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民族英雄林則徐/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百三十七章:民族英雄林則徐/第一次鴉片戰爭

民族英雄林則徐:

要乾隆、嘉慶在位期間,清朝的國力開始由強盛走向衰弱。與此同時,英、美、法等國正逐漸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需要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英國首先將目光投向了中國。

鴉片,俗稱大煙,是用罌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吸食者極易上癮,長期吸食能導致身體委頓、精神頹糜。早在清初,鴉片就已隨其它商品一起輸入到了中國。以英為首的西方殖民者為扭轉貿易逆差,改變白銀大量流向中國的局面,轉而採用傾銷鴉片的惡毒手段,以此敲開中國的大門。英國是最大的鴉片貿易販子,美國次之,俄國也從中亞向中國北方輸入鴉片。鴉片的大量流入,失殖民者們大發橫財,但卻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災難,鴉片大量輸入嚴重衝擊了中國封建經濟,清政府在對外貿易中開始處於逆差地位。大量白銀外流,失清政府國庫空虛,財政拮据,百業蕭條。鴉片也最初只在沿海行銷,後來逐漸深入內地,吸食上癮者不可勝數,嚴重毒害了中國人的肉體和心靈。鴉片販子大量行賄也使清政府的吏治更加腐敗。

種種情況使人們要求禁煙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政府和一些正直官員也逐漸認識到禁煙的重要性。1838年六月,鴻臚寺卿黃爵滋等人上奏,痛陳鴉片禍害,揭發官吏包庇鴉片煙販,主張堅決遏制鴉片的輸入。他認為要禁絕鴉片,必須加重嚴懲吸食者。湖廣總督林則徐和兩江總督陶澍等人十分贊成黃爵滋的主張。1838年農曆七月到九月,林則徐三次復奏道光帝,指出若不禁煙,長此以往,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林則徐的話堅定了道光帝嚴禁鴉片的決心。

林則徐是福建侯官(福州)人,他的父親林賓日是個以教書為業的秀才。林則徐27歲那年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在京時期,他與南方出身的清流派小京官結成文學團體「宣南詩社」,社中有陶澍、黃爵滋、龔自珍等人。他們之間常常議論時局,討論治世的學問,這自然為林則徐日後出任封疆大吏,建立斐然政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839年農曆一月,林則徐離開北京,宣佈這次出差將自備車轎,自帶役夫,沿途供應不許鋪張,若有犯者,言出法隨。這種嚴肅的態度使英國的毒販們感到到了形勢的轉變。到達廣州后,林則徐又在行館門外張貼告示:嚴禁收取地方供應,所有隨從人員不得擅離左右。在兩廣總督鄧廷楨的幫助和合作下,林則徐暗訪密查,充分掌握了廣州鴉片走私和經營情況,然後下令收繳外商鴉片,還讓他們保證以後來船永不再夾帶鴉片,如果有貨全部沒收,人立即正法。廣州人民也紛紛行動起來,配合林則徐的繳煙命令。鴉片販子不願交出鴉片,操縱廣州的外商商會破壞禁煙行動。林則徐便下令中止中英貿易,命令海關禁止外人離開廣州,終於從四月到五月二十一日收繳了鴉片2萬多箱。

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二十二日,林則徐在虎門開始銷煙,在場群眾成千上萬,爭相觀看這一次焚煙活動。林則徐先讓士兵在海灘上挖成兩個15丈見方的池子,池底鋪上石條、四壁欄樁釘板,防止滲漏。又在前面設一涵洞,後面通一水溝。之後,將水車從溝道推入池子,將鹽撒進,又把鴉片切成小塊投入滷水中,浸泡半小時后再將石灰投入,池中立刻水湯滾沸,圍觀群眾歡呼聲震天動地。退潮時,兵士啟放涵洞,池中水湯隨浪潮鼓動送入大海。然後再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下半滴煙灰。在連續20多天的時間裏,收繳的鴉片全部被銷毀。

林則徐指導中國人民的禁煙鬥爭,具有了反抗侵略、捍衛民族生存權力的偉大意義。虎門銷煙譜寫了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光輝篇章的第一頁。

————————————————————————————————

第一次鴉片戰爭:

當英、美、法、日等列強進行如火如荼的資本主義革命時,清政府正閉關瑣國,自以為「天朝上國」,不思改革,遂使中國在世界上落伍。英國通過鴉片貿易從中國攫取了大量白銀,同時使我國軍民身衰體弱,統治階級有識之士紛紛要求禁銷鴉片。

1839年,湖廣總督、欽差大臣林則徐奉命於1月底到達廣州,他一方面整頓海防,允許人民群眾持刀殺敵;一方面宣佈收繳鴉片。3月,英國鴉片販子被迫交出煙土237萬餘斤。6月3日,林則徐下令把這些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以示中國政府禁煙的決心。

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向中國發動了戰爭,1840年1月,以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侵華英軍總司令,出兵中國。5月,英國艦船40餘艘、士兵4000多名先後到達澳門附近海面,鴉片戰爭爆發。懿律率英軍進犯廣州海口,看到廣州軍民早已嚴密佈防,遂轉攻廈門,又被鄧廷楨軍擊退。6月,英軍北上攻佔定海作為軍事據點。8月,英艦抵達天津大沽口外。

道光帝懾於英軍武力,又為投降派的勸說所動搖,遂改變態度,罷免了林則徐,改派直隸總督琦善為欽差大臣去天津和英軍談判。而此時英軍因夏秋換季,疾役流行,遂放棄定海,於8月中旬南返,雙方議定在廣州談判。琦善到廣州后,一反林則徐所為,命令撤出海防水勇,鎮壓抗英群眾,一心議和。1840年12月,琦善與義律在廣州開始談判。應軍趁中方嚴防撤除、又因談判而致海防鬆懈無備之際,於1841年1月7日發動突襲,攻陷了虎門附近的沙角、大角兩炮台,並單方面宣佈所謂「穿鼻草約」。1月26日,英軍攻佔了香港。

道光帝得知琦善開門捐盜,丟失兩炮台後,下令鎖拿琦善,並向英宣戰,派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調兵萬餘赴粵抗英。英軍先發制人,出動海陸軍攻虎門,廣州提督關天培親率清兵迎擊,清軍刀矛不敵英軍堅槍利炮,關天培中彈犧牲。2月26日,英軍攻佔虎門、獵德、海珠等炮台,溯珠江直逼廣州。4月,奕山率大軍抵廣州。5月24日,英軍進攻廣州,一路佔領城西南的商館,一路由城西北登陸,包抄城北高地,不久攻佔城東北和炮台,並炮擊廣州城。奕山執行「防民甚於防寇」的方針,對英軍侵略消極抵抗,在英軍的迅猛攻勢下,他與英人簽訂《廣州和約》並徵得道光帝批准,以繳600萬元換得英軍撤出廣州地區。

與清政府的妥協投降態度相反,廣州三元里人民在廣州北郊牛欄岡附近同竄入這裏的千餘英軍英勇作戰,打死打傷英軍數十人,並把四方炮台圍得水泄不通。在廣州知府的調停下,英軍才得以解圍。

英政府並不滿意懿律和義律在中國獲得的權益,改派璞鼎查(後來的首任港督)為全權代表來華,擴大侵略戰爭。1841年8月21日,璞鼎查率37艘艦隊、陸軍2500人離開香港北上,攻破廈門,佔據鼓浪嶼;10月1日再次攻陷定海,定海總兵葛雲飛英勇殉國。10日英軍攻佔鎮海(今屬寧波),欽差大臣、兩江總督裕謙戰死,英軍旋占寧波城。道光帝聞訊大驚,忙派吏部尚書大學士奕經調兵赴浙以收復失地。1842年3月,奕經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全面反擊,清軍數戰不利,撤回原地。

戰敗消息傳到京師,朝野上下震動,道光帝無奈,只得派盛京將軍耆英和伊裏布赴浙向英軍求和。璞鼎查不理會耆英的乞和,繼續深入。1842年5月18日,英軍攻取浙江平湖乍浦鎮,6月16日攻吳淞口,吳淞口炮台守將陳化成壯烈犧牲,寶山、上海淪陷。英軍溯長江西上,於7月21日陷鎮江,8月,英艦陸續到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已無心再戰,遂接受英方停戰的條件,29日在英軍艦「漢華麗」號上,耆英、伊裏布與璞鼎查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共7條,主要內容是: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銀元,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等。

鴉片戰爭嚴重侵害了中國的主權,標誌着中國開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筆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筆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民族英雄林則徐/第一次鴉片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