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期 得到善終的漢初三傑--張良

第五十一期 得到善終的漢初三傑--張良

十六籽:孺子可教;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外;明哲保身,這幾個成語能有什麼共同點呢?老師不是有意難為我吧

幹什麼呢?:鳳九狼

十六籽:哎,老師留的作業,讓我說出這幾個成語的共同點,這能有什麼共同點呀?

我看看,哦,我知道了,這都和張良有關。:鳳九狼

十六籽:張良?你給我講講唄。

行吧,老弟給你科普一下啊。想當年高祖劉邦建立漢朝時,文臣武將如雲,其中蕭何、韓信、張良立下赫赫戰功,史稱為「漢初三傑」,是劉邦打天下的得力幹將。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張良最初並不是劉邦的部下,甚至後來成為劉邦的部下之後,也離開劉邦打算復興故國的打算,只可惜復國無望,才又回到了劉邦麾下,繼續輔佐劉邦爭奪天下。儘管三人居功至偉,但是人生結局卻截然不同:一個處變不驚、臨危不懼、忠心耿耿,雖也經受牢獄之苦最終卻也化險為夷免於難;一個是恃才傲物、好大喜功、貪圖富貴,隨被誅滅三族,結局極其悲慘;另一個是淡泊名利、行事低調、明哲保身,后歸隱山林得以善終,名垂青史留下一段千古佳話。而這個得以善終的就是張良。:鳳九狼

十六籽:那麼為什麼只有張良能夠一生安穩,善始善終呢?

我們都知道「圯上敬履」這個故事,也有很多人覺得這是張良的天才創意,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張良的智商和情商勝於常人,與韓信和蕭何相比也很佔優勢。故事中的圯上老人來去無蹤、不知家在何處,除了張良之外沒有其他目擊者,可是到最後,虛構故事的結尾卻十分現實,張良找來一塊黃石作為物證,稱這就是圯上老人所說的石頭,以此來證明自己所言沒有半句虛假,這塊石頭也很巧妙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彌補了故事中所說的缺憾,完美的幫助張良完成了自我神化。

因此張良既不是作戰高手,也不是管理高手,而是幕後的炒作高手。他不但完成了自我神化,同時也不動聲色地完成了一個歷史性任務——把劉邦塑造為半人半神、是天選之子的領袖形象,也只有這樣,大漢王朝才能被百姓認同,才算是真正成功的建立。在此意義上來看,對於劉邦來說,相對於十萬精兵強悍的戰鬥力,張良所發揮的作用是更有利的。因此,劉邦一生都對張良都屈尊敬賢,行禮如儀。

:鳳九狼

十六籽:這一招利人利己,真是妙呀

而張良之所以用計能夠出神入化,是因為他跳出了貴族的出身和思維,深入了解普通人的陰暗心理,並且因勢利導。他雖身居亂世,卻胸懷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毅然開始戎馬倥傯的一生;他不似聖人那樣講大道理,而是現實地講利益。眾所周知,張良與劉邦一見如故,在某些事情上,劉邦對張良幾乎言聽計從。這才有了約法三章能夠入主咸陽,鴻門宴僥倖脫身,劉邦後來被項羽封為漢王,又聽取張良之計,火燒棧道,表面斷了自己後路,使項羽放鬆警惕、信任自己,實際上則為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打下了基礎。張良說自己的想法跟別人講不通,而與劉邦卻一點就透,所以說劉邦是天授。:鳳九狼

十六籽:劉邦的處世之道,是長時間自市井之間摸爬滾打出來的。

而張良也是如此——極為現實。從張良的經歷來看,他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和父親均為宰相。但是張良弟死不葬、舍財求刺客,就已經與貴族的道路背道而馳。簡單說就是放棄了貴族公子的身份,然後去跟社會人一起搞事情了。:鳳九狼

十六籽:這在當時是多麼離經叛道的行為呀。

可不,不過張良真的是有才,他精通黃老之學,內心明白不伐其功、不矜其能的道理,得以功成身退,所以劉邦對張良一直很尊重。楚漢戰爭開始前,張良從彭城再次投靠劉邦,受劉邦封賜為成信侯,成為劉邦的軍師,在楚漢戰爭中幫助劉邦戰勝項羽,統一天下建立漢朝。當劉邦稱帝后封賞功臣時,功成名就的張良謝絕了劉邦的封賞,此後隱姓埋名,幾乎處於隱居的狀態。劉邦對於張良的評價是「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外」,但是在整本《史記》中卻很難為劉邦的這一說法找到足夠的證據,單純的以這一標準來衡量張良,他的功勞實在是難以與蕭何、韓信相比。:鳳九狼

十六籽:能得到劉邦這糟老頭的高度評價,可見張良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物呀!

當時下邑是劉邦的根據地,兵敗的劉邦自然會把下邑當成自己休養生息的安全之處。而陪同劉邦一起來到下邑的正是張良。這是劉邦最狼狽的一次記憶,五十六萬大軍瞬間被項羽三萬精兵擊潰,正處於安逸中的他只落了個抱頭鼠竄的結果。死裡逃生的劉邦,心情沮喪地來到了下邑,跳下馬對著手下的將士大聲詢問:「我願意把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全部拿出來,可是卻不知道該把這些土地分給誰,天下之大,又有誰可以和我一同與項羽抗爭呢?」可想而知,被項羽打敗的劉邦此時心中是何等的焦慮、鬱悶和擔憂。很快,劉邦在人群中聽到了非常合理的回答:鳳九狼

十六籽:(張良)「既然您有這樣的想法,那麼就把關東的這些土地分給九江王黥布,彭越和韓信吧。」

劉邦循著聲音找人,發現原來是張良。「為何是這三個人呢?」劉邦心中不解。:鳳九狼

十六籽:

(張良)「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與項羽不和,項羽也對他頗為怨恨;彭越本來是梁地的義軍領袖,立下汗馬功勞,因項羽分封諸侯時,沒有受封,早對項羽心懷芥蒂;至於韓信,是漢王手下的將領,是我們陣營中的常勝將軍可以委託大事,獨當一面。既然您願意以土地換人心來獲取他們的信任,那就把那些土地送這三個人好了。」

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下邑划策」在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直接影響了當時的局勢。但就事實上,張良卻不是「下邑划策」的創造者。因為這是劉邦自己在危急關頭為了破解難關,才想出了這個招數——即用本來就不屬於自己的土地來收買人心,自己沒有損失反而獲取了他人的信任。當時,劉邦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頭暈眼花,一夜之間近六十萬大軍幾乎煙消雲散。劉邦說的是要把函谷關以東的土地送給別人,但是實際上,函谷關以東土地的所有權本來就不屬於劉邦,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闊氣地送人,這才體現了真正的大智慧,而這是屬於劉邦的知識產權。:鳳九狼

十六籽:也就是說是先有劉邦的創造性想法,後有張良的補充性意見,這真正才做到了局勢的扭轉乾坤。

還有一件事情發生時間是在楚漢相爭進入相持階段。當時,項羽將劉邦圍困在河南滎陽,不知下一步該如何策劃,內心十分焦慮不安。劉邦手下的謀士酈食其提議。:鳳九狼

十六籽:(酈食其)雖然六國都被秦始皇消滅了,但六國的後人還在,他們堅定的追隨者也有一定的市場,如果想擴大反對項羽的統一戰線,壯大自己的力量,不妨分封六國的後人。

劉邦認為酈食其言之有理,於是馬上命人鑄造印信,第一時間準備分封六國後人的事宜,想要拉攏他們和自己統一戰線共同抗擊項羽。張良聽聞十分震驚,堅決反對劉邦為拉攏六國後人而進行分封。在張良看來,在項羽強、而自己弱的形勢下,對六國後人進行分封,只會有一個惡果,那就是被分封的六國後人隨時有可能背叛劉邦而投靠項羽。:鳳九狼

十六籽:為什麼會這樣?

第一,從客觀上看,項羽的實力非常強大,所謂「大樹之下,寸草不生」,被劉邦分封的六國後人,為了自己的生存,即便是得到了劉邦的分封,只能投靠項羽;第二,項羽的形象非常良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不像當年的秦始皇一樣暴虐成性、是人民的公敵。既然如此,劉邦又有多大的把握能確保所有的六國後人一定會堅定不移的站在自己這邊與自己對抗項羽呢?:鳳九狼

十六籽:那劉邦採納張良的意見了嗎?

天資過人的劉邦馬上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係,第一時間派人銷毀已經鑄好的印信,分封提議也就此罷止。此即為張良被後人稱頌的第二大功勞。除此之外,張良初期謀划的「博浪沙刺秦王」發生在公元前218年,而陳勝、吳廣領導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大澤鄉起義」發生在公元前209年,中間長達九年的跨度足以使張良激進的態度和熱情完全顯現出來。因此,身為「職業改革家」的張良不但始終走在時代前沿,而且是被朝廷記錄在案且身體康健的。:鳳九狼

十六籽:

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張良無疑是秦末大起義的元老級人物、標誌性人物,也就是為什麼秦末起義陣營中的所有人都對他畢恭畢敬的原因。如此良好的個人信用以及非凡的戰鬥經歷,都讓張良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分量十足並且能使人信服。其中張良在很多場合重點說過的至關重要、意義非凡的一句話就是:「沛公殆天授也。」意思就是:「沛公劉邦大概是上天派到人間的吧!」雖然從表面上看這句話是虛擬語氣,但其實表達的意思卻十分肯定、不容置疑。這句話看似平常,但它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完成了對劉邦的神話,而這句話正是出自德高望重、讓人信服的「職業改革家」張良。

十六籽:劉邦是平民英雄,早年的劉邦可以說就是一個「好酒及色」且品行不良的男人,所以他非常需要一個光環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否則很難讓眾人信服。因此劉邦一直在這方面採取行動不斷地努力。

說的太對了,他通過自己父親對外宣稱自己是人神之子,身份不凡;他還通過妻子呂后對外聲稱自己有帝王之氣,是天選之子,並傳言從前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就經常暗中派人四處尋找,為使自己的王氣不被發現,自己就遠遠地躲起來,因而並沒有人能發現自己,但只有呂后能毫不費力地找到自己,因為呂后具備特異功能,能在漆黑的夜裡發現顯露王氣的丈夫;有時,劉邦也會親自證明自己高貴的身份,掀開衣服露出皮膚,展示自己大腿上的七十六顆黑痣,炫耀說這就是天子的象徵,目的就是讓眾人相信自己說的話。:鳳九狼

十六籽:76顆黑痣?這劉邦怕不是有皮膚病吧?

管他呢,而此時,「職業改革家」張良也出面證明劉邦所說句句為實,他對別人大肆宣揚,劉邦的確是神人啊!這就等於從旁觀者——即除了劉邦及其家人那裡驗證了劉邦的話、劉邦老婆的話、劉邦父親的話統統都是真的——劉邦就是神!此話絕不摻假!張良如此幫劉邦說話,他怎麼會不感恩戴德?:鳳九狼

十六籽:張良就是個捧臭腳的大忽悠!

在秦朝末期那樣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出身貧寒的劉邦要想獲得領導者尊貴的地位和無上的權利,的確需要外界神化和包裝的幫助。

:鳳九狼

十六籽:為什麼呢?

因為劉邦的身份背景十分特殊,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身平民的皇帝,既無顯赫的家世,又無超乎常人的才能,反而還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奸懶讒猾、貪財好色、顛倒是非……因此,在劉邦最需要謊言來證明自己身份的時候,張良幫助劉邦滿足了他的虛榮心,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劉邦對張良是心懷感恩的。:鳳九狼

十六籽:說的也是。

張良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處位置的風險以及劉邦好猜疑的性格,所以後來漢朝建立,分封行賞的時候,張良再三堅決的拒絕了劉邦給他的封地。並且在劉邦清除異姓藩王的時候,也沒有發表什麼意見;後來劉邦的子嗣爭權奪位的時候,張良更是幫持中立。所以劉邦沒有過多的猜忌行事低調的張良,因此得以獨善其身。反觀同為三傑的蕭何,為了保住性命即便是是自污其身,也免除不了牢獄之災。而高傲自大的韓信,更是接連被劉邦處罰降職,最終死於非命。:鳳九狼

十六籽:「狡兔死,走狗烹」,這幾乎是一條鐵律,漢朝的開國功臣也都經歷過這種潛在規則,悲劇程度和功勞密切相關,功勞越大,反而越被猜疑難以得到劉邦的信任,結局越慘。

而張良自始至終,都深得劉邦的信任,因此也只有如張良這般知進退、懂得明哲保身的功臣,才能在帝王身側安穩一生。:鳳九狼

十六籽:你剛才說蕭何為了保住性命而自污其身?那是怎麼回事?

嘿嘿,關注我,下期告訴你。:鳳九狼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嘻哈二將說歷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嘻哈二將說歷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一期 得到善終的漢初三傑--張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