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我的師長張自忠

第二十五章 我的師長張自忠

張自忠將軍,字藎臣,老長官馮玉祥不喜「君君臣臣」那一套,與其改字藎忱。

張自忠將軍追隨老長官馮玉祥14年,南征北戰,從一名士兵累晉至高級將領,忠心耿耿。

1928年4月7日,蔣介石在徐州誓師北伐。在擊敗軍閥張宗昌后,奉系張作霖被迫撤回東北,途中被日本關東軍炸死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1928年12月29日宣佈東北易幟,中華民國獲得了形式上的統一。

中華民國形式上的統一后,全國軍隊數量太龐大,全國財政收入根本不夠軍費開支,蔣介石提出要編遣軍隊,蔣介石與馮玉祥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引發了中原大戰。

西北軍地盤本來就最貧瘠,民國十八年發生在陝西關中的***,又名「民國十八年年饉」。陝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稱為飢年,兩料未收稱為荒年,連續三料未收稱為年饉。而民國十八年年饉是三年六料基本未有收成,實際上民國十八年年饉從民國十七年就開始了。

據9月5日陝西救災委員會統計,在全省92個縣中,發生旱災的縣達91個,除濱渭河各縣略見青苗外,余均滿目荒涼,盡成不毛之地。

在91個災縣中,有特重災縣24個,重災縣27個,一般災縣15個,輕災縣25個。長安、武功、鳳翔、扶風、乾縣、岐山、眉縣、興平、咸陽、臨潼、渭南、周至、蒲城、合陽、寶雞、隴縣、澄城、淳化、長武、褒城、禮泉等縣為重災區。全省940餘萬人口,餓死者達250萬人,逃亡者約40萬人,有20多萬婦女被賣往河南、山西、北平、天津、山東等地。

西北馮玉祥勢力,生存都是難題,想不消亡就只有向周邊富饒地帶擴張,南京政府還想要圈定地盤收掉軍政大權,編遣軍隊裁軍,不存在的。

多方不肯放下軍政大權的勢力聯合,共同反蔣,一場中國近代史上規模空前的軍閥大混戰——蔣馮閻中原大戰開始了。

中原大戰爆發,各方勢力各種角色開始史詩般的聯眾分合,勾心鬥角,反叛算常規操作,更猛的在反覆橫跳,我們的師長只默默的拒絕各方拉攏,在西北軍一心作戰。

中原大戰中,張自忠師長率西北軍第六師,擊潰蔣軍丁治磬部,擊敗蔣軍精銳張治中的教導第二師,名將對決,我們師長勝,又與來援的王金鈺、徐源泉部遭遇,雙方往來攻守,形成對峙,王金鈺師可是由幾個師縮編而成,不僅兵力和裝備充足,而且以團長為營長,營長為連長,連長為排長,戰鬥力超強。

張自忠師長作戰勇猛果敢,指揮若定,在中原大戰中屢戰屢捷,連克強敵。但是這局部戰場上的勝利,卻不能決定整個戰局。

中原大戰結束時,張自忠的第六師除暫撥梁冠英指揮的第十七旅隨梁投蔣外,尚有第十六旅、第十七旅的一部和手槍團的大部約5000餘人,是西北軍殘部中最完整的部隊之一。

張學良少帥出面整編西北軍殘部為東北邊防軍第三軍,想任命張自忠師長為軍長,被張自忠師長婉拒,引薦推舉老長官宋哲元出任第三軍軍長。

同年1931年6月,南京政府開始整編全國陸軍,第三軍改番號為第二十九軍。

第二十九軍完成改編只是取得了存在的合法性。但卻存在兩大難題未解決,一是給養,二是地盤。

西北軍失敗,糧餉斷絕,收編了以後,每月也只能從副總司令張學良處領到五萬元軍餉,這點錢連兩萬多人的肚子都填不飽,更談不上發津貼和購置裝備,后得蔣介石每月為二十九軍撥特別經費30萬元,才勉強維持。

1931年7月18日,石友三在張學成等人的鼓動下,接受汪精衛廣州國民政府的任命,出兵反對張學良。出兵后,石友三旋即遭到蔣介石和張學良的南北夾擊,7月31日,全軍覆滅。

因二十九軍沒有接受石友三同根同源合作反叛的蠱惑,取得張學良的感激信任,作為報償,張從自己的地盤劃出元氏、內丘、贊皇、高邑四縣作為二十九軍防區,二十九軍開始從山西閻錫山地盤移駐上述四縣。

「九一八」事變,日本軍閥的瘋狂侵略令二十九軍甚為憤慨,1931年9月20日,張自忠師長與宋哲元、龐炳勛、呂秀文、劉汝明、馮治安、沈克、馬法五等將領聯名通電全國,請纓抗戰,呼籲全國四萬萬同胞「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奮鬥犧牲,誓雪國恥。」

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經常需外出公幹,去北平副司令行營活動,其實就是討錢來養活二十九軍,我們張自忠師長就當了半個家。

二十九軍暫時不能上前線殺敵,我們師長張自忠轉而發憤練兵。

二十九軍傳統老西北軍,仍然講究老長官馮玉祥親自主持制定的《愛民十事》、《愛國精神三十條》等愛國愛民條規。還是除訓練外,我們張自忠師長帶領官兵,幫助駐地百姓耕種、收割、修路、挖河、開渠、掃街、植樹……與一支紅色軍隊極其相似。

太子爺在城裏軍參謀部報了個道,那些情報收納整理分析和戰術推演讓太子爺差點吐血,表示自己沒去礙事真是積了大德,把自己成功變成小透明。

太子爺然後上午就不再去參謀部,混在師長的師部,中尉差遣的符號就是通行證,師部各個單位逛盪,師長太忙,上午辦公,下午巡查各地營防,還有四散在外的小隊士兵情況,太子爺不引人注意的就一直跟在師長身旁見習。

三十八師師部多了個的二十九軍最靚的崽,也多了個獃頭鵝。二十九軍有個老西北軍留下的傳統是唱歌,有《起身歌》、《吃飯歌》、《睡覺歌》、《國恥歌》、《愛民歌》、《悔改歌》等等,歌詞內容都是勉勵官兵愛國愛民、遵紀守法、團結互助、勤學上進、英勇殺敵的。太子爺已經很多年不唱歌,別說滇軍教導團時,就是雲南陸軍講武堂時,也是新鮮勁一過就打死不開口的。師長偶然發現隊伍里還有個獃頭鵝,好樣的,就差這種作揚風炸毛的做典型,軍棍20。

二十九軍人多地盤小,有軍權,無地方財政大權支撐,極盡窘迫。很多團、營,只能把一部分軍隊四散鄉野,反正老傳統的作為,幫助駐地百姓耕種、收割、修路、挖河、開渠、掃街、植樹等等,軍民關係也做的到很融洽,除了日常訓練,借地開荒、種植養殖不一而足,簡單點說,困難時就地挖挖野菜也方便,鄉野的糧食家禽蔬菜就地購買也便捷便宜,關鍵還是便宜。

太子爺跟隨師長看了很多,見識了勞苦大眾怎麼生活,也見到了兵生活的比民還差的軍隊,窮困潦倒,士兵們衣衫襤褸,除了精氣神還在,別的一無所有,很受震撼。

師長是親切的,師長是愛兵如子的,師長是深受士兵愛戴的,師長是沒事就拎個某人出來軍棍20的……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十四載烽火狼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十四載烽火狼煙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我的師長張自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