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最佳選擇

第六章:最佳選擇

我有把握相信,我所封的這些人將來都是我的死黨。

想想都知道了,楊家是皇親,當楊春臨聽到皇帝朱由檢遇難后,立刻就要設靈堂祭奠崇禎皇帝,連逃難的事兒都忘了,就說明了一切。

剩下的人都是楊鎮鏢局的武師,這些人都是民間的強者,在這個愚昧的時代,讀書人不可信,最可信任的就是這些草莽。

現在我改變主意了,我不去南京了,我記得保定的城池比較厚大,畢竟哪裏是京南重地,是京城的門戶,是朝廷花了重金建造的。

歷史記載:當劉芳亮率領的南路農民軍到達保定時,保定同知邵宗元帶領保定的百姓進行了殊死的抵抗,城破,邵宗元等人自殺身亡。

我覺得有保定那麼結實的城牆,只要有足夠的人守衛,我相信農民軍是攻不破保定府的。

邵宗元之所以守不住保定府,主要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人手太少了,二是火器不佔優勢。

假如把周邊各縣的兵勇都集中在保定,假如將周邊各縣的火炮都運到保定,哪情況會怎麼樣呢?我相信保定將是農民軍最難啃的骨頭,就是關外的滿洲韃子皇太極帶領全部的八旗兵來了也未必能把保定怎麼樣。

最重要的是鎮守寧遠的山海關團練總兵吳三桂已經率軍向京城開拔了,儘管這傢伙瞻前顧後的不願意首先到達京師、先和李自成的農民軍開戰、以圖保存自己的實力,但這傢伙率領的關寧鐵騎卻是明王朝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只要將吳三桂的兵馬調到了保定,我相信那個時候我就有能力展開對農民軍的反擊了。

我是學歷史的研究生,對於明末吳三桂為什麼要投靠滿洲韃子自然有我自己的見解,儘管事實上因為吳三桂投靠了滿洲人,將漢人的天下又一次的送給了蠻夷,但我們不能用後世人的觀點去揣測當時的情況,你想搞清當時巨變的原因,你就得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用當時的人的思想認識水平去分析,只有這樣,你才能對歷史為什麼會那樣有更客觀的了解。

這個時候,吳三桂應當百分之一百的不想當漢奸,甚至比一些人還忠於明王朝,但作為準軍閥,吳三桂想保存自己的實力,也是絕對準確的。

為什麼說吳三桂是准軍閥?而不是軍閥,這是因為吳三桂對於朝廷的命令還是聽從的,只是老打自己的小算盤而已,他還沒有敢擁兵自重和朝廷討價還價。

事實上,吳三桂在明朝的滅亡這個問題上犯過兩個重大的錯誤。

第一個錯誤就是吳三桂完全沒有意識到明王朝的其它的軍隊是那樣的不堪一擊,當他存有保存自己的實力的想法的時候,自然就沒有那麼急着去保衛京城,假如吳三桂能準確的判斷形勢,完全可以一邊從寧遠撤軍,一邊組織關寧鐵騎向京師進發,別看關寧鐵騎只有區區幾萬人,只要關寧鐵騎站在京城的城

(本章未完,請翻頁)

牆上,我相信李自成是不敢攻擊的,也就沒有了那麼多的人因為害怕主動的打開城門迎接李自成進京的事兒發生了。

接下來的事情的發展不用想就知道了,只要關寧鐵騎出擊,李自成的農民軍肯定是抵擋不住的,只要消滅一部分農民軍,其它的農民軍就害怕了,李自成非撤走不可。

這是這個年代打仗的基本規律,一個人喊敗,其它人爭先恐後的逃跑,戰場上最大的恐懼就是明知道自己打不過對方,還要去和對方打,李自成打了十幾年的仗,這個道理還是很明白的。

吳三桂犯的第二個錯誤沒有意識到滿洲韃子早就按下了滅亡明朝的決心,當他向皇太極提出借兵的時候,絕對沒有看出滿洲韃子的險惡用心,假如他能看出滿洲韃子不還好意,他就不會因為劉宗敏搶了陳圓圓和李自成翻臉了,孰大孰小,我覺得吳三桂還是能掂量清楚的,我覺得吧,當時的吳三桂對滿洲韃子的認識也就是認為滿洲韃子想在和明朝的爭鬥中多佔點便宜。

由吳三桂這件事兒我就想到了將來如何改變軍隊的現狀、如何將軍隊打造成始終忠於國家的武裝力量、而不是成為某個人的私人武裝的事兒。

但這是後事兒,當前我要先保住命再說,命沒了,啥都沒了。

至於以後怎麼處置吳三桂,我想先看看吳三桂的表現,如果他聽話,不再三心二意,我不在意放棄心中的厭惡饒他一把,如果他還是那樣的不自覺,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非弄死他不可,我現在是皇帝,我覺得我能做到。

我給大家分析了當前的形勢的嚴重,大家沒有想到我會想的那麼遠。

「皇上,您是想到保定固守待援,然後打敗李自成?」,楊春臨問道。

「不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防止滿洲韃子藉機進關。」

「可是,萬一保定守不住呢?」

「你那麼的對朕沒有信心?」

「可是,臣覺得皇上還是去南京比較好。」,楊春臨說道。

「好了,這個不爭論了,大家要對朕有信心。」,我強調說。

但我知道大家都不會相信我,要是相信了我,那才出了鬼,想一想就知道了,要是我能打敗李自成,還能把京城丟了?還會單槍匹馬的狼狽的跑到我們這裏來?

「眼下的形勢逼的我們只能這樣干,長達,你現在馬上回縣城,立刻組織人將城上的火炮全部的拆下來裝車運往保定,兵勇能動員多少就動員多少,也儘快的趕往保定,如果有可能,你派人去周邊的縣聯繫,讓他們也帶着火炮去保定,只要我們的人手足夠多,李自成的農民軍就拿我們沒辦法,楊文祈立刻起草詔書給長達。」

長達是羅靜文的字,我想羅靜文有了我這個皇帝的詔書,就能讓大家相信我這個皇帝在保定,大家就會按照我的意思迅速的向

(本章未完,請翻頁)

保定集結。

「哪縣城怎麼辦?」,羅靜文問道。

我知道羅靜文的意思,皇上,你把火炮都調走了,流寇來了怎麼辦?

「長達呀!就我們現在各個縣城的情況,流寇來了,各自為戰,誰也保不住,所以守與不守沒有區別,張齊你現在是縣令了,你記住了,回到縣城就立刻大張旗鼓的告訴大家朕在保定,如果流寇知道朕在保定,就不會攻打周圍的縣城了。」

「萬一流寇要打縣城呢?」,張齊問道。

「放棄抵抗,不管是你曲以委蛇也好,還是糊弄他也好,只要流寇不殺人,你就算立了功,過後朕要是不死,會大大的提拔你的。」

「皇上,臣絕對不會背叛朝廷!」張齊跪下了。

我一把拉起張齊,「這不叫背叛,這叫靈活,保住百姓不丟性命才是第一位的,如果你們抵抗,有可能招致流寇的報復性屠殺,那才是糊塗。」

「記住,當一個好官,就得學會審時度勢,時刻考慮老百姓的安穩,明知道不可為,還要和流寇對抗,那隻能是愚蠢,朕需要的不僅是忠臣,還必須是能臣。」

很久,沒有人說話。

我知道立馬改變大家的認識不現實,也理解大家都有顧慮,情況就擺在這裏,你投降了李自成,誰知道你是假應付?還是真投降?將來有人找你算賬怎麼辦?我拍了一下張齊的肩膀,「記住,你這是奉旨辦事,是朕叫你這麼做的。」

我相信李自成現在已經把京城翻了一個底朝天了,假如他知道我在保定,肯定會全力以赴的攻打保定,根本就不會分兵去攻打周邊的縣城。

我是皇帝,我都把話說道這份上了,大家就只能按照我說的去做了。

楊文祈將聖旨寫好蓋上玉璽交給了羅靜文,羅靜文和張齊馬上回縣城了。

楊鎮交代手下趕緊回家準備一下,半個時辰內必須回來,然後保護我出發去保定。

楊家的年輕人都去保護我了,留下一大堆的孤兒寡母怎麼辦?所以我交代楊繼、楊鎮趕緊的收拾,過一會兒大家一起走。

楊春臨卻說道:「皇上,你們要辦大事兒,老臣和家眷就不跟着了。」

我理解楊春臨的意思,他不想成為累贅。

事實上,如果在半路上遇到農民軍,誰也保護不了他們,反而害了他們的性命。

「哪我們走了,你們孤兒寡母的怎麼辦?」我問道。

楊春臨說道:「皇上請放心,老臣這麼多年沒有虧待過鄉親,大家會照應我們的。」

我想了想,只能這樣了,最後還是安慰了他們一番,「你們放心,不用半個月的時間,朕就能打敗李自成。」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非歷史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非歷史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最佳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