條命都可交給道長。」老道:「將軍言重了,老道見孩子雖有早夭之相,但天生靈氣,心中也甚為喜歡,欲收其為關門弟子,脫離塵世幾載,可保其性命,不知意下如何。」

李世民道:「能救孩子脫離災厄,還得道長青睞,實是孩子的福氣,世民願意。」老道黏着鬍鬚:「此一去,或幾年,或幾十年,或終此一身未知前途,更要讓國公、將軍及夫人將此一節深藏心中,不可為外人所知,將軍與夫人可真願捨得?」長孫無垢:「妾身與孩子的命是道長相救,如今道長更是開愈家翁,已是福澤無限,只要能救得孩子性命,保全家中平安,無垢雖再不舍亦同意此節,願家翁允准。」說完便跪向李淵,世民也同樣拜向自己的父親。

李淵暗自沉思:「世民好不容易有個第一個孩子,本想拒絕老道的,這孫子與我天然親近,比建成的兒子更討人喜愛,奈何。。。也罷,跟着道長也免去以後的顛沛流離,脫離塵世無憂無慮過一生也好。」只能無奈點了點頭,再次抱過嬰孩,逗弄一陣,好不喜歡,但更覺離散之感。李淵道:「此孩兒可有名字?」李世民:「未有,孩兒今日也是初見,未及賜名,父親可賜之。」李淵:「此孩與道長有緣,不妨讓道長取名。」老道尋思道:「孩子生而俊秀可其「俊」,老道又是灑脫不羈,可取其「逸」,是為「俊逸」,不知各位意下如何。」眾人聽聞,皆喜。待世民夫妻、李淵與孩子再聚兩個時辰,離別時李世民欲贈萬兩黃金,老道堅辭不受,便帶着嬰孩飄然而去。長孫無垢更是泣不成聲,李世民將妻子深深揉進懷裏,將心中不舍深藏,心想着自己再努力下讓長孫忘卻骨肉離別之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策英雄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天策英雄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偶救徒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