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機――深淵號自帶

原創機――深淵號自帶

開發番號:GAT-N382

名稱:Palingenesis輪迴高達

機型:非海戰泛用改造型核動力可變MS

頭高:20.21米,飛燕形態:長19.6米,月甲形態:長22.74米

重量:132.42噸

座艙:強化抗載荷駕駛艙

主電腦/操作系統:量子電腦/MS-MA兩用擴展型OS

構築:高強度鈦合金可變MS骨架

驅動系:變形機構採用液壓驅動節,其餘部分均為壓電式聚合物驅動節

能量源:CE式激光核融合爐

探測器:頭部高性能雙重光學探測器;高性能量子雷達;CE式引力雷達陣列。

裝甲材質:高強度鈦合金

推進系:強化型V-MAX光壓推進系統

固定武器(MS形態):肩部140毫米單列相能量炮×2,胸部擴散荷電粒子炮,腹部140毫米單列相能量炮,集光荷電粒子炮(由胸部擴散荷電粒子炮發射荷電粒子,由位於兩肩與腹部的三門140毫米單列相能量炮進行指向性收束,射程極遠)腰部高出力磁軌炮×2,光束劍×2,背部光束翼刃×2,長距離狙擊型磁軌炮

固定武器(飛燕、月甲形態):機身前緣高能光束刃,尾翼前緣高能光束刃,機腹140毫米單列相能量炮,背部140毫米單列相能量炮×2

可選武器:無

特殊設計/裝備:裝甲VPS化;能量偏向裝置;熱管-黑體輻射式排熱系統

機師:塔洛絲•哈爾巴頓

機體簡介:

深淵號較早搭載的特裝型MS之一,擁有MS(通常模式)、飛燕(長距離巡航模式)和月甲(超高速突擊-大氣層脫離模式)三種變形形態。

本機改造自黃炎龍從ZAFT竊得的再生高達,搭載了由齊德隆改良的強化V-MAX光壓推進系統,速度與加速均遠超過現有的其他MS,但是相應的,本機的操作性極端惡劣,除了習慣V-MAX的塔洛絲之外,無人能夠駕駛。

————————————————————————————————————————

開發番號:無

名稱:Commandment戒律高達

機型:試作型中近距離戰MS

頭高:21.52米

重量:本體重78.5噸,全重91.2噸

座艙:標準單人駕駛艙

主電腦/操作系統:雙核量子電腦/MS用擴展型OS+全功能腦波操作系統

構築:第三代輕型強化鈦合金骨架

驅動系:固定炮座採用液壓驅動節,其他部分為壓電式聚合物驅動節

能量源:CE式激光核融合爐

探測器:頭部廣範圍雙重光學探測器,量子雷達-紅外熱成像複合探測器,CE式引力雷達陣列。

裝甲材質:高強度鈦合金

推進系:等離子推進系統

固定武器:額部整流相光束炮,雙腕二連裝劍炮兩用光束武器,腰部115毫米磁軌炮×2,飛行背包120毫米光束炮×2,飛行背包光束翼刃×4,本體光束刃×7(頭部、兩肩部、兩膝部和兩腳部各一)

可選武器:83毫米高出力光束步槍,專用盾牌

特殊設計/裝備:裝甲VPS化

機師:齊東強;奈婭

機體簡介:

本機是創世紀攻防戰之後,黃炎龍開發的正義高達的仿製機,以中近距離戰見長的機體。

本機搭載了齊德隆研製的腦波放大-解讀系統,使得腦波操作機體成為了可能,相對於原本機械式的駕駛艙,腦波操作系統的反應要快得多,但是相對的,機體探測的反饋訊息對人機匹配的要求相當高,實際應用時必須根據不同的機師進行專門的調試。

除了肩部和腰部的武器組件有少許差別,本機的外形與正義高達幾乎完全相同。不過,前提是不解除額外武器的鎖禁,一旦解除了鎖禁模式,全身刺蝟一樣的光束刃就會立刻將其真實面目暴露出來。

額部的V形天線上方,是整流相能量炮的發射口,和傳統意義上的炮口不同,整流相能量炮的炮口是一塊偏光晶體,很難讓人想到這是個相當陰險的武器。

本機原為齊東強的專用機,后齊東強因格鬥戰對身體的傷害,短時間內無法駕駛MS,遂將其交由奈婭使用。

————————————————————————————————————————

開發番號:無

名稱:Privilege特權高達

機型:試作萬能型MS

頭高:20.84米

重量:87.7噸

座艙:標準單人駕駛艙

主電腦/操作系統:雙核量子電腦/MS用擴展型OS+全功能腦波操作系統

構築:第三代輕型強化鈦合金骨架

驅動系:固定炮座採用液壓驅動節,其他部分為壓電式聚合物驅動節

能量源:CE式激光核融合爐

探測器:頭部廣範圍雙重光學探測器,量子雷達-紅外熱成像複合探測器,CE式引力雷達陣列。

裝甲材質:高強度鈦合金

推進系:等離子推進系統

固定武器:額部整流相光束炮,雙腕二連裝劍炮兩用光束武器,背部等離子收束加農炮×2,腰部磁軌炮×2,兩肩部歪曲光束炮,膝部、腳部光束刃,背部可動式光束翼刃×10

可選武器:83毫米高出力光束步槍,專用盾牌。

特殊設計/裝備:裝甲VPS化

機師:瑪尤•A•黃;提婭

機體簡介:

本機是創世紀攻防戰之後,黃炎龍開發的正義高達的仿製機,遠中近皆宜的萬能型機體。

外形上,本機與自由高達一般無二,在解除鎖禁模式之後,武器和攻擊方式比自由高達要豐富得多。

本機原為瑪尤•A•黃的專用機,瑪尤換用暴君高達之後,本機即交由提婭使用。

————————————————————————————————————————

開發番號:GAT-N400

名稱:Elk(麋鹿)

機型:可換裝非戰鬥型測試-工程用機體

尺寸(核心機):長15.2米,翼展8.4米,高4.2米

重量(核心機):37.44噸

座艙:標準單人駕駛艙

主電腦/操作系統:量子電腦/MS-MA兩用擴展型OS

構築(核心機):高強度鈦合金可變骨架

驅動系:根據換裝而定

能量源:CE式激光核融合爐

探測器:根據換裝而定,較常用的配置是光學探測器和雷達-紅外複合探測器

裝甲材質(核心機):高強度鈦合金

推進系:等離子推進系統

固定武器:根據裝備而定

可選武器:核心機有兩門自衛用歪曲光束炮,其他的根據裝備而定

特殊設計/裝備(核心機):裝甲VPS化;大容量數據記錄裝置(即黑匣子)

機師:章朗•布斯;黃炎龍

歷史簡介:

本機最初是黃炎龍根據扎古飛梭的殘骸和捕獲的試作型扎古勇士提取的數據,為齊德隆專門設計用來測試武器的機體。

因為是作為武器測試機開發的,所以本機在外裝備的強度上沒有太大的要求,但是為了確保機師和測試數據的安全,核心機做得相當堅固。

本機的裝備——包括後來根據需要而衍生的工兵型裝備——多數是由收集的殘骸和金屬碎片為原料製造的,數量和種類都相當多。為了確保安全,所有的裝備組件使用的全部都是固定式介面,而不是脈衝和扎古飛梭使用的活動式介面。

機體的設計定位是非戰鬥型測試-工程用機體,所以設計要求除了安全性之外相對寬鬆。開發番號因為黃炎龍的習慣,而沿用了聯合軍的編號方式,N400代表核動力與組合式骨架測試型。

——————————————————————————————————————

開發番號:GAT-X501U

名稱:Grasshopper(草蜢)

機型:無人超小型戰鬥兵裝

頭高:9.42米

重量:21.73噸

摺疊尺寸:長5.1米,寬3.4米,高3米

座艙:無

主電腦/操作系統:小型量子電腦晶片/亡靈之主終端程序

構築:輕型鈦合金單向變形骨架

驅動系:壓電式聚合物驅動節

能量源:飛輪電池組

探測器:頭部廣範圍光學探測器;雷達-紅外複合探測器

裝甲材質:輕質鋁合金

推進系:等離子推進系統

固定武器:四肢高周波拆卸爪

可選武器:光束劍,背部單裝70毫米輕型光束炮,近程投射炸彈,無後坐力炮。

特殊設計/裝備:無

歷史簡介:

本機是黃炎龍根據無人機的實際作戰需要,為深淵號特別開發的機型。

為了便於機庫收納,草蜢的骨架被設計為可以摺疊為規則形狀的方塊。

因為本身是無人機,沒有機師的束縛,草蜢可以無所顧忌地發揮機械的性能,所以在整體設計上極端地強化了敏捷和速度。

為了追求速度的極致,草蜢的驅動系完全採用了壓電式聚合物驅動節,捨棄骨架摺疊的精度來極端提升敏捷性,因此戰鬥結束后收納時必須藉助整備機械的輔助。

開發番號當中的X501U,指的是常規動力超小型無人機骨架正式戰鬥型第一型。

————————————————————————————————————————

開發番號:GAT-X154C

名稱:Gespestem-MK3-Costom亡靈MK3特裝型

機型:專用型MS

頭高:18.72米

重量:52.34噸

座艙:標準單人駕駛艙

主電腦/操作系統:量子電腦/標準MS用OS

構築:鈦合金新型MS骨架

驅動系:壓電式聚合物驅動節

能量源:CE式激光核融合爐

探測器:頭部廣範圍光學探測器,雷達-紅外複合探測器,量子雷達,引力雷達陣列

裝甲材質:高強度鈦合金

推進系:等離子推進系統

固定武器:頭部近防機關炮×2,雙手蛇形鋼鑽「SnakeDrill」

可選武器:專用輕型光束步槍×2,光束劍×2,背部拋棄式飛彈巢

特殊設計/裝備:TP裝甲機載亡靈之主系統

歷史簡介:

本機是CE73年十月初執行高達強奪作戰的特殊部隊隊長艾菲米特•勃朗寧的座機,搭載了機載型的亡靈之主系統,可以同時指揮兩架子機作戰,但是由於技術不成熟,對機師的負擔還比較大,不能長時間發動,否則會出現頭暈、噁心等副作用。

本機原本的能量源為燃料電池模組,后在艾菲米特本人的要求下換裝了CE式激光核融合爐。

————————————————————————————————————————

開發番號:GAT-N175

名稱:Bloody-Moon赤月高達

機型:遠隔操作兵器搭載型MS

頭高:19.6米

重量:本體67.4噸,重力環境作戰裝備28.2噸,宇宙戰裝備21.1噸

座艙:標準單人駕駛艙

主電腦/操作系統:MS用擴展型OS

構築:輕型高強度鈦合金骨架

驅動系:固定炮座採用液壓驅動節,其他部分採用壓電式聚合物驅動節

能量源:CE式激光核融合爐

探測器:頭部光學探測器;雷達-紅外複合探測器;高性能量子雷達

裝甲材質:高強度鈦合金

推進系:等離子推進系統

固定武器:

本體:雙腕部劍炮兩用光束武器,肩部迴轉式六龍連炮×2(裝備位置靠近頭部,和伊扎克使用的扎古幻影•斬類似)

大氣內作戰裝備:肩部十二連裝思念誘導彈發射架×2,腰部念動指向磁軌炮×2

宇宙戰裝備:多連裝大型浮遊炮×3,連裝小型浮遊炮×8,

可選武器:大型磁軌炮,大型光束步槍

特殊設計/裝備:裝甲VPS化;光子衣系統;龍騎兵感應系統

機師:芙蕾•阿爾斯塔

歷史簡介:

鑒於CE73年末PLANT開發的中子離散器對傳統的裂變式核動力爐構成的威脅,黃炎龍將使用裂變式核動力爐的GAT-X154血玫瑰高達廢棄,並為芙蕾設計了本機作為後繼機。

宇宙戰形態的基本武裝與原來的血玫瑰高達相差無幾,但是宇宙戰裝備所使用的浮遊炮在重力環境下無法使用,此時則換成攜帶有兩具十二連裝思念誘導彈發射架的重力環境作戰裝備。

因為有龍騎兵系統的輔助,思念誘導彈的命中率出奇地高,但是相對的,因為重量的問題,這套裝備並不能支持本機飛行,僅能實現一定程度的浮空-水面滑行。

——————————————————————————————————————

開發番號:GAT-N174

名稱:Sweven幻夢高達

機型:特殊作戰用無人型MS

頭高:19.9米

重量:61.7噸

座艙:人形固定槽

主電腦/操作系統:量子電腦/光子腦連結介面

構築:輕型高強度鈦合金骨架

驅動系:壓電式聚合物驅動節

能量源:CE式激光核融合爐

探測器:頭部廣範圍光學探測器;雷達-紅外複合探測器;高性能量子雷達

裝甲材質:高強度鈦合金

推進系:等離子推進系統

固定武器:胸腹部相干涉擴散炮「天極之光」,雙腕部內藏式劍炮兩用光束武器,腳部光束格鬥釘,肩部外側光束盾發生器。

可選武器:圓月之牙,流星系統

特殊設計/裝備:裝甲VPS化;量子病毒散佈系統

機師:千雪

歷史簡介:

鑒於CE73年末PLANT開發的中子離散器對傳統的裂變式核動力爐構成的威脅,黃炎龍將使用裂變式核動力爐的GAT-X155極限高達廢棄,並為千雪設計了本機作為後繼機。

本機的基本性能,尤其是機動性,比原來的極限高達大大提高,雖然武器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為了安裝激光核融合引擎,機體骨架相對較大。

作為特點的量子病毒散佈系統亦保留了下來,在日後的戰鬥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開發番號:GAT-N181

名稱:Tyrant暴君高達

機型:戰術火力鎮壓-長距離爆擊型MS

頭高:20.2米

重量:本體65.2噸,大氣內飛行裝備9.8噸,能量收集裝備19.4噸

座艙:標準單人駕駛艙

主電腦/操作系統:雙核量子電腦/MS用擴展型OS+全功能腦波操作系統

構築:高強度鈦合金骨架

驅動系:固定炮座採用液壓驅動節,其他部分採用壓電式聚合物驅動節

能量源:CE式激光核融合爐

探測器:頭部廣範圍光學探測器;雷達-紅外複合探測器;高性能量子雷達

裝甲材質:高強度鈦合金

推進系:低強度光壓推進

固定武器:背部高出力磁軌炮×2,腰部兩側磁軌炮,膝部、腳部光束刃,背部光束翼×6,雙光束劍

可選武器:手持式大型照射裝置

特殊設計/裝備:裝甲VPS化;「旭日之心」定向能戰鬥系統

機師:瑪尤•A•黃

歷史簡介:

齊德隆試作的懸浮光子儲能裝置試驗機,取得測試數據之後被他扔進了廢品堆,黃炎龍將之回收后,參考了特權高達的基礎設計並導入了齊德隆開發的能量收集技術,開發了本機專屬的「旭日之心」定向能戰鬥系統。

「旭日之心」啟動的時候,除頭部以外,機體周圍全部都會被幻像粒子構成的光散射-折射場所遮蔽,形成專門針對定向能武器的全方位吸收盾,相對的,本機自身的射擊型光束武器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副炮僅採用了實彈磁軌炮。

為了與「旭日之心」協調,本機全身上下的光束刃都做過專門的改造,可以兼做懸浮光子儲能裝置的儲能體。

有趣的是,「旭日之心」起動后,會在機體外部形成極似某魔炮女的連衣裙形狀的能量收集場,因此深得瑪尤喜愛。

本機於CE74年初完成,作為特權高達的後繼機配屬給了瑪尤•A•黃。

——————————————————————————————————————

開發番號:GAT-N213

名稱:Fate命運高達

機型:幻像粒子操控進階試驗型MS

頭高:19.5米

重量:87.4噸

座艙:標準單人駕駛艙

主電腦/操作系統:雙核量子電腦/MS用擴展型OS+全功能腦波操作系統

構築:高強度鈦合金骨架

驅動系:壓電式聚合物驅動節

能量源:CE式激光核融合爐

探測器:頭部廣範圍光學探測器;雷達-紅外複合探測器;高性能量子雷達

裝甲材質:高強度鈦合金

推進系:低強度光壓推進

固定武器:背部光束翼刃×4,光束劍×2

可選武器:圓月之牙專用型號

特殊設計/裝備:裝甲VPS化;改進型幻像粒子戰鬥系統;內藏式大功率光束髮生器

機師:史黛拉•L•黃

歷史簡介:

作為黃炎龍設計製作的新一代幻像粒子操控機型,本機是以高速突擊戰為主要目的設計的。根據這個設計原則,本機所搭載的幻像粒子戰鬥系統可以以機體內藏的大功率光束髮生器對體外覆蓋的幻像粒子層進行充能,形成類似光波防禦帶的防護罩,對射擊武器——尤其是定向能射擊武器的抵抗力大幅提升。

因為幻像粒子操控技術日臻成熟,本機可以通過幻像粒子離體的方式製造分身。並以此為基礎衍生出了另一種攻擊方式:光子靈槍——將數枚約束了高能凝集光的幻像粒子團用電磁加速的方式射出,威力很大。

另外,本機也能利用幻像粒子隨時間推移消失的特性,利用有序釋放凝集光的方法,利用光壓效應推動分身在離體之後根據預設的方式活動,分身的活動路線只能預先設定,不能更改。

本機原定配屬於齊東強,作為戒律高達的後繼機,但是後來發現齊東強的身體在高強度的格鬥戰鬥中有相當的損傷,故而一直閑置,后被調整為史黛拉的專用機。

專用武器是黃炎龍根據機師史黛拉的意見改進的專用圓月之牙光束武器,有戰斧、重斬鐮、光束炮和光束斬艦刀四種模式。

——————————————————————————————————————

開發番號:BLOX-1011

名稱:Hard-Stone硬石

機型:宇宙-近地面通用型輔助作戰重突擊型MA

尺寸:長63.6米,寬30.4米,高15.8米

重量:721.3噸

座艙:可容納三人的大型駕駛艙

主電腦/操作系統:量子電腦/大型MA操作-火控OS

構築:重型鈦合金龍骨

主能量源:戰艦級CE式激光核融合爐

輔助能源:CE式黑洞引擎模組

探測器:大範圍光學探測器;雷達-紅外複合探測器;專用量子雷達陣列。

裝甲材質:重型高密度鈦合金,部分尼伯倫效應複合材質

推進系:高出力等離子噴射推進

固定武器:導彈夾倉×78,上部歪曲光束炮×26,大型劍炮兩用光束武器×2,大功率複列相能量炮×4

可選武器:無

特殊設計/裝備:部分尼伯倫裝甲;廣域光束盾發生器

機師:梅魯•漢默(負責駕駛本體),庫魯魯•漢默(負責歪曲光束炮和導彈夾倉的多目標鎖定)齊雯欣(負責操作大功率複列相能量炮和劍炮兩用光束武器)

歷史簡介:

本機是黃炎龍利用戰鬥中捕獲的聯合軍大型MA——YMAF-A6BD札姆扎扎,結合ZAFT的流星系統的設計,在東亞共和國的資源支持下改造出來的大型MA。

鑒於實戰中發現的芙蕾不擅長水面戰鬥的問題,黃炎龍在機體的背部追加了MS的腳部固定點,便於配合作戰。

機體本身的陽電子反射盾在防護位置和防禦範圍上作了一定的改動,並追加了出力,基本防護能力幾乎不變的同時,可以暫時展開一個覆蓋半徑為兩百米的超大型光束盾並維持三分鐘。而機體下部、側面等防禦盾難以顧及的位置,則裝備了改良型的尼伯倫裝甲。不過,超大光盾和尼伯倫裝甲都需要啟動黑洞引擎組以提供能源,否則無法使用。

另外,該機體亦保留了配合MS背部裝備的通用介面,這個介面可以讓它與特權、戒律等黃炎龍制機體的背部接合,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某些缺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究極原創世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究極原創世紀
上一章下一章

原創機――深淵號自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