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聞風而動

第136章 聞風而動

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晗雪找到了季興邦,和他說了自己的憂慮:「興邦,女孩子和男孩子終究是不同的,咱們家昀舒現在文化水平沒什麼問題,但是在與人相處方面卻落下了很多,一點心眼也沒有,日後完全無法生存。

我想着,要不這次過年之後便讓昀舒留在京城和我們在一起,夫君你獨自回西南省省城,你覺得如何?

不然我怕日後咱們昀舒過於特立獨行了,過得不如意。」

季興邦聞言皺眉思慮了一番,最後還是對時晗雪說道:「夫人,昀舒是個很有想法的孩子,要不然我們把她叫來問問她自己的意見吧。」

夫婦倆把女兒季昀舒叫到身邊,旁敲側擊地問了問她的想法,想知道她過年之後是想留在京城陪母親和哥哥呢,還是繼續隨着父親一起去西南?

季昀舒幾乎沒有怎麼猶豫的便選擇了和季興邦一同繼續去西南省省城。

之後夫妻倆沒有再當着她的面討論,而是將她支開後夫妻倆再次討論這件事情。

季興邦的意思是要支持女兒的想法,繼續帶着季昀舒去西南省省城生活。

時晗雪一愣,對季興邦說道:「可是昀舒還小,她怎麼能知道如何選擇對自己的人生才是有利的呢?咱們做父母的得幫她把把關吶。」

她心底還是不贊同這個想法,覺得女兒目前的性子太過跳脫,日後難免會吃虧,需要在自己身邊好好學學,長長心眼。

季興邦笑着搖頭說道:「夫人你不用過於擔心,如果你覺得咱們昀舒還小,那不正說明她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接受你的教育嗎?

咱家孩子這麼聰明,先讓她快活幾年唄,日後等我和她從西南回來了,你再好好教她人情世故方面的問題。

咱倆這麼聰明,孩子也差不到哪兒去。學個一兩年也足夠她應付其他人了。

再說了,想在人情世故方面佔優勢也不光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若是咱們兩個做父母的能做的很好,為孩子們打下一片天地,然後他們在與小夥伴們相處的時候,自然便能鬆快很多,不用處處巴結或者處處受制肘,想做什麼便做什麼。」

時晗雪見說不過丈夫只能一嘆。可是轉念一想——丈夫這麼不願意女兒留在京城,可能也是怕他一個人在西南省覺得孤苦吧。

現在這樣好歹還有女兒在身邊陪着他,好歹有個親人。可若是女兒也被自己留在京城,他一個人怕是更顯得孤苦伶仃了。

丈夫說的也對,各種禮儀規範什麼的都是規範大臣的兒女、小官的兒女,百姓的兒女的。

若父母能像皇上或者某個王爺那麼厲害,生下來的公主郡主他們的哪個不是橫著走,想幹什麼便幹什麼。

自己和丈夫雖然沒有辦法讓孩子做到像公主、郡主那般想做什麼便做什麼,但現在丈夫的職位到了從三品,眼見的就能再深一步做一個封疆大吏。

便是丈夫日後回京也不會是個泛泛之輩,京城裏的女孩子們若是想對女兒使心眼子,也得想想受不受得了自己和丈夫的怒火?

這樣說來,丈夫和自己若是能發展得好了,女兒應該能夠平穩度日,不會遇到太大的挫折。

那樣便隨她吧,反正丈夫經略西南不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就讓她跟着丈夫在西南鬆快幾年,日後的事日後再說,總有解決的方法的。

當初自己有了個離經叛道的想法,想要考女官,無論父親、嫡母還是姨娘、哥哥都心存疑慮,是丈夫季興邦一力承擔下來,觀點明確地支持自己,為此還不惜向父親發了誓。

自己的丈夫本來就是這麼一個開明的男子,當初對着自己想考女官是這樣的態度,現在對着女兒想要在西南省省城和她一起生活也是同樣的態度。

這樣也挺好的,自己也不想成為自己以前討厭的那種反派角色,便隨了他們父女兩人的願吧。

之後的生活便是按部就班。他們與季家在京城的親戚們互相走動了一番,與時晗雪的父親、大伯父,兩個兄長走動了一番,也見見回京的朋友、同窗們,大家聯絡聯絡感情。

對於身份更高的人來說,他們有選擇地送禮。

比如說他們夫婦二人向皇後娘娘敬獻貴重的禮物,因為皇後娘娘算是時晗雪的保護著,時晗雪也一直把自己當做是皇後娘娘的人。

皇後娘娘收到禮物后很給時晗雪面子,親自召見了她,與她閑話家常了一番。

自然也問了問靈毓女學現在開辦的情況,給時晗雪賞賜了一些禮物回家。以此向京城各方勢力宣告了皇後娘娘和時晗雪的關係仍然固若金湯。

對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他們夫婦二人只是按照規矩正常的送些禮物,沒送什麼太值錢的東西,算是個正常走動的面子情,沒有結黨的想法。

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也不屑於召見這夫婦倆人。

但是對於寧王殿下又不一樣,他們之間要親厚得多,送的禮物加厚了幾倍。

今時不同往日,寧王殿下已經二十歲及冠了,去年娶了心儀的王妃,同時出宮建府了。

寧王殿下同寧王妃收到禮物之後很開心,在新建好的寧王府里召見了季興邦和時晗雪以及他們的一雙兒女,已經算是通家之好的感覺了。

他們全家人也見到了寧王殿下剛剛出生不久,還未滿周歲的女兒。

當初寧王大婚、生女的時候,季興邦遠在西南,只能贈送了禮物,時晗雪倒是在京城,都是到場祝賀了。

只是那時候來慶賀的人很多,時晗雪沒機會看清楚小郡主長得什麼樣子。

現在他們一家人可都看清楚了小郡主這個奶娃娃,見她長得玉雪可愛,對她喜歡得不得了。

正月十五的時候,皇上准了之前西南省巡撫周大榮大人的致仕摺子,同意他離京回鄉榮養,同時賜了他好多金銀財物。

這個正三品的西南省巡撫的位置空出來之後,京城裏能夠得着的人紛紛聞風而動,想要獲得這個位置。

雖然西南省遠在大景朝的邊境,算是個不毛之地,日常沒人想去那裏做小官。

但西南省巡撫這個位置卻不一樣,無數人在盯着呢。因為它不管怎麼說也是個實打實正三品的位置,權力又很大,算是個封疆大吏,類似土皇帝。

放眼整個大景朝,從三品的官職不知有多少,正三品的位置卻鳳毛麟角。

等候者的人裏面想要升到正三品的可不要太多。能有這麼一個位置空出來,大家紛紛都像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誰也不願放棄。

在這個時候,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基本已經成了兩虎相爭之勢。他們也都瞄準了這個封疆大吏的位置,想要奪過來分給跟着他們的「自己人」。

於是他們便紛紛到皇上面前吹耳邊風,想要舉薦自己這一系的人到西南去做西南省巡撫這個位置。

可是皇上對西南省巡撫這個位置的人選早有打算,便沒有理會太子和魏王的舉薦,仍舊憑着自己的心意,將自己中意的季興邦推上了這個位置。

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此時卻如同被皇上當頭一棒,都重視起季興邦這個人來。

太子殿下覺得季興邦這個人與他的妻子都不來自己的太子府與他本人或者太子妃走動走動,心中自然是不把自己認為是太子黨的,他當上了西南巡撫對自己而言是有害無益的。

魏王殿下則覺得自己的側妃當初是靈毓女學的學生,已經向時晗雪和季興邦伸出過橄欖枝,想將他們拉攏過來成為魏王黨。

但是卻被季興邦和他的妻子時晗雪默默的拒絕了,以不多接觸的這種實際行動拒絕了魏王黨這個身份。

那麼對於魏王殿下來說,季興邦做這個西南省巡撫的位置,便也是有害無利的。

可是兩人都覺得——幸好,他也不是對方的黨羽。

這樣一來,季興邦不是就屬於一個可以拉攏的中間地帶呢?

再聯想起季興邦與寧王殿下的過從甚密,以及寧王現在已經及冠並出宮建府的事實,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忽然覺得——自己這個已經長大的九弟,是否會成為一股新的勢力?是否可以拉攏到自己麾下呢?還是需要對他進行打壓?

以前從未出現在他們眼中的寧王一系,現在似乎值得他們好好思索一番對策。

季興邦沒過多久便收到了皇上下的聖旨,封他為正三品的西南省巡撫大人,正式成為了皇上冊封的封疆大吏,替皇上經略西南。

這個聖旨出來之後,季興邦立馬成為了整個京城的紅人。

要知道正三品的位置是很難搶的,一個釘子一個眼,上面沒點關係的人絕對搶不到這個位置。

他們知道其他人走了好些太子殿下的關係和魏王殿下的關係,但是竟然都沒能搶到這個位置,反而是名不見經傳的寧王一系人馬季興邦得了這個位置。

這是不是說明皇上對寧王殿下非常的喜愛,寧王殿下要發達起來了呢?

於是已經及冠並出宮建府的寧王殿下也正式出現在百官的視野當中,他們忽然有了另外一條路可以選擇,說不得自己可以去拜拜寧王的門下,萬一走通了呢?

現在的官員不是太子黨就是魏王黨,他們兩個人手下的人馬綽綽有餘,自己現在投過去也沒什麼好處。

但寧王殿下那邊可不一樣,似乎除了季興邦這個人之外,好似沒有聽說過其他的人了。

自己現在去燒一燒寧王這個冷灶,說不定能有奇效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走科舉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重走科舉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6章 聞風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