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夜赴雁門關

第4章 夜赴雁門關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鈎一般,倒是應了唐代詩人李賀的那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不過,此時的李道可沒有心情吟詩作賦。因為,就在剛才他接到來自西北主帥寇準的命令要他們這些經營邊地的青年才俊趕赴雁門關開緊急軍事會議,李道只好星夜兼程。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授大理評事及知巴東、成安二縣。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宋太宗重用,三十二歲時拜樞密副使,旋即升任參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與參知政事畢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當年冬天,契丹(遼國)南下犯宋,包圍了澶州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凖反對南遷,力主真宗親征,從而穩定了軍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復宰相職務。后因參與宮廷權力鬥爭,被丁謂等人排擠,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1023年),病逝於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詔為其立神道碑,並親於碑首撰「旌忠」字,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謚號「忠愍」,故後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寇凖善詩能文,其七絕詩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不過,此時的寇準還只是剛剛升職到西北經略使的官場新秀,因為太宗皇帝的器重成為了西北軍務的一把手駐紮雁門關。中原王朝最強大的敵人就是北方的游牧勢力,雁門關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扼守中原通往塞北的咽喉要道、兵家必爭之地。遙望雁門關,山高不可攀。鳥飛青嶂低,人在白雲間。古人說雁門關「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雁門若失,則忻定、太原無險可守,三晉不保,又可南下進取中原。由此可見,雁門關既險要又重要。」所以,寇準的任務可謂是系天下安危於一身,可是,他一到任就發現了一個讓他崩潰的事情,遼國之前的接二連三地進攻不僅讓將士們疲於奔命還讓軍隊的各項開銷加大現在連朝廷都快沒有餘糧了,現在的物資儲備最多只夠支撐一年,軍無糧食則亡,所以,這次開軍事會議有三個目的。一來,聽取這些人的工作彙報,例行上報。二來,表揚李道樹立典型鼓舞士氣。三來,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群策群力解決軍糧短缺的問題。但是,此時還在趕路的李道可不知道這些,他此時還面色慘白無比痛苦,因為李夫人請求他與他同赴雁門關,理由是夜間趕路不安全,她不放心,這所謂的「不放心」自然是有關心在的,但是,倒也不能說全然如此。首先李道此時已經取代自己的叔叔的鐵崖城主將的位置成為了從五品的「軍師將軍」,自己要是沒有看好他讓他被別的大家閨秀勾了自己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女那怎麼辦?比如說,哪個想巴結李道的傢伙把自己待字閨中的妹妹介紹給他,然後,他停妻再娶了怎麼辦?以前的話還有個叔叔可以指望,但是,自從他前不久得了瘧疾去世后之後就真的無依無靠了,其次才是擔心李道一路可能不安全她這次的裝扮還是像那次給李道送飯時裝扮一樣像一尊漢白玉的唐代「美人俑」不是因為別的就是李道曾經說過她這樣裝扮最好看,畢竟,這次可能遇到「敵軍」可不能打沒有準備的仗,這些道理甚至都不需要別人教給她,她就知道,這些道理對於那個時代的女人來說如同孩童吃母乳一樣生而知之。一路上,兩夫妻在本就不太大的馬車裏相識而坐,一路無話。李夫人拿着一把團扇半遮著面。李道身穿緋色朝服和黑色官靴,頭戴黑色璞頭帽。他們兩個就這樣誰也不理誰趕路幾天的路。李道糾結的是到底要不要把當年的真相告訴他的夫人。李夫人害怕的是自己言多必失被丈夫發現了自己的心思損了自己在丈夫心理冰清玉潔的形象,給了那素未謀面的「敵軍」以可乘之機。這一路上倒是平安很順利的就到了雁門關,主帥寇準也設宴款待了這些個麒麟才子,也按之前想好的流程表揚李道樹立榜樣,聽工作彙報等等,雖然說,沒有想到李道的夫人會戴着夫人來,不過,兩口子都住在官府的驛站也沒有什麼影響。宴會之後,眾人進入議事廳。李夫人則主動回到驛站不做停留。只是臨走時囑咐李道:「連夜趕路,夫君您昨天夜裏趕路時定是沒有睡好的,車馬勞頓還請夫君早些會驛站休息,妾身害怕夫君吃不慣這裏的東西就在客棧借火為夫君準備些夜宵。」說這些話的時候她故意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臨了還不忘記向寇準賠罪說:「妾身只是擔心我夫君,他到底只是一介書生,妾身生怕他這身子骨出什麼毛病,絕無大人您故意怠慢我等和招待不周之意,冒犯之處還請大人不要和我這深閨婦人一般見識。」她無論言行舉止還是表明上的目的都符合所謂「婦德」的要求寇準和其他人除了稱讚其「賢惠」也沒辦法說別的什麼了。甚至於李道本人都被她一番言語所打動滿口答應開完會議立馬回去,還為自己曾經差點殺了他自責不已,不過,沒有說出來就是了。就這樣她近乎完美地杜絕了李道和其他世家公子進一步接觸的可能,避免了他通過這些世家公子認識名門閨秀的可能還贏得了個「賢妻」的美名。一石二鳥。

李夫人走後眾人進入議事廳,議事廳是一個黑色的長方形瓦房坐北朝南,灰色的長方形石塊鋪成地板。有一把棕色的太師椅在房間對着正門的那面牆那裏的正中央放着,這把太師椅的左右兩邊整整齊齊的排列著40把一模一樣的椅子,兩邊各20各由於情況緊急聽完工作彙報,又趕快表揚完李道馬上就把軍糧短缺的問題抬了出來,可是,這些麒麟才子竟然束手無策,有人提議朝廷加稅,可是,這樣又會讓老百姓怨聲載道,可能激起統治階級談虎色變的「民變」因此,他們最想用也是最方便的方案因為他們對「民變」二字的出於本能的恐懼被否決了,此時的李道不知為何,急了,特別想回家李夫人,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何,自從剛剛聽到李夫人那樣體貼入微的話語之後,他心中就有了些許愧疚和自鳴得意雜糅在一起的難以名狀的感情,一方面,為自己當年差點殺掉怎麼好的女子而自責,另一方面為自己能讓如此秀外慧中的女子如此的細心呵護而自負不已。他急着想回家,他急着去證實他自己是不是如此的出類拔萃,卓爾不群。於是乎脫口而四個字:「拜粟入爵」。「拜粟入爵」起源於漢武帝時期指的是把自己家吃不完的糧食捐獻給軍隊就可以獲得爵位並且家裏的任何一個人可以免除一次罪責,視捐獻的糧食數量而定最高可以免除叛國和弒君之罪的死罪。但是,李道進行了改革,只免罪責,沒有爵位。捐給朝廷由官方運送的免除一次罪責,自己運送來軍隊的可以免除兩次罪責,宋朝本就富裕,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北宋中後期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達10000萬貫。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可以來比較一下。明隆慶5年(1571)歲入白銀250萬兩,如此富裕老百姓本就餘糧余錢很多,之所以,不敢給軍費也不敢加稅的原因就是連年的戰爭國庫已經入不敷出了,再加上朝廷龐大的官員隊伍,官員的工資又讓事情雪上加霜。還有就是官員們對「民變」二字的恐懼使得他們一直不敢提加稅的事,這下好了,老百姓為了這個「免死金牌」肯定會爭先恐後的給軍隊送錢送糧。好一招「推恩令」正當眾人如夢初醒時李道也沒理會他們的驚訝與讚揚急急忙忙地向寇準行禮請辭迫不及待地回家找他那貌如天仙的老婆去了。

事實證明,這招着實有效實現不到6個月西北軍錢糧充盈,二三十萬邊防軍隊朝廷竟然不用花一分錢,不過,這都是后話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書生李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書生李道
上一章下一章

第4章 夜赴雁門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