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非地質沉沒(1)

第四十章 非地質沉沒(1)

105.家鄉的獅子嶺是我心中的一座聖山。

每次回到家鄉,不管是坐在我家門口的台階上,還是立在門前的禾坪里,我都會遙望着獅子嶺,久久地,久久地,表達我心中無盡的崇敬,也默默地訴說着心中無盡的懷念與感慨。多少次,我在心裏說,聖山啊,已經有多少年,我沒有親近你了呢?

我跟父親說,我要上獅子嶺去!

只這一句話,父親就讀懂了我內心的全部。父親也只說了一句話,你是該上山去看看!我就看着父親,再抬頭看看獅子嶺的山影。這一刻,父親的身影就疊進了山影,父親就是獅子嶺,父親的背影如山!

父親看我認真的樣子,說他願意跟我一同上山。父親說他也是不知道有多長時間沒有上過獅子嶺了,他很想上去看看。這就是父親,執著、熱情的父親,認真而感情深厚的父親。這時的父親,他的臉上寫着童貞,他顯得那樣年輕,他就象是我小時候的玩伴了!父親說現在獅子嶺不比早年了,上去不容易了,你要有決心!父親在鼓勵我了。

那時父親還沒有病倒,我相信他爬起山來會比我還快。

但鄉親們卻說,不好上去了,如今的獅子嶺上簡直就沒有路了!有人還說老支書你都這把年紀了,還能上去呀?又對我說,你呢,長年坐辦公室的書生,就怕你爬不上獅子嶺頂頭呢!父親立即就不服氣地跟人爭辯起來,我就看到了當年的父親。但父親爭辯也沒用,因為我打了退堂鼓,父親就不再言語了。

直到父親病倒的那一天,我才痛切地醒悟到,我是永遠地錯過了跟父親同登獅子嶺的機會了!

我默默地望着並不太遠的獅子嶺,忽然現它跟以前是有點不一樣了。父親老了,獅子嶺也老了嗎?記得小時候在院子前的禾坪里看獅子嶺,一雙眼睛最後總得要「爬」上山頂上的獅子石的。獅子石雄偉地立在高遠處,它旁邊的松樹簇擁着它,背景是藍天白雲。有時還能遠遠看到有人正立在獅子石上呢,我們就大聲地呼喊,一邊朝獅子石招手。相信獅子石能聽見我們的呼喊,但獅子石上的人兒卻聽不見,只隱約可見石上的人兒或立或坐或蹲,好象是也在看着我們,卻象啞巴一樣地無聲。現在呢,我朝獅子嶺頂上望過去,卻不見了獅子石。開始我還懷疑是眼睛找錯了位置,但找來找去,就是不見了獅子石的影子。那時鄉親們的解釋是這多年來山上的樹木長高大了,把個獅子石都給遮住了呢。我便相信是山頂上的樹木長得太快,獅子石是不會長了,難免被年深月久長起來的樹木給遮沒了。即使是這樣,我心中仍然是萬分地失落。

九月里的一天,我一個人突然回到家鄉,我跟父親說,我是回來上獅子嶺的,我一定要上去。我要三哥陪我一同去,我真的不敢獨自行動了。父親一瘸一拐地挪到門外,坐在門檻上,目送着我們上了路。

我脖子上掛着一架軍用望遠鏡,三哥手裏拿了一把鐮刀,肩上背了一個書包。

上山之前,鄉親門七嘴八舌地議論着我們應該從哪個方向上山,才能到得了山頂,但他們的說法不一樣。我們最終採納了菊婆子的建議,因為她畢竟要翻過獅子嶺到楓木沖她娘家去,應該比別人說的有道理些。

田洞邊過了玉丘水庫的小引水渠,就到了山腳邊,這裏的斜坡上是成片的果樹林,是當年父親帶着鄉親們開荒特別是平了虢家的墳山以後種下的。這個時候果樹林里只有柑桔樹上掛着果,但滿樹的桔子都還是青一色的,皮兒根本還沒帶一點黃色,估計還不能吃。三哥卻說「公犬」可以吃了(玉丘人把一種早熟的柑桔品種叫做「公犬」),說着伸手從一棵樹上摘下一隻柑桔來,剝了皮讓我吃。我說這柑桔可以摘的嗎,人家看到了不會罵我們?三哥說現在柑桔這麼多,誰摘一點嘗嘗鮮不會有人說什麼的,你就吃吧。我這才敢去吃桔子,畢竟是酸了點,我說不太好吃,沒熟呢。三哥卻邊吃邊摘,摘了一書包。他說上山後找不到水喝,到時就吃酸桔子解渴吧。

穿過果樹林以後,我們到了獅子嶺山腳的一道大引水渠邊,這是雙牌水庫引水渠,比我們玉丘水庫的小引水渠可要大多了。這條大引水渠是五十年代修的,在我的記憶中,這條大渠道從來就沒有來過水,看起來就象是獅子嶺山腳跟山嶺之間的一道大裂縫,也有點象獅子嶺裙邊的一道干護城河。護城河以上根本就沒有上山的路了,按照菊婆子的指點,我們沿雙牌渠道走了一段路以後,越過渠道開始爬山。冬茅草、荊棘和各種灌木叢密匝匝地擠在面前,人沒在裏面,抬頭只看到頂上高大的喬木,看不到遠處。三哥用鐮刀拚命分開草叢,我們撥開叢刺艱難地朝上爬,不一會兒兩個人就汗淋淋的了。我們的雙腳踩進草叢裏就看不到小腿以下的部分了,三哥不斷地提醒我要慢慢落腳,不可貿然下腳,一腳探下去慢慢地踩到實地了才能再邁后一腳,否則弄不好會卡進石頭縫裏,或大大小小的土洞裏,特別是要當心「龍眼」口子,舊「龍眼」口子上面都已經被茂密的雜草灌木掩蓋了,要是一腳沒踏好,人掉進「龍眼」里可就慘了!另外我還有個擔心不敢說出來,就是怕蛇,腳底下是個看不見的未知的世界,要是踩着了一條毒蛇的話,那可怎麼辦?事實上三哥在前面一面用鐮刀劈路,一面已經探好了路,他讓我看着他的腳,在他走過去的地方下腳。儘管是這樣,我行進得仍然不輕鬆,臉上、手上、腳上都火辣辣地生疼,是被荊棘劃開了無數的血口子。三哥和我的衣服都已經被荊棘撕破了,三哥說原先應該穿一身舊衣服來的,劃破了倒沒關係。三哥是有點心疼他的衣服了。

看,到路上了!三哥突然興奮地喊了起來。可我還是感覺不到路,三哥用鐮刀劈開灌木叢,我一看前面的那塊大石頭,一眼就把它認了出來。這是路上的一塊大石頭,上山的路上有很多這樣的大石頭,小時候上山打柴,總要走這條路,每一塊大石頭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我摸著這塊黑色的巨石,一份特別的親切就象甘泉一樣浸透了我的全身。雖然同樣看不到腳下的路在哪裏,但那條熟悉又親切的山路已經在我心中鋪開來,向山那邊延伸過去。

經過我們院子門前的那條青石板路,它的一頭往嶺壩方向通往過去的邵家嶺集市,出邵家嶺集市最後到湘江邊的嶺壩鎮老煤場打止,去更遠的地方就改為湘江水路了。另一頭通往老鋪方向的六溪村,就是原來的六溪大隊,玉丘的老鄰居。出院子門沿青石板路走到村裏那口老井邊,就分出了一條上山的路。這條山路經過獅子嶺山腳虢家那片祖上的墳山,走雙牌引水渠的渠堤一段(沒有渠道以前就一直是山路的一部分),到獅子嶺東北山麓的腳下上山,就是獅子嶺這條古老的山路了。這條山路從獅子嶺一直通向楓木沖,還有那邊的龍江沖、樟木沖,然後通向更遠的地方,是玉丘人進山沖唯一的一條路,也是山沖里人家經玉丘到邵家嶺集市趕集的必經之路。小時候,我們上山撈柴禾總要走這條山路,山路的一曲一拐,一高一底,路上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我們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然而,今天的山路,除了鋪開在我兒時的記憶深處,眼下它已經被掩蓋在叢生的荊棘灌木雜草的深處,依賴三哥用鐮刀猛劈,依賴我們兄弟兩個用膽怯的雙腳小心翼翼地去探尋了。

因為畢竟是到了曾經熟悉不過的路上,三哥憑着記憶,一路用鐮刀劈著草叢和攔路的樹枝,帶着我慢慢朝前行進。我們下腳也大膽了一些,每一腳都象是踩在童年的記憶中,特別的塌實和溫馨。我們不久又到了路邊的另一塊大石頭邊,兩個人在石頭上坐下來,稍作歇息。

玉丘人把地面上的石頭是分做兩類的,死石頭和活石頭。地上揀得起來的一顆顆小石子,隨手可以扔到遠處的,都是死石頭。大一點的,哪怕大得搬都搬不動,只要能確定它的大小,在理論上它就是能夠被搬動的,也都是死石頭。蹲在山上,深埋在地下,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的石頭呢,就是活石頭了。活石頭是地底里長出來的,是有根的,在玉丘人看來當然就是有生命的。活石頭的根到底有多長,人是沒有辦法知道的。活石頭在地下面的部分到底有多大,也是沒有辦法知道的。人們相信活石頭的根在地下也是象大樹那樣,是盤根錯節的,卻遠比一顆千年大樹在地下面的根系要達。山有多高,活石頭的根起碼就有多長,有的石根還會深入地心,深通地下陰河呢。活石頭會長高,只是長得很慢很慢地,起碼得上幾十年才能看出來活石頭長高了一點點。翻過獅子嶺的這條路上的大石頭就都是活石頭,以前人們常說哪塊哪塊大石頭是比原來高大了,它長了。活石頭長命不死,與天同壽。開天闢地以來它們就生長著,要活到地老天荒的。

我們分開荊棘叢林,認著一塊又一塊活石頭――是一個個老朋友,一個個長――摸索著前行。雖然仍舊看不見路,但我們感覺到踩在童年的路上,踩着童年的傷痛與快樂,踩着已經過去的歲月,踩着昨天和今天,踩着一段漫長又深情的感慨。

小時候的獅子嶺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小時候獅子嶺上的路不是現在這樣的路。那時侯的獅子嶺,樹木是樹木,石頭是石頭,地面是地面,路是路。嶺上沒有太多的茅草荊棘灌木,地面上象是被打掃過一樣地乾淨。哪棵大樹下有飄落一地的黃葉,等不上幾天可能就不見了,被上山打柴的人用竹耙頭攏去了。除了用竹耙頭攏集樹底下的黃葉,茶樹葉、禾樹葉、楓葉、松針葉、桐子葉以及叫不上名字來的各種各樣的樹葉以外,小孩子也多用毛鐮割茅草荊棘,用鐮刀砍叢生的灌木和大樹上的枯枝,半天下來也撈不上多少柴禾的。但孩子們天天上山,聚少成多,供應着家裏的灶塘。家裏柴薪實在不夠了,成年人就出馬了。成年人上山撈柴是要講功效的,多翻過獅子嶺進沖里去撈柴,一上山多是全天,上午出門太陽落山時回來,肩上必得是挑回一大擔柴禾的。孩子們是天天有上山的,漫山遍野里的落葉與茅草荊棘灌木叢幾乎都給小柴禾郎們一日又一日地給收拾殆盡了,林子裏顯得乾乾淨淨的。那時候,上山撈點柴禾可真是不容易呀。可是後來,人們習慣於燒藕煤球了,灶塘里要趕急火的時候,燒柴禾燒的也都是樹枝,到自留山裏砍下一大擔一大擔的樹枝,堆在房檐下風乾了當柴禾燒。成年人除了春耕秋收的時候忙活一段時間,平時沒有人願意上山打柴了,農閑時節多在家裏打麻將,城裏傳到鄉村裏來的麻將就象野地里的雜草遍地瘋長,啃嚙著村民們勤勞的肌膚,留下懶惰的骨頭了。獅子嶺上自然的種子遇上了千載難縫的機會,天時地利,風長了一二十來年,幾乎成就了原始叢林的景緻。世界變了,人變了,獅子嶺變了,獅子嶺變豐滿了,富態了,象個臃腫的中年婦人了。

我和三哥沿着童年那條山路的痕迹,轉到了獅子嶺橫亘向東北方向的山脊。一上山脊,望向獅子嶺南麓,就看見了半山腰裏那株古楓樹。我一望見老楓樹巨大的樹冠,心裏就立即湧起如海的敬畏之情。我很激動,催三哥快點走。三哥理解我的心情,手裏的鐮刀拚命地揮舞,我們都加快了步伐,大汗淋淋地趕到了老楓樹底下。老楓樹就聳立在我們將要經過的這條山路邊,它的旁邊是一塊巨大的黑色活石頭,周圍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黑色岩石,當然也都是活石頭,石根都深扎在地下。山路,就夾在楓樹跟巨石的中間,實際上巨石和路都是在老楓樹下面,遠看去那些岩石就象是蹲在老楓樹下面歇息的樵夫。

105.家鄉的獅子嶺是我心中的一座聖山。

每次回到家鄉,不管是坐在我家門口的台階上,還是立在門前的禾坪里,我都會遙望着獅子嶺,久久地,久久地,表達我心中無盡的崇敬,也默默地訴說着心中無盡的懷念與感慨。多少次,我在心裏說,聖山啊,已經有多少年,我沒有親近你了呢?

我跟父親說,我要上獅子嶺去!

只這一句話,父親就讀懂了我內心的全部。父親也只說了一句話,你是該上山去看看!我就看着父親,再抬頭看看獅子嶺的山影。這一刻,父親的身影就疊進了山影,父親就是獅子嶺,父親的背影如山!

父親看我認真的樣子,說他願意跟我一同上山。父親說他也是不知道有多長時間沒有上過獅子嶺了,他很想上去看看。這就是父親,執著、熱情的父親,認真而感情深厚的父親。這時的父親,他的臉上寫着童貞,他顯得那樣年輕,他就象是我小時候的玩伴了!父親說現在獅子嶺不比早年了,上去不容易了,你要有決心!父親在鼓勵我了。

那時父親還沒有病倒,我相信他爬起山來會比我還快。

但鄉親們卻說,不好上去了,如今的獅子嶺上簡直就沒有路了!有人還說老支書你都這把年紀了,還能上去呀?又對我說,你呢,長年坐辦公室的書生,就怕你爬不上獅子嶺頂頭呢!父親立即就不服氣地跟人爭辯起來,我就看到了當年的父親。但父親爭辯也沒用,因為我打了退堂鼓,父親就不再言語了。

直到父親病倒的那一天,我才痛切地醒悟到,我是永遠地錯過了跟父親同登獅子嶺的機會了!

我默默地望着並不太遠的獅子嶺,忽然現它跟以前是有點不一樣了。父親老了,獅子嶺也老了嗎?記得小時候在院子前的禾坪里看獅子嶺,一雙眼睛最後總得要「爬」上山頂上的獅子石的。獅子石雄偉地立在高遠處,它旁邊的松樹簇擁着它,背景是藍天白雲。有時還能遠遠看到有人正立在獅子石上呢,我們就大聲地呼喊,一邊朝獅子石招手。相信獅子石能聽見我們的呼喊,但獅子石上的人兒卻聽不見,只隱約可見石上的人兒或立或坐或蹲,好象是也在看着我們,卻象啞巴一樣地無聲。現在呢,我朝獅子嶺頂上望過去,卻不見了獅子石。開始我還懷疑是眼睛找錯了位置,但找來找去,就是不見了獅子石的影子。那時鄉親們的解釋是這多年來山上的樹木長高大了,把個獅子石都給遮住了呢。我便相信是山頂上的樹木長得太快,獅子石是不會長了,難免被年深月久長起來的樹木給遮沒了。即使是這樣,我心中仍然是萬分地失落。

九月里的一天,我一個人突然回到家鄉,我跟父親說,我是回來上獅子嶺的,我一定要上去。我要三哥陪我一同去,我真的不敢獨自行動了。父親一瘸一拐地挪到門外,坐在門檻上,目送着我們上了路。

我脖子上掛着一架軍用望遠鏡,三哥手裏拿了一把鐮刀,肩上背了一個書包。

上山之前,鄉親門七嘴八舌地議論着我們應該從哪個方向上山,才能到得了山頂,但他們的說法不一樣。我們最終採納了菊婆子的建議,因為她畢竟要翻過獅子嶺到楓木沖她娘家去,應該比別人說的有道理些。

田洞邊過了玉丘水庫的小引水渠,就到了山腳邊,這裏的斜坡上是成片的果樹林,是當年父親帶着鄉親們開荒特別是平了虢家的墳山以後種下的。這個時候果樹林里只有柑桔樹上掛着果,但滿樹的桔子都還是青一色的,皮兒根本還沒帶一點黃色,估計還不能吃。三哥卻說「公犬」可以吃了(玉丘人把一種早熟的柑桔品種叫做「公犬」),說着伸手從一棵樹上摘下一隻柑桔來,剝了皮讓我吃。我說這柑桔可以摘的嗎,人家看到了不會罵我們?三哥說現在柑桔這麼多,誰摘一點嘗嘗鮮不會有人說什麼的,你就吃吧。我這才敢去吃桔子,畢竟是酸了點,我說不太好吃,沒熟呢。三哥卻邊吃邊摘,摘了一書包。他說上山後找不到水喝,到時就吃酸桔子解渴吧。

穿過果樹林以後,我們到了獅子嶺山腳的一道大引水渠邊,這是雙牌水庫引水渠,比我們玉丘水庫的小引水渠可要大多了。這條大引水渠是五十年代修的,在我的記憶中,這條大渠道從來就沒有來過水,看起來就象是獅子嶺山腳跟山嶺之間的一道大裂縫,也有點象獅子嶺裙邊的一道干護城河。護城河以上根本就沒有上山的路了,按照菊婆子的指點,我們沿雙牌渠道走了一段路以後,越過渠道開始爬山。冬茅草、荊棘和各種灌木叢密匝匝地擠在面前,人沒在裏面,抬頭只看到頂上高大的喬木,看不到遠處。三哥用鐮刀拚命分開草叢,我們撥開叢刺艱難地朝上爬,不一會兒兩個人就汗淋淋的了。我們的雙腳踩進草叢裏就看不到小腿以下的部分了,三哥不斷地提醒我要慢慢落腳,不可貿然下腳,一腳探下去慢慢地踩到實地了才能再邁后一腳,否則弄不好會卡進石頭縫裏,或大大小小的土洞裏,特別是要當心「龍眼」口子,舊「龍眼」口子上面都已經被茂密的雜草灌木掩蓋了,要是一腳沒踏好,人掉進「龍眼」里可就慘了!另外我還有個擔心不敢說出來,就是怕蛇,腳底下是個看不見的未知的世界,要是踩着了一條毒蛇的話,那可怎麼辦?事實上三哥在前面一面用鐮刀劈路,一面已經探好了路,他讓我看着他的腳,在他走過去的地方下腳。儘管是這樣,我行進得仍然不輕鬆,臉上、手上、腳上都火辣辣地生疼,是被荊棘劃開了無數的血口子。三哥和我的衣服都已經被荊棘撕破了,三哥說原先應該穿一身舊衣服來的,劃破了倒沒關係。三哥是有點心疼他的衣服了。

看,到路上了!三哥突然興奮地喊了起來。可我還是感覺不到路,三哥用鐮刀劈開灌木叢,我一看前面的那塊大石頭,一眼就把它認了出來。這是路上的一塊大石頭,上山的路上有很多這樣的大石頭,小時候上山打柴,總要走這條路,每一塊大石頭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我摸著這塊黑色的巨石,一份特別的親切就象甘泉一樣浸透了我的全身。雖然同樣看不到腳下的路在哪裏,但那條熟悉又親切的山路已經在我心中鋪開來,向山那邊延伸過去。

經過我們院子門前的那條青石板路,它的一頭往嶺壩方向通往過去的邵家嶺集市,出邵家嶺集市最後到湘江邊的嶺壩鎮老煤場打止,去更遠的地方就改為湘江水路了。另一頭通往老鋪方向的六溪村,就是原來的六溪大隊,玉丘的老鄰居。出院子門沿青石板路走到村裏那口老井邊,就分出了一條上山的路。這條山路經過獅子嶺山腳虢家那片祖上的墳山,走雙牌引水渠的渠堤一段(沒有渠道以前就一直是山路的一部分),到獅子嶺東北山麓的腳下上山,就是獅子嶺這條古老的山路了。這條山路從獅子嶺一直通向楓木沖,還有那邊的龍江沖、樟木沖,然後通向更遠的地方,是玉丘人進山沖唯一的一條路,也是山沖里人家經玉丘到邵家嶺集市趕集的必經之路。小時候,我們上山撈柴禾總要走這條山路,山路的一曲一拐,一高一底,路上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我們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然而,今天的山路,除了鋪開在我兒時的記憶深處,眼下它已經被掩蓋在叢生的荊棘灌木雜草的深處,依賴三哥用鐮刀猛劈,依賴我們兄弟兩個用膽怯的雙腳小心翼翼地去探尋了。

因為畢竟是到了曾經熟悉不過的路上,三哥憑着記憶,一路用鐮刀劈著草叢和攔路的樹枝,帶着我慢慢朝前行進。我們下腳也大膽了一些,每一腳都象是踩在童年的記憶中,特別的塌實和溫馨。我們不久又到了路邊的另一塊大石頭邊,兩個人在石頭上坐下來,稍作歇息。

玉丘人把地面上的石頭是分做兩類的,死石頭和活石頭。地上揀得起來的一顆顆小石子,隨手可以扔到遠處的,都是死石頭。大一點的,哪怕大得搬都搬不動,只要能確定它的大小,在理論上它就是能夠被搬動的,也都是死石頭。蹲在山上,深埋在地下,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的石頭呢,就是活石頭了。活石頭是地底里長出來的,是有根的,在玉丘人看來當然就是有生命的。活石頭的根到底有多長,人是沒有辦法知道的。活石頭在地下面的部分到底有多大,也是沒有辦法知道的。人們相信活石頭的根在地下也是象大樹那樣,是盤根錯節的,卻遠比一顆千年大樹在地下面的根系要達。山有多高,活石頭的根起碼就有多長,有的石根還會深入地心,深通地下陰河呢。活石頭會長高,只是長得很慢很慢地,起碼得上幾十年才能看出來活石頭長高了一點點。翻過獅子嶺的這條路上的大石頭就都是活石頭,以前人們常說哪塊哪塊大石頭是比原來高大了,它長了。活石頭長命不死,與天同壽。開天闢地以來它們就生長著,要活到地老天荒的。

我們分開荊棘叢林,認著一塊又一塊活石頭――是一個個老朋友,一個個長――摸索著前行。雖然仍舊看不見路,但我們感覺到踩在童年的路上,踩着童年的傷痛與快樂,踩着已經過去的歲月,踩着昨天和今天,踩着一段漫長又深情的感慨。

小時候的獅子嶺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小時候獅子嶺上的路不是現在這樣的路。那時侯的獅子嶺,樹木是樹木,石頭是石頭,地面是地面,路是路。嶺上沒有太多的茅草荊棘灌木,地面上象是被打掃過一樣地乾淨。哪棵大樹下有飄落一地的黃葉,等不上幾天可能就不見了,被上山打柴的人用竹耙頭攏去了。除了用竹耙頭攏集樹底下的黃葉,茶樹葉、禾樹葉、楓葉、松針葉、桐子葉以及叫不上名字來的各種各樣的樹葉以外,小孩子也多用毛鐮割茅草荊棘,用鐮刀砍叢生的灌木和大樹上的枯枝,半天下來也撈不上多少柴禾的。但孩子們天天上山,聚少成多,供應着家裏的灶塘。家裏柴薪實在不夠了,成年人就出馬了。成年人上山撈柴是要講功效的,多翻過獅子嶺進沖里去撈柴,一上山多是全天,上午出門太陽落山時回來,肩上必得是挑回一大擔柴禾的。孩子們是天天有上山的,漫山遍野里的落葉與茅草荊棘灌木叢幾乎都給小柴禾郎們一日又一日地給收拾殆盡了,林子裏顯得乾乾淨淨的。那時候,上山撈點柴禾可真是不容易呀。可是後來,人們習慣於燒藕煤球了,灶塘里要趕急火的時候,燒柴禾燒的也都是樹枝,到自留山裏砍下一大擔一大擔的樹枝,堆在房檐下風乾了當柴禾燒。成年人除了春耕秋收的時候忙活一段時間,平時沒有人願意上山打柴了,農閑時節多在家裏打麻將,城裏傳到鄉村裏來的麻將就象野地里的雜草遍地瘋長,啃嚙著村民們勤勞的肌膚,留下懶惰的骨頭了。獅子嶺上自然的種子遇上了千載難縫的機會,天時地利,風長了一二十來年,幾乎成就了原始叢林的景緻。世界變了,人變了,獅子嶺變了,獅子嶺變豐滿了,富態了,象個臃腫的中年婦人了。

我和三哥沿着童年那條山路的痕迹,轉到了獅子嶺橫亘向東北方向的山脊。一上山脊,望向獅子嶺南麓,就看見了半山腰裏那株古楓樹。我一望見老楓樹巨大的樹冠,心裏就立即湧起如海的敬畏之情。我很激動,催三哥快點走。三哥理解我的心情,手裏的鐮刀拚命地揮舞,我們都加快了步伐,大汗淋淋地趕到了老楓樹底下。老楓樹就聳立在我們將要經過的這條山路邊,它的旁邊是一塊巨大的黑色活石頭,周圍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黑色岩石,當然也都是活石頭,石根都深扎在地下。山路,就夾在楓樹跟巨石的中間,實際上巨石和路都是在老楓樹下面,遠看去那些岩石就象是蹲在老楓樹下面歇息的樵夫。

105.家鄉的獅子嶺是我心中的一座聖山。

每次回到家鄉,不管是坐在我家門口的台階上,還是立在門前的禾坪里,我都會遙望着獅子嶺,久久地,久久地,表達我心中無盡的崇敬,也默默地訴說着心中無盡的懷念與感慨。多少次,我在心裏說,聖山啊,已經有多少年,我沒有親近你了呢?

我跟父親說,我要上獅子嶺去!

只這一句話,父親就讀懂了我內心的全部。父親也只說了一句話,你是該上山去看看!我就看着父親,再抬頭看看獅子嶺的山影。這一刻,父親的身影就疊進了山影,父親就是獅子嶺,父親的背影如山!

父親看我認真的樣子,說他願意跟我一同上山。父親說他也是不知道有多長時間沒有上過獅子嶺了,他很想上去看看。這就是父親,執著、熱情的父親,認真而感情深厚的父親。這時的父親,他的臉上寫着童貞,他顯得那樣年輕,他就象是我小時候的玩伴了!父親說現在獅子嶺不比早年了,上去不容易了,你要有決心!父親在鼓勵我了。

那時父親還沒有病倒,我相信他爬起山來會比我還快。

但鄉親們卻說,不好上去了,如今的獅子嶺上簡直就沒有路了!有人還說老支書你都這把年紀了,還能上去呀?又對我說,你呢,長年坐辦公室的書生,就怕你爬不上獅子嶺頂頭呢!父親立即就不服氣地跟人爭辯起來,我就看到了當年的父親。但父親爭辯也沒用,因為我打了退堂鼓,父親就不再言語了。

直到父親病倒的那一天,我才痛切地醒悟到,我是永遠地錯過了跟父親同登獅子嶺的機會了!

我默默地望着並不太遠的獅子嶺,忽然現它跟以前是有點不一樣了。父親老了,獅子嶺也老了嗎?記得小時候在院子前的禾坪里看獅子嶺,一雙眼睛最後總得要「爬」上山頂上的獅子石的。獅子石雄偉地立在高遠處,它旁邊的松樹簇擁着它,背景是藍天白雲。有時還能遠遠看到有人正立在獅子石上呢,我們就大聲地呼喊,一邊朝獅子石招手。相信獅子石能聽見我們的呼喊,但獅子石上的人兒卻聽不見,只隱約可見石上的人兒或立或坐或蹲,好象是也在看着我們,卻象啞巴一樣地無聲。現在呢,我朝獅子嶺頂上望過去,卻不見了獅子石。開始我還懷疑是眼睛找錯了位置,但找來找去,就是不見了獅子石的影子。那時鄉親們的解釋是這多年來山上的樹木長高大了,把個獅子石都給遮住了呢。我便相信是山頂上的樹木長得太快,獅子石是不會長了,難免被年深月久長起來的樹木給遮沒了。即使是這樣,我心中仍然是萬分地失落。

九月里的一天,我一個人突然回到家鄉,我跟父親說,我是回來上獅子嶺的,我一定要上去。我要三哥陪我一同去,我真的不敢獨自行動了。父親一瘸一拐地挪到門外,坐在門檻上,目送着我們上了路。

我脖子上掛着一架軍用望遠鏡,三哥手裏拿了一把鐮刀,肩上背了一個書包。

上山之前,鄉親門七嘴八舌地議論着我們應該從哪個方向上山,才能到得了山頂,但他們的說法不一樣。我們最終採納了菊婆子的建議,因為她畢竟要翻過獅子嶺到楓木沖她娘家去,應該比別人說的有道理些。

田洞邊過了玉丘水庫的小引水渠,就到了山腳邊,這裏的斜坡上是成片的果樹林,是當年父親帶着鄉親們開荒特別是平了虢家的墳山以後種下的。這個時候果樹林里只有柑桔樹上掛着果,但滿樹的桔子都還是青一色的,皮兒根本還沒帶一點黃色,估計還不能吃。三哥卻說「公犬」可以吃了(玉丘人把一種早熟的柑桔品種叫做「公犬」),說着伸手從一棵樹上摘下一隻柑桔來,剝了皮讓我吃。我說這柑桔可以摘的嗎,人家看到了不會罵我們?三哥說現在柑桔這麼多,誰摘一點嘗嘗鮮不會有人說什麼的,你就吃吧。我這才敢去吃桔子,畢竟是酸了點,我說不太好吃,沒熟呢。三哥卻邊吃邊摘,摘了一書包。他說上山後找不到水喝,到時就吃酸桔子解渴吧。

穿過果樹林以後,我們到了獅子嶺山腳的一道大引水渠邊,這是雙牌水庫引水渠,比我們玉丘水庫的小引水渠可要大多了。這條大引水渠是五十年代修的,在我的記憶中,這條大渠道從來就沒有來過水,看起來就象是獅子嶺山腳跟山嶺之間的一道大裂縫,也有點象獅子嶺裙邊的一道干護城河。護城河以上根本就沒有上山的路了,按照菊婆子的指點,我們沿雙牌渠道走了一段路以後,越過渠道開始爬山。冬茅草、荊棘和各種灌木叢密匝匝地擠在面前,人沒在裏面,抬頭只看到頂上高大的喬木,看不到遠處。三哥用鐮刀拚命分開草叢,我們撥開叢刺艱難地朝上爬,不一會兒兩個人就汗淋淋的了。我們的雙腳踩進草叢裏就看不到小腿以下的部分了,三哥不斷地提醒我要慢慢落腳,不可貿然下腳,一腳探下去慢慢地踩到實地了才能再邁后一腳,否則弄不好會卡進石頭縫裏,或大大小小的土洞裏,特別是要當心「龍眼」口子,舊「龍眼」口子上面都已經被茂密的雜草灌木掩蓋了,要是一腳沒踏好,人掉進「龍眼」里可就慘了!另外我還有個擔心不敢說出來,就是怕蛇,腳底下是個看不見的未知的世界,要是踩着了一條毒蛇的話,那可怎麼辦?事實上三哥在前面一面用鐮刀劈路,一面已經探好了路,他讓我看着他的腳,在他走過去的地方下腳。儘管是這樣,我行進得仍然不輕鬆,臉上、手上、腳上都火辣辣地生疼,是被荊棘劃開了無數的血口子。三哥和我的衣服都已經被荊棘撕破了,三哥說原先應該穿一身舊衣服來的,劃破了倒沒關係。三哥是有點心疼他的衣服了。

看,到路上了!三哥突然興奮地喊了起來。可我還是感覺不到路,三哥用鐮刀劈開灌木叢,我一看前面的那塊大石頭,一眼就把它認了出來。這是路上的一塊大石頭,上山的路上有很多這樣的大石頭,小時候上山打柴,總要走這條路,每一塊大石頭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我摸著這塊黑色的巨石,一份特別的親切就象甘泉一樣浸透了我的全身。雖然同樣看不到腳下的路在哪裏,但那條熟悉又親切的山路已經在我心中鋪開來,向山那邊延伸過去。

經過我們院子門前的那條青石板路,它的一頭往嶺壩方向通往過去的邵家嶺集市,出邵家嶺集市最後到湘江邊的嶺壩鎮老煤場打止,去更遠的地方就改為湘江水路了。另一頭通往老鋪方向的六溪村,就是原來的六溪大隊,玉丘的老鄰居。出院子門沿青石板路走到村裏那口老井邊,就分出了一條上山的路。這條山路經過獅子嶺山腳虢家那片祖上的墳山,走雙牌引水渠的渠堤一段(沒有渠道以前就一直是山路的一部分),到獅子嶺東北山麓的腳下上山,就是獅子嶺這條古老的山路了。這條山路從獅子嶺一直通向楓木沖,還有那邊的龍江沖、樟木沖,然後通向更遠的地方,是玉丘人進山沖唯一的一條路,也是山沖里人家經玉丘到邵家嶺集市趕集的必經之路。小時候,我們上山撈柴禾總要走這條山路,山路的一曲一拐,一高一底,路上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我們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然而,今天的山路,除了鋪開在我兒時的記憶深處,眼下它已經被掩蓋在叢生的荊棘灌木雜草的深處,依賴三哥用鐮刀猛劈,依賴我們兄弟兩個用膽怯的雙腳小心翼翼地去探尋了。

因為畢竟是到了曾經熟悉不過的路上,三哥憑着記憶,一路用鐮刀劈著草叢和攔路的樹枝,帶着我慢慢朝前行進。我們下腳也大膽了一些,每一腳都象是踩在童年的記憶中,特別的塌實和溫馨。我們不久又到了路邊的另一塊大石頭邊,兩個人在石頭上坐下來,稍作歇息。

玉丘人把地面上的石頭是分做兩類的,死石頭和活石頭。地上揀得起來的一顆顆小石子,隨手可以扔到遠處的,都是死石頭。大一點的,哪怕大得搬都搬不動,只要能確定它的大小,在理論上它就是能夠被搬動的,也都是死石頭。蹲在山上,深埋在地下,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的石頭呢,就是活石頭了。活石頭是地底里長出來的,是有根的,在玉丘人看來當然就是有生命的。活石頭的根到底有多長,人是沒有辦法知道的。活石頭在地下面的部分到底有多大,也是沒有辦法知道的。人們相信活石頭的根在地下也是象大樹那樣,是盤根錯節的,卻遠比一顆千年大樹在地下面的根系要達。山有多高,活石頭的根起碼就有多長,有的石根還會深入地心,深通地下陰河呢。活石頭會長高,只是長得很慢很慢地,起碼得上幾十年才能看出來活石頭長高了一點點。翻過獅子嶺的這條路上的大石頭就都是活石頭,以前人們常說哪塊哪塊大石頭是比原來高大了,它長了。活石頭長命不死,與天同壽。開天闢地以來它們就生長著,要活到地老天荒的。

我們分開荊棘叢林,認著一塊又一塊活石頭――是一個個老朋友,一個個長――摸索著前行。雖然仍舊看不見路,但我們感覺到踩在童年的路上,踩着童年的傷痛與快樂,踩着已經過去的歲月,踩着昨天和今天,踩着一段漫長又深情的感慨。

小時候的獅子嶺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小時候獅子嶺上的路不是現在這樣的路。那時侯的獅子嶺,樹木是樹木,石頭是石頭,地面是地面,路是路。嶺上沒有太多的茅草荊棘灌木,地面上象是被打掃過一樣地乾淨。哪棵大樹下有飄落一地的黃葉,等不上幾天可能就不見了,被上山打柴的人用竹耙頭攏去了。除了用竹耙頭攏集樹底下的黃葉,茶樹葉、禾樹葉、楓葉、松針葉、桐子葉以及叫不上名字來的各種各樣的樹葉以外,小孩子也多用毛鐮割茅草荊棘,用鐮刀砍叢生的灌木和大樹上的枯枝,半天下來也撈不上多少柴禾的。但孩子們天天上山,聚少成多,供應着家裏的灶塘。家裏柴薪實在不夠了,成年人就出馬了。成年人上山撈柴是要講功效的,多翻過獅子嶺進沖里去撈柴,一上山多是全天,上午出門太陽落山時回來,肩上必得是挑回一大擔柴禾的。孩子們是天天有上山的,漫山遍野里的落葉與茅草荊棘灌木叢幾乎都給小柴禾郎們一日又一日地給收拾殆盡了,林子裏顯得乾乾淨淨的。那時候,上山撈點柴禾可真是不容易呀。可是後來,人們習慣於燒藕煤球了,灶塘里要趕急火的時候,燒柴禾燒的也都是樹枝,到自留山裏砍下一大擔一大擔的樹枝,堆在房檐下風乾了當柴禾燒。成年人除了春耕秋收的時候忙活一段時間,平時沒有人願意上山打柴了,農閑時節多在家裏打麻將,城裏傳到鄉村裏來的麻將就象野地里的雜草遍地瘋長,啃嚙著村民們勤勞的肌膚,留下懶惰的骨頭了。獅子嶺上自然的種子遇上了千載難縫的機會,天時地利,風長了一二十來年,幾乎成就了原始叢林的景緻。世界變了,人變了,獅子嶺變了,獅子嶺變豐滿了,富態了,象個臃腫的中年婦人了。

我和三哥沿着童年那條山路的痕迹,轉到了獅子嶺橫亘向東北方向的山脊。一上山脊,望向獅子嶺南麓,就看見了半山腰裏那株古楓樹。我一望見老楓樹巨大的樹冠,心裏就立即湧起如海的敬畏之情。我很激動,催三哥快點走。三哥理解我的心情,手裏的鐮刀拚命地揮舞,我們都加快了步伐,大汗淋淋地趕到了老楓樹底下。老楓樹就聳立在我們將要經過的這條山路邊,它的旁邊是一塊巨大的黑色活石頭,周圍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黑色岩石,當然也都是活石頭,石根都深扎在地下。山路,就夾在楓樹跟巨石的中間,實際上巨石和路都是在老楓樹下面,遠看去那些岩石就象是蹲在老楓樹下面歇息的樵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支部書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支部書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章 非地質沉沒(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