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催人長

歲月如梭催人長

十年光陰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這十年間北遼、衛、南越三國相互牽制相互平衡便再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北遼為了抵禦胡人便以武立國,重武輕文,北遼鐵騎也場面駐守北疆與胡人周旋。

地處南疆的南越則注重文治,擴大科舉,選拔士人為官,好在南越富庶暫時養的起他們那龐大的文官集團,但武事則稍有廢弛。

而衛國文武并行,蜀國在經歷丁松原的突然離世后,開始變得保守,長子丁鶴荃襲爵后在太妃的代理掌權后便沒有什麼大的動靜,如遇蠻人入侵,也只是擊退來犯之敵,並沒有一舉殲滅的意圖。

而另一位異姓王荊王章節休已經年過六十,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獨子的降生讓他重新燃起希望,他本以為自己無子嗣繼承王位便開始奢靡享樂,並無治理之心導致荊地文武不舉,諸事馳廢。

而自從自己幼子誕生,他一改面貌,開始重新注重武事軍備,厲兵秣馬。

衛國國都外的情況還算平靜,而國都宮廷內隨着幾位皇子的年紀都已不小,關於立儲人選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流言四起。

二皇子和三皇子都已十八歲,二皇子廣泛結交儒生,利用外公司馬林的地位開始在朝廷中培立自己的黨羽,而三皇子卻專心於武學,十八歲的他已經成了四品中的高手,他只期盼著自己能夠領兵出征。

衛宣這十年除了讀書以外還瞞着所有人改動了書房的構造,通過撥動機關便出現一間密室,密室中掛着一副上好的鎧甲,而他也時常在密室中苦練箭術,也親手打磨寒鐵箭頭,日日練習箭射鎧甲。

丁鶴玄在被封了平遠侯的這十年間與麗蘭苑中的容貴人熟絡了起來,自然與長公主和小皇子早已熟悉。最大的收穫還是經過三位師父的十年調教。

今日他跟隨大師父學習《原道》,大師父在教他的過程中穿插了儒宗、墨宗、道宗和法宗的觀點,希望他能融會貫通不拘泥於一家之言。

「小傢伙,眨眼之間你已經十五歲了,人到了這個

(本章未完,請翻頁)

年紀都會做什麼?」大師父拋出問題。

丁鶴玄略微思考了一會兒「嶄露頭角,各顯本領,定要同人爭個高下。」

「不錯,這和人一較高下不服輸不是壞事,可是有時候心甘情願的服輸勝過那不擇手段的勝過別人。」

「師父,你說的我有點不太明白。」丁鶴玄搖著頭表明自己的不明白。

「你覺得自己現在文事武功如何?」

「論文事我肯定不如二皇子讀那麼多儒宗經典,論武事我不及三皇子,他已經到了四品中的實力,而我到現在還在拿木劍練習。」

「你對自己的認知還是挺清楚的,就是不太準確,文事的話你未必不如那個二皇子,武事的話你小三皇子三歲你如何知道三年後不會超過他現在的品級?」

面對大師父這一連串的鼓勵,丁鶴玄的心頭彷彿湧出一腔熱流。「那大師父我該如何去做呢?」

看着他如此真誠的雙眼,大師父饒有興趣「潛龍勿用,你現在就是龍游淺灘,畢竟這是在國都,暗處不知道有什麼危險,你若是表現的鶴立雞群,那麼恐怕暗處的刀劍就會讓你永遠留在這裏。」

「那我要表現出什麼樣子?」丁鶴玄聽了個一知半解便繼續追問。

看到徒弟如此心切,大師父便不再兜彎子了「裝糊塗,準確的說是裝成一個糊塗的紈絝子弟。」

「紈絝子弟?那不是讓自己惡名昭彰嗎?」

「這樣別人才會覺得你不學無術,只知道享樂便對你放鬆警惕。」

「那豈不是成了那些儒生口誅筆伐的對象。」

「腐儒只重表面,隨他們說吧。」

「徒兒知道了。」

說完二人繼續打坐,丁鶴玄腦海里重複著《原道》書中的內容,就像修鍊功法一樣。

這十年間孩童在長大,而師父們卻在衰老,大師父已經七十八歲,頭髮也早已花白,二師父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也年過花甲,三師父武力有了長足的進步,二品上的實力已經隨時可能來到一品的境界,但是也掩蓋不住三師父也已五十多歲了。

丁鶴玄看着三位師父日漸衰老的面龐心中也總是泛起了說不清的酸楚,他只好加倍刻苦向幾位師父求學。

雲溪苑中過了十年光景,天德殿裏衛啟也批閱了十年的奏摺,近日這中書省左丞相葉文輝時常受到衛啟的單獨召見,今日也是如此。

經過一陣君臣之禮,衛啟於是直接發話「葉相,我聽說你女兒已經過了及笄之年。」

「回稟陛下,臣的小女今年的確剛過及笄之年,不知陛下何意?」葉文輝心頭一緊,自己好不容易四十多才生出一個獨女,於是寵溺有加。

「朕想給你女兒賜婚,你意下如何啊。」

一聽是賜婚葉文輝放在放下心來「臣的小女嬌生慣養,秉性太過正直,往往口不擇言,臣尚需對女兒悉心教導。」

「葉相你就別給朕說這麼多了,朕知道你是個忠臣便想將你的女兒和朕的皇子賜婚,你覺得如何?」

聽到這裏,葉文輝只想拒絕,他是個直臣,這種攀龍附鳳的事情他是最不齒的,如今皇上開口,他也不便直接拒絕。

「臣自然遵從旨意,只是臣的小女她性子倔,恐怕不合她心意,她會寧死不從。」葉文輝說出此話一是女兒真的是嬌慣至極,婚姻大事若是不合心意定是會鬧個天翻地覆。二則是這帝王之家水之深也不想女兒去趟。

「那這樣吧,明日你將女兒帶入宮中,朕將兩位皇子召來,你讓女兒隔着屏風看之一二再做決定,若是兩位她都不喜也罷,朕絕不會怪罪於你。」衛啟提出了自己給兒子相親的獨特之法。

眼見皇帝如此相說,葉文輝也不好再說什麼,心中也慶幸如今的衛國君主倒是一個明君。

接着兩人開始交流了些政事,等到君臣分離時,便拍趙揚去通知修竹苑和寒梅苑明日的事情,另外去雲溪苑裡讓平遠侯來天德殿中來御前伴駕。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蜀道不偏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蜀道不偏安
上一章下一章

歲月如梭催人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