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受記者採訪

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受記者採訪

張岩接着說到:「這很簡單,我們必須堅決按照懷寧市委和縣委文件精神辦事,有些人原來就有工作崗位,參與了公選的,因為沒競爭上新的崗位,暫時還可以留在原崗位上。

假如將來這個崗位也拿出來公推公選了,他仍沒有競爭上,一旦這個職位被別人競爭上了,那他只能待崗等著下一輪的競爭上崗。

另一種情況,有的人在公推公選過程中,群眾舉報,經查出問題了,違紀的就作違紀處理,違法的就移交有關部門。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選出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的,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好乾部。

同時,我們隨時歡迎輿論對我們的工作進行監督,對於這項工作,你們可以隨時跟蹤採訪,我們公開透明,絕不迴避。」

會議沒結束,突然又有一群記者已經堵在會議室門外,張岩自從來到臨元縣,對記者一向是採取低調態度的,但是此刻,他已經沒有迴旋餘地了。

他乾脆走下主席台,來到記者面前,記者沒有立即提出問題,只是連連閃著閃光燈。

張岩面對那麼多記者,他笑着說道:「在你們記者眼裏,我是不是就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縣委書記啊?」

張岩接着說到:「我為什麼一直在迴避媒體,一個人一旦被輿論關註上了,有時候未必是好事。」

一位女記者握著話筒說:「張岩書記,我是《南江晚報》的記者,你到臨元一年多時間裏,許多事情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爭論,甚至遭到媒體的轟炸,可你為什麼沒有作出任何反擊呢?」

張岩推了推她的話筒,說:「因為我不是演員,我不是靠炒作來維持生活的。對於一個130萬人口的大縣,我每一天有很多事情要做。

正因為我是縣委書記,我必須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為老百姓辦事,踏踏實實地做好我分內的工作。

至於別人怎麼評價,我相信,千秋功罪,自有評說。」

「張岩書記,你到臨元之後,為什麼所有的施政方略都會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呢?」

「因為我是在按照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進行着一場改革,一場革命。」張岩大聲說:「但是,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習慣了在原來的老路上走,害怕改革這條路充滿荊棘和泥濘的道路,不願意改變多少年的傳統和習慣。

但是我相信,一旦有一天,臨元縣的改革之路成為寬敞的柏油馬路了,人人都會高興的。」

「張岩書記,你承擔如此大的風險來改革原有的經濟體制和模式,請問你的動機是什麼?」

張岩說:「為了堅決貫徹和執行***的精神、方針、政策,為了發展臨元縣的經濟建設,為了提高臨元縣的教育水平和醫療水平,為了提高臨元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這就是我的改革動機。」

……

張岩匆匆地回答了記者們提出的幾個問題,終於結束了媒體的採訪。

剛回到辦公室,沒想到就接到省委宣傳部的電話:「張書記吧!《華夏法治探討》雜誌的兩名記者要求去臨元縣採訪。

經請示省委和省委宣傳部的領導,同意他們採訪你,請你實事求是地就臨元縣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談談你的看法。」

接完電話,張岩心想,《華夏法治探討》雜誌記者採訪他,卻通過省委和省委宣傳部,說明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商品經濟的日益發展,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越來越紛繁複雜,傳統的經濟管理手段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需要,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和迫切。

夜已經很深了,張岩放下平時必讀的經濟管理書本,開始認真研究法律和法治。

第二天上午10點多鐘,張岩同《華夏法治探討》雜誌的兩位記者見面了。

兩位記者,一位是畢業於燕京大學的法學博士,是一位30歲出頭的年輕小夥子。

一位是華夏政法大學80年代中期畢業的法律女碩士。

見面之後,女碩士說:「張書記,我們這次到臨元來,並不是一般記者的新聞採訪,而是想和您共同探討、研究如何建立一個完善的法治社會。」

張岩嚴肅地說:「關於法治,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你們二位是專家,而我只是華夏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個地方縣官員,還不能說對法治有多深的見解,只能就自己這一年多來的感受,談點個人見解。」

博士說:「這也正是我們此行的目的,感謝張書記接待我們。」

碩士說:「建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國家在法治上邁進了一大步。

但是,有些單位家長式作風依然很嚴重,對此,您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張岩說:「從人治到法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隨着歷史的發展,必然經歷人治、人制、法制、法治的不同階段。

任何法治行為的主體一定是人,只有人治的經驗上升為制度,並通過法定的程序固定下來,最終才能達到法治。

沒有哪一個社會是純粹的人治或者純粹的法治,政治的運行實際上往往是在一種中間狀態下進行的。」

博士問道:「張書記,現在網上對您的一些做法持有不同觀點,恕我直言,您是否認為您的這些做法帶着嚴重的人治色彩呢?」

張岩坦然一笑說:「也許這個問題才是你們此行的真正目的。老實說,我也經常反思我的做法。

比如讓罪犯亮相,比如讓全縣幹部群眾義務勞動修路,比如小城鎮建設問題,比如推行上級的幹部使用制度等等。

有的這些做法確實帶有強制性,帶有人治的色彩,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為了加快解決遺留問題,只能通過人治來實現法治。

法治的行為主體是人,是廣義人治的一種特殊形式,世界上沒有離開人操作的法治……」

碩士問道:「網上說您是反腐鐵腕人物,您到臨元之後,不僅進行『三禁一打』,還進行了反腐敗鬥爭,一舉抓了1名副地市級領導、6名處縣級、幾十名科級幹部,您自己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待的?」

張岩說:「社會治安是老百姓生活保障的基本訴求、人民需要一個祥和的生存環境,這是廣大群眾的共同聲音,這不是對哪一個人的做法的否定。

打擊犯罪,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這是共產黨歷來的宗旨。

我們共產黨為之奮鬥了半個世紀,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讓群眾過上美好的幸福生活嗎?」

張岩喝了兩口水:「至於說我是反腐鐵腕人物,我不是這樣認為的。

反腐敗是我黨的頭等大事,也說明了法律的威嚴,體現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誰,無論職務多高,權力多大,只要你觸犯了法律,最後都會受到法律懲處的。

並不是像網絡上有些人說的那樣,不是說沒有我張岩,這些人就不一定被『雙規』,而是這些人該不該『雙規』!即使今天不『雙規』,明天也會『雙規』,因為他們已經幹了違法的事。」

博士問:「您到臨元縣之後,客觀上和前任書記黃明星產生了矛盾,因為你們不僅施政方略不同,更主要的是您在施政過程中不得不觸及到黃明星在任時的許多問題,比如幹部任職、城鎮建設、生活作風等等,以至最後矛盾直指黃明星。

網上說你們是『張黃』之爭,您個人怎麼看?」

張岩突然臉色嚴峻,想了半天才說:「我不準備正面回答二位提出的這個問題。

通常情況下,任何一個單位、地區、部門,更換領導這是正常現象,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但是,這個單位、地區、部門所取得的成績與歷任領導是分不開的,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後任領導應該尊重、維護前任領導的地位和作用,但是,」

張岩停住了,目光里閃著憤怒的光芒:「法不容情,如果我張岩顧忌別人怎麼說,包庇了那些違法行為,比如貪污受賄、買官賣官、生活腐化墮落,那樣做我才是有法不依,成了一個『人治』的典型人物,明明是違法行為,卻看在情面上包庇他們,你們說,這是什麼行為?」

……

關於臨元縣修路問題的調查組原班人馬又一次來到了臨元。

兩天後,在臨元縣召開了表彰大會,來自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38個欠發達地區的分管縣長參觀了臨元用自己的人力、財力、物力修起來的柏油馬路。

調查組肯定了臨元縣的做法,並獎勵一台自動鋪路機器和一台壓路機,價值150萬元。

顯然,調查組得出來的結論和媒體是相反的,給予了張岩極大的鼓勵。

……

奔騰不息的臨懷河,猶如一條巨龍圍繞着臨元縣城轉了一個大大的s彎后,湧入了浩瀚無垠東海。

歷代文人墨客對此很是感慨,便常把臨元比作為巨龍項下的明珠,臨元縣城所在地也因此而得名為明珠鎮。

明珠鎮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養育出歷代名人和仁人志士數不勝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四十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穿越四十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受記者採訪

%