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章

第一章 序章

老子是神,這裏的「老子」指的是寫《道德經》的老子,他是神,人道說老子至今還在地球上活着。

老子在函谷關寫完《道德經》,便與尹喜一路向西去,在經過尼泊爾時忽遇到老虎。尹喜被老虎吃掉之後,老子與老虎交談。

兇殘的老虎竟被老子的話說的溫順,趴在地上認真的聽講。

此時失落的釋迦摩尼正巧經過此地,看到老虎竟被人類馴服,便也坐在一旁聽老子講道。

與老子分別之後,釋迦摩尼身心得到升華,在一顆菩提樹下參悟道,后以佛回國傳教。

老子受大地之母感召去了越南,在一個隱秘的山洞裏掌控世界。之後鬼谷子也來到了這裏,後來人道也被老子詔到了這個神秘的山洞。

人道說這座山洞很是奇怪,裏面有兩個房間,一個房間只有三個石凳,和一張石桌,石桌上面有三個水晶製成的杯子,杯子裏面總有喝不完的水。

在另一個房間,裏面空空蕩蕩,分不清是什麼形狀。不知道是是三角形還是六角形,在房間的最中間有一個水柱,不停的有水在流動。水裏包涵著一些透明的石塊,且是不規則的。

某個時候,從水柱中會散發出白色的蒸汽,氣味稍微有一點點的難聞,只有一點點。之後便是清新的空氣,但白色的蒸汽依然存在。

當白霧達到一定程度時,會慢慢消失,再次看清時,就已經不是原來房間的樣子,而是銀河。

是的,是縮小版的銀河,老子和鬼谷子也身處銀河之中。這座山洞中的銀河與我們現實中的銀河相連,若是在這座銀河中摘掉一顆星球,那麼現實中的銀河也會有相同的一顆星球消失。

這座山洞既是伏羲和女媧兩兄弟的作品,其目的即是為了防止其他神做出滅亡地球之事。

如阿努納奇,蜥蜴人,小灰人和人類自己。

這座山洞本是交於大地之母掌管,但大地之母比較懶惰,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是睡覺。於是它便感召了老子和鬼谷子,賦予他們神力,讓他們二人代替它自己完成伏羲和娘娘交於自己的職責,而自己則去睡覺。

大地之母最後一次出現,既在2012年,本來地球必壞無疑,大地之母出現在了太陽周圍,再次保護了人類和太陽系,之後便又睡覺去了。

大地之母的責任是保護人類不被絕種,老子,鬼谷子和人道的責任是保護中國人不會絕種。因為黑頭髮黃皮膚的人類,傳承了娘娘和巫女的全部心血。

因為人道是最後一個被老子感召之人,沒有見到過娘娘和大地之母。便在1950年來到了中國,尋找娘娘的蹤跡。

之後遇到了錢教授,錢教授發現了人道非比尋常,此時的中國才剛剛成立,潛在的危險也在暗流涌動。藉此機會錢教授與***既以娘娘線索為條件,讓人道拔掉潛在的毒刺。

人道與王是玉、張海、陳悅、沈斌、楊盛林一起消除掉了各個潛在的危險。在1953年人道與眾人分別,王是玉在戰爭中去世、蔡暢被人道帶去了月球、張海去了非洲、陳悅去了兩河流域、沈斌去了印度、楊盛林則留在了中國。

人道在臨分別時告訴他們說自己會離開幾天,誰曾想到這一走便是69年。

他們也就是在這一年再次收到了人道的消息。

隨着他們這些年收到信息,世界的秘密也隨之展開!

在讀本書之前必先讀《老子五千言》,既為天下歸元的基礎。亦為每個中國人重要使命。

老子五千言

一: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史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繳。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二:天下皆知美為美,惡矣。皆知善為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乘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三: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之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四:道中,而用之又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五: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輿。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六: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

七: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與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九: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貴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十: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摶氣至柔,能嬰兒乎?修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毋以為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十一: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而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牅,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十二: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聾,五味使人之口爽,馳聘畋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十三: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為身以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愛以身以為天下,汝可以寄天下。

十四: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不謬,其下不惚。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淴望。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十五: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曰:與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儼呵,其若客。渙呵,其若冰澤。沌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濁。曠呵,其若谷。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比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

十六:至虛極也,守靜督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夫物芸芸,各復歸於其根,歸根曰靜,靜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十七: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

十八: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慧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十九:絕聖棄知,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二十: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恍呵其未央哉,眾人熙熙,若享無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嬰兒之未孩。累呵似無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蠢蠢呵。俗人昭昭,我獨昏呵,俗人察察,我獨閔閔呵。惚呵其若海,恍呵其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鄙。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二十一: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物,惟恍惟惚,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

二十二:炊者不立,自視者不彰,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二十三: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式。不自視故彰,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幾虛語哉,誠全歸之。

二十四: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而況與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得者同於得,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得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二十五: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淵呵廖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六: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雖有闤館,燕處則昭若。若何萬乘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二十七: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善數者不以籌策,善閉者無關楗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謂襲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也,是謂眇要。

二十八: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恆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於朴。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恆德不忒。恆德不忒,復歸於無極。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二十九: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賠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奢。

三十: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三十一: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詳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襲為上,忽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三十二:道恆無名,朴雖小,而天下弗敢臣,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已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猶小谷之於江海也。

三十三: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壽也。

三十四:道泛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恆無欲也,可名不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於大。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三十五: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啖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也。

三十六: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去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七:道恆無名,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闐之以無名之朴。闐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辱,不辱以靜,天地將自正。

三十八: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而取此。

三十九: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廢,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谷毋已盈將恐竭,謂萬物毋已生將恐滅,謂候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而以下為基,夫是以候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賤之本輿?非也,故致數,輿無輿,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珞珞若石。

四十:上士聞道,堇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質真如渝,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天象無形,道褒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四十一:返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四十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天下之所惡,謂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故人之所教兮,議而教人。故強梁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

四十三: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四十四: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四十五: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贏如溶。躁勝寒,靜勝炅,清靜可以為天下正。

四十六: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四十七: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牅,以知天道。其出也彌遠,其知也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弗為而成。

四十八: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將欲取天下也恆無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四十九: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耳目焉,聖人皆孩之。

五十: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揣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五十一: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恆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弗有也,為而弗恃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五十二: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堇。啟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常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毋遺身殃,是謂襲常。

五十三:使我介然有之也,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道誇非道也。

五十四: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茲以此。

五十五: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蠆虺蛇弗蜇,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嚘,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亡。

五十六: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兌,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五十七: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而國家滋昏,民多伎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欲無欲而民自朴。

五十八:其政閔閔,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紲,光而不耀。

五十九: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氐長生久視之道也。

六十: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聖人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六十一: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恆以靜勝牡,為其靜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國,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為下。

六十二:道者萬物之主也,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拱之璧以先駟馬,不若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與?故為天下貴。

六十三: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也,為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猷難之,故終於無難。

六十四: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合抱之木作於毫末,九尺之台起於虆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恆於幾成而敗之,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聖人慾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六十五: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賊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恆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恆知稽式,此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六十六: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推而弗厭也。以其無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六十七:小邦寡民:使有什百之器也而毋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有車舟無所承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臨邦相望,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六十八: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六十九:天下皆謂我大,大而不肖,夫唯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恆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事長。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健之如以慈垣之。

七十: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七十一: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於無敵,無敵近亡吾,葆矣。故乘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七十二: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pi)褐而懷玉。

七十三: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七十四:民之不畏威,則大威將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厭其所生。夫唯弗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取此。

七十五: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七十六:若民恆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若民恆且畏死,而為畸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恆且必畏死,則恆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傷其手矣。

七十七:民之飢也,以其上食稅之多也,是以飢。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為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七十八: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梗。恆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

七十九: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步之。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八十: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聖人之言曰:受邦之垢,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詳,是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八十一: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右介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介,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恆於善人。

【作者題外話】:在作品未寫完之前,任何章節都有修改的可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老子是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老子是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序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