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父學研究(3)

第四十一章 父學研究(3)

110.(父學研究項目續二)八、文字與父親。父親一生寫過很多文字,報告、請示、情況彙報、證明材料等等各種公務文書,言稿、申請、書信、幹部自傳等等個人文字材料,詩詞、對聯等文學作品,此外還有不少的篆刻、圖章形式的東西。聽父親說,早年他在縣裏參加各種會議,常常被指定做正式言。這種場合他往往先擬出提綱、層次,然後寫成長篇詩體言稿,多為七言韻文。到大會上言時,父親那別具一格的言(體裁)常常能讓聽全神貫注,會堂上鴉雀無聲。而有很多人的言,甚至包括領導講話時,會上卻常常有人打不起精神,呵欠連天,有瞌睡君子還在會上酣然入睡,口水都掉了下來。當然,在其他場合,包括大隊開會、公社開會,不管是主持會議,還是會議上言,父親還是一般性地講話,形式內容都隨便的。父親寫東西時多的是用白話,但寫書信卻愛用文言,且多用繁體漢字書寫,繁體中也夾雜着一些簡化漢字。簡化字是他在長期工作中學到並逐漸有所習慣的那些漢字,不太習慣或寫慣了繁體的那些漢字,在父親筆下就一律是繁體。父親的書信還有一個特點是沒有標點,通篇文字,甚至連段落也少分,讀起來有點吃力。有時候父親也會在他的書信中斷句,該斷句的地方一律是個小圓圈,說是句號也行。通篇圈到底,或說是句號到底。我在大學四年以及參加工作之初的幾年裏,收到過父親為數不算多的一些家信,有些都還保存了下來。下面引用父親兩封家書以饗讀諸君,為閱讀方便,做了一點標點斷句處理,所有繁體漢字也一律改為簡體。

家書一

金山吾兒:

學而優則仕,仕國之寶,儒謂席上珍。暑假將至,乃母望子歸,為父亦盼也。十年寒窗苦讀書,頭懸樑,錐刺股,進得學堂高府。大學三載彈指一揮,僅餘一學年耳。下一載寶貴時光,更須聞雞起舞,鑿壁偷光,映雪苦讀,力爭取仕。吾所謂仕,非僅官之意也,乃俊士也,賢達也,志士也。學業須成,應作棟樑之才,以不負人民之殷殷期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須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有志事竟成也。吾幼時冥頑,年輕時吃苦,雨中一身草蓑衣,夜行手中土馬燈,中年仍在創業,也望老年享點清福,自在而已。今家中新房尚未建成,生日亦不擬做壽。道是人窮志不窮,來日方長是也。望吾兒一則加強身體鍛煉,二則一如既往努力學習知識,家中諸事盡可放心,毋庸牽掛。爾母身體較前好,乃翁身體依舊硬板。隊里生產比上年嘉,收成也可,老少均安,毋掛,字不贅言,如面,吾言勿違是屬。

另及:建議吾兒修書一封給你伯父問安(指我家本房同高祖父之伯父――作注)

父成全手書

×年×月×日

家書二

金山兒:

展箋如晤。吾兒回家一趟不易,離家不覺已是月余。爾胃病之常犯,在家時夜夜喊胃痛,為父放心不下。日前吾再三勸兒用十全大補丸,何不一試?早年余之長兄(指我父親同母異父兄――作注)胃病之嚴重,其狀慘不可言,時亦無良藥,乃吃十全大補丸二斤,胃病乃愈之三十餘年,未見復。此法或可當一秘方亦未可知,吾兒務必一試,要吃二市斤以上切記,或見功效。

今乃母與父年事見老,腿腳有所不便,體力活非如從前。吾兒已參加工作,生活有保障。吾意兒可考慮給父母一點生活費用,每月20元,15元,10元皆可,你可與愛人磋商此事,看是否可行。爾三兄長每人每年500斤穀子、60元錢奉養雙親已經實行多年,爾應同之諸兄長一樣,盡一份義務亦屬當然,否則兄長口裏不道,能說心中亦無怨言?為父提醒,吾兒須記心上。古詩有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做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野狐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父言直述,吾兒閱后及時迴音,余不及。

父手書

1992年×月×日

九、身前身後事。父親是個不折不扣的徹底的唯物主義,對身前身後事都有着常人難以理解和接受的達觀態度。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大隊考慮到父親早年為集體為群眾做的貢獻,做出了一項決定,要贈送我父母親雙雙兩副千年木料。反正杉樹筒子到獅子嶺上現砍現倒就是,那漫山遍嶺的成材杉樹,當年本來就是老支書帶領鄉親們吃苦種下來的。如今樹已成材,伊人老去,後生們不能前人栽樹好乘涼,翻身忘本,而要飲水思源,知恩圖報。贈送兩副千年木料,亦是聊表寸心而已,報不得三春暉的。

父親卻說,既然大隊有此想法,他先表示感謝。但是,他不要大隊給兩副,只一副就行了。一副千年木料就給我母親用,他自己呢,是不需要的。他說他不想浪費木材,人死如泥,魂歸自然,需講究個什麼呢?他百年以後,兒孫們找幾塊木板,隨便下葬了就可以。葬了屍身,再將他生前常穿的一身衣服給包好了,埋於獅子嶺上獅子石下面,他也就算是同時伴着了他的石獅子乾爹了,其他別無所求。他說了就要做到,還定要我們做兒女的答應了。這事我們兄妹幾個萬難接受,家裏展開了一場大辯論。我們什麼話都說了,道理講了兩谷籮,父親卻脾氣了,封建家長制就回潮了,拿父命不可違來鎮住我們。兄妹幾個只好不再跟父親直接對抗,但每個人心裏可能都在想着:到了那一天,你老人家閉了眼以後,可就由不得你老了,就如你老那句話,人死如泥,什麼也不知道了,你還能管得了許多?此乃以其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父親因腦溢血病倒落下半身殘疾以後,他對身後事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說他死後要捐獻遺體,供醫學解剖用。他說他對這個腦溢血後遺症硬是不服氣,但又無可奈何,他個人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死後做點貢獻,讓醫生解剖他的頭顱,多做研究。遺體的其他部分當然全可解剖醫用。如果不是眼睛不好,他的眼角膜還可捐獻出來幫別人獲得光明。父親一旦有了一種想法,就一定要做到的,這是他一貫的作風。他開始跟我們商議此事,我們都不同意,他又來強制的一套,搞一言堂。後來村裏有人也許是哄他說,捐獻遺體,要什麼什麼樣的大醫院才能辦,本地醫院都沒有那樣的條件,辦不了。父親聽了就要我去打聽,不信辦不成此事,事在人為嘛!我只好答應父親,在事實上這件事就這麼拖着。但父親很狡猾,他把遺言也寫好了,逼着村幹部在他的遺言上簽字,蓋上公章。村幹部說這是什麼事,村裏簽字蓋章算什麼來路?父親不跟人家說,憑着自己的老資格老權威,硬逼着年輕人照辦了。村裏簽字蓋了公章的遺書,父親又要求我們兄妹幾個全在上面簽了字,而且有要求,光簽個名不行,務必要寫上這麼一句話:「遵父命,一切照辦!」然後再簽名落款。

遺言

吾名虢成全,民國15年(1926年)古歷7月14日生人,現年78歲。土改時參加革命工作,歷任民兵分隊長、初級社長、黨總支副支書兼大隊長、支部書記。1978年公社改派分管集體副業,又歷任公社煤場場長、公社豬場場長、建築隊負責人等。1979年讓賢辭職,解甲歸田后賦閑於家。

年12月16日吾突腦溢血,經搶救得保一命,聊度殘年。病雖愈,身難立,路難行。後遺症之半身癱瘓,萬難解其因由。余前體健氣旺,毋料一病如山倒,手無敷雞之力,人軟如泥,此乃何故?余歿后獻遺體於醫院,以供醫學之用。解剖所得一手資料,醫學之寶也。殘體回收利用,吾深慰有加。

余死後喪事從簡,不許操辦,只開追悼會,餘一概祭奠事宜全免。往余父母歿后亦只開追悼會,喪事簡而又簡,余萬不可越余父母之制也!

父母兒女骨肉之親,兄弟姐妹手足之情,望爾等團結一心,及於吾之孫兒女、外孫兒女,余此類推。務必尊老愛幼,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老吾老,幼吾幼。常省己身,常察己短,多想他人,多學他人之長。爾等照言辦,吾可含笑九泉矣!

若捐獻遺體不成,可於冷水灘火化,購一瓦罐盛吾之骨灰,骨灰於瀟湘大橋灑於湘江!

立遺言人虢成全

甲申年辛未月

母親仙逝后,父親以一個半癱之軀,獨自一人在老家生活,只由我三哥空時照應一點,實在叫人揪心。但父親就是不願意進城麻煩子女,寧肯自己硬撐。實在受磨難了,他才想到有個人身邊照應好,摔倒了至少有人知道(父親病後獨自一人生活時多少次摔倒在地,被鄉親們現救起)。我們三兄弟如今是每人每月150元生活費,我們曾經設想拿這450元錢,再加點也行,不如將父親送城裏敬老山莊生活,那裏各方面條件好,服務也周到。但是父親不肯,說是浪費錢糧。父親跟我商議過一個辦法,他說索性把他親家母(就是我妹妹的家婆)接過來一起生活。妹妹的家婆已經亡夫,獨自一人在農村老家生活,每月生活費只有100元。父親說他的生活費加上親家母的100元,550元了,兩個人可以過上很不錯的生活了,互相之間也有個照應,兩全其美,豈非皆大歡喜,兩邊子女都可少了許多操心,何樂不為?說真的,我為父親能有此設想真是歡呼雀躍,父親一生實事求是到底了,這就是父親啊!

但是,父親的動議卻必然流產了!此事先在我妹夫成大為那裏就通不過,我三哥也反對。事實上,除了我一個人以外,所有人都不贊成。人之思想境界真是不同,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看這個問題的,他們竟然沒有一個能趕得上父親思想的境界,這是為何?

我知道成大為的母親身體好,性格爽直,是個快言快語的厚道人,平時喜喝點酒,跟我母親一樣。我母親在的時候,還有成大為的父親也在的時候,兩邊親家四個人都是很合得來的。四老人當中走了兩個以後,特別是父親病倒以後,父親跟他親家母也有好些年沒見過面了。父親有時候也真想見見他的老親家母,兩個人說說話來。父親的想法通不過,也是沒法。父親後來提出來捎個口信去,讓親家母過來看看他,他是走不動了,不自由了,但親家母身體好,是自由的。甚至就連這一點,成大為都有疙瘩在心裏了,不讓他母親過來。父親跟成大為說,我這裏還有點酒,我如今早就沒喝酒了,喊你母親過來,也喝了這點酒吧,我知道親家母就愛了喝點酒的。但是,成大為把那一桶酒拿回去給他母親喝,還是不讓他母親過來。

父親氣憤地說這成大為真是死腦筋!

死腦筋多啊!

能真正趕得上父親的思維的,這世上到底能有幾個呢?

110.(父學研究項目續二)八、文字與父親。父親一生寫過很多文字,報告、請示、情況彙報、證明材料等等各種公務文書,言稿、申請、書信、幹部自傳等等個人文字材料,詩詞、對聯等文學作品,此外還有不少的篆刻、圖章形式的東西。聽父親說,早年他在縣裏參加各種會議,常常被指定做正式言。這種場合他往往先擬出提綱、層次,然後寫成長篇詩體言稿,多為七言韻文。到大會上言時,父親那別具一格的言(體裁)常常能讓聽全神貫注,會堂上鴉雀無聲。而有很多人的言,甚至包括領導講話時,會上卻常常有人打不起精神,呵欠連天,有瞌睡君子還在會上酣然入睡,口水都掉了下來。當然,在其他場合,包括大隊開會、公社開會,不管是主持會議,還是會議上言,父親還是一般性地講話,形式內容都隨便的。父親寫東西時多的是用白話,但寫書信卻愛用文言,且多用繁體漢字書寫,繁體中也夾雜着一些簡化漢字。簡化字是他在長期工作中學到並逐漸有所習慣的那些漢字,不太習慣或寫慣了繁體的那些漢字,在父親筆下就一律是繁體。父親的書信還有一個特點是沒有標點,通篇文字,甚至連段落也少分,讀起來有點吃力。有時候父親也會在他的書信中斷句,該斷句的地方一律是個小圓圈,說是句號也行。通篇圈到底,或說是句號到底。我在大學四年以及參加工作之初的幾年裏,收到過父親為數不算多的一些家信,有些都還保存了下來。下面引用父親兩封家書以饗讀諸君,為閱讀方便,做了一點標點斷句處理,所有繁體漢字也一律改為簡體。

家書一

金山吾兒:

學而優則仕,仕國之寶,儒謂席上珍。暑假將至,乃母望子歸,為父亦盼也。十年寒窗苦讀書,頭懸樑,錐刺股,進得學堂高府。大學三載彈指一揮,僅餘一學年耳。下一載寶貴時光,更須聞雞起舞,鑿壁偷光,映雪苦讀,力爭取仕。吾所謂仕,非僅官之意也,乃俊士也,賢達也,志士也。學業須成,應作棟樑之才,以不負人民之殷殷期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須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有志事竟成也。吾幼時冥頑,年輕時吃苦,雨中一身草蓑衣,夜行手中土馬燈,中年仍在創業,也望老年享點清福,自在而已。今家中新房尚未建成,生日亦不擬做壽。道是人窮志不窮,來日方長是也。望吾兒一則加強身體鍛煉,二則一如既往努力學習知識,家中諸事盡可放心,毋庸牽掛。爾母身體較前好,乃翁身體依舊硬板。隊里生產比上年嘉,收成也可,老少均安,毋掛,字不贅言,如面,吾言勿違是屬。

另及:建議吾兒修書一封給你伯父問安(指我家本房同高祖父之伯父――作注)

父成全手書

×年×月×日

家書二

金山兒:

展箋如晤。吾兒回家一趟不易,離家不覺已是月余。爾胃病之常犯,在家時夜夜喊胃痛,為父放心不下。日前吾再三勸兒用十全大補丸,何不一試?早年余之長兄(指我父親同母異父兄――作注)胃病之嚴重,其狀慘不可言,時亦無良藥,乃吃十全大補丸二斤,胃病乃愈之三十餘年,未見復。此法或可當一秘方亦未可知,吾兒務必一試,要吃二市斤以上切記,或見功效。

今乃母與父年事見老,腿腳有所不便,體力活非如從前。吾兒已參加工作,生活有保障。吾意兒可考慮給父母一點生活費用,每月20元,15元,10元皆可,你可與愛人磋商此事,看是否可行。爾三兄長每人每年500斤穀子、60元錢奉養雙親已經實行多年,爾應同之諸兄長一樣,盡一份義務亦屬當然,否則兄長口裏不道,能說心中亦無怨言?為父提醒,吾兒須記心上。古詩有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做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野狐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父言直述,吾兒閱后及時迴音,余不及。

父手書

1992年×月×日

九、身前身後事。父親是個不折不扣的徹底的唯物主義,對身前身後事都有着常人難以理解和接受的達觀態度。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大隊考慮到父親早年為集體為群眾做的貢獻,做出了一項決定,要贈送我父母親雙雙兩副千年木料。反正杉樹筒子到獅子嶺上現砍現倒就是,那漫山遍嶺的成材杉樹,當年本來就是老支書帶領鄉親們吃苦種下來的。如今樹已成材,伊人老去,後生們不能前人栽樹好乘涼,翻身忘本,而要飲水思源,知恩圖報。贈送兩副千年木料,亦是聊表寸心而已,報不得三春暉的。

父親卻說,既然大隊有此想法,他先表示感謝。但是,他不要大隊給兩副,只一副就行了。一副千年木料就給我母親用,他自己呢,是不需要的。他說他不想浪費木材,人死如泥,魂歸自然,需講究個什麼呢?他百年以後,兒孫們找幾塊木板,隨便下葬了就可以。葬了屍身,再將他生前常穿的一身衣服給包好了,埋於獅子嶺上獅子石下面,他也就算是同時伴着了他的石獅子乾爹了,其他別無所求。他說了就要做到,還定要我們做兒女的答應了。這事我們兄妹幾個萬難接受,家裏展開了一場大辯論。我們什麼話都說了,道理講了兩谷籮,父親卻脾氣了,封建家長制就回潮了,拿父命不可違來鎮住我們。兄妹幾個只好不再跟父親直接對抗,但每個人心裏可能都在想着:到了那一天,你老人家閉了眼以後,可就由不得你老了,就如你老那句話,人死如泥,什麼也不知道了,你還能管得了許多?此乃以其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父親因腦溢血病倒落下半身殘疾以後,他對身後事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說他死後要捐獻遺體,供醫學解剖用。他說他對這個腦溢血後遺症硬是不服氣,但又無可奈何,他個人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死後做點貢獻,讓醫生解剖他的頭顱,多做研究。遺體的其他部分當然全可解剖醫用。如果不是眼睛不好,他的眼角膜還可捐獻出來幫別人獲得光明。父親一旦有了一種想法,就一定要做到的,這是他一貫的作風。他開始跟我們商議此事,我們都不同意,他又來強制的一套,搞一言堂。後來村裏有人也許是哄他說,捐獻遺體,要什麼什麼樣的大醫院才能辦,本地醫院都沒有那樣的條件,辦不了。父親聽了就要我去打聽,不信辦不成此事,事在人為嘛!我只好答應父親,在事實上這件事就這麼拖着。但父親很狡猾,他把遺言也寫好了,逼着村幹部在他的遺言上簽字,蓋上公章。村幹部說這是什麼事,村裏簽字蓋章算什麼來路?父親不跟人家說,憑着自己的老資格老權威,硬逼着年輕人照辦了。村裏簽字蓋了公章的遺書,父親又要求我們兄妹幾個全在上面簽了字,而且有要求,光簽個名不行,務必要寫上這麼一句話:「遵父命,一切照辦!」然後再簽名落款。

遺言

吾名虢成全,民國15年(1926年)古歷7月14日生人,現年78歲。土改時參加革命工作,歷任民兵分隊長、初級社長、黨總支副支書兼大隊長、支部書記。1978年公社改派分管集體副業,又歷任公社煤場場長、公社豬場場長、建築隊負責人等。1979年讓賢辭職,解甲歸田后賦閑於家。

年12月16日吾突腦溢血,經搶救得保一命,聊度殘年。病雖愈,身難立,路難行。後遺症之半身癱瘓,萬難解其因由。余前體健氣旺,毋料一病如山倒,手無敷雞之力,人軟如泥,此乃何故?余歿后獻遺體於醫院,以供醫學之用。解剖所得一手資料,醫學之寶也。殘體回收利用,吾深慰有加。

余死後喪事從簡,不許操辦,只開追悼會,餘一概祭奠事宜全免。往余父母歿后亦只開追悼會,喪事簡而又簡,余萬不可越余父母之制也!

父母兒女骨肉之親,兄弟姐妹手足之情,望爾等團結一心,及於吾之孫兒女、外孫兒女,余此類推。務必尊老愛幼,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老吾老,幼吾幼。常省己身,常察己短,多想他人,多學他人之長。爾等照言辦,吾可含笑九泉矣!

若捐獻遺體不成,可於冷水灘火化,購一瓦罐盛吾之骨灰,骨灰於瀟湘大橋灑於湘江!

立遺言人虢成全

甲申年辛未月

母親仙逝后,父親以一個半癱之軀,獨自一人在老家生活,只由我三哥空時照應一點,實在叫人揪心。但父親就是不願意進城麻煩子女,寧肯自己硬撐。實在受磨難了,他才想到有個人身邊照應好,摔倒了至少有人知道(父親病後獨自一人生活時多少次摔倒在地,被鄉親們現救起)。我們三兄弟如今是每人每月150元生活費,我們曾經設想拿這450元錢,再加點也行,不如將父親送城裏敬老山莊生活,那裏各方面條件好,服務也周到。但是父親不肯,說是浪費錢糧。父親跟我商議過一個辦法,他說索性把他親家母(就是我妹妹的家婆)接過來一起生活。妹妹的家婆已經亡夫,獨自一人在農村老家生活,每月生活費只有100元。父親說他的生活費加上親家母的100元,550元了,兩個人可以過上很不錯的生活了,互相之間也有個照應,兩全其美,豈非皆大歡喜,兩邊子女都可少了許多操心,何樂不為?說真的,我為父親能有此設想真是歡呼雀躍,父親一生實事求是到底了,這就是父親啊!

但是,父親的動議卻必然流產了!此事先在我妹夫成大為那裏就通不過,我三哥也反對。事實上,除了我一個人以外,所有人都不贊成。人之思想境界真是不同,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看這個問題的,他們竟然沒有一個能趕得上父親思想的境界,這是為何?

我知道成大為的母親身體好,性格爽直,是個快言快語的厚道人,平時喜喝點酒,跟我母親一樣。我母親在的時候,還有成大為的父親也在的時候,兩邊親家四個人都是很合得來的。四老人當中走了兩個以後,特別是父親病倒以後,父親跟他親家母也有好些年沒見過面了。父親有時候也真想見見他的老親家母,兩個人說說話來。父親的想法通不過,也是沒法。父親後來提出來捎個口信去,讓親家母過來看看他,他是走不動了,不自由了,但親家母身體好,是自由的。甚至就連這一點,成大為都有疙瘩在心裏了,不讓他母親過來。父親跟成大為說,我這裏還有點酒,我如今早就沒喝酒了,喊你母親過來,也喝了這點酒吧,我知道親家母就愛了喝點酒的。但是,成大為把那一桶酒拿回去給他母親喝,還是不讓他母親過來。

父親氣憤地說這成大為真是死腦筋!

死腦筋多啊!

能真正趕得上父親的思維的,這世上到底能有幾個呢?

110.(父學研究項目續二)八、文字與父親。父親一生寫過很多文字,報告、請示、情況彙報、證明材料等等各種公務文書,言稿、申請、書信、幹部自傳等等個人文字材料,詩詞、對聯等文學作品,此外還有不少的篆刻、圖章形式的東西。聽父親說,早年他在縣裏參加各種會議,常常被指定做正式言。這種場合他往往先擬出提綱、層次,然後寫成長篇詩體言稿,多為七言韻文。到大會上言時,父親那別具一格的言(體裁)常常能讓聽全神貫注,會堂上鴉雀無聲。而有很多人的言,甚至包括領導講話時,會上卻常常有人打不起精神,呵欠連天,有瞌睡君子還在會上酣然入睡,口水都掉了下來。當然,在其他場合,包括大隊開會、公社開會,不管是主持會議,還是會議上言,父親還是一般性地講話,形式內容都隨便的。父親寫東西時多的是用白話,但寫書信卻愛用文言,且多用繁體漢字書寫,繁體中也夾雜着一些簡化漢字。簡化字是他在長期工作中學到並逐漸有所習慣的那些漢字,不太習慣或寫慣了繁體的那些漢字,在父親筆下就一律是繁體。父親的書信還有一個特點是沒有標點,通篇文字,甚至連段落也少分,讀起來有點吃力。有時候父親也會在他的書信中斷句,該斷句的地方一律是個小圓圈,說是句號也行。通篇圈到底,或說是句號到底。我在大學四年以及參加工作之初的幾年裏,收到過父親為數不算多的一些家信,有些都還保存了下來。下面引用父親兩封家書以饗讀諸君,為閱讀方便,做了一點標點斷句處理,所有繁體漢字也一律改為簡體。

家書一

金山吾兒:

學而優則仕,仕國之寶,儒謂席上珍。暑假將至,乃母望子歸,為父亦盼也。十年寒窗苦讀書,頭懸樑,錐刺股,進得學堂高府。大學三載彈指一揮,僅餘一學年耳。下一載寶貴時光,更須聞雞起舞,鑿壁偷光,映雪苦讀,力爭取仕。吾所謂仕,非僅官之意也,乃俊士也,賢達也,志士也。學業須成,應作棟樑之才,以不負人民之殷殷期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須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有志事竟成也。吾幼時冥頑,年輕時吃苦,雨中一身草蓑衣,夜行手中土馬燈,中年仍在創業,也望老年享點清福,自在而已。今家中新房尚未建成,生日亦不擬做壽。道是人窮志不窮,來日方長是也。望吾兒一則加強身體鍛煉,二則一如既往努力學習知識,家中諸事盡可放心,毋庸牽掛。爾母身體較前好,乃翁身體依舊硬板。隊里生產比上年嘉,收成也可,老少均安,毋掛,字不贅言,如面,吾言勿違是屬。

另及:建議吾兒修書一封給你伯父問安(指我家本房同高祖父之伯父――作注)

父成全手書

×年×月×日

家書二

金山兒:

展箋如晤。吾兒回家一趟不易,離家不覺已是月余。爾胃病之常犯,在家時夜夜喊胃痛,為父放心不下。日前吾再三勸兒用十全大補丸,何不一試?早年余之長兄(指我父親同母異父兄――作注)胃病之嚴重,其狀慘不可言,時亦無良藥,乃吃十全大補丸二斤,胃病乃愈之三十餘年,未見復。此法或可當一秘方亦未可知,吾兒務必一試,要吃二市斤以上切記,或見功效。

今乃母與父年事見老,腿腳有所不便,體力活非如從前。吾兒已參加工作,生活有保障。吾意兒可考慮給父母一點生活費用,每月20元,15元,10元皆可,你可與愛人磋商此事,看是否可行。爾三兄長每人每年500斤穀子、60元錢奉養雙親已經實行多年,爾應同之諸兄長一樣,盡一份義務亦屬當然,否則兄長口裏不道,能說心中亦無怨言?為父提醒,吾兒須記心上。古詩有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做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野狐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父言直述,吾兒閱后及時迴音,余不及。

父手書

1992年×月×日

九、身前身後事。父親是個不折不扣的徹底的唯物主義,對身前身後事都有着常人難以理解和接受的達觀態度。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大隊考慮到父親早年為集體為群眾做的貢獻,做出了一項決定,要贈送我父母親雙雙兩副千年木料。反正杉樹筒子到獅子嶺上現砍現倒就是,那漫山遍嶺的成材杉樹,當年本來就是老支書帶領鄉親們吃苦種下來的。如今樹已成材,伊人老去,後生們不能前人栽樹好乘涼,翻身忘本,而要飲水思源,知恩圖報。贈送兩副千年木料,亦是聊表寸心而已,報不得三春暉的。

父親卻說,既然大隊有此想法,他先表示感謝。但是,他不要大隊給兩副,只一副就行了。一副千年木料就給我母親用,他自己呢,是不需要的。他說他不想浪費木材,人死如泥,魂歸自然,需講究個什麼呢?他百年以後,兒孫們找幾塊木板,隨便下葬了就可以。葬了屍身,再將他生前常穿的一身衣服給包好了,埋於獅子嶺上獅子石下面,他也就算是同時伴着了他的石獅子乾爹了,其他別無所求。他說了就要做到,還定要我們做兒女的答應了。這事我們兄妹幾個萬難接受,家裏展開了一場大辯論。我們什麼話都說了,道理講了兩谷籮,父親卻脾氣了,封建家長制就回潮了,拿父命不可違來鎮住我們。兄妹幾個只好不再跟父親直接對抗,但每個人心裏可能都在想着:到了那一天,你老人家閉了眼以後,可就由不得你老了,就如你老那句話,人死如泥,什麼也不知道了,你還能管得了許多?此乃以其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父親因腦溢血病倒落下半身殘疾以後,他對身後事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說他死後要捐獻遺體,供醫學解剖用。他說他對這個腦溢血後遺症硬是不服氣,但又無可奈何,他個人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死後做點貢獻,讓醫生解剖他的頭顱,多做研究。遺體的其他部分當然全可解剖醫用。如果不是眼睛不好,他的眼角膜還可捐獻出來幫別人獲得光明。父親一旦有了一種想法,就一定要做到的,這是他一貫的作風。他開始跟我們商議此事,我們都不同意,他又來強制的一套,搞一言堂。後來村裏有人也許是哄他說,捐獻遺體,要什麼什麼樣的大醫院才能辦,本地醫院都沒有那樣的條件,辦不了。父親聽了就要我去打聽,不信辦不成此事,事在人為嘛!我只好答應父親,在事實上這件事就這麼拖着。但父親很狡猾,他把遺言也寫好了,逼着村幹部在他的遺言上簽字,蓋上公章。村幹部說這是什麼事,村裏簽字蓋章算什麼來路?父親不跟人家說,憑着自己的老資格老權威,硬逼着年輕人照辦了。村裏簽字蓋了公章的遺書,父親又要求我們兄妹幾個全在上面簽了字,而且有要求,光簽個名不行,務必要寫上這麼一句話:「遵父命,一切照辦!」然後再簽名落款。

遺言

吾名虢成全,民國15年(1926年)古歷7月14日生人,現年78歲。土改時參加革命工作,歷任民兵分隊長、初級社長、黨總支副支書兼大隊長、支部書記。1978年公社改派分管集體副業,又歷任公社煤場場長、公社豬場場長、建築隊負責人等。1979年讓賢辭職,解甲歸田后賦閑於家。

年12月16日吾突腦溢血,經搶救得保一命,聊度殘年。病雖愈,身難立,路難行。後遺症之半身癱瘓,萬難解其因由。余前體健氣旺,毋料一病如山倒,手無敷雞之力,人軟如泥,此乃何故?余歿后獻遺體於醫院,以供醫學之用。解剖所得一手資料,醫學之寶也。殘體回收利用,吾深慰有加。

余死後喪事從簡,不許操辦,只開追悼會,餘一概祭奠事宜全免。往余父母歿后亦只開追悼會,喪事簡而又簡,余萬不可越余父母之制也!

父母兒女骨肉之親,兄弟姐妹手足之情,望爾等團結一心,及於吾之孫兒女、外孫兒女,余此類推。務必尊老愛幼,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老吾老,幼吾幼。常省己身,常察己短,多想他人,多學他人之長。爾等照言辦,吾可含笑九泉矣!

若捐獻遺體不成,可於冷水灘火化,購一瓦罐盛吾之骨灰,骨灰於瀟湘大橋灑於湘江!

立遺言人虢成全

甲申年辛未月

母親仙逝后,父親以一個半癱之軀,獨自一人在老家生活,只由我三哥空時照應一點,實在叫人揪心。但父親就是不願意進城麻煩子女,寧肯自己硬撐。實在受磨難了,他才想到有個人身邊照應好,摔倒了至少有人知道(父親病後獨自一人生活時多少次摔倒在地,被鄉親們現救起)。我們三兄弟如今是每人每月150元生活費,我們曾經設想拿這450元錢,再加點也行,不如將父親送城裏敬老山莊生活,那裏各方面條件好,服務也周到。但是父親不肯,說是浪費錢糧。父親跟我商議過一個辦法,他說索性把他親家母(就是我妹妹的家婆)接過來一起生活。妹妹的家婆已經亡夫,獨自一人在農村老家生活,每月生活費只有100元。父親說他的生活費加上親家母的100元,550元了,兩個人可以過上很不錯的生活了,互相之間也有個照應,兩全其美,豈非皆大歡喜,兩邊子女都可少了許多操心,何樂不為?說真的,我為父親能有此設想真是歡呼雀躍,父親一生實事求是到底了,這就是父親啊!

但是,父親的動議卻必然流產了!此事先在我妹夫成大為那裏就通不過,我三哥也反對。事實上,除了我一個人以外,所有人都不贊成。人之思想境界真是不同,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看這個問題的,他們竟然沒有一個能趕得上父親思想的境界,這是為何?

我知道成大為的母親身體好,性格爽直,是個快言快語的厚道人,平時喜喝點酒,跟我母親一樣。我母親在的時候,還有成大為的父親也在的時候,兩邊親家四個人都是很合得來的。四老人當中走了兩個以後,特別是父親病倒以後,父親跟他親家母也有好些年沒見過面了。父親有時候也真想見見他的老親家母,兩個人說說話來。父親的想法通不過,也是沒法。父親後來提出來捎個口信去,讓親家母過來看看他,他是走不動了,不自由了,但親家母身體好,是自由的。甚至就連這一點,成大為都有疙瘩在心裏了,不讓他母親過來。父親跟成大為說,我這裏還有點酒,我如今早就沒喝酒了,喊你母親過來,也喝了這點酒吧,我知道親家母就愛了喝點酒的。但是,成大為把那一桶酒拿回去給他母親喝,還是不讓他母親過來。

父親氣憤地說這成大為真是死腦筋!

死腦筋多啊!

能真正趕得上父親的思維的,這世上到底能有幾個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支部書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支部書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父學研究(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